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灘圈地造船成過去 重點船舶企業首季利潤下滑

2020-12-12 搜狐網

  在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主要船公司的業績繼續承壓。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下稱「船舶協會」)日前披露,今年1到3月份,國內船舶行業88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33.7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6.7億元,同比增長8.9%,但利潤額同比下降87.8%至1.7億元。

  按照船舶協會的說法,一季度,雖然船企的造船完工量企穩回升,但我國新承接的船舶訂單同比大幅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下滑明顯,生產經營形勢仍然比較嚴峻。

  慘澹的現狀並未讓鄭平感到意外。身為中國港口網的首席分析師,鄭平對當下船舶業的評價是,造船業在短期內仍很難有起色,「船企的機會在於航運市場徹底好轉,沒有需求的情況下,造出的船越多造船業越難受」。

  溫州代表性民營企業莊吉集團就親口嘗過這個行業的苦澀。媒體援引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口徑,目前,該集團旗下的浙江莊吉船業有限公司(下稱「莊吉船業」)已進入破產重整狀態。

  時間回到十年前,那時候的全球航運市場一片大好,在運力供不應求、運價大幅上漲的刺激下,各大船公司開始大量訂造船隻,受此影響,全球造船市場在2002年底走出低谷,並連續多年均是爆發式的增長。

  鄭平回憶,當時造船業是個掙錢的行當,很多企業都想儘快進入這個領域,最火爆的時候,一些沿海省份的企業直接在沙灘邊上圈塊地,買點設備就能造,而不像正規船廠建廠房的周期比較慢。那時候,發展造船工業也是各省重工業的「標配」,誰都不想錯過機會。

  原本以服裝為主業的莊吉集團就在這種熱潮中進入了造船業。2006年9月,該集團先後收購、兼併了樂清凱澤船業、鑫煌船舶、遠東船舶等三家船業公司,隨後在溫州樂清成立了莊吉船業,2007年即宣布開工。

  但蝴蝶終究飛不過滄海,一頭扎進造船業的船主們沒能逃出低迷市場的洗禮。

  鄭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2007年下半年起,造船業逐漸進入漫長的寒冬,反映海運業景氣度的波羅的海指數一路下滑:2008年5月20日是11793點,兩年前的均值是1202點,而到今年4月初已經不到600點。「中間出現過幾波反彈,特別是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不少船公司還曾藉機『抄底』,但行情並未持續太長時間。」他說。

  據了解,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是造船業的三大核心指標,以指標靠前的造船大省江蘇為例,在經歷去年新訂單井噴之後,今年又出現大幅下滑。根據江蘇省經信委近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兩月全省造船業新承接訂單量110.2萬載重噸,劇降78.9%,而去年同期,江蘇新接訂單增幅高達281.9%。

  而作為江蘇乃至全國造船企業的代表性船企,曾經紅火至極的熔盛重工(01101.HK),在經歷了造船業的重重困境之後,如今已作出決定,擬出售集團內地的造船及海洋工程業務相關的核心資產與負債,並將股票改名為「華榮能源」,將專注能源業務。

  莊吉集團的造船窘境出現的還要更早一些。據當地媒體報導,莊吉集團曾在2012年一份遞給溫州有關層面的報告中稱,由於船東棄船、銀行抽貸、互保企業信任危機,三者疊加在一起,將莊吉集團推向了一個窘迫的境地。此後在內外因素夾擊中,這個意欲大幹一場的造船公司最終倒在了船業寒冬裡。

  在鄭平看來,航運市場似乎遇到了10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危機,「在全球市場運力過剩的前提下,船公司的局面並沒特別大的變化,雖然有的企業接了很多單子,但有單子,利潤低,撤單、延長下水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只能讓市場更難受。」

  「客戶的下單積極性並不高,銀行惜貸,很多私募因為看不到復甦的希望,也在加速『釜底抽薪』,現在船公司的資金普遍緊張。」鄭平說。

  他還解釋,船舶大型化現在已經是船舶業的趨勢,不少企業接的一般是大型貨櫃船的單子,海工船的訂單一度還可以,但隨著油價下跌,前期一窩蜂上的風險也在顯現,而像裝運鐵礦石、煤炭等貨物的幹散貨船很少有人造,因為造出來也沒人訂。

  國家層面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此前,國家九部委就曾聯合下發《關於金融支持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對產品技術含量低、無銷路、持續虧損的船舶企業不得發放貸款,並推動其依法市場化退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開展併購貸款業務。對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貸款期限可延長至7年。為配合指導意見落地,工信部也發布了符合《船舶行業規範條件》的企業名單。

news.sohu.com true 第一財經日報 http://news.sohu.com/20150423/n411730380.shtml report 1969 在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中國主要船公司的業績繼續承壓。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下稱「船舶協會」)日前披露,今年1到3月份,國內船舶行業88家重點監測

相關焦點

  • BDI指數創3年半新高后走弱 造船企業接單增多利潤減少
    BDI指數創3年半新高后走弱 造船企業接單增多利潤減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6 22:44:32
  • 船舶塗料業務再次「發威」!佐敦營業利潤下滑
    原材料價格與海洋業務的雙重不利影響報告顯示,受裝飾塗料、防護塗料和粉末塗料業務增長的推動,佐敦在2018年前4個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6%,營業收入達到5.658億挪威克朗,實現營業利潤5.61億挪威克朗,低於去年同期的6.7億挪威克朗。佐敦稱,儘管整體銷售業績增長,但原材料價格高漲和船舶塗料銷售業績下降,導致佐敦利潤受到抑制。
  • 世界最大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今天(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剛剛掛牌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重組而成,重組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目前全球最大造船集團。在分拆20年之後,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再次合體引發各方關注。
  • 船舶市場水漲船高 九江造船揚帆出海
    九江日報訊:在江西江洲聯合造船公司自行建造並自營出口至德國的1.2萬噸多用途船「伏蒂費克遜」號正式出海試航並交付使用後,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自營出口至德國的兩艘1.2萬噸多用途船相繼下料開工,這標誌著我省船舶出口有了實質性的突破。     受世界船舶市場需求拉動,中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拉動九江船舶製造業「水漲船高」。
  • 綠柳才黃半未勻——我市首季船舶修造系列數據解讀
    」  一葉知秋,從東邦身上可看到我市船舶業的「晴雨」狀況。在普陀區小幹島到魯家峙,沿岸隨處可見高聳的龍門吊,龐大的船臺上,不時閃出耀眼的電焊火花,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在這裡的浙江歐華造船有限公司、揚帆集團都是我市的造船龍頭企業,開年都開工充足。 3月1日上午9時,歐華12500噸多用途貨櫃船項目首制船和2號船點火開工,正式進入實質性生產階段。
  • 外高橋造船領跑標準化船舶行業三項國標發布
    在非同尋常的2020年,國之重器的鑄造者大型造船企業發揮了經濟發展穩定器的作用。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簡稱外高橋造船)2020年累計完工交船28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的全資子公司。
  • 國金研究:船舶行業戰略性重組臨近 重點關注南北船資產整合
    (1)我們看到,過去10年,大多數年份的舊船拆解速度大於新船建造速度,過剩運力加速去化。根據BRS最近發布的《航運及造船市場(2019)》,2018年全球船舶拆解量為2760萬載重噸,同比-13%,大於交付量的同比-18%;從各船型看,化學品船拆解量佔比72%、181艘,散貨船佔比17%、60艘,貨櫃船佔比5%、48艘,其他船種佔比7%、148艘。
  • 日韓造船企業整合艱難推進……|今治造船|日本_財經|現代重工集團|...
    據了解,早在去年11月底,面對中韓兩國造船企業各自整合的壓力,日本最大的兩家造船企業——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聯合也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共識,並籤署相關協議書。根據協議,雙方將在2020年10月1日前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其業務包括油輪、貨船和運輸船的設計、建造和銷售等,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聯合分別持有合資公司51%和49%的股份。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原標題: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摘要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6月30日,澎湃新聞獲悉,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至此,外高橋造船上半年共累計交船14+1艘(座)/222.62萬載重噸、承接訂單9艘/142.6萬載重噸,兩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均名列中國各大船廠前茅,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既定目標。據外高橋造船方面介紹,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和節奏。
  • 對華業務佔比超10%的全球企業利潤下滑2成 遠遜於整體水平
    利用銷售額的國別比率(一部為FactSet推算),統計了對中國銷售額比率在10%以上企業(不含中國企業的2049家)的淨利潤,結果顯示利潤下降率達到19%。2018年,中國新車銷售時隔28年出現下滑。受到影響的是汽車企業。
  • 臺灣臺中市百貨業今年首季業績普遍下滑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臺灣持續延燒,臺中市多家中大型商場首季業績均呈現衰退現象。 據報導,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臺灣民眾進百貨商場逛街的意願顯著降低,加上無薪假、失業潮湧現,民眾不敢花錢購物。
  • 中國船舶製造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年1-**月,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共166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其中,船舶製造企業407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船舶配套企業93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船舶修理企業22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1%。
  • 日本造船企業接單量稍有回升 | 航運界
    近日,日本船舶出口商協會(Japan Ship Exporters' Association,JSEA)發布日本造船企業2020年前10個月接單量的最新數據。
  • 中國船舶製造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報告(2021-2027年)
    二、中國包攬國際造船訂單三成多w    三、歐洲成為中國造船業第一大海外市場w    四、中國造船業成功開拓美國市場.  圖表 **地區船舶製造業行業市場需求狀況分析c  ……n  圖表 船舶製造業重點企業(一)基本信息中  圖表 船舶製造業重點企業(一)經營情況分析智
  • 2018年全國造船承接新船訂單3667萬載重噸 同比增8.7%
    其中,船舶製造業2853.6億元,同比下降30.8%;船舶配套業499.8億元,同比下降40.9%;船舶修理業175.6億元,同比下降15.1%;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製造366.1億元,同比下降12.2%。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4億元,同比下降35.5%。
  • 全球最大造船集團船海業務成績單出爐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發展動向牽動市場神經。作為央企戰略性重組的重大舉措,2019年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這家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資產總額8110億元,員工31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新年伊始,中國船舶集團已吹響衝鋒號,奮力開啟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新徵程。
  • 日本三井造船與常石造船計劃合併
    日本造船企業另一合併案正在籌備中。日本商業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三井造船控股正在與本國常石造船控股公司進行談判,計劃組建造船合資企業。如果組建成功,將成為日本第二大造船集團。此前,今治造船和日本海事聯合也在就合併進行深入談判。
  • [發行]舜天船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2、行業產能周期性過剩的風險從經濟周期角度來看,在世界經濟向好階段,國際貿易量不斷增長,造船行業的新接訂單量與船舶價格不斷上升;在世界經濟下滑階段,國際貿易量增長放緩或下滑,新船訂單下降,同時船舶價格下跌。
  • MUJI無印良品首季中國表現同比加速 上海旗艦店開業一年就下滑 6月...
    儘管東亞主要市場中國市場企穩,不過該集團目前在東亞市場的加大投資亦導致集團一季度該市場營業利潤重挫近三成,由45.03億日元暴跌至32.21億日元,跌幅達28.5%,東亞市場一季度營業利潤佔比27.1%,大幅萎縮1230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