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臺灣差不多,宗教普及,寺廟特多。經導遊解說,才知道神宮與皇帝有關,神舍與神有關,寺院就是佛當家。
嵐山-渡月橋以春櫻秋楓聞名,度假的人們喜歡在嵐山腳下的大堰河輕舟蕩漾,欣賞嵐山的四季美景。長達154米的渡月橋連接兩岸,站在橋上環顧四周,嵐山隱約如黛,松櫻楓密布。橋畔有嵐山公園、龜山公園和天龍寺。山中有大悲閣、法輪寺、小督冢等名勝古蹟。周恩來總理曾二次到訪嵐山,題詩碑刻至今留存於嵐山半山腰。《雨中嵐山——日本京都》。詩曰:雨中二次遊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到盡處突見一山高,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瀟瀟雨霧蒙濃,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真實的情況是:旅遊團繞渡月橋走一圈,導遊給的時間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是自由行,在此呆個半天才能玩出味來。好在那天天氣給力,雨霧迷濛,雲霧繚繞,秋色浸染,煞是好看。
渡月橋,遊客摩肩接踵,排隊來回走一圈算是玩過了。
就這麼人挨著人,摩肩接踵跟著走,出錢買的就是這個滋味。
價格不菲的人力車
金閣寺,正式名為鹿苑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因為建築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名金閣寺,位於京都,建成於1397年(應永四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金閣寺一樓是延續了當初藤原時代樣貌的「法水院」,二樓是鎌倉時期的「潮音洞」,三樓則為中國唐朝風格的「究竟頂」,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隻象徵吉祥的金鳳凰裝飾,三種不同時代不同的風格,卻能在一棟建築物上調和完美,是金閣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那天下著雨,金閣寺周圍的楓葉在雨中搖曳,滋潤剔透,煞是好看。楓葉真是拍到了!
日本的旅遊定點飯館門前遊客一波接著一波,絡繹不絕,常常要等著吃飯。
平安神宮,京都的代表建築,特徵是入口處的「鳥居」(類似於中國的牌坊),「鳥居」朱紅色,外形呈中文「開」字狀,有大有小,平安神宮的「鳥居」是京都最大的。朝堂內樹下的小牌坊上懸掛著到這裡祈福的日本人的祈福牌,將心願和家人朋友的名字寫在牌子上,請神靈保佑消災。
神宮邊上的民居房
熱田神宮位於名古屋市中心,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為日本皇室莊嚴神聖之文物,歷史悠久,供奉著三大神器之一的草薙神劍,據說是景行天皇修建的。面積為19萬平米,採用神明建築風格建造,屋脊用銅板覆蓋,全年祭祀和節日慶典活動據說多達70多項。遺憾的是當天路上堵車,抵達時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只得摸黑走一圈,啥也看不見,也算來過了,我就著燈光拍了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