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宛,是一家餐飲店品牌。北京經營烤肉的餐館數烤肉宛的字號最老,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30多年歷史。早年間的北京,南宛北季,人人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烤肉宛現位於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創建於1686年。最初為一名姓宛的回民在宣武門一帶推車賣牛羊肉。其第二代在車上安置了烤肉炙子,賣起了烤牛肉。直到其第三代才購置了鋪面,從此座店經營,專營烤牛肉和牛、羊肉包子。張大千、梅蘭芳、馬連良等藝術大師均為這裡的常客。
一 味在心中
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蕩香,鮮嫩有「賽豆腐」的美稱。舊時記載,食客吃烤肉時,皆圍爐而立,一腳踏在長板凳上,一腳踩地。一手託佐料碗,碗內是醬油、醋、薑末、料酒、滷蝦油、蔥絲、香菜葉混成的調料。一手拿長竿竹筷,將切成薄片的羊肉,蘸飽調料,放於火炙子上翻烤。待肉熟,就著糖蒜、黃瓜條、熱牛舌餅吃,也可佐酒喝。特別是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渾身通泰。
二 名人往來
三百年的滄桑歲月,烤肉宛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幾代文人雅士和社會名流的垂青。最為感動的是,烤肉宛深得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厚愛,專門為其撰鐘鼎「烤」字、題匾、贈壽桃。當年烤肉的宛師傅,精心地給齊老切了兩碗「牛米隆」,烤熟上桌後,齊老讚不絕口。那年月,名人墨客給館子提個字,寫個匾是常事。烤肉的宛師傅見齊老興致正濃便趁機說:「我們這個字號,連塊牌匾還沒有哪!」齊老領會其意便隨口答應給題匾。1946年白石老人已是八十六歲高壽,烤肉宛又一次邀請老人題字。白石老人再次題寫了「清真烤肉宛」牌匾。並同時畫《梅花圖》並題詩:「步寒松柏同精健,知是無生熱血多」。此後,八十八歲壽日又畫壽桃送烤肉宛,畫中題字:「仁者多壽」。可見,白石老人與烤肉宛之情深。
三 技藝流傳
烤牛肉製作技藝獨特具有選料細,製作精,口感鮮嫩之特點。選料精。所選之牛,用西口產四齡半的閹過的公牛或只產過一胎的乳牛。部位也只選用上腦、尚頭裡脊等鮮純處;刀工技法。用尺許長的特製鋼刀,把肉「拉切成」柳葉形肉片,一斤約出一百五十片左右;烤肉所用燃料為松枝或松塔;特製的烤肉炙子,「鐵條」間距十分講究;烤法:將醃漬好的肉片放入調好的汁液泡入味,烤時先放上蔥絲,再放肉片,來回翻烤至熟。吃時佐以糖蒜、瓜條、辣椒油和芝麻燒餅。吃法上分「文吃」和「武吃」。「武吃」是食客一隻腳踩長條板凳上,手持特製長筷,邊吃邊烤邊飲「醉燒刀」白酒。人們稱此種吃法為「武吃自烤」。也有人稱「老京味」。
在這裡可以吃到源於北京清朝康熙年間的獨特風味。無論是牛肉還是羊肉,烤出後均醇香味厚。該店還有各式地道的老北京風味小菜和熱炒。其中芝麻鴨串百吃不厭;香酥羊腿中菜西做,骨肉分離;白水羊腱子,肉爛湯鮮;山藥大棗做的糖卷果補氣養顏;三不沾,糯香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