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留下來的世界地圖和地球儀

2020-12-25 柳雨夢

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末啟蒙思想家魏源於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一書,稱此書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海國圖志》書中包含有80幅在當時最新的世界各國地圖,系統地介紹了當時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情況,被譽為「中國認知海外的第一書」,讓中國人「開眼看世界」。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真的是「中國認知海外的第一書」嗎?難道此前的中國人不知道「開眼看世界」嗎?

咱們不妨來了解一下明朝留下來的兩件文物。

一件是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坤輿萬國全圖》。

此圖在萬曆三十六年(1608)由明朝宮廷藝人摹繪12份,現存本即此12份之一。此本原是六幅條屏,今裝裱為一大幅。通幅縱 168.7釐米,橫380.2釐米。圖首右上角題「坤輿萬國全圖」6字。主圖為橢圓形的世界地圖,並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圖和地理圖: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各大洋繪有各種帆船共 9艘,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共15頭,南極大陸上繪陸上動物共8頭,有犀牛、象、獅子、鴕鳥等。

《坤輿萬國全國》是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人利瑪竇在中國編繪的世界地圖。萬曆三十年,利瑪竇與明朝官員李之藻合作,把這幅地圖以《坤輿萬國全圖》為名在北京刊行。從明末不少人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觀看過這幅世界地圖,並知道葡萄牙、荷蘭等國的位置。

坤輿萬國全圖

另一件是現藏於英國博物館的漢文註記地球儀。

這個地球儀是明朝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在北京製成的地球儀,是現存最早的中國製作的漢文註記地球儀,木質,彩漆描繪,直徑58.4釐米,比例尺為1:21000000。這個地球儀,對於世界的主要大陸、半島和島嶼的表示都相當清楚。地球儀上的漢字註記,也十分醒目!

現存的這兩件文物表明,早在明代中後期中國人就已經「開眼看世界」,知道了世界地理的詳細情形。然而,進入清朝之後,官方對於世界地理的認識開始倒退,對於很多地方宣稱「渺然不可考」。鴉片戰爭時,清朝道光皇帝甚至不知道英國與中國之間是什麼路徑。

明朝地球儀

相關焦點

  • 北鬥地球儀18cm學生地理學習旋轉地球儀(配世界地圖、中國地圖...
    北鬥地球儀18cm學生地理學習旋轉地球儀(配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北鬥地球 2017年09月25日 20:20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英國展出十張改變世界地圖:中國地球儀入選
    亨利庫斯-馬特魯斯世界地圖據說,15世紀90年代初期,哥倫布就是用這張地圖或者類似這樣的地圖,說服亞拉貢的斐迪南和卡斯提爾(古代西班牙北部一王國)的伊莎貝拉女王支持他的航海計劃的。中國地球儀這個地球儀是1623年專為當時的明朝皇帝所制,是已知最早的描繪中國領土的地球儀,融合了東西方文化。
  • 看了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你就全明白了
    我們來看看這600多箱禮物裡有啥:前膛槍等武器、望遠鏡、地球儀、鐘錶和一艘英國最先進的110門炮艦模型、車輛。加上紡織機、蒸汽機、綿紡機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但凡乾隆帝能好好利用這些禮物,清朝絕對有機會成為世界強國。 可乾隆是怎麼做的呢?他說這些是「奇巧淫技」不過爾爾;大臣們立馬說「對,這些東西我們清朝都有,地球儀跟清宮擺放的裝飾品並無差別」,乾隆帝的原話是:「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隨後,這些寶貴的禮物被送進了庫房吃灰,順便拒絕了英國的所有要求。
  • 大秦賦彈幕絕了:給政哥上地球儀,世界地圖獻上
    給政哥上地球儀 在嬴政與呂不韋交心言志之時,彈幕悄悄地出現了「給政哥上地球儀」,而後還有「世界地圖獻上」。哈哈,這兩位仁兄也是真敢想,於是小編不禁想:若始皇帝真向世界徵戰了,那結果如何呢?
  • 中國北鬥和天貓精靈合作推出人工智慧地球儀,網友:太貴!買不起
    我國開始使用地球儀也可以追溯到明萬曆年間,利瑪竇等傳教士跨越重洋來到中國,他們帶來了歐洲的物產,也帶來了數個世紀以來地理大發現的知識成果,其中就有包括地球儀。明朝之後,清朝的皇帝們又製作了數臺地球儀。做家長的都知道,小孩學習不能僅靠蒙頭死讀書本,在孩子對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我們更應該帶他們看看世界的樣子,幫助孩子開闢更廣闊的視野和眼界。而地球儀既能讓孩子自己去觸摸去感受,又能讓孩子熟悉各國家、地區、洋流等方面的知識。是一個非常棒的拓寬孩子視野的工具。
  • 不要輕視小小的地球儀,了解歷史你就會知道它對孩子的啟蒙多重要
    說起地球儀,我們對它並不陌生。但是大多數人未必知道。地球儀是如何誕生的?地球儀何時傳入中國?事實上,地球儀是一種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發明。世界上第一臺存世的地球儀,誕生於1492年:這一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航海家進行的遠洋航行及一系列發現,被稱為地理大發現。
  • 地球與地圖——地球與地球儀
    2、地球儀的相關概念(1)地球儀:使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而成的地球模型。(2)地軸:是地球自轉的假想軸,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與兩極點。(3)赤道:在地球儀上,同南、北兩極距離相等的大圓圈。(4)兩級:地軸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兩極。其中,對著北極星的一端是地球的北極,另一端是地球的南極。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那就是《萬國圖志》,這個《萬國圖志》是一份世界地圖,它是由大航海運動中哥倫布,麥哲倫等人對世界的探索,繪製出的原始地圖。在利瑪竇的心裡認為,大明朝的皇帝對於這份世界地圖應該是十分的有興趣的,於是在1601年李媽都第1次見到萬曆皇帝的時候,就將這份《萬國圖志》呈送給了他。 但是令利瑪竇沒有想到的事情是萬曆皇帝在見到了這份地圖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的驚訝和喜歡。
  • 北大學霸學地理秘籍:充分利用地圖冊、地球儀,成績遙遙領先
    北大學霸學地理秘籍:充分利用地圖冊、地球儀,成績遙遙領先對地理學科來講,我們要想提高成績,就要注重平時的學習,打牢基礎。優秀的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經常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它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這樣?要想解決這些問題,一個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地圖冊和地球儀。
  • 一張明朝繪製的地圖暴露了明清兩朝的差距,網友:差距實在太大了
    而隨著遠洋技術的發,以往殘缺不全的世界地圖也開始逐步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最終發展成了如今的地球儀,從這可以看出遠洋技術對於地圖發展的重要性。其實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明朝時代,他們也曾經繪製過一張世界地圖,然而你拿過這張地圖和清朝的地圖一對比,你就會發現清朝統治者究竟有多愚蠢?
  • 明朝的一些冷知識:明朝就有詳細的世界地圖
    明朝冷知識,你知道多少?1、年齡最大的太子明朝年齡最大的太子是朱高熾,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徵蒙古的途中病逝,按照遺旨,由太子朱高熾繼位,而這時的他已經46歲了。2、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明朝繼位年齡最小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鎮,就是那個「土木堡之變」被瓦剌俘虜的皇帝,他繼位時才9歲。3、在位最長的皇帝明朝在位最長的皇帝是萬曆皇帝,在位時間共48年,然後就是嘉靖皇帝的45年。明朝國運共276年,而他們兩個加起來就佔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 學生、家長都需要的一款地球儀——北鬥AR/3D地球儀
    地理要學好,其實也不是很難,關鍵是腦子裡要有立體的感覺,腦子中要有地圖,腦子裡有一個地球在轉動,這樣學起來就會很立體。地理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是你把世界上所有國家河流山脈全部背下來,腦子中沒有立體的感覺,給你個題該不會還不會。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明朝世界地圖,原版全部流落海外,中國在世界地圖的中心
    說到最早的世界地圖,我們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坤輿萬國全圖》。這張地圖已經非常接近我們今天的世界地圖,中國第一次被放在世界地圖的中心。《坤輿萬國全圖》是明朝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的。它是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為基礎,改變了歐洲在地圖中心而東亞在世界地圖中,為中國繪製世界地圖開創了先例。清代,出於閉關鎖國政策的需要,甘龍皇帝親自下令燒毀《坤輿萬國全圖》。所以在鴉片戰爭期間,許多清朝官員甚至不知道英國在哪裡,離大清帝國不遠。《坤輿萬國全圖》包含豐富的地理信息,反映在四大洲和五大海洋中。
  • 收藏:康熙時期的地球儀,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地球儀是對地球直觀概貌的形象描述,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地形地貌、政區國界、風土人情,也是對當時人地理認識水準的印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地球儀的國家之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回族天文學家扎馬魯丁製造了一隻地球儀。《元史·天文志一》說:「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
  • 觀世界,才有世界觀!薇婭狂賣10w臺北鬥地球儀,還是AR百科全書
    記得我小時候家裡掛的是地圖,可以說那個時候,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是家家都有的標配,只可惜密密麻麻的小字,看上去索然無味。中國地圖我還會瞄上幾眼,世界地圖壓根兒就不想看。所以想要引起孩子的興趣,還得準備地球儀。
  • 3幅地圖,看懂古代中國人眼中的世界
    但是,1368年漢族中國人重新建立了明王朝之後,中國又突然從原來非常龐大的疆域縮小到明朝15省的範圍內。儘管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時期曾五次遠徵蒙古,也曾把東北拓展到奴兒幹都司這麼遠的地方,終究來說明朝的範圍要比元朝小很多。  明朝有一個說法叫「九邊」,九邊指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寧夏、甘肅、延綏、太原和固原九個重鎮。九邊之外,實際上都不是大明帝國的範圍了。
  • 一款神奇的地球儀,北鬥AI智能交互地球儀,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而我們的地球儀可以把世界帶到你家裡。過去的地球儀太簡陋了,只能看個地形和名稱,更加說不上互動性。這款地球儀就不一樣,除了了解世界各國版圖,還能能跟孩子親密互動,幾乎能解答孩子們的所有疑問。,它會給出標準又清晰的發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下子就高漲起來,經常在閒暇時間對著地球儀問個不停。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知識量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中學地理知識點:地球和地球儀
    3.通過製作地球儀,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4.觀察地球儀,比較和歸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特點。   5.熟練地利用經緯網確定某一地點的位置。   內容點析   1. 對圖1.1的解讀。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