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地球儀上的「中國」你了解嗎?

2020-12-13 央廣網

小小的地球儀,滴溜溜轉

聰明的小朋友們,很快就能找到「中國」的位置

中國,我們的祖國

她的地形你了解嗎?她的礦產豐富嗎?她的氣候怎麼樣?

她擁有的大好河山、她的人文歷史積澱

你都耳熟能詳嗎?

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這些地理知識你知道嗎————

「地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

山地、高原和丘陵約佔陸地面積的67%

盆地和平原約佔陸地面積的33%

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

地形多種多樣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

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地勢西高東低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氣候」

中國幅員遼闊,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從溫度帶劃分看,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

「礦產」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

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

「生物」

我國擁有森林、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溼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

以及黃海、東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態系。

我國生物遺傳資源豐富,

是水稻、大豆等重要農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樹的主要起源中心。

我國是世界上家養動物品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複雜。

中國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小編有話說】

「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

只有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愛國情感才有所依附。

願「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家國情懷

願「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歷史擔當

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在每一代青少年心中紮根

了解我們的國家,就從了解這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事物開始吧。

數據來源:《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

內容參考: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孩子學地理,買個什麼樣的地球儀好呢
    許多小學生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有一樣學具將是地理老師首先會推薦的,那就是地球儀。其實地球儀對於學生來說是地理學習的學具,但對於歷史、政治、語文、生物等學科就不重要了嗎?其實,更加重要。沒有地球儀和地圖輔助,空間思維受限,很難做出宏觀的判斷。這也是政治家、軍事家等非常喜歡看地圖的重要原因。而小學生、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尚在發育過程中,如果沒有地圖和地球儀的輔助,根本學不好地理學科,進而影響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
  • 日媒妄稱中國產地球儀包含"領土野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產經新聞》3日連發數篇報導,挑刺「中國產地球儀」,被日本門戶網站「活力門」轉載。該報導稱,日本大阪市一家批發廠商從中國進口並出售的地球儀標註有南海九段線,與日本官方不承認中國南海九段線的立場不符,是「反映中國政治意圖的商品」。
  • 收藏:康熙時期的地球儀,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地球儀是對地球直觀概貌的形象描述,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地形地貌、政區國界、風土人情,也是對當時人地理認識水準的印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地球儀的國家之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回族天文學家扎馬魯丁製造了一隻地球儀。《元史·天文志一》說:「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
  • 用科技造夢,小熊尼奧AR地球儀——會講故事的地球儀
    當手機面對地球儀時,原本木訥的地球儀瞬間在手機上面「活」了起來,轉動地球儀,360度無死角的將全世界展現在你眼前,效果非常逼真。國家模式:當選中國家模式,手機屏幕上的地球儀會實時顯示出屏幕上出現的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信息。為了便於小孩子的學習,App還會用真人語音播報屏幕上出現的國家信息。
  • 不要輕視小小的地球儀,了解之後你就會知道,對孩子的啟蒙多重要
    你是不是經常聽到你的孩子總問一些讓你回答不上的問題,比如,天上的星星為什麼會亮?月亮為什麼會跟這我們走?地球是什麼,地球有多大?這是因為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對世界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多。在孩子對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我們更應該帶他們看看世界的樣子,幫助孩子開闢更廣闊的視野和眼界。
  • 不要輕視小小的地球儀,了解歷史你就會知道它對孩子的啟蒙多重要
    說起地球儀,我們對它並不陌生。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知道。地球儀是如何誕生的?地球儀何時傳入中國?事實上,地球儀是一種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存世的地球儀,誕生於1492年:這一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進行的遠洋航行及一系列發現,被稱為地理大發現。
  • 地球儀界的「樂高」,無需任何剪刀膠水就能拼出一個地球儀!
    孩子們總是喜歡各式各樣的樂高拼插玩具,積木、塑料、小汽車、機器人……但是你見過紙質的地球儀「樂高」嗎?!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不需要膠水、剪刀,完全採用手工拼插方式的紙地球——創意紙地球系列,讓孩子們在拼裝的過程中認識世界。
  • 用科技造夢,小熊尼奧AR地球儀——會講故事的地球儀
    當手機面對地球儀時,原本木訥的地球儀瞬間在手機上面「活」了起來,轉動地球儀,360度無死角的將全世界展現在你眼前,效果非常逼真。國家模式:當選中國家模式,手機屏幕上的地球儀會實時顯示出屏幕上出現的國家或地區的地理位置信息。為了便於小孩子的學習,App還會用真人語音播報屏幕上出現的國家信息。
  • 一款神奇的地球儀,北鬥AI智能交互地球儀,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而我們的地球儀可以把世界帶到你家裡。過去的地球儀太簡陋了,只能看個地形和名稱,更加說不上互動性。這款地球儀就不一樣,除了了解世界各國版圖,還能能跟孩子親密互動,幾乎能解答孩子們的所有疑問。……不局限於地理、歷史、天文等問題,還可以跟地球儀對話:「能給我播一首李白的詩嗎?」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 AR地球儀讓知識「動」起來
    如果可以直觀地看到晨昏線的運動過程,你還會覺得痛苦嗎?非凡部落就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2016年初,微軟技術專家李靖南創辦非凡部落,運用AR技術打造了針對幼兒、中學生的AR地球儀等產品,將較為抽象的地理知識,場景化地表現出來。
  • 明朝留下來的世界地圖和地球儀
    海國圖志《海國圖志》真的是「中國認知海外的第一書」嗎?難道此前的中國人不知道「開眼看世界」嗎?咱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明朝留下來的兩件文物。一件是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此圖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明朝宮廷藝人摹繪12份,現存本即此12份之一。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通幅縱 168.7釐米,橫380.2釐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
  • 一款神奇的地球儀,北鬥AI智能交互地球儀,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而我們的地球儀可以把世界帶到你家裡。過去的地球儀太簡陋了,只能看個地形和名稱,更加說不上互動性。這款地球儀就不一樣,除了了解世界各國版圖,還能能跟孩子親密互動,幾乎能解答孩子們的所有疑問。……不局限於地理、歷史、天文等問題,還可以跟地球儀對話:「能給我播一首李白的詩嗎?」
  • 中國最豪華的地球儀:純金打造,鑲嵌著3000多顆珍珠,奢華之極
    在讀書的時候,大家肯定了解過地球儀吧,地球儀自然就是地球的模型,它的作用功能就是為了我們更加方便的認識我們所處在的地球,世界上目前最早的地球儀是在1492年由德國地理學家貝海姆發明的。
  • 中國地圖出版社「水晶地球儀」在國際地圖製圖大會上獲獎
    7月20日在東京落幕的第29屆國際地圖製圖大會(ICC)上,中國地圖出版社製作的「水晶地球儀」獲得大會優秀地圖作品其他類二等獎。獲獎證書國際地圖製圖大會是國際地圖學領域最高學術會議與交流平臺,也是全世界地圖製圖屆的盛會,每兩年在世界五大洲輪流舉辦。
  • 如果孩子一定要玩具,那就給他選個北鬥AR地球儀,從小去感知世界
    而這款地球儀,還是清華附中一線地理教師團隊編制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全面性。通過AR功能,孩子們不僅能了解世界各國的位置與地貌,還能了解海量的相關知識。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可以用這個地球儀來初步了解地理知識,培養興趣,提升知識面;小升初、初中、以及高中的孩子,可以用來梳理地理知識,做應試準備。
  • 博目AR地球儀
    博目AR地球儀 學習辦公 大小: 41.89M
  • 60W一個地球儀,純手繪打造,精美得讓你拍案叫絕!
    每次上地理時老師都會不由自主的捧出一個地球儀「地球儀」是幹什麼用的?1小美君給大家科普下知道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儀上的兩極、經線、緯度、本初子午線、東西半球劃分,了解地球儀上的赤道、南北半球劃分、高中低緯度劃分,了解經線、緯線表示的方向、經緯網等知識。
  • 明朝留下來的世界地圖和地球儀
    《海國圖志》書中包含有80幅在當時最新的世界各國地圖,系統地介紹了當時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情況,被譽為「中國認知海外的第一書」,讓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海國圖志《海國圖志》真的是「中國認知海外的第一書」嗎?難道此前的中國人不知道「開眼看世界」嗎?咱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明朝留下來的兩件文物。
  • 地球儀的發展史,從異域玩物到「睜眼看世界」
    而人類歷史上具有現代意義的第1個地球儀,也在基於航海的實踐上,在1492年由德國航海家貝海姆發明。在貝海姆的地球儀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是圓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貝海姆製作的地球儀,藏於紐倫堡日耳曼而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有著5000文明的中國,也有人開始探索地球儀,早在中國的元朝時期,就有了製作地球儀的記載,《元史·天文志》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