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教授與學生的合影。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6月26日電 題: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莫雷: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作者 王堅
「心理服務在西方由來已久,有其特有社區幸福體系。中國的心理服務體系應該不同於西方,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服務體系。」近日,華南師範大學國家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學術帶頭人莫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建議。
莫雷教授。 陳驥旻 攝
瞄準中國需求 建立廣東試點
「要走中國心理學發展道路,一定要瞄準國家對心理學的重大需求來確定核心研究問題,而不是盲目跟風西方。」莫雷告訴記者,西方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是被動、幹預性的,中國模式則旨在發展,以主動服務為主,改善人民心理健康;國民健康心理素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與矯正特殊人群心理不良狀態合為中國心理監察服務整體。
「廣東省應該在社會心理服務構建方面充當好這項工作的龍頭。」莫雷建議,先在廣東某個地級市進行試點,成功後再向全國鋪開。
據莫雷分析,目前,廣東教育系統、企業系統與社區系統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條塊結合,走在全國前列,該省已經做好充分準備。首先,由於該省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工作,從1999年教育部正式下文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就建立起一個良好機制,組成「行政主導、專家發動」的工作模式,並為全國其他各省學習;其次,廣東總工會很早就開始建立企業心理服務、街道幸福中心等,探索經驗豐富。
「當然,國內心理學研究技術與西方學術界相比尚有差距,文化自信亦有欠缺。儘管國內學術界已經有許多優秀研究成果,但學者們依然很少大膽提出自己的理論。」莫雷強調,技術可以努力爭取突破,文化自信卻只能靠自己。「我們有我們的文化底蘊,應該敢於提出我們的大問題。」
莫雷教授。 陳驥旻 攝
突破「顏色影響心理」假設難題 專注打造華師
學術研究方面,莫雷向來以身作則。2010年,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刊物《PNAS》上發表論文「Newly trained lexical categories produce lateralized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color」。這項「顏色影響心理」的著名心理學假設受到國際學術界關注,然而西方的研究結論止步於「顏色與心理密切相關」,他的研究突破了其中一項未被解決的難題,證明兩者為「因果關係」,即顏色促進認知。這項國際矚目的研究,在國內亦是當時開先河的重要突破。
莫雷創下「先例」並不是第一次。1977年,他參加高考,考上了華南師範大學,4年過後,他以全校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上華師心理學系碩士研究生。碩士在讀的第三年,華師心理學獲得了國內高校首批博士點,而1985年畢業後報考博士的莫雷,很快成為了當年華師培養的第一位博士生。
1988年2月,莫雷博士畢業,便開始留校任教。幾十年的執教生涯中,莫雷獲得的榮譽不勝枚舉:1990年獲得第二屆「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1991年被中國心理學會作為唯一人選推薦獲得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09年、2015年他分別獲得第5屆與第7屆全國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學研究成優秀成果一等獎……
因為在學術上成果突出,所以1993年莫雷就被越級提升為教授,是華南師範大學當時最年輕的教授。1999年,他成為國家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的成員,後被廣東省定為國家級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多年來,莫雷立志「要把華師的心理學帶出去」。專心一意,天道酬勤,2017年最近一次學科評估時,華師心理學與北大、北師大並列第一。
巧創「散步教學」 勤學「三無一有」
莫雷熱愛教學,喜歡同學生打交道。「散步教學法」是他獨特的教學方式。若非有公事,他每天17時許,都會在學校散步強身。起初偶有學生遇見他,就過來請教問題,他便悉心解答。久而久之,學生都知道了他這個習慣。如今不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只要有興趣的,都會在這個固定時間候著他,一起參加散步、討論。
同時,「三無一有」則是莫雷對學生提出的要求——「無周末、無節假日、無寒暑假,才能有所作為。」他掰著手指頭為學生們計算過,加上寒暑假,一年有170天是假期。「一定要抓緊這些時間,合理利用。」
在莫雷悉心培養下,他的學生中有兩篇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這也是優秀博士生研究生重要的標誌。此外,他在華師所進行的教學改革,連續獲得一次國家級、三次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
對於華師心理學專業的未來,莫雷表示,是成為世界級應用學科。為此,將來必須要以國家發展需求為定向,結合腦科學、人工智慧等技術解決重大問題,取得相關的基礎研究突破,形成「頂天立地」的重大科技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