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偏癱丈夫欲離婚 法官調解挽救殘破家庭

2020-12-26 湖南頻道

  圖/柴新竹

  法制周報記者 薄庭庭 通訊員 劉毅剛

  10月25日清晨,萬興龍在去法院上班的路上,透過車窗,看見劉菊(化名)拄著拐杖,在婆家的曬穀場上練習走路。

  看到這一幕,萬興龍感到特別欣慰——所有的奔波調解沒有白費。

  兩個月前,萬興龍第一次見劉菊,是在其娘家。那時,劉菊因腦溢血臥床不起,語言能力幾乎喪失。本已不幸的她,又被丈夫告上了法庭,要求離婚。

  萬興龍沒敢將法院文書直接交給劉菊,「考慮到她的病情,更怕她傷心受刺激。」

  在了解到男方是迫於家人的壓力才提起離婚後,萬興龍便奔波在劉菊和其丈夫文青(化名)及相關家屬之間,勸說、調解、講理、說法,「男方有怕下半輩子被拖累的顧慮,我理解,但在女方重病時將其送回娘家並起訴離婚,這不人道也不合法。」

  近日,辰谿縣人民法院修溪法庭受理了這起離婚糾紛,在法官萬興龍的調解下,該案最終以撤訴結案。「我至少給女方爭取到了更多的康復時間。」萬興龍說。

  生活被一場疾病改變方向

  文青與劉菊都是辰谿縣人,於2002年登記結婚。婚前,他們各自有過一段婚姻。

  雖然是半路夫妻,但婚後文青與劉菊感情一直很好,並且生育一女,現年7歲。平日裡,夫妻兩人都在深圳打工,雖然家庭並不富裕,但完整幸福,「對於一個重新組合的家庭來說,很是難得。」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改變了原本幸福的方向。

  2016年,在外務工期間,劉菊突發腦溢血,導致偏癱,失去自理能力。

  在花費大量醫療費仍不能治癒後,文青的家人開始為他以後的生活擔憂,如果劉菊以後都臥床不起怎麼辦?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會不會難以為繼?孩子怎麼辦?

  在母親和姐姐的一再勸告下,文青將妻子送回了娘家,並決定起訴離婚。「據了解,訴狀是原告的姐姐送到法院的,原告沒來法院。」萬興龍說。

  2016年8月24日,該案在辰谿縣人民法院立案,萬興龍是承辦法官。

  離婚並非原告本意

  「送文書時,我才了解到女方的情況。」萬興龍介紹,被送回娘家後,劉菊由同母異父的姐姐照顧。「她姐姐是個很厚道的人。」

  因為劉菊病重,怕其再因官司受刺激,萬興龍將文書交由其姐姐代為籤收。

  在了解案情後,考慮到劉菊的身體狀況,萬興龍將解鈴的鑰匙瞄準了文青。「女方的這種情況,離婚對她是很不公平的,要離婚也起碼要等到被告康復到一定程度再起訴。」

  2016年8月底,萬興龍第一次上門到原告家,原告在外打工,其母親在家。「一番講情理、說法理後,老人堅決主張兒子離婚的態度雖未改變,但不再那麼強烈,最後表示決定權在兒子手中。」

  9月初,萬興龍接到原告姐姐的電話,對方語氣強硬,要求其一定要判決原、被告離婚,不等法官開口,對方便掛斷電話。

  「婚姻關係之中不單有法律的成分,也有道德的責任約束。本案中,原、被告都是值得同情的不幸者,特別是被告。」萬興龍告訴記者,於是他啟用簡易程序,決定通過調解,解決這起離婚糾紛。

  為了挽救這個家庭,更為被告爭取康復的時間,9月中旬,萬興龍邀請原告所在村委會的村支書一起上門做原告母親的工作,並希望其提供原告的電話。「從立案開始,原告就沒出現過,我們一直聯繫不上他。」

  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開導,文母將原告的聯繫方式告知了法官。

  法官現場電話聯繫了文青,通話中,文青說出了實情,「我們感情很好,其實我也沒有想要離婚,只是家庭現狀和壓力,讓自己力不從心。」

  法官面對面調解

  找到案件突破點後,萬興龍剛柔並施,對文青先是講法理,後又講親情。

  萬興龍解釋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條和第三十二條,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但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扶養是指家庭關係中夫妻雙方或同輩間在物質上、生活上的相互幫助,是因親屬關係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扶養費是這種幫助的具體表現。

  而遺棄是要擺脫扶養、拒絕履行扶養的義務,甩掉生活的負擔和包袱。不盡扶養義務與遺棄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均要符合以下要件:一方對另一方要有法律上的扶養義務;扶養人有扶養能力;扶養人有拒絕扶養的故意和行為。符合上述三個要件就構成了一方對另一方不盡扶養義務之行為。遺棄在法律上是一種不作為的違法行為。

  經過說服教育,文青同意撤訴,為了能夠讓這對苦命的夫妻別再增多一份仇恨,法官要求文青一定在開庭前回來,接受當面調解。

  10月21日,該案開庭,文青及其母親,劉菊及其姐姐、姐夫均來到了法庭,家庭會議在一片平和中結束。為了分擔文青的壓力,減輕其母親的顧慮,劉菊的姐姐同意與文母輪流照顧劉菊直至其康復。

  該案最終以撤訴的方式結案。

  「看見劉菊又搬回婆家,且在婆婆的照顧下已經康復到可以拄拐行走,我很是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我至少讓劉菊有了更好的康復條件。」萬興龍笑著說。

相關焦點

  • 懷孕9月,妻子發現丈夫去按摩店,怒提離婚!法官三連問妻子淚奔
    河南商報記者 孫科 通訊員 沈丹陽韓志華懷孕9個月時,她發現丈夫去了按摩店,懷疑丈夫出軌,妻子怒提離婚。不久前,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人民法院的法官碰到了這樣一件事。可當法官問了三個問題後,丈夫和妻子卻相擁痛哭了起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懷孕9個月時,她懷疑丈夫出軌,提出離婚「難道寶寶一出生就要失去爸爸的照顧?」這段時間,是劉女士的姑姑思考最多的問題。
  • 男子找人冒充妻子辦離婚,法院:帶了口罩沒認出來,涉事法官調崗
    在現在的社會上,夫妻之間感情不和產生矛盾的事情屢見不鮮,為此而離婚的大有人在。有一部分可能會因為財產問題可能會產生糾紛,無法進行和平離婚。進而會上到法院,讓法院來做進一步的調解。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在四川大竹縣的吳女士,因家庭因素原因,其丈夫吳某要與吳女士離婚,但是吳女士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想讓孩子有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所以一直都沒有同意離婚。吳某在看到妻子堅定的態度之後,便將其起訴到了當地的人民法院,申請法庭調解。因為不想離,而後吳女士也並沒有去參與法庭的調解。
  • 入贅丈夫擅改兒子姓氏 妻子怒將丈夫「掃地出門」
    8月26日,馬山縣法院金釵人民法庭就調解了一起因入贅丈夫擅自更改兒子姓氏而引起的離婚糾紛。原告藍某系馬山縣古寨瑤族鄉人,經人介紹認識被告潘某,1995年8月10日兩人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婚後丈夫藍某入贅到妻子潘某家生活,兩人先後生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姓氏跟隨了潘某的姓氏。
  • 法官兩張自用情人節電影票巧解欲離婚夫妻心結
    法官兩張自用情人節電影票巧解欲離婚夫妻心結   中新網寧波半個月前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法院民一庭張法官就和妻子約定,情人節當天一起去外面吃個飯,還早早買了電影票打算看場電影。當天下午,張法官約了兩個鬧離婚的當事人來辦公室,在了解情況後,最後用自己的兩張情人節電影票化解了這對夫妻的心結。  小王與小陳經人介紹後相識相戀,2009年兩人登記結婚,2011年生育一個可愛的女兒。
  • 丈夫斷指戒賭癮妻子感動終和好
    尚一網訊 (通訊員 葉久萬) 曾見國丈夫沉迷賭博,妻子再三勸慰,丈夫無動於衷,妻子無奈訴至法院要求離婚。近日,漢壽縣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在法官調解下夫妻關係終和好。     原告朱某與被告劉某於2009年登記結婚,婚後因被告經常打牌賭博,徹夜不歸。
  • 泉州:夫妻為"餅乾到底誰吃的"鬧離婚 法官耐心調解促複合
    民法典為「衝動型離婚」設立離婚冷靜期,法官耐心調解促複合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從互不相識到比翼雙飛,往往需要付出許多努力,這樣的感情需要珍惜。小麗賭氣到安溪法院起訴離婚。  草率離婚不值得法官調解促夫妻和睦  承辦法官通過對案情的了解發現,小麗和小明的矛盾系因生活瑣事而起,並無其他原則性問題,若能剖析清楚、工作到位,仍有和好可能。  對於這起「衝動型離婚」,法官決定通過調解方式努力促成雙方和好。
  • 戒毒所裡調解離婚糾紛
    新天水訊【記者 王曉華】12月14日下午,天水市麥積區人民法院北道埠法庭法官帶著書記員來到麥積區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順利調解了一起離婚糾紛。「你好!我們是麥積區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今天來就原告李某起訴離婚糾紛一案進行庭前調解,希望你能夠配合我們。」「好的,我同意法院組織調解。」這是發生甘肅省第四強制隔離戒毒所的一幕。會見室內,正在戒毒所戒毒的被告張某講述到,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戒毒了,因為吸毒導致家庭破裂,讓妻子對婚姻生活失去信心,也對兩人的孩子造成了很大影響。張某同意和原告李某離婚,並表示他會積極戒毒,以後給孩子一定的補償。
  •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相守多年丈夫要與病重妻子離婚
    談到自己的身體,王金華十分痛苦,類風溼關節炎已經伴隨她很多年,而且病情不斷加重,本來就需要身邊有個人照顧,如今聽丈夫李位軍起訴離婚,王金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傷心、失望、委屈、無助,王金華眼中滿是她難以言說的苦衷,而他的丈夫李位軍的臉上明顯的寫著兩個字,那就是「冷漠」。
  • 為了妻子和女兒,英國丈夫24小時工作,妻子要離婚遭丈夫起訴
    自從前妻瑪麗恩(Marion)2018年以「查爾斯工作太多,並且周末和假期也從不陪伴和參與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家庭活動」為理由提出離婚後,從未接受過法律培訓的查爾斯開始研究立法。圖為查爾斯·阿伊-庫米和前妻瑪麗恩查爾斯認為瑪麗恩所謂「不合理行為」在法律上完全沒有明確的定義,他堅稱在他們的婚姻中從來沒有過任何虐待行為。
  • 丈夫經常與異性約會,妻子難忍欲離婚,丈夫:我是去探討歷史文化
    近來就有一名楊姓女子——楊女士,因丈夫經常與異性約會,她難忍這種事情的發生欲離婚,但是他丈夫不但反對離婚,對於約會一事居然說「我是去探討歷史文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中又有何內情?這天在家裡,他聽見丈夫在二樓打電話,並且還笑得非常開心,兩人還特地約了地方見面,也就是有想去約會的意思,而且楊女士說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她已經是徹底的忍無可忍,當場就與丈夫發生了肢體衝突,因為楊女士有理有據,所以他丈夫根本就不敢還手,在這次事件過去之後,楊女士提出要離婚,因這樣的生活自己過不下去了。
  • 她在餘杭男人在菲律賓,半天時間辦離婚是怎麼做到的
    (移動微法院幫助處理這起離婚糾紛)受理該案後,承辦法官經當事人同意先行調解。在行為心理學中,一個人的新習慣或者理念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因此,承辦法官給了小張21天的緩和期,讓小張去關注自己的意識:「我是否刻意不自然或是自然地想起他?
  • 家事說法丨法官調解離婚案件「劇情反轉」 訴請支付撫養費變義務扶助
    家事說法丨法官調解離婚案件「劇情反轉」 訴請支付撫養費變義務扶助 2020-08-07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離異重組再離婚?富川法院發力促和解:且行且珍惜
    近日,在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婚姻調解委員會調解室內,一對夫妻經過庭前調解,丈夫在法官、律師的見證下為妻子寫下保證書,一段即將破裂的婚姻重歸於好。調解現場(左上為主辦法官)基本案情據悉,原告李某、被告蔣某雙方均是離異之人,且各自與原配育有子女。2000年10月,二人經人介紹不到半年登記結婚,但婚後由於雙方缺乏了解,性格和文化差異等常發生爭吵。妻子李某稱在今年10月1日,二人再次發生爭吵,丈夫蔣某與其兒子將她打傷住院,至此矛盾升級。
  • 「離婚冷靜期」背後:訴訟離婚越來越難,有丈夫家暴吸毒仍未被「判...
    4在陝西子洲縣的一起離婚訴訟中,作為原告的妻子控告丈夫經常對其無端毆打,丈夫還有吸毒行為,訴訟期間,正在某戒毒所戒毒。根據法律,這是一起應當判離的典型案例,但最後法院仍然拒絕判離。判決書指出:「本案中,如原告再能給被告一次改正的機會,也許是被告戒掉毒品的莫大動力。
  • 宜興法院調解一起涉及試管嬰兒撫養權的離婚案件
    現代輔助生育技術的發展圓了不少家庭生育孩子的夢想,同時也帶來不少法律乃至倫理問題,引發社會關注。例如通過試管技術獲得的孩子僅與父或母一方有血緣關係,一旦男女雙方離婚,孩子應該歸誰?日前,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就受理了這樣一起涉及試管嬰兒撫養權的離婚案件,最終在法官的耐心工作下,案件順利調解。孫興與妻子陳湘於2013年結婚,婚後多年未生育孩子,兩人心急如焚四處求醫。2016年,孫興被查出患有不育症,無奈之下,夫婦倆商議選擇由第三人提供精子、通過試管嬰兒的方式生育子女。
  • 丈夫想要離婚,因為妻子有一個讓人厭惡至極的毛病,愛出風頭
    在和丈夫結婚十三年後,易女士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易女士覺得自己就是最幸福的女人。  然而這種幸福的時光卻非常短暫,就在孩子出生後不久,原本對自己百般疼愛的丈夫竟然徹底變了,甚至堅決要求離婚。那麼這兩三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原本美滿的家庭瀕臨破裂?最終他們能否化解矛盾,重新攜手呢?
  • ...同房丈夫起訴離婚要求退彩禮,妻子敗訴後拒不履行被法院強制執行
    在開庭後調解中,調解員了解到,他們沒有原則性矛盾,情感也沒有完全破裂。這對85後小夫妻,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瑣事亂了方寸,又在父母的過度幹預下慌了手腳。沒有法庭上的劍拔弩張,兩人在調解中都冷靜了下來。最後,丈夫和妻子分別向法院提交了撤回上訴和撤回起訴的書面申請。
  • 鹹安區人民法院溫泉法庭「隔空」開庭調解離婚案
    鹹寧網訊(通訊員陳橋)「感謝法官,讓我可以早點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12月17日下午,鹹安區人民法院溫泉法庭「隔空」開庭調解一起離婚案。 2015年,阿文(化名)與阿華(化名)經自由戀愛後登記結婚。
  • 17歲結婚,46歲與男上司同居,妻子在兒子結婚後提離婚,丈夫笑了
    妻子婚內與喪偶單身男上司同居兩個月,兩人每天出雙入對。在兒子婚禮結束後,她立刻向丈夫提出離婚。在調解的過程中,丈夫雖然嘴上挽留,但不時露出陰冷的笑,不知是在笑話誰。吳女士在10歲時,母親因白血病去世,父親給另取他人後媽對她並不好。為了供弟弟讀書,她從小當承擔起家務、幹農活。
  • 臺灣一男子熱衷跑馬拉松忽略另一半 法官判離婚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一名李姓男子熱衷跑馬拉松,跑到連妻子都認為他未顧及家庭,甚至在她住院期間將她留在醫院,自行參加賽事。李妻相當傷心訴請離婚,李男則稱還愛妻子,只是言詞笨拙不知如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