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制定一個養鴨的計劃吧,這樣我們的小鴨子就可以健康成長了。
1.早晨(5:00~7:30)
(1)放鴨出門,在水面撒些雜草,讓鴨子在水中洗澡、交配、採食、玩耍、戲水。
(2)進鴨舍撿蛋,觀察並記錄鴨蛋數量、重量及質量情況。
(3)觀察鴨糞情況。
(4)攪拌好鴨飼料,進行第一餐餵食。
2.上午(8:00~11:30)
(1)在水面撒水草,餵青飼料。
(2)舍內打掃清理,鋪上新的墊草或糠灰,鋪草時人要一邊後退一邊鋪,以免新鋪的墊草被踩踏。
(3)攪拌好第二餐的飼料,加入飼料和乾淨的水。
(4)將白天產在運動場外面的鴨蛋收集起來,把蛋放入庫內。
3.中午(11:30~13:30)趕鴨入舍,吃食後休息。如果鴨舍比戶外樹蔭、水塘邊炎熱,應散放在戶外,並在戶外放置飼料。
4.下午(13:30~17:30)
(1)放鴨出門,在水面撒水草,讓鴨群在水中吃草、交配、洗澡。
(2)將舍內飼料盆、水盆拿出來,清洗乾淨後放在運動場上晾曬。
(3)拌好飼料,15:00-16:00時,餵第三次飼料。
(4)進鴨舍後再鋪墊1次乾草或糠灰。
(5)再把飼料盆和水盆拿到鴨舍裡,加放好飼料和清水,17:30-18:00趕鴨入舍(時間可看季節變化定)。
(6)室內開好燈光。
5.晚上21時左右入舍檢查1次,加水,加料。22時將亮電燈關閉,只留弱光通宵照明。
(1)養好公鴨,提高種蛋受精率。公鴨的作用很大,必須性器官發育健全,體質強壯,健康。公鴨的年齡最好是比母鴨大1到2個月,在母鴨產蛋前,公鴨就已經性成熟。青年鴨階段的時候,公鴨和母鴨最好分開飼喂,採用以放牧為主的方法,多活動,多鍛鍊,充分採食野生飼料。性開始成熟但未到配種期的公鴨,儘可能的放養在旱地,少讓它下水遊泳,避免公鴨互相爬跨,形成不好的癖好。配種前20天,放入母鴨群中。此時要多放水,少關飼,創造條件,引誘並促使其性慾旺盛。
(2)清潔、流動的洗浴水可減少公母鴨性器官的疾患,提高受精率、出殼率,減少淘汰率。
(3)公母配比合理。蛋用想品種,公鴨的配種性能都很好,公母的配比較大,受精率仍很高,一般公母配比為1:(20~25),夏秋可達到1:30
(4)增加營養。除了給予必需的營養物質外,要經常餵維生素、青綠飼料,特別是要適當增加維生素,按母鴨的產蛋率高低。
稻田養鴨輕鬆學
稻田養鴨是一種新的養鴨方式,是可持續農業、有機農業、環保農業中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和很大的發展空間。是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結合,下面簡要介紹稻田養鴨的技術要點及其新拓展。
1.稻田養鴨好處多
(1)除蟲及除蟲效果稻田養鴨的鴨稱為「役鴨」。
鴨在稻田喙、腳並用,採食雜草,反覆踐踏破壞雜革根系,持續活動,渾水抑制雜草生長,控草效果達95%以上。役鴨除對穗期探蟲較難控制外,對其他水稻害蟲如稻飛蝨、稻葉蟬、稻象甲、福壽螺等均可有效控制。
(2)施肥效果
在稻田養鴨期間,每隻役鴨可排糞10千克。在不施追肥和穗肥的情況下,可達常規種稻產量,並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
(3)中耕效果
役鴨在田間不間斷地運動,出色圓滿地解決了稻田中耕除草難題,耘稍徹底,達到了松、勻、透、熟,效果比人工和機械操作更好,真正把農民從艱辛的中耕除草勞作中解放了出來。
(4)刺激生長效果水稻經役鴨晝夜在田間活動,不斷給水稻刺激,促進了水稻強根、壯櫱的形成,使根系發達,穗型變大,每穗實粒數、千粒重增加,因而獲得高產。
(5)經濟效益
稻田養鴨的水稻田能接近(或達到、或高於)常規水稻田的產量。由於不用施化肥、農藥、除草劑,因而節約了成本,且產出的是無公害(甚至是有機的)大米以及優質無公害鴨肉。這些無公害產品價格比常規產品價格明顯提高,因此經濟效益顯著。
2. 稻田養鴨的秘籍
(1)役鴨品種的選擇稻田養鴨中,役鴨的品種是重要的。應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快的品種,最好是江蘇鎮江市水禽研究所培育的耐水性極強的役用鴨。其他如蛋用型鴨,如金定鴨、紹鴨,或蛋肉兼用型的高郵鴨,各地方小型或中型的麻鴨、半番鴨都可以作為稻田養鴨的適宜品種。總之,以適合當地生態條件的本地麻鴨品種為選擇對象,但連城白鴨、北京鴨、櫻桃谷鴨、番鴨等,都不宜作為役鴨。
(2)確定需要苗鴨的時間水稻栽後5~7天已經活棵,此時適宜放入7~10日齡的苗鴨。鴨的孵化期是28天,所以28天的孵化期加上7~10日齡的育維期,即為鴨蛋入孵期。
3.放養方法
(1)擬放養鴨子的稻田,水深要求達5~6釐米,水稻栽植密度30釐米×20釐米或26釐米×20釐米,每穴2~3苗。
(2)將雛鴨運到簡易棚舍內,並調教其很快能找到飲水和食料。在放入稻田前3天,食臺應始終有飼料放置。
(3)插秧後7~10天,即可將已馴水成功的雛鴨從初放區放至稻田,宜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10時放鴨。在放養的前10天內如遇大雨等惡劣天氣,應該將雛鴨趕回簡易棚舍,如發現有絨毛淋溼的應立即將其放到熱源附近烘乾羽毛後再放回大群中。
(4)雛鴨放入大田後,初放區的網不要拆,只需要把與大田相連的地方,在網上開一小門,以便在初放區捕捉鴨子時關閉此小門,防止鴨子逃跑。
(5)雛鴨放入稻田後,3天內食臺應常備飼料,頭3-10天,每日投料2~3次,每次投放的飼料量以每隻鴨子都吃飽還有一點點餘料為度。每次餵料時,飼養員要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吆喝聲。如暴稻田面積大,可用哨子或敲擊聲以調教鴨子形成條件反射。4周齡後可不餵配合飼料,根據鴨子的肥瘦度和田間食物多寡,用一些癟稻、次麥、農產品下腳料等代替。注意不能餵得太飽或太少,太飽鴨子不願下田幹活,太少了鴨子消瘦,體質下降,生長減緩。
(6)堅持每天巡田,及時修補被損壞的圍網,檢查田水深度是否恰當,檢查鴨子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大家都了解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