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願蒼生俱飽暖(中國制度面對面⑨)

2020-12-24 人民網

「小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我們黨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領導人民實現了從貧困落後到繁榮富強的劃時代跨越。當歷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20個年頭,中國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的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將成功實現。這是中華民族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新的裡程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保障制度的偉大勝利。

民生乃幸福之基、和諧之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是社會主義制度區別於一切舊制度的重要特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為在更高水平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供重要保證。

一民生保障的「中國智慧」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一貧如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掙扎在饑寒交迫的生存線上。我國民生保障制度在零基礎上起步,從小到大,從城鎮到農村,從特定人群到全面覆蓋,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編織起一張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網。經過幾十年時間,中國基本解決了佔世界1/5人口的民生保障問題,這在發展中國家是絕無僅有的,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是難以想像的,創造了世界社會保障發展史上的罕見奇蹟。

從我國民生保障水平的歷史性跨越中,我們可以切身地感受到這一點。1949—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到77.3歲,教育程度從80%以上的文盲率到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年,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8.3平方米到39平方米……我國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億萬中國人正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幸福生活。

「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黨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目前我國總體上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一個再大的總量除以14億多都會變成一個小數目,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鴻溝依然存在,解決民生問題有著非常現實的制約因素。中國立足自身國情,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吸取國外社會保障制度的經驗教訓,把民生改善需求和我國發展階段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民生保障制度。

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如同硬幣的兩面,在任何時候,民生保障都必須以經濟發展為條件,經濟發展都必須以民生保障為目的,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在我國民生保障的實踐中,我們科學把握民生和發展相互牽動、相互促進的關係,實現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一方面做到盡力而為,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最大程度增進民生福祉;另一方面做到量力而行,堅持從實際出發,依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循序漸進提高民生水平,避免出現一些國家過度福利化造成的惡果。

既全面普惠又兜住底線。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制度安排。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養老保險覆蓋9.67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多人,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同時,我國把對特殊困難人群的幫扶和救助作為重點,做好城市特困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打響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兜住民生安全網的網底。

既通盤謀劃又因地制宜。我國地域廣闊,人口基數大,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盡相同。無論是養老保險還是醫療保障,無論是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還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無論是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還是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都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兼顧。同時,各地可在落實好國家統一要求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相應政策。比如2019年,北京人均GDP為164220元、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家庭月人均1100元,甘肅人均GDP為32995元、城市低保指導標準為月人均524元。

既政府主導又多方參與。「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在社會主義中國,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情況下,解決民生問題、補齊民生短板,都必須發揮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我們實施更多「硬核」政策改善民生,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提高保障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同時,注重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積極參與民生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這些改善民生的有效做法,是我國在長期實踐和借鑑比較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是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大國解決民生問題的獨特創造。它所蘊含的科學方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顯示出我國民生保障制度的優越性,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和認可。

二扶貧減貧的「中國奇蹟」

貧困是社會發展的最大短板,扶貧減貧是補齊民生保障短板的重要途徑。看一個國家的民生保障網是否牢固嚴密,一個關鍵指標就是看貧困發生率的高低,看扶貧託底的力度和成效。我國民生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堅持不懈地扶貧減貧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面貌發生根本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決打響脫貧攻堅戰,持續加大扶貧投入,不斷攻克貧困堡壘,到2020年年底將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個成就,足以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

回顧新中國70多年扶貧開發歷程,我們在經濟發展和扶貧減貧的良性互動中,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鑑於我國在扶貧減貧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第7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以中國扶貧減貧實踐為基礎,構建了消除農村貧困問題基本政策框架,提出了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新思路。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為什麼世界如此看重中國?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中國在扶貧減貧上交出了一份冠絕全球的成績單。

體量之大獨一無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我國已有8億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超過歐洲44個國家的人口總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帶領人民實施精準扶貧戰略,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9000多萬,脫貧攻堅完成後將有1億左右人口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可以說,這種大體量的脫貧規模,不僅我國歷史上前所未見,別的國家也沒有出現過,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蹟。

進程之快前所未有。從人類發展史來看,大規模的減貧往往伴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行了幾百年,擺脫大規模的貧困也花了幾百年時間,至今仍沒有完全消除絕對貧困。而我國在短短幾十年間,通過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依靠黨和政府強力推進脫貧攻堅,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脫貧歷程,人民生活即將實現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質量之高有目共睹。質量是脫貧的生命,沒有質量的脫貧就是假脫貧、被脫貧。在我國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對脫貧質量的要求和措施貫穿始終。在扶貧思路上,改變過去「大水漫灌」的做法,採取精準扶貧,真正做到底數清、目標準、效果佳;在扶貧手段上,把資金扶貧與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等結合起來,變純粹「輸血」為重在「造血」;在扶貧質量保障上,嚴格脫貧標準和程序,加強常態化督促指導,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在鞏固扶貧成果上,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防止摘帽人口再返貧。通過扎紮實實的脫貧攻堅,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效,貧困群眾感受最明顯,也是脫貧攻堅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最鮮活體現。

制度之優充分彰顯。我國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就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通過制定科學有效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扶貧脫貧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有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工作體系,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我們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動員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向貧困宣戰。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5.5萬個駐村工作隊、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戰鬥在扶貧一線,帶領群眾攻破一個個貧困堡壘,築起一道道防返貧堤壩,書寫了新時代最動人的脫貧故事。

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衝刺階段,滿打滿算也就半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越到最後越要咬緊牙關,不能有絲毫鬆勁懈怠,不能有半點麻痺大意。必須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頑強意志、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的奮勇姿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偉業。

三增進福祉的「中國方案」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352萬,社保卡持卡人數超13億,完成普惠幼兒園整改1.7萬所,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許多藥品降價了,網絡提速降費使刷屏更快了……2019年推出的這一個個民生「大禮包」,進一步增強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反映了我們黨為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所作的不懈努力。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起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立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抓住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痛點難點問題,堅持和完善各項民生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讓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為全體人民共享。

健全就業促進機制。就業關係億萬人民的飯碗,是天大的事。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影響因素不斷增加。2020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將超過140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達到近年來的一個峰值。尤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必須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特別是要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者、去產能職工的就業幫扶力度,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讓這一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穩。

構建全民教育體系。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制度安排牽動著千家萬戶。目前,我國教育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有學上」已經實現,「上好學」的問題仍然亟待解決,教育公平和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教育制度的總體目標,即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實現這一總體目標,就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制,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制。同時,著力建設學習型社會,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慧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發展「調節閥」。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但社會保障制度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還有待提高。全會提出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調要把更多的群眾納入保障範圍,實施全民基本養老參保計劃,全面建成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努力做到法定人員全覆蓋。此外,全會還在加快落實社保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制度、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要求,為建立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

強化健康中國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是一個現代國家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追求越來越強烈。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一次檢驗,其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短板,亟待加以解決和完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會提出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對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生育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確具體的部署,為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支撐。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全面小康,這個縱貫千年的美好理想、激蕩百年的奮鬥目標,如一輪朝日已見東方既白,噴薄欲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穩穩地享受殷實豐裕的民生福祉,盡情地沐浴幸福生活的燦爛陽光。

深度閱讀

1.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習近平主持專家學者座談會強調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6月3日。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1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理論微課堂】《中國制度面對面》2.2:「兩大奇蹟」的制度密碼
    【儒雅璧山 理論微課堂】《中國制度面對面》2.2:「兩大奇蹟」的制度密碼 2020-10-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方法論——讀《中國制度面對面》
    作者:葉海濤(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了。作為「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叢書的一名忠實讀者,以及長期跟蹤和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高校教師,我對該書第11章《家在青山綠水間——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如何為美麗中國保駕護航?》
  • 龍娃話理論丨學習《中國制度面對面》專欄:滄海橫流顯砥柱——黨的...
    為深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幫助人們更好理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各項決策部署,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組織撰寫了2020年通俗理論讀物《中國制度面對面》。
  • 曹新林:我願執筆畫蒼生
    河南日報記者 金京藝  愛看《中國好聲音》、微信玩得賊溜兒、「牛掰」「後浪」等詞脫口而出,已然銀絲鶴髮,眼中卻炯炯有光……眼前的曹新林很難讓人和「80歲」「耄耋老人」相聯繫。  在剛剛落幕的「歲月如歌·河南省老藝術家美術作品展」第四場「曹新林油畫作品展」上,最讓曹新林中意的,莫過那組用年輕手法創作的《蒼生圖譜》:十幅巨大的人物肖像一字排開,或凝神、或回眸、或沉思、或得意……這些栩栩欲活的人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原農民。  「因為我也是個受黃河文化滋養的中原農民,畫他們就是畫我自己。」在採訪中,曹新林不止一次地這樣說。
  • 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國制度面對面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疫情是制度優劣的「透視鏡」,相較於某些西方國家抗擊疫情效率低下、應對不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政治領導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和資源調配力。
  • 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8)
    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從頒布《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到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文化制度作出新的部署,構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守正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
  • 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⑧)
    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從頒布《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到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文化制度作出新的部署,構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守正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
  • 但願蒼生皆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
    據媒體報導:中國作協副主席、本屆報告文學評委會主任何建明談到,報告文學與其他類型文學相比,具有更為關注現實性問題的特性。他舉例本屆獲獎作品《中國新生代農民工》《糧道》《中國民辦教育調查》,關注的就是農民、糧食以及教育等中國社會的熱點問題。何建明在接受採訪時還特別提到,「黃傳會堅持報告文學創作近30年,他這次獲獎是眾望所歸」。
  • 【與時俱進獎】紹興:「局長·代表面對面」 為民解憂實打實
    …………  據統計,「局長·代表面對面」活動開展以來,各級人大代表已向政府有關部門及「兩院」反映意見建議386條,通過代表與政府相關部門聯繫溝通,目前已解決314條。  「我也參加過2次『局長·代表面對面』活動,與建議議案處理的一般流程相比,活動最大的特色就是『快』。」
  • 古人云:「飽暖思淫慾」,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聽過的人都點讚!
    古人云:「飽暖思淫慾」,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聽過的人都點讚!古人們一字一句留下的,都是千古名言,在古代,有不少的名言被人們認可,包括:「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話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人生大道理,但是,有一句話非常特殊,好像是在教人享受一般,「飽暖思淫慾」,一個人吃飽了,穿暖了,自然而然,就會想起淫慾,有了歪腦筋,那麼,這句話到底出自什麼地方?他的下半句是什麼呢?
  • 凝心聚神譜新篇(中國制度面對面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怎麼...
    文化的繁榮興盛離不開制度的創新和完善。黨的十九大以來,文化領域一系列制度相繼建立健全。從頒布《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到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文化制度作出新的部署,構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守正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
  • @小學生:地球儀上的「中國」你了解嗎?
    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山區面積廣大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 老話「飽暖思淫慾」,到底是什麼意思?下一句道盡人性險惡
    溫飽問題既然是老百姓最關心的,那俗語中關於這一方面的,自然就更多一些,老話說:「飽暖思淫慾」,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一旦在吃穿方面都不需要愁時,思想就會變歪,做一些非法的勾當。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這句老話,當吃飽喝足之後,有的人就會摸著肚子,說一句「飽暖思淫慾」,用來表示自己飽餐一頓後無事可做的心情,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
  • 讓制度自信紮根於心
    盛夏七月,由中宣部理論局組織撰寫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出版發行,熱銷全國。這是「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通俗讀物的最新一本,延續了直擊熱點、貼近現實的理論風格,滿足了讀者的閱讀期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麼好?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為何擺在首位?
  • 古人云:「飽暖思淫慾」,可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盡人性險惡
    今天我們就來說以說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俗語,叫做「飽暖思淫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飽暖思淫慾」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人在吃住不愁、生活無憂之時,就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望,甚至生出很多沉迷放縱、難以自拔的欲望,如淫慾、權欲、賭欲等,讓人迅速滑向墮落的深淵
  • 《三生三世宸汐緣》官宣 張震倪妮一諾蒼生摯愛情深
    《三生三世宸汐緣》是一個堅守承諾與大義的原創故事,講述了肩負守護六界蒼生之責的戰神九宸(張震飾)和桃林小仙靈汐(倪妮飾)相遇相愛,為堅守職責、守護愛人而經歷幾重輾轉悲歡,一諾蒼生、摯愛情深的極美神話故事。
  • 蒼生大醫——江林
    全片將從大醫精勤•妙手如神、大醫臻善•仁愛如山、大醫成器•創新如炬、大醫弘道•德行如燈四個篇章,講述江林與病患、親人、師徒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現江林心系蒼生,精誠濟世的一代大醫形象。《蒼生大醫——江林》全國各地的小夥伴
  • 紅河縣供電局開展理論面對面千堂報告進基層宣講
    紅河縣供電局開展理論面對面千堂報告進基層宣講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09-23
  • 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首個人民警察節,火炬公安這樣過...
    1月10日,我們迎來了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既是喜慶和榮耀,更是激勵和擔當。「中國人民警察節」的設立,對於推動人民警察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增強廣大民警職業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激勵全警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 比飽暖思淫慾更沒品的人性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究竟有何道理?
    人活一生,不枉一世,俗語作為我國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人性思考,雖然比不上詩歌那般意境深遠,辭藻華麗,但是相比較之下,不僅十分接地氣,而且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如飽暖思淫慾,從字面意思理解,確實俗不可耐,但是你能說他沒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