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20-04-10 14:41 來源:澎湃新聞
「那段時間裡,我每天下課後都已是當地時間深夜了。接著我還要安排時間和學生們進行課後溝通交流,批改作業,經常一個人對著電腦屏幕到後半夜才下班休息。這段經歷,我應該這輩子都會記得。」曹老師回憶起自己在美國頂著時差上課的經歷時依然歷歷在目。
曹老師在上網課期間發的朋友圈吐槽上課的時差為何會滯留美國,曹老師解釋道因為自己的女兒在美國留學,正巧趁著寒假期間夫妻兩去美國探望女兒。原本計劃在二月初開學前回國,但是因為國內疫情的嚴重程度加上學校延遲開學,曹老師便推遲了回國的計劃。
可是這一拖,就是一個多月。從一月中旬抵達美國,到最終在三月下旬做好防護回到上海,曹老師整整在美國滯留了兩個月,期間給學生們越洋上了三周的網課。
從美國回來後,14天居家隔離期間曹老師發的朋友圈網絡上課,保質保量給學生音樂的薰陶談到這次疫情對於教學的影響,曹老師表示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這對於學校和老師,以及學生和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延期開學的消息發布伊始,老師們就忙碌了起來,做好了各種網絡授課的準備。
曹老師坦言,那一刻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學校的老師們只能迅速做出反應,調整工作方式,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全力準備預案,充分排摸困難,做好網上上課的準備,同時做好學生和家長的安撫工作。」
音樂課作為一門需要各種樂器作為輔助,上課的時候需要學生和老師不斷溝通交流,在網絡授課的時候面臨了不少的困難。曹老師在與備課組老師們深入溝通交流後,做好了充分的上課準備。
「我們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觀看上海市教委統一的模板課之外,還收集了大量的音樂素材,從多方面豐富課堂的內容。同時,我們在測試過網課平臺上課條件後,果斷將學生上課跟唱和獨唱的部分改成了課後自己練習並上傳作品,老師進行點評。」曹老師和他的同事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們長期悶在家的情況,心情可能比較壓抑。經過幾番討論,他們決定將拓展的音樂素材大部分選擇採用較為動感和流行的題材,這樣可以給學生在上網課的時候調節身心。另外一小部分選擇古典舒緩的音樂同時緊貼樂理知識點,讓學生不落下音樂知識的吸收。
上海市新時代小學音樂老師嚴茵茵用身邊的道具為學生演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00:33)
說到自己是如何上網課的,曹老師用了四個字來形容——就地取材。紙杯,瓷碗,書本,金屬勺等等都被當做過上課的教具。「我在美國的時候,上課經常上到深夜。音樂課不像別的課程,老師講解課文,答疑解題就可以了,音樂老師總要叮叮噹噹弄出一些聲響。這時候我就很感謝我的家人對於我工作的支持,他們經常忍受著我半夜在那兒用各種道具敲打節拍,用抑揚頓挫的歌聲演示音樂的韻律。」另外,曹老師還介紹說,許多音樂老師充分發揮創造力,自己錄製視頻,講解課堂知識,讓網課的氣氛不亞於在教室內上課。
師生積極互動,老師對未來教學有了新思路經過近一個月的網絡授課,曹老師面對攝像頭上課已經駕輕就熟。他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們的網課質量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當然他也迫切希望重返課堂。網課期間,每一份學生的作業,曹老師都會認真點評,給出自己的意見和鼓勵,學生們收到之後都十分高興。
「一開始學生們也沒有發現我和他們有時差,直到有一天是一個家長私信問我,『曹老師,你怎麼每次點評作業我們這邊顯示的時間都是凌晨兩三點?』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只能告訴這位家長我滯留美國了。每天頂著16個小時的時差給學生上課。」不久之後,這個消息傳遍了他所教的幾個班級,學生和家長們深受感動,不少學生在交作業的同時會問候一聲。「好像我感覺從那之後,學生們的作業質量都提高了很多。」曹老師打趣道。
學生們上交的作業,曹老師都認真批閱。從時間上可以看到,學生和老師存在不小的時差。經過這段時間的網課教學,曹老師感受到未來日常教學中網課是一個對於課堂內容的很好的補充。從宏觀來說,一年級到五年級的網課在系統內都能夠隨時觀看,對於老師們構建整體教學方案有了更清楚更直觀的素材取用。從微觀來說,學生和老師在課後可以反覆地觀看名校名師錄製的課堂內容,做到充分消化,進一步思考。「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有著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老師們可以相互借鑑,提升教育設計的新穎性。」曹老師表示校際間的聽課交流可能遠比不上這樣一個完整的教學寶庫來的效率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教師上網課,跨洋網課,音樂課,網課,線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