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太BBC了!
12月7日,BBC中文頻道發布了一段短視頻。
這位名叫白洛賓的BBC記者,以兩名在中國經歷疫情的年輕女性的視角,講述了新冠疫情一年後,中國普通民眾對未來的希望與擔憂。
我們隨意感受一下這畫風和措辭——
一位在上海打工的外地女孩,「很擔心世界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
今年2月,上海一度成為空城……她的很多朋友再也沒回上海,去哪兒了?回老家做公務員了!
視頻中,白洛賓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說:「中國拒絕任何有關該國曾遲緩應對疫情的指控」,
並將人們恢復正常生活、中國經濟反彈,歸結於「在此通過舉債來維持人們的生活」。
接著,高潮來了!
另一名「媽媽是黨員的愛國者」,在鏡頭中直言不諱地說:「確實中國是(最初)要有歉疚的,但是中國也有幫助世界各地的國家……這就是在彌補自己的過失……作為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是身懷愧疚的。」
很顯然,BBC的這段採訪,就是要用中國人的臉,中國人的聲音,向全世界傳遞一個信號:「中國要有歉疚,中國幫助別國,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
中國第一個發現了新冠病毒,並及時通報全球;
中國第一個分離病毒毒株,並將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分享給了WHO;
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冷嘲熱諷下,嚴格執行武漢封城及各種隔離,盡最大努力防止疫情擴散;
中國向多國派遣醫療援助隊伍, 贈送各種急缺的抗疫物資;
中國加入全球「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承諾推動疫苗成為全球公共產品……
這樣的中國,為什麼要感到愧疚?
這樣的中國,有什麼過失需要彌補?
但是,「疫情中國責任論」,「疫情中國賠償論」,不正是西方反華政客和媒體不遺餘力鼓吹的論調嗎?這段視頻中兩位中國女性的部分說法,無疑為這一荒謬無理的輿論攻勢,提供了所謂「證據」。
醒醒吧傻姑娘!你的個人說法,根本代表不了全體中國人。網友紛紛表示:「你有什麼資格代表中國?」「拿了BBC多少賣國錢?」「我深深為祖國感到自豪,中國不僅沒做錯任何事,中國還是這場全球疫情的吹哨人,是全球範圍內的抗疫英雄!」
再來看看這名BBC記者白洛賓。
12月10日,有國內媒體報導了義大利米蘭大學的學者們關於新冠病毒來源的一項最新發現:一名在去年11月21日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的4歲兒童,很可能在當時就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因為這名兒童在去年12月5日採集了咽拭子樣本,如今被這些學者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
看看白洛賓在引述這一報導時怎麼說的吧——
中國媒體這麼關注這件事,說明中國想「引導」國際社會對於新冠病毒源頭的認知,讓人們認為新冠病毒的源頭不在中國。
幾個意思?敢情這位沒有任何流行病學背景的BBC記者,已經代替全世界的科學家,提前得出了新冠病毒就是來自中國的科學論斷了?
再看看他7日的視頻報導,每一個表情、每一句話,無不透露著西方媒體駐華記者對中國的偏見!一個眼界開闊、有職業操守的記者,會把中國在應對疫情中的經驗乃至給西方意識形態造成的衝擊,客觀傳遞給西方世界,而不是在其中摻入貶低中國的意識形態內容,編造各種抹黑中國的報導,去迎合西方對中國傲慢、歧視性的認知。
不僅如此,每年,BBC都會提名100名來自全球各地深具影響力及鼓舞人心的女性,名曰「巾幗百名」。
上個月末,BBC公布「巾幗百名」名單,方方和周庭赫然在列!
在BBC中文11月25日的一篇報導中,亂港分子周庭在BBC記者林祖偉的筆下,成了「勇敢追求民主的女性」,成了「面對恐懼和壓力依然不忘初衷的巾幗英雄」。
這就是西方媒體幹出的事!
長久以來,西方一些媒體憑藉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主導世界輿論,嚴重損害甚至完全剝奪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輿論主導權和國際話語權。國際主流媒體發達的國家在世界上擁有絕對話語權,而媒體弱勢國家在世界上很難有發聲的空間。
很顯然,西方媒體可能已將輿論目標鎖定在國內眾多有著官方承認背景、專業領域內有一技之長、公共空間有影響力的典型人群。他們利用誘導提問、標題語言、放大細節等手段,製造出「中國人反政府」「官方選樹典型帶頭攻擊」等惡劣反華遏華輿論,進一步消解中國在國際輿論場的話語權。
當下之中國,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除了熱戰、冷戰、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更有無時不在,不見硝煙卻直抵人心,波詭雲譎的輿論戰。中國要成為有影響的世界大國,就要儘快扭轉目前在全球新聞輿論場上「西強我弱」的局面,切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