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慢性胃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胃部疾病,它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生活中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慢性胃炎,只是有的人症狀不是那麼明顯。
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慢性胃炎,基本可以通過飲食的調整得到修復,但是如果不注重飲食調理,很可能會將慢性胃炎拖成大麻煩,所以再出現胃部不適,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千萬不要拖延。
哪些不良習慣,容易讓慢性胃炎找上門,趕緊看看自己有沒有
1、飲食不規律
有些人晚睡晚起,錯過了早餐;有些人為了工作,簡單地吃了午餐;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晚餐。然而就是這樣無意間的飢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
2、食物不乾淨
如果吃了不清潔或不新鮮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現胃痛、胃脹和嘔吐等症狀。
3、狼吞虎咽
食物進入胃後,需要經過研磨、消化,將食物變成乳糜狀後,才到達腸道。如果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就會直接磨損胃黏膜,從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於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4、過度飲酒
酒精不但會損傷肝臟、導致皮膚脫水、殺死腦細胞,還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使胃黏膜出現炎症、糜爛、潰瘍或出血。飲酒還會延緩胃潰瘍的癒合過程。因此,尤其是胃病患者禁止酗酒。
5、濫用藥物
是藥三分毒,許多藥物都會損害胃黏膜的,除非是不得不使用這類藥物,否則長期濫用這類藥物,會使胃受到很大的損害。
患上慢性胃炎該如何調理?
1、酸味食品有利於胃酸分泌
胃酸少者,餐前可飲用檸檬汁、蘋果汁等開味,餐中吃菜時可蘸食醋增味助食,餐後可食用山楂片等助消化,兩餐之間還可飲用酸奶。胃酸多者不宜進食過多酸性食品,應以麵條、饅頭和麵包為主食,空腹時還可吃些蘇打餅乾。
2、適量喝牛奶
過去認為液態牛奶能夠通過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來治療潰瘍病,後來發現液態牛奶刺激胃酸的分泌作用大於它的中和作用。
胃酸多者不宜多飲牛奶,每日300毫升為宜,攝入適量蛋白,如:吃魚、禽、蛋、瘦肉等,每天需120~200克。
胃酸較少者和體質相對較差者,宜適量高蛋白食物,但由於胃酸少、消化吸收不良會加重腹脹,宜餐後加服助消化藥物。
3、蔬菜和水果不能少
建議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蔬中的維生素C能有效阻止亞硝胺形成。
胃酸多者,宜選用酸度較弱的水果,活動性胃病時,宜選食鮮嫩的蔬菜。
胃酸少者,宜食用適量偏酸的水果,天氣寒冷季節可做成溫熱的水果羹,不宜生食蔬菜。
4、適時飲水——嘗試養胃茶
胃酸多者,無論在餐前或餐後均適量飲水並無太多限制;而胃酸少者特別是胃下垂者,不宜餐前飲太多水,以免稀釋僅有的胃酸,餐中也不宜多量飲水,以免影響進食量引起早飽。
可能很多人覺得白開水太過於平淡無味,那麼這個時候不妨在水中加入一些花草茶來達到養胃暖胃的效果,曾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將猴頭菇、丁香、茯苓、佛手、沙棘、大麥等食材搭配帶一起煮水喝,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暖胃養胃的效果,同時還能消滅胃部幽門螺桿菌,讓胃部更加輕鬆舒適,藥食同源道理如下:
猴頭菇:營養價值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同時還含有鐵鈣以及多種胺基酸的成分。如果身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適當的經常多吃一些猴頭菇,猴頭菇還具有明顯的養胃的作用,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部疾病發生。
丁香: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肺、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病症。
佛手:佛手味辛、苦、酸,性溫,歸肝、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止疼,健胃止嘔,止咳化痰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導致的脅肋脘腹脹疼,進食少,常與木香、陳皮等同用,也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所導致的食欲不振,噯氣食少,噁心嘔吐等症狀。
嗯,如果你覺得自己家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有些麻煩,方選擇這款現成的茶包,每個都是獨立的包裝,只需在開水中衝泡,5分鐘即可飲用,早晚各一杯,堅持一段時間,胃部不適明顯緩解,同時還能很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滋生和繁殖。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胃部健康,不妨點擊下方連結直接購買,為了健康值得付出。
溫馨提示:
對於那些患有慢性胃炎的朋友來說,除了注重飲食上的調節之外,平時也要堅持多運動,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當然也有助於增加胃部動力,讓胃部變得更加健康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