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五緣灣:昔日垃圾灘 今日生態修復樣板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光明日報

圖集

一灣碧水,波光瀲灩,不時有白鷺輕輕掠過。抬眼望去,綠意蔥蘢的植物種滿護岸,栽植的各種喬灌木賣力生長,親水步道上市民悠閒漫步。行走五緣灣,水清、岸綠、景美,隨意定格都是一幅城水相依、人水和諧的美景。

五緣灣片區位於廈門島東北部,是島內唯一集水景、溫泉、植被、溼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要素於一體的生態空間。以前這裡由於過度養殖、傾倒堆存生活垃圾、填築海堤阻斷海水自然交換等原因,內灣水環境汙染嚴重,外灣海岸線長期被侵蝕,形成了大面積潮灘。

近年來,廈門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一批先進的工作經驗和典型的改革成果。今年自然資源部印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廈門市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模式被納入其中,成為首批被推薦的11個典型之一。

廈門市土地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許一奎介紹,五緣灣片區這幾年實施了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拆除內灣海堤,開展退塘還海、內灣清淤和外灣清礁疏浚,構築8公裡環灣護岸,對受損海岸線進行生態修復,設置430米納潮口增加灣內納潮量和水流動力;對灣區水體水質進行鹹淡分離和清濁分離,逐步恢復海洋水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原有拋荒地和沼澤地建設五緣灣溼地公園,通過保留野生植被、設置無人生態小島等途徑,增加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面積,營造城市「綠肺」。

數據顯示,與整治前相比,五緣灣片區的生態用地面積增加了2.3倍,平均深度增加了約5.5米,海域的納潮量增加了約500萬立方米,水質接近Ⅰ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恢復。溼地公園和100公頃的城市綠地公園,使城市綠地率從5.4%提高至13.8%。

把視線投放到五緣灣的環灣步道上,原本受損的海岸線得到修復,綿延8公裡長的步道,補種了各種綠色植物,處處皆景。秋茄、白骨壤、桐花樹……在內灣孤島、紅樹林試驗區,廈門市種植了不同種類的紅樹林,用其淨化海水,吸收汙染物,降低海水富營養化程度,防止赤潮發生,也為眾多的魚、蝦、蟹、水禽和候鳥等生物提供了重要的中轉站和越冬地。

經過綜合整治,五緣灣片區確立了以生態居住、總部經濟、高端商務、旅遊度假、醫療健康等為主導產業,持續發展高集中度、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的城市新區定位,一躍成為島內經濟最活躍、最宜居的片區之一,變成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亮點。近年來,片區內陸續建成廈門國際遊艇匯、五緣灣帆船港等高端文旅設施和灣悅城等多家商業綜合體。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五緣灣商務運營中心已經有戴爾服務總部、廈鎢、恆安、國貿、喬丹等300多家知名企業入駐辦公,片區內還吸引了多家高端酒店群體集中落戶。

從大面積潮灘到城市「綠肺」,生活在這裡的市民幸福感不斷提升。目前,五緣灣片區已建成五緣實驗學校、五緣第二實驗學校等10多所公辦學校。建成弘愛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廈大附屬心血管病醫院3家醫院,在建的弘愛婦產醫院計劃今年竣工。還有市行政服務中心、新萌現代藝術館、五緣海水遊泳館、五緣灣運動館、感恩廣場等10多處市政和文體設施以及五緣公寓、緣美公寓兩個大型保障性住房項目。片區內的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居民不僅擁有「山青、水綠、天藍」的良好生態環境,還可以享受到豐富和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務。

責任編輯: 孫廣見

相關焦點

  • 廈門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
    2002年,五緣灣片區土地儲備、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工作啟動。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五緣灣片區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大大增強,生態、社會、經濟價值得到全面提升,依託良好生態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 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
    (八閩千姿)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中新社廈門5月31日電 題:廈門五緣灣: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作者 黃詠綢「我們把提及廈門五緣灣片區的開發模式,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黃銘典如是說。五緣灣片區位於廈門島東北部,是廈門島內唯一集水景、溫泉、植被、溼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要素於一體的生態空間。而十幾年前,這裡是一片潮灘。
  • 生態美|廈門五緣灣片區:從潮灘到城市「綠肺」的變遷
    臺海網6月1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近年來,廈門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一批先進的工作經驗和典型的改革成果,廈門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模式更是被納入國家級典型案例,成為全國樣板。在時代發展大潮中,如何堅守獨特的城市核心氣質?
  • 「案例分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廈門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
    五緣灣片區航拍圖曾經,由於過度養殖、傾倒垃圾以及填築海堤阻斷了海水自然交換等原因,五緣灣內灣被嚴重汙染,外灣岸線長期受海水侵蝕,形成大面積潮灘,灣區自然生態遭嚴重破壞,導致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地居民紛紛外遷。2002年,五緣灣片區土地儲備、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工作啟動。
  • 廈門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案例成為全國樣板 河長制功不可沒
    在今年4月自然資源部印發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案例成為首批被推薦的典型案例之一,列在11個典型案例之首。湖裡區河長辦工作人員介紹道,內灣每周進行三次水體更換,白天時還能保持2米的景觀水位,水生態環境逐步恢復。五緣灣溼地公園內建有中水處理站,收集周邊汙水處理後對中水再利用。比如,天鵝湖裡的水就來自處理後的中水,水質清澈,湖景迷人。我市也對五緣灣內灣水體實施截汙控源,在五緣灣周邊建設10處截流點,對周邊區域進行汙水截流及箱涵修復,新增確保汙水不入湖。
  • 廈門昔日灘涂地蛻變 五緣灣最美遊艇港強勢崛起揚帆
    啟航  灘涂地蛻變 打下建設基礎  10多年前,提到五緣灣,很多廈門人腦海裡會冒出這樣一個詞—灘涂地。  五緣灣原名鍾宅灣,開發前灣區內分布著大片灘涂、雜亂的魚塘和垃圾集散地,加上地處廈門島東北角的風口處,人煙稀少,環境惡劣,灣內一度成為廈門本島建築垃圾的填埋場。
  • 廈門五緣灣變身「城市新客廳」
    9月18日,晴空下的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全貌。 五緣灣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12.57平方公裡。十幾年前的五緣灣內分布著大片灘涂、雜亂的魚塘和垃圾集聚地。經過近年來的清淤造地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五緣灣片區內形成了2平方公裡的海灣,新增了3平方公裡建設土地。廈門市在這裡還修建了8公裡長的優質生活岸線。原先的「不宜居之地」,成了今天廈門市民和遊客的「城市新客廳」。
  • 廈門五緣灣變身「城市新客廳」
    9月18日,晴空下的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全貌。 五緣灣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12.57平方公裡。十幾年前的五緣灣內分布著大片灘涂、雜亂的魚塘和垃圾集聚地。經過近年來的清淤造地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五緣灣片區內形成了2平方公裡的海灣,新增了3平方公裡建設土地。
  • 五緣灣:廈門最靠近臺灣的地方(組圖)
    五緣灣,正在演繹著一場波瀾壯闊的時代正劇;五緣灣,正在成為連接兩岸產業鏈條構建集聚效應的「窪地」。今日的五緣灣,正以超乎常人想像的速度大跨步地飛躍和發展。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五緣灣工程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陳來源告訴記者,從2006年12月正式進入道路橋梁、市政管線、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及第一批帶動性項目建設以來,五緣灣整個項目已經粗具規模,區內骨幹路基本上都已修通,景觀建設也已成形。
  • 廈門五緣灣變身「城市新客廳」「組圖」
    十幾年前的五緣灣內分布著大片灘涂、雜亂的魚塘和垃圾集聚地。經過近年來的清淤造地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前五緣灣片區內形成了2平方公裡的海灣,新增了3平方公裡建設土地。廈門市在這裡還修建了8公裡長的優質生活岸線。原先的「不宜居之地」,成了今天廈門市民和遊客的「城市新客廳」。
  • 五緣灣溼地公園——廈門市民最滿意的公園
    由我司設計部提升改造設計的五緣灣溼地公園得票數排名第一,獲得廈門市民最滿意的公園榮譽稱號。     五緣灣溼地公園,佔地85公頃,原為汙染嚴重的灘涂,初步建設後,以保護為主、修復為輔進行提升改造,在保持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設有核心保護區、生態保育區、生態淨化區和生態休閒區等。
  • 廈門五緣灣水上迷宮,水質清澈見底,卻藏有一群「不速之客」
    擁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廈門,在這幾年旅遊業的發展之下,一躍成為了全國新晉的網紅城市。一般情況下,遊客們都會奔向鼓浪嶼、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等熱門景區,的確這些美麗的景點早已成為廈門的招牌。可對於老廈門人而言,這些景區並沒有多大吸引力,相對於熱鬧繁華的地方,大多數廈門人都會來到較為清淨且有趣的景點。
  • 廈門五緣灣水上迷宮,水質清澈見底,卻藏有一群「不速之客」
    擁有得天獨厚地理位置的廈門,在這幾年旅遊業的發展之下,一躍成為了全國新晉的網紅城市。一般情況下,遊客們都會奔向鼓浪嶼、南普陀寺、廈門大學等熱門景區,的確這些美麗的景點早已成為廈門的招牌。可對於老廈門人而言,這些景區並沒有多大吸引力,相對於熱鬧繁華的地方,大多數廈門人都會來到較為清淨且有趣的景點。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示範引領播種「生態優先」的綠色理念
    該所立足廈門,面向全國,在海岸、海島修復上創造了一個個亮麗的佳作,堅持不懈地把"生態優先"的理念,播種到了沿海各地。獻智規劃五緣灣一城春色半城花,半頃波濤擁海來。碧海、藍天、綠樹、銀灘……這些在沿海城市並不少見的景觀,似乎在廈門得到了更好的安置,而這離不開「以原生、自然修復為主,人為幹涉為輔」的生態整治理念。海洋三所則是「做大自然好幫手"的實踐者、引領者。
  • 2019廈門城市樂跑賽湖裡五緣灣歡樂開跑
    11月3日下午,一年一度的廈門城市樂跑賽再次在湖裡五緣灣鳴笛開跑。奧運冠軍、「東方神鹿」王軍霞時隔1年再度領銜,與來自廈門各行各業的近4000名跑者,在環灣5公裡的賽道上快樂奔跑、釋放激情,共同跑出了一條金色的靚麗風景線。
  • 廈門五緣灣公園黑天鵝成明星
    國慶假期期間,廈門這座城市是否也成為了你打卡的一座城市呢? 來過廈門的人都被其高顏值的生態所吸引今天,我們就以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為例,講述這片佔地面積達99萬平方的公園,是如何通過四十年的發展,從一片鹽田灘涂變成廈門的城市綠肺,而它如今被稱為廈門新會客廳,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 廣東省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納入廣東最美旅遊目的地
    四是加強溼地保護和恢復,科學修復功能退化的自然溼地,強化溼地公園建設管理,推動鄉村小微溼地建設保護,推進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網建設,逐步提高溼地保護率。日前,廣東省林業局推薦的最美旅遊目的地出爐,廣東省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榜上有名。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海陵島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和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等生態修復十大樣板工程。
  • 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廈門生態建設觀察
    很難想像,這個坐落於廈門市中心的篔簹湖,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雜草叢生、垃圾遍布、汙水亂排,湖水又黑又臭。  對於篔簹湖的綜合治理,可以追溯到1984年。時任廈門市領導主持編制的《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對篔簹湖生態治理和綜合治理提出了具體要求。
  • 廈門最美公園之五緣灣溼地公園
    五緣灣溼地公園獲得了廈門市民最滿意公園評選(第一季)網絡投票是的第一名。圖片來自網絡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是廈門市五緣灣片區帶動項目之一,佔地85公頃,是廈門最大的公園,也是最大的溼地生態園區,被稱為是廈門的「城市綠肺」。
  • 北海馮家江:生態修復新樣板
    馮家江入海口的東邊,是廣西第一家國家級溼地公園——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的主園區,品種繁多的紅樹林在這裡得以庇佑生存;入海口的西邊,則是「天下第一灘」——銀灘,潔白的沙灘是這個海邊旅遊城市最知名的招牌。在北海人看來,馮家江關係著水,關係著林,關係著海,關係著灘,是維繫全市自然地理格局的一條靈動紐帶。馮家江今後的模樣,就是北海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