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左燈向右轉,說大放水是別有用心

2020-12-25 櫻桃小房子

這幾天媒體又在選擇性報導,說央行4月份從縮表,又轉為了擴表。

到底是松還是緊,讓市場一頭霧水。

其實一時的縮表,擴表,根本代表不了貨幣政策的方向。

另外,央行早幾天4590億元的MLF,被有些別有用心的人解讀為大放水,然後放言房價還要上漲。

引得市場極為緊張。

為此,櫻桃小房子採訪了央行內部的人士,做了專業的解讀。

1

擴表不意味著貨幣放鬆

央行的一季度研究報告裡寫了,央行縮表,主要與外匯佔款有關,2015年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曾收縮2萬億,2016年3月末較1月末也收縮了1.1萬億。這兩次縮表,都是在外匯佔款下降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同時也與降低準備金率有關。

外匯佔款下降,資產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這個好理解。那降準為什麼也會造成縮表呢?很多人都認為,降準就是放水,應該是擴表才對啊。

2015年全年5次降準,2016年3月也降準了,而降準只改變基礎貨幣結構,但並不增加基礎貨幣總量。

降準後,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會轉化為超額準備金,具有投放流動性的作用,隨著商業銀行動用這部分流動性,超額準備金也會相應下降,由此產生縮表效應。

打個比喻,中國銀行吸收了100億元存款,按照目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16.5%算,銀行要上繳16億5給央行,剩下的83.5億元可以拿出去放貸,但實際上中國銀行會多存點在央行,比如總共存了20億在央行,多出的3.5億就是超額準備金。

假如降準0.5個百分點,那中行就只要上繳16億的法定準備金,多出的0.5億元又成了超額準備金,那存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就變成了4億,而中行把這多出來的0.5億元拿出去放貸後,那存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也只有3.5億了,對央行而言,負債減少了0.5億元,就是縮表了。

而美國的資產負債表裡面,資產端沒有外匯佔款這一項,只是國債,所以美聯儲的縮表,跟我們央行的縮表,完全不是一碼事。

央行解釋稱,4月份又從縮錶轉為了擴表,很多人以為又要放鬆貨幣了。

如上圖,我們4月份的外匯佔款,環比又下降了520億元,果然不出我所料,外匯管制放鬆後,資金還在繼續流出。今年2月、3月環比分別下降了581億、547億。

外匯佔款減少,相應的基礎貨幣也就少了。

但擴表主要是負債端的政府存款增加了4739億元,所以央行通過一些操作工具,比如逆回購,MLF等這些,注入市場流動性,所以對其它存款性公司債權(也就是銀行)的資產增加了3859億元。

比如央行對工行注入了一筆500億的MLF,那這筆錢在央行的表上,就屬於增加了資產,是擴表。

其實從我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在降準釋放流動性,貨幣放鬆的時候,你看到的卻是央行縮表。

換個角度,央行自己也說了,在資本流出時,央行縮表,並不意味著流動性開始緊張。

同樣,央行擴表,也不意味著流動性開始放鬆,只是這句話央行沒有明說。

反正過去央行一般都是只做不說,或者打左燈,向右轉。

因為中央的貨幣政策是高度機密,這個答案值上千億,如果讓你知道了,那就會有人做套利,怎麼會讓你一眼看出呢?

過去央行說從寬鬆貨幣政策轉為穩健,實際上是大放水,誤導市場非常嚴重。

而今年轉向穩健偏中性的貨幣政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的方向。

雖然中性仍帶有穩健,但翻譯成人話,就是不再大放水了,否則外匯儲備肯定跌破3萬億,現在3萬億是央行的命門,必須死守的底線。

2

央行大放水了?胡說八道!

5月12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MLF(中期借貸便利)4590億元,很多人解讀成央行大放水,貨幣又要變紙了,然後意淫房價又要漲了。

我只能說這是別有用心的人,故意誇大央行信號,造成房地產市場恐慌。

數據顯示,5月共有4095億元MLF到期,其中5月3日已到期2300億元,當期未續做,5月16日還有1795億元MLF到期。之前不給續,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風暴,也給市場造成了恐慌,各個銀行高於基準利率50%在高息攬儲,都說明了市場資金緊張,而這一次,央行只是給市場一次性補充一下流動性而已。

這就能代表大放水了?簡直是胡說八道。

為了更權威發聲,櫻桃小房子今天專門找央行的朋友解讀了一下,包括以下內容。

1、 說MLF是放水,肯定不對,為什麼要用這個工具呢?是因為最近監管層對銀行同業業務、委外業務等方面的打擊,導致很多商業銀行縮表厲害,對市場流動性造成了壓力,如果一下子掐的太死,市場未必能承受得了。

2、 MLF是半年期和一年期的操作,為什麼不用幾天或幾十天的短期工具呢?是因為商業銀行縮表本來就不是幾個月完成的事情,監管也不是幾個月突擊檢查一下就完事了,現在的監管才剛剛開始呢,為了防止市場出現大幅波動,消除市場的擔憂,提前給市場做的一個準備。說放水是完全不客觀的評論,更何況四千多億的這個數字也不大。

近日,銀監會也在安撫市場,對於近期銀監會發布的眾多政策,將在自查督查和規範整改工作間安排4至6個月的緩衝期,為銀行實現合規達標預留時間,讓市場不必過分緊張。

3

為什麼要注入流動性?

為什麼一行三會的監管,會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收縮,會導致銀行錢荒,市場流動性緊張。我再用通俗的話解釋一下。

很多人不懂什麼是委外業務,收縮意味著什麼。

這幾年銀行錢非常多,按照監管,總不能全部放給房地產吧,但是實體經濟太差了,好的企業各個銀行都搶著放貸,也沒那麼多好企業,差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說不定哪天就倒閉跑路了,銀行害怕放出去壞帳太多,寧可不貸,找來找去,也沒有好的資產標的可放貸。

可是錢太多了,各種理財產品要付息啊,咋辦呢,總不能天天躺在帳上吧,不然銀行怎麼賺取利差,得想法子放出去才行。

然後各個銀行腦洞大開,左思右想,為了規避監管,就發明了委外業務,就是委託外部機構做的業務,買企業債,買股票等。

比如通過券商通道,買了某房企10個億的企業債券,把錢變相的放給房企。銀行的錢放出去了,有利息,資產負債表也做大了,券商呢也賺了點佣金,房企也融到資金了,大家合作共贏,一起發財。

錢最後都跑向房地產了,房企有了錢,拼命搶地王,房價上漲預期更大了,泡沫越吹越大,中央一看嚇一跳,趕緊的去槓桿,不然到時候美國加息,我們就完蛋了。

怎麼去槓桿呢,通過加息,好像又沒到時候,畢竟經濟還沒有企穩,現在加息對實體經濟是傷害。

解鈴還須繫鈴人,把泡沫吹大的是銀行,不是央行,所以必須要打擊銀行不受監管的那些業務,讓過去的委外業務,同業理財業務等亂七八糟的金融創新,都納入監管,也就是官方說的MPA,那這樣一來,那些不受存款準備金約束的資金,空轉的資金,就要見光死了。

比如,上述例子中的這10億元債券,現在監管層要求馬上賣出債券贖回資金,所以為什麼債市跌的狗一樣,大家都在賣,都缺錢,價格自然跌了。對房企而言,錢被抽走了,當然也會缺錢。

降低槓桿,錢回收,當然是收緊流動性的一個過程。

所以當市場借不到錢的時候,央行才會適度注入中短期流動性。

中央也明白,我們的經濟就像得了癌症一樣,有點營養就全被癌細胞吸走了。

怎麼能繞過房地產給經濟輸送營養才行。

如果真想放水,那直接降準好了。然而,央行並沒有這麼做,這種中短期投放,更為精準,有助於往實體經濟流。

4月份M2的環比下降,其實已經是在收縮貨幣了。為什麼就沒有人注意到呢?而是選擇性的放大這個四千多億的MLF,尤其是房託,只選擇性的拿著有利於房價上漲的信息四處傳播。比如同樣的人民日報的報導,看空的我,會重點看它說下半年樓市調控會逐步顯效,房價穩中小跌,而有的人就選擇性的看它說長期房價還要漲。

m2環比出現負增長,最近十年,大概出現了十次左右,但連續負增長還真沒有過,所以我們到時候可以重點關注5月份的M2數據變化。

我今天問的這位央行的朋友,他說從理想的角度,中央肯定是不想讓房價崩盤,希望穩定在一個合理水平,以時間換空間,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大家收入增長起來了,消化目前的價格泡沫,但他認為實際上很難穩定,因為市場的走勢並不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就好比過去兩年的房價暴漲,其實也是央行沒有預料到的,按照政府的理想,肯定是希望慢慢漲,與居民收入水平同步,相匹配,跟股市一樣,希望是慢牛,但結果加了槓桿後,都成了瘋牛。

同樣,在去槓桿時,希望慢慢調整,但結果很可能超出我們預料之外。

4

一帶一路的美好藍圖

最後我補充說下這幾天重新火熱起來的一帶一路,按照我們的設想,人民幣還是要國際化,像美元一樣,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同時化解我們國內的產能。

那不管是人民幣出去,還是美元出去,反正搞一帶一路,錢都是要出去了吧,資金光流出怎麼行,按照美好的路徑設計,錢出去了,還要想辦法讓它們回來。

比如中國鐵建到巴基斯坦拿了一個鐵路工程項目,那就需要採購大量鋼鐵吧,剛好中國鋼鐵過剩,我們國家開發銀行借錢給中國鐵建,然後買中國的鋼鐵,工程建好了,交付給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說,我暫時可沒錢給啊,不要急,老巴你每年用財政資金給中國鐵建一點美元,慢慢還吧。

這錢,最後慢慢不就賺回來了嘛。

當然,這是我們大中國美好的願景,能不能如願所償,我也不知道。版權聲明

櫻桃小房子的文章均屬原創,歡迎轉載,文章開頭請註明來源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號

櫻桃小房子(ID:cherryhouse2017)

相關焦點

  • 全球央行「大放水」是把雙刃劍
    在新興市場,印度央行將QE規模擴大到了1萬億盧比,印尼央行購買的印尼盾政府債券今年已經超過了110萬億印尼盾。美聯儲設立了臨時回購協議工具(FIMA),允許170家外國央行和其他國際貨幣機構用持有的美國國債兌換美元,緩解全球市場上美元流動性不足的壓力。  全球央行的「大放水」行動收穫到了一定的預期目標,至少由「美元荒」引起的資本市場劇烈波動因此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基本消除了由流動性危機演變成貨幣危機的可能。
  • 那些解讀央行降準放水的,請統統滾出財經圈!| 米筐原創
    最強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7500億,兩大超預期,四大焦點看影響》丁建X:《大力度降準,進入救市模式》XX圈兒那些事兒:《應對美加息+貿易戰+債務問題,央行罕見年內第四次降準,放水1.2萬億,後續還會有!》
  • 馨月說財經:歐日央行開閘放水 國際貨幣大水漫灌不休
    正如昨日的分析,在日本周二推出總額73.6萬億日元,約合7080億美元的新刺激計劃之後,歐央行周四也推出了新刺激計劃。 歐央行新援助計劃的額度與市場預期基本相符,但是TLTRO等救市政策的延期比市場預計的周期還要長一些。同時歐盟領導人批准由聯合債券支持的2.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為歐盟的七年預算生效鋪平了道路,掃清了7500億歐元 (約合9090億美元)大流行病救助計劃的障礙。 至此歐日都已推出了新QE政策,市場在靜觀美國的下一步動作。
  • 央行累計放水2600億元
    其二,本周4天,央行持續「放水」,通過開展逆回購操作,累計釋放了26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大家都知道,市場上的人民幣的流動性「增加」,也會間接地使人民幣貶值,所以,這也是本周4天,人民幣只升值0.19%的另一個原因。
  • 全球大放水,黃金要大漲……
    隔夜,現貨黃金延續漲勢,最高觸及1875.23美元後漲幅縮減,攻破1860美元關口後,多頭眼下目光已經看向1870美元關口。目前,黃金的反彈勢頭尚未減弱,本周金價僅兩天就上漲了近50美元。所以接下來,央行和政府應該會部署新一輪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事實上,最近某些央行和政府也有些動作了。不過這次帶頭的不是美國,而是日本。全球新一輪放水要來了12月8日早上日本政府就出爐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刺激方案。
  • 每經12點 | 央行兩日累計「放水」7000億,券商:降息或在節後落地...
    3丨央行兩日累計「放水」7000億 TMLF是否續作受關注15日,央行端上「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開展了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創一年來單日最大淨投放量。16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65%。
  • 歐洲央行「大放水」,接納希臘「垃圾債」抵押,為何如此...
    行政協調框架如若發揮作用,能使各國央行放寬其管轄範圍內的合格信貸要求,這包括接受信用質量較低的貸款抵押品,以及向其他類型的債務人提供不被歐洲央行總體框架接受的本幣以及外幣貸款。第二,歐洲央行還採取了下列臨時措施:將本地信貸申索的非統一最低金額門檻,由先前的25000歐元調低至0歐元,以方便向小型公司申請抵押貸款;信貸機構抵押品池中,任何銀行發行的無擔保債務工具的最高份額,由2.5%增至10%,這將使交易方從此類資產的中獲得更多收益。
  • ...大放水」,美債連遭拋售,盛松成:要防止短期投機資金大量流入中國
    在盛松成看來,近期美國國債被眾多投資機構或海外央行拋售的主要原因是美債的利率特別低。此外,美國「大放水」引起美元指數下跌,各國央行預期美元會繼續貶值。此外,各國拋售美債也與美國「大放水」引發美元指數下跌、美元貶值有關。各國央行預期美元會繼續貶值,於是拋美債,轉為持有以歐元、人民幣等計價的資產。目前,外國人持有美國國債佔美國國債總額的26%左右,而2011年還在30%以上。
  • 還是放水龍頭?
    那麼,房地產開發(這麼表述相對精準一點,例如物業管理也屬於大的房地產業範疇)到底是流動性的放水龍頭,還是一般常人(該文章稱之為「經濟學門外漢」)認為的蓄水池子呢?有沒有蓄水?首先看購地環節。這相當於商品生產的原材料採購。
  • 歐盟撥款+歐央行放水,投資黑山身份配置歐元資產正當時
    歐央行再度大放水 此外,歐央行就在12月10日的議息決議上表示,將施行數量型刺激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將1.35萬億歐元的歐洲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再增加5000億歐元,擴大至1.85萬億歐元,並延長9個月時間,直至2022年3月。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政策「放水」未現通貨膨脹,應早思考如何退出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貨幣大規模「放水」卻沒有造成通貨膨脹,這是否會成為應對危機的「靈丹妙藥」和「金鑰匙」?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大規模發行貨幣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
  • 歐洲央行將向非歐元區央行提供歐元貸款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步靜每經AI快訊,據路透社,歐洲央行(ECB)周四表示,將向歐元區以外的央行提供歐元貸款,以擔保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的融資市場。ECB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根據面向各國央行的歐元體系回購工具,該行將以充足的歐元計價,且可流通的抵押品為抵押,向歐元區以外的央行提供歐元流動性。報導中還稱,這項新的安排是對雙邊互換和回購額度的補充,將持到2021年6月底。上述消息宣布後,歐洲主要股指悉數轉漲。
  • 寬鬆之憂:央行不是藥神
    如果現在轉向貨幣和信用的雙寬鬆,基本上可以說是前功盡棄、負向激勵。貨幣緊縮,一定是行百裡者半九十,而貨幣放水,也一定是一發不可收拾。上一輪貨幣寬鬆的傷疤還沒好,難道我們就已經忘了疼?歷史一次又一次的告訴我們,貨幣寬鬆絕對不是萬能藥,指望央行當藥神是不公平,也是不現實的。 第一,貨幣寬鬆不能有效刺激實體,更多的是製造價格幻象。
  • 美國「放水」負面效應漸顯,要防止短期投機資金大量流入中國
    在盛松成看來,近期美國國債被眾多投資機構或海外央行拋售的主要原因是美債的利率特別低。此外,美國「大放水」引起美元指數下跌,各國央行預期美元會繼續貶值,因此拋售美債。此外,各國拋售美債也與美國「大放水」引發美元指數下跌、美元貶值有關。因為各國央行預期美元會繼續貶值,於是拋美債,轉為持有以歐元、人民幣等計價的資產。現在外國人持有美國國債佔美國國債總額的26%左右,而2011年還在30%以上。時代財經:怎麼判斷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尚算較好呢?
  • 央行又發話了!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對股市有何影響?
    央行消息,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此外,晚間特斯拉同意自寧德時代購買電池,具體如何?對明天市場有何影響?市場溫度今日上漲個股1220隻,下跌個股2432隻,此時住址處在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關鍵位置,根據以往經驗,明天的市場走勢將決定短期方向。
  • 向左轉還是向右轉?臺灣又面臨政治與情感的抉擇
    從世界地圖上看,中國臺灣是太平洋西岸的一個島嶼,向左130公裡,便是中國大陸;向右去千裡之遙,是太平洋島國日本。在成為歷史的離島50多年之後,每一個時代的路口,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臺灣無時不在做著政治與情感的抉擇。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 退出不當會觸發...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12月12日,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就此問題作出了回應,他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美國又要「放水」,中國央行會跟進嗎?
    新一輪計劃表面上頂著「紓困」的標籤,但實則更多體現出了「刺激」的效果,進而再度引發了對於美元再度「放水」的討論。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話題就是美元「泛濫」之下,我國央行是否會跟進採取可觀的寬鬆政策。但非常時期、非常市態下,我國央行是否會有非常之舉,市場仍心存疑問。對此,《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國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副會長譚雅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研究員牛鐵航,針對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解讀。問題一:美國新一輪紓困計劃能通過嗎?
  • 全球貨幣大放水 三季度洛杉磯、倫敦、首爾等房價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龐無忌)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1日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10大國際都市房價指數報告》顯示,受到全球貨幣大放水影響,三季度10大國際都市房價指數繼續創新高。其中,洛杉磯、倫敦、首爾、上海的房價創出歷史新高。
  • 豐田車女司機右轉,不小心將車開進對向車道,怎麼辦?
    就視頻中的情況看來,這輛豐田轎車上是一名女司機,她在十字路口右轉的時候,不知道因為什麼就拐到了對向車道,開到對向車道之後她無視邊直行車道上的車,一直將車往前開。當時估計她是在想,反正已經逆行了,乾脆就開到下一個路口掉一下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