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中國太保: 用保險主業助力國之所需
作者: 金易
「『十三五』規劃收官」、「全面邁向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新冠肺炎」、「六穩」「六保」……一系列關鍵詞,組成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
在這一特殊的年份,中國太保也在重新思考「企業社會責任」的維度,用保險主業助力國之所需。
「作為首家三地上市的中國保險企業,中國太保對國家的發展戰略非常關注,也不斷創新我們的產品供給和服務機制,業務深入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為實體經濟和民生保障保駕護航。」中國太保總裁傅帆在不久前的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
無論是護航第三屆進博會的8848億元全方位保障方案、助力抗疫復工復產的全方位保險產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的保險力量,還是「保險+養老+健康」的戰略、對綠色保險的推進……在眾多國家戰略和經濟民生發展之路上,都閃現著「太保藍」的身影。
國家戰略中的「太保方案」
8848億元,這是中國太保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提供的保障方案的總保額。
在2020年這屆疫情下的特殊「國展」中,作為進博會核心支持企業和指定保險服務商,中國太保提供了「產、壽、健」一站式綜合保險保障和一體化風險管理服務,全力打造了進博服務3.0模式。
在3.0模式下,中國太保不僅為進博會定製了涵蓋保險保障、風險管理、高端論壇、採購籤約、場景體驗、智慧服務等內容的專業化服務方案,還針對目前全球疫情持續發酵的現狀,為所有參會人員提供了每人20萬元在場館內感染新冠的身故殘疾責任;並將保險服務從去年以線下為主的模式,升級轉變為「線下+線上」的綜合服務模式。
進博會的保障方案僅僅是中國太保助力國家戰略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一帶一路」、科技強國、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在這些國家戰略的推動過程中,中國太保都以自己風險管理、經濟補償、社會管理和資金融通的專業優勢來「添磚加瓦」,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除了在負債端上助力國家戰略,中國太保同時也藉助保險資金的長期優勢,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創新具有保險特色的責任投資方式。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太保面向環保、新能源、節能、棚戶區改造新基建等領域的項目,已為經濟和社會轉型提供超過百億元的融資支持。
「戰疫」中的「太保力量」
「戰疫」是2020年的一大關鍵詞。在抗擊疫情,並儘快從疫情中回到正軌的過程中,具有社會治理「壓艙石」作用的保險無疑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太保當好「頂梁柱」,在提升企業抗災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兩方面提供堅實金融支持,為推動「六穩」「六保」貢獻太保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太保護航經濟、民生平穩的運行,保障復工復產平穩的推進,我們主要是通過『保一條供應鏈、保兩類人群、保三類企業』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為全國重點領域的企業以及各地的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資金的支持和保險的保障。」傅帆表示。
據了解,為了幫助企業儘快從疫情中恢復,中國太保推出了專項支持復工復產七大舉措,為重點領域企業和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保險保障或資金支持。截至目前,中國太保復工復產專項保障累計在35個重點省市落地,為11000多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額逾26億元,並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
而針對在疫情中的民眾生命健康問題,中國太保第一時間推出了擴展新冠專屬責任的低費率惠民保險產品,並對5款意外險、16款疾病保險產品主動拓寬新冠專屬責任。同時,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員捐贈新冠疫情專項保險,覆蓋全國醫護、衛健、民生等系統近1000萬人。截至2020年10月底,已為31位一線防疫醫護人員新冠肺炎理賠530萬元。
脫貧攻堅的「太保堡壘」
經過8年持續奮鬥,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太保聚焦「三區三州」深貧地區、上海對口支援地區、「兩鎮三村」結對幫扶地區等重點區域,充分發揮保險主業優勢,凝聚「全司一盤棋」的工作合力,依託「精準脫貧」與「精準防貧」雙輪驅動,深化具有中國太保特色的保險扶貧長效機制,為民眾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貧「堡壘」。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太保開展的各類扶貧項目共覆蓋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約641.36萬人,為貧困地區提供總保額2.73萬億元風險保障。
而屢獲大獎的「防貧保」就是中國太保在助力脫貧攻堅過程中湧現的創新範例。
據了解,「防貧保」是中國太保與政府攜手,通過「群體參保、基金管理、社會經辦、陽光操作」的扶貧模式,在困難群眾未貧將貧時,拉一把、託好底,有效解決了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邊脫邊返、邊扶邊增」的扶貧難題。截至10月中旬,中國太保「防貧保」覆蓋全國27個省646個縣區逾1億臨貧易貧人口,累計支付防貧救助金5.2億元,築起阻斷貧困的「截流閘」和「攔水壩」。
同時,中國太保通過「彩虹」精準扶貧公益平臺累計實現愛心幫扶金額5796萬元,累計幫扶人數近3萬人,扶真貧、真扶貧取得顯著成效。
「保險+養老+健康」的「太保戰略」
無論在推進了三年的「轉型2.0」中還是在今年制定的新五年規劃中,健康和養老都是中國太保在整體戰略中的重點布局方向。在中國太保看來,打造「保險+養老+健康」的金融服務模式不僅是自身基於行業前景發展的必然選擇,也為健康中國建設和服務我國養老保障體系貢獻自己的一份保險力量。
具體來說,在健康布局方面,2020年8月,中國太保通過《2020-2025年大健康發展規劃》,將圍繞個人、團體、政府三大客群,創建產品、服務、營運、風控四大中臺能力,建立大數據和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兩大資源保障,通過1個健康險發展專業委員會做好組織管理,用5年時間著力將中國太保打造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
在養老布局方面,中國太保目前已擁有養老金領域的全牌照,全面服務政府、單位和個人三大養老金支柱。截至2020年底,在已經完成的全國32個職業年金項目受託人評選中,中國太保旗下的長江養老100%中選,實現全國化布局。
同時,中國太保養老產業布局也在全國不斷「開枝散葉」。目前其養老社區品牌太保家園已陸續在成都、大理、上海、南京、杭州、武漢等地落地,「東西南北中」養老產業全國布局發展藍圖繪就。在其「保險產品+養老社區+養老服務」的模式吸引下,太保家園入住資格函發放已近萬份,養老投資板塊已成為中國太保轉型2.0的重要發力點和壽險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支撐點。
綠色中國的「太保樣本」
中國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的過程中,「綠色引擎」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在「綠色行動」方面,中國太保憑藉自身的專業優勢,運用高科技風險服務工具,用保險主業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防災減損;建立多層次的綠色保險體系等方式打造了助力綠色中國的「太保樣本」。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太保自主研發「風險雷達」,對接氣象機構,向客戶提供精準保前風勘、保中防災防損、災前預警、災後回勘等全生命周期風險服務。同時,2020年中國太保在23個省市開展了氣象指數保險項目,以氣溫、降水、風速等氣候條件對農作物的損害程度指數化,有效克服了信息不對稱問題,為4.6萬戶農戶提供了超過11億元的氣候變化損失保險保障。
在綠色保險體系方面,中國太保積極參與環境汙染責任保險(下稱「環責險」)產品研發及落地,並承保中國首例公共區域環責險。截至2020年11月底,已累計為全國4358家企業提供環責險,總保額超過79億元;同時,中國太保推動了安環保模式,將傳統保險轉換成安責險(安全生產責任險)+環責險保障,真正助力企業實現綠色環保、安全生產、節能降耗;另外,其將生態損害賠償制度納入保險保障範圍,並出臺環責險評估指南,為開展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