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怎麼...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藝」起戰疫,「文」暖人心。從春晚新增抗疫節目到元宵節抗疫專場,從歌曲《堅信愛會贏》到《武漢伢》,從紀錄片《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到《在武漢》,從短視頻《各地美食為熱乾麵加油》到《高校校花為武大櫻花送祝福》……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節目,一首首觸動心靈的歌曲,一部部鼓舞人心的片子,給人以無窮的信心和力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僅文藝界,社科理論、新聞出版、對外宣傳等戰線也積極行動起來,用筆尖書寫、用鏡頭記錄、用話筒傳遞,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發出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最強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從頒布《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到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文化制度作出新的部署,構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守正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

一 固本培元築根基

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思想理論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引領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前進的旗幟和燈塔。發生於14世紀中葉到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表面上是一場古典文化藝術復興運動,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我國20世紀20年代前後的新文化運動,通過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思想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作了思想準備。這些例子都表明,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是以思想理論的突破為先導和前提的。

歷史的潮流有多麼洶湧澎湃,真理的力量就有多麼雄渾深厚。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馬克思主義,猶如一輪壯麗的紅日噴薄而出,驅散了舊世界的層層黑暗,照亮了人類通往理想社會的康莊大道。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高峰。170多年過去了,儘管世界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以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巨眸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穿越時空的永恆價值和無窮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中得出的正確結論。從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發展史都可以看出,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我們才找到了改變舊中國悲慘命運的正確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馬克思主義早已同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成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從觀念形態的原則要求上升為制度層面的剛性約束,將更加堅強有力地確保把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落實到意識形態工作的各方面、全領域。

龍袞九章,但挈一領。意識形態領域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猶如一根紅線,貫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切工作和所有活動。無論是理論武裝還是新聞宣傳,無論是文藝創作生產還是文化體制改革,無論是精神文明創建還是網絡建設管理,都要堅定馬克思主義這個「主心骨」,緊緊圍繞這一根本制度來展開、來推進,大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流價值,確保我國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第一位的任務就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築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近年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取得明顯成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權威讀本陸續推出,《平「語」近人》《新時代學習大會》等一批電視理論節目廣受歡迎,黨的創新理論日益深入人心。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9100多萬名黨員、14億多中國人民越來越認識到,在當代中國,只有這一思想而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引領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指引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生活。

二 主流價值涵育人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中,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的醫務工作者,衝鋒在前、頑強拼搏的黨員幹部,聞令而動、敢打硬仗的人民子弟兵,堅守崗位、日夜值守的公安幹警和社區工作者,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的志願者,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民群眾……這些戰「疫」英雄,雖然各自的崗位有所不同,但他們的光輝形象帶給我們一樣的感動。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和衷共濟、風雨同舟的家國情懷,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諦。

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價值觀是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狀況的集中反映,是人們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觀念標準。在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就是核心價值觀。它好比「定海針」,決定著文化的屬性和特質;它好比「導航儀」,引領著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路徑。

任何一種文化要立起來、強起來,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和引領力。中華文化之所以獨樹一幟、源遠流長,最根本的就在於我國古代核心價值觀的維繫和黏合。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後經歷代儒家的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的價值體系,成為我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保持穩定的重要精神因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從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到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代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光明前景,都是中華兒女在追夢圓夢路上矢志追求的價值目標。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牢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凝魂聚氣、強基固本,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猶如「總開關」,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大義凜然,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萬丈豪情,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無畏氣魄,最根本的就在於有理想信念的感召和激勵。在新時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也必須靠理想信念凝聚起磅礴力量。築牢信仰之基是在人的頭腦中搞建設,需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

入法入規是關鍵。任何一種價值觀要在全社會牢固確立,思想的教化固然重要,法律的規範也不可或缺。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律規範、貫穿法治實踐,法律才能契合全體人民道德意願、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才能真正為人們所信仰、所遵守。近年來,黨和國家先後下發《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等文件,推動入法入規駛入快車道,力爭經過5—10年時間,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全體人民通過「軟要求」和「硬約束」,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誠信標尺立準則。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講誠信的傳統,「徙木立信」「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典故耳熟能詳,被傳為崇德守信的美談。推動誠信建設,既要靠道德的力量,更要靠制度的保障。近年來,我國以完善制度為抓手,著力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推動信用信息在全國範圍內的互聯互通,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自2013年開始,我國實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制度,「老賴」們不僅在街頭大屏上被曝光,還被限制乘坐高鐵和飛機、住星級酒店等消費,成為背信棄約的反面典型。

三 輿論引導聚共識

疫情兇猛肆虐,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央視《新聞1+1》節目屢上熱搜,成為疫情輿論正面引導的「流量大咖」。從連線鍾南山院士發布人傳人預警到採訪武漢主要領導公開救治情況,從關注疫情數字變化到分析每日疫情形勢,從聚焦無症狀感染者到跟蹤海外疫情動態……這檔節目直擊事件真相、回應群眾關切,在疫情輿論引導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整個戰「疫」過程中,各級各類媒體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深入宣傳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準確發布疫情信息,生動報導抗疫一線感人事跡,廣泛普及疫情防護知識,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網上網下同頻共振、國內國際相互貫通、大事小事統籌兼顧,有效發揮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新聞輿論歷來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網絡和數位技術裂變式發展,加速重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推動傳播形態持續演變,新載體、新渠道、新應用、新平臺不斷湧現,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04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97億,微信月活用戶超11億,抖音、快手日活用戶分別超過4億、3億。為適應新形勢新技術的發展變化,必須著力創新新聞輿論工作的各項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為進一步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堅持「兩個鞏固」根本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把好黨性原則「定盤星」。黨管宣傳、黨管媒體,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原則。任何媒體都要表達立場、傳遞思想、影響人心,都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媒體格局如何變化,黨性這條鐵的原則絕不能變。輿論工具一旦不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就不會按照黨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進行輿論導向,其危害和禍亂難以想像。西方媒體都掌握在壟斷資本集團手裡,受資本的操控,不可能成為客觀公正的「社會公器」。我們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必須姓黨,緊緊抓在黨的手中,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所有的黨媒都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充分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把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遠、傳得更深入。

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媒體融合是貫通網上網下輿論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主要媒體紛紛搶灘網際網路陣地,「移動優先」成為共識,「中心廚房」深受好評,「傳播矩陣」日益壯大,「爆款產品」屢屢刷屏……從「相加」到「相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逐步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特別是打造了「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用戶數超過1.81億,每日瀏覽量達8.3億次,深刻改變了網上輿論生態。如何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成為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最重要的是提高用網治網水平,全面落實「兩個所有」要求,決不允許有兩個標準、「兩個輿論場」,決不允許存在「新聞特區」「輿論飛地」。

佔據輿論鬥爭「制高點」。毛澤東同志曾說:「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開展輿論鬥爭,對於掌握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現在的國際輿論格局,認慫就會語塞,失語就要挨罵,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在氣勢上和道義上壓倒敵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某些國家對中國「汙名化」,極力「甩鍋」本國抗疫不力的責任,拿中國當「替罪羊」。我們旗幟鮮明地開展輿論鬥爭,有理有據地進行批駁,揭穿他們的謊言,讓世人看到其卑劣行徑和醜惡嘴臉。

四 文化興盛潤心田

2019年,浙江嘉興圖書館火了。它只有158名員工,一年內開展了5000場活動,平均每天有13場活動,到館人次超過400萬,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文化現象,成為地方圖書館的「頂流」。近年來,嘉興圖書館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建立「城鄉一體化總分館制」,積極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讓擁有百年歷史的老館煥發出新活力,成為嘉興人的文化家園,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了一張亮麗名片。

「嘉興圖書館現象」是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96個、博物館5132個,其中不少場館很受歡迎,節假日甚至「一票難求」。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市場日趨繁榮。目前我國電視劇和圖書年產量高居世界第一,電影年產量世界第二。

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文化建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與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還不相稱,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擁有更加豐富、更高品質的文化生活。過去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是「好不好」的問題,文化建設也需要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待,提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以及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從制度層面為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頂層設計和政策依據。

文化創作出精品。從《哪吒之魔童降世》到《我和我的祖國》,從《小歡喜》到《慶餘年》,從知識付費到網絡春晚,從故宮國潮到敦煌文創……這幾年來,我國文化創作產品亮點迭出、精彩紛呈,讓人們盡享文化饕餮盛宴。文化產品是反映時代精神的載體,文化創作有著廣闊的舞臺。推動文化的繁榮興盛,最根本的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植根火熱生活,書寫蓬勃實踐,反映人民心聲,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彰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精神之美。

文化服務有保障。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深入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綠色電腦進西部、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項目,已經實現縣有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基本解決了落後地區群眾看戲難、看電影難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這次全會首次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目的就是讓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制度化,更好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文化產業雙豐收。文化產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屬性之外,還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承載著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能給人以啟迪,一場精彩的舞臺藝術節目能給人以震撼,一首美好的歌曲能給人以鼓舞,一本動人的小說能給人以力量。《渴望》《外來妹》《平凡的世界》等眾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影響和激勵了無數人,成為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風貌的鮮活寫照。好的文化產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更要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考驗。這次全會對文化產業發展作出重要制度安排,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更好保障文化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助力推出更多高質量文化產品。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文明聖火千古未絕,文明長河奔流不息。背倚5000年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澱,乘著新時代制度創新的浩蕩東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定能夠書寫新的發展篇章,迎來文化建設的新高潮,讓中華文化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⑧)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僅文藝界,社科理論、新聞出版、對外宣傳等戰線也積極行動起來,用筆尖書寫、用鏡頭記錄、用話筒傳遞,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發出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最強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
  • 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8)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僅文藝界,社科理論、新聞出版、對外宣傳等戰線也積極行動起來,用筆尖書寫、用鏡頭記錄、用話筒傳遞,凝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強大精神力量,發出了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最強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
  •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國制度面對面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疫情是制度優劣的「透視鏡」,相較於某些西方國家抗擊疫情效率低下、應對不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和資源調配力。
  • 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依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首次提出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把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作為其重要內容和實現途徑。
  • 李慎明: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必須首先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 制度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我們要堅持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因此,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首先弄清什麼是社會主義。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作者:葉海濤(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 龍娃話理論丨學習《中國制度面對面》專欄:滄海橫流顯砥柱——黨的...
    為深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幫助人們更好理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決策部署,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撰寫了2020年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制度面對面》。
  •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七集 改革開放譜新篇
    《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十七集 改革開放譜新篇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經過3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到了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
  • 望海樓: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才是戰勝疫情的正道
    資本主義制度在疫情面前交了一份不合格答卷。資本主義國家越是資本高度壟斷,越是富有發達,抗疫行為越是不盡如人意。尤其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富有、實力最強、科技最先進、醫療資源最完備的資本主義超級大國,確診病例不斷增長,確診人數世界第一。但是美國政府卻一直沒有拿出有效的防疫措施,而是在不斷地「甩鍋」中國,轉移視線,甚至不惜退出世衛組織。
  • 要點問答: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歷程...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其中系列文章,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摘選其中內容,推出學習要點問答,以饗讀者。今日推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歷程和成就」要點問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性質定位及關鍵環節
    ,進一步明確了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的位置所在。因此,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不可避免要研究、把握和回答三個基本問題:其一,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性質是什麼?其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我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定位是什麼?其三,作為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其關鍵環節是什麼?
  • ...理論微課堂】《中國制度面對面》2.2:「兩大奇蹟」的制度密碼
    【儒雅璧山 理論微課堂】《中國制度面對面》2.2:「兩大奇蹟」的制度密碼 2020-10-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好書推薦」《法蘭西內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今天,縱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重溫《法蘭西內戰》,橫看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制度的優劣,能夠使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不為浮雲迷眼,不懼外力施壓,不隨他人起舞,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展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統一性
    在我國,司法權具有統一性的制度優勢。司法權的統一性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決定的。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是指法律由國家制定、統一實施,在國家主權範圍內對各地區、各部門和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法制統一是我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牴觸。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功效。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證和制度保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展現了並將繼續展現出顯著的政治優勢和巨大的制度功效。
  •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關係及發展趨勢
    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關係及發展趨勢 2016年12月12日 13: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周淼 字號 內容摘要: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社會主義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崛起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正義性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踐行者,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牢牢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主線,在長期的審判實踐中,通過一條條司法政策、一個個司法裁判、一項項司法改革措施,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正義性。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構建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讓我們的制度越來...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人民日報9月7日評論員文章: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讓我們的制度越來越成熟——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和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否定和醜化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 惟願蒼生俱飽暖(中國制度面對面⑨)
    我們黨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領導人民實現了從貧困落後到繁榮富強的劃時代跨越。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20個年頭,中國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的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成功實現。這是中華民族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新的裡程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保障制度的偉大勝利。民生乃幸福之基、和諧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