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料界的「海上王者之一」佐敦,近年來一直飽受船舶市場的不利因素影響。近日,佐敦發布了公司在2018年前4個月的業績報告。除了涉及原材料價格外,報告再度指向其自身的船舶塗料業務及全球海洋市場。
原材料價格與海洋業務的雙重不利影響
報告顯示,受裝飾塗料、防護塗料和粉末塗料業務增長的推動,佐敦在2018年前4個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6%,營業收入達到5.658億挪威克朗,實現營業利潤5.61億挪威克朗,低於去年同期的6.7億挪威克朗。佐敦稱,儘管整體銷售業績增長,但原材料價格高漲和船舶塗料銷售業績下降,導致佐敦利潤受到抑制。
航運業對新噸位的需求疲軟,是抑制佐敦船舶塗料銷售業務的主要原因。據佐敦集團總裁兼執行長Morten Fon稱,目前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船舶塗料業務被佐敦所覆蓋。「佐敦仍是全球最大的船舶洋塗料供應商,因此當市場疲軟時,它會影響我們的業務。短期內,我們預計這個市場不會有所改善,但其餘三個部門的銷售增長會更加良好。」
Morten Fon表示:「我們已經看到,很長一段時間內海洋和離岸市場都持續疲軟,預計這種情況還將繼續下去」。面對相對低迷的市場形勢,Fon繼續表示,「我們已經採取措施,通過嚴格控制成本以適應這一挑戰。此外,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影響佐敦,因此價格上漲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佐敦曾迫於原材料價格長期高位上行的壓力,在2018年2月28日高調宣布上調產品價格。Morten Fon當時表示,當前佐敦真正的挑戰來自於重要原材料價格的不斷飆升,其中包括鈦白粉、金屬材料(如銅和鋅)、聚酯樹脂以及暴漲得令人瞠目的環氧樹脂。此番再立漲價宣言,顯然是佐敦為應對原材料價格繼續上行情況的無奈之舉。
與海運市場的抗衡
據慧聰塗料網記者了解,船舶塗料業務是佐敦的四大業務板塊之一,佔總業務的27%左右。這項業務多年來一直發展強勁,不僅是佐敦業績增長的中堅力量,而且讓佐敦在船舶塗料界中擁有了難以撼動的地位。但近年來,尤其是2016年開始,船舶塗料業務成為了拖累佐敦整體業績的關鍵因素之一。
●2016年,佐敦銷售額取得歷史上第二個好成績,全年營業總額為157.85億挪威克朗,同比增長3%。但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5%至17.63億挪威克朗,稅前利潤同比下降17%至15.94億挪威克朗。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佐敦受到船運和海上市場需求下降的影響,導致海洋和防護塗料部門的銷售減少。
●2017年,佐敦集團營業額總計164.01億挪威克朗,同比增長4%,盈利13.54億挪威克朗,同比下降23%。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是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同期新造船和海洋工程新建項目市場持續低迷的狀況也影響了它的船舶塗料業務。
值得慶幸的是,儘管船舶市場低迷,但佐敦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有機增長戰略。據了解,2017年佐敦投資額達到9.67億挪威克朗,佔總營業額的6%;佐敦在2018年前4個月的總投資為2.18億挪威克朗,佔總收入的4%。挪威新總部和研發中心建設是佐敦投資的主要部分,同時該公司也投資增加了越南和土耳其的產能。作為船舶塗料行業的主戰場,中國也在佐敦戰略擴張範圍內。
據悉,佐敦在中國的船舶塗料業務佔佐敦全球船舶塗料業務的35%左右。佐敦集團東北亞船舶塗料業務總監Morten Sten Johansen表示,中國一直是佐敦非常重要的市場,公司在中國船舶塗料市場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中,新造船市場佔有率達到50%,在船舶維修方面的業務增長也非常迅速。
2018年1月,由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聯合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七〇八所),基於船東要求和市場需求,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船型——20000標準箱級貨櫃船完工交付。中遠佐敦作為這批「海上巨無霸」的船舶塗裝解決方案提供商,為船東和中國船廠提供了全方位的船舶塗裝解決方案,並在兩個船廠派遣了由精兵強將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為兩條船合計提供了超過18,000餘小時的技術服務工作。專業而強大的技術服務,為佐敦在中國船舶塗料市場贏得了相當高的讚譽。
截至目前,佐敦在中國擁有兩家工廠,一家是與中國遠洋船舶運輸公司合資的中遠佐敦船舶塗料(廣州)有限公司;另一家是佐敦獨資的佐敦塗料(張家港)有限公司。此外,佐敦在張家港工廠設有東北亞區域研發中心,以支撐東北亞船舶塗料產品及技術研發的需要。
結語:
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 Inc.的預測報告,到2024年,全球船舶塗料市場總收入預計超過150億美元,以中國為首的亞太造船業將成為全球船舶塗料市場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全球新造船業務需求疲軟的大環境下,中國市場正發揮其潛藏的巨大市場前景吸引外資企業加強投資,佐敦也不例外。預計未來,中國船舶塗料市場將支撐佐敦全球船舶塗料業務,並為佐敦的全球塗料業務發揮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