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潘進煜有兩個夢想,一是幫媽媽洗碗,二是環遊世界。
第一個願望的現實語境,其實是陪伴父母,好在父母尚年輕,給了他可以出去闖蕩的自由;於是乎,第二個願望正在抓緊被實現,打卡人民幣上的景點,去到全國多個城市,給自己「間隔年」環遊澳洲……用父母錢?純玩?不存在的!他要糾正人們對旅行的認知偏差,也在打破人們心中只有家庭經濟富裕的學生才能擁有「間隔年」的固有觀念。
2018年8月底,他結束了自己的「間隔年」,重新回到大學完成學業。
186元人民幣之旅
10月10日上午,重慶工商大學半坡上一個環境清幽的咖啡館裡,記者見到了23歲的潘進煜,一見面,這個戴著眼鏡、看起來有些害羞的男孩子,就掏出一把錢甩在桌上。100、50、20、10……面值不同的186元人民幣依次排開,他的故事也漸漸清晰起來。
如果你仔細看過20元的人民幣,就會發現背面的景點是廣西桂林山水。2016年1月,大二的潘進煜和學校書法協會的同學邊賣春聯邊旅遊,在桂林陽朔,泛舟江面時,有人提醒,這是2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他才趕緊掏出20元錢,讓圖案和現實景點來了一個合照。
2016年3月,做兼職工作的他,趁著去出差北京,順道打卡了100元人民幣背面的人民大會堂。同年的7月份,他從四川成都出發,騎行川藏線,一路翻山越嶺、突破極限,歷時20多天後,到達了西藏布達拉宮,也讓自己的50元有了與雄偉的布達拉宮拼合的機會。騎行歸來,潘進煜又選擇了去巫山支教,支教返程時,他和朋友路過奉節,見識了10元人民幣上的三峽夔門美景。
看到這裡,你會發現,潘進煜的人民幣之旅,其實是他某個行程或是計劃中的意外,也就是順路打卡。186元,桂林山水、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到達每一個地點前,他都在做不同的事,體驗不同的生活。
大二開始不用父母錢
與錢有關的旅行,卻沒有讓父母出一分錢。「一抽屜的獎狀證書不說,還年年得獎學金。」他的同學張同學向記者透露,潘進煜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剛進大學,潘進煜就和同學做起生意,賣棉被、賣水果,都掙到一些錢。然而,讀工商管理的他,沒有被賣棉被、賣水果等小生意牽制住,大二開始,他還組建起團隊創業做項目,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得到不少證書和獎金,也就是在那時,他覺得自己懂事了,因為,終於可以不用父母的錢了!
這一點,得到潘進煜父親潘先生的證實,他告訴記者,兒子從大二開始,就幾乎沒向家裡要過錢。
休學去澳洲打工度假
採訪途中,一哥們兒給潘進煜打來電話,表示自己第二天調班休息,邀請他出遊。「不行,我明天還有選修課。」潘進煜拒絕了。那哥們疑惑:怎麼大四了還有選修課?「學分沒修夠呀,我不是休學了一年嘛,你忘了?」在潘進煜解釋下,對方才反應過來。
這樣的事情常有,如今在學校,已經難以碰到自己曾經的同學,偶然碰到一兩個,也沒有了共同話題,因為對方已是研究生,他還在讀大四。2017年7月,大三結束,他做了一個決定:休學一年去澳洲打工度假,像國外學生一樣,給自己一個間隔年。
買車帶著女友環澳旅遊
2017年11月,潘進煜和女友李可心一起來到澳大利亞墨爾本。李可心說,他倆一起申請的打工度假籤證,她自認是一個有想法但不能堅持的人,但潘進煜的加入,讓她看到希望,「他是一個能把計劃付諸實踐並堅持到底的人。」
到達的第二天,潘進煜就找到工作,兩周下來,掙到的800元澳幣,除了夠兩人在墨爾本的開銷,還有剩餘的錢去遊覽一番。打工賺夠錢,就把當地逛一圈,然後換個地方,再繼續打工賺錢。李可心告訴記者,墨爾本、羅賓韋爾、雪梨、凱恩斯,幾個城市下來,潘進煜和她積攢了一些錢,兩人拿出3000元澳幣買下一輛車,為環澳遊找到代步工具。
八字總結:
拼命賺錢,認真生活
在凱恩斯包裝龍蝦的工作,從早上7點站到凌晨4點,雙腳腫脹得不像自己的;黑夜裡,從凱恩斯開車到雪梨,前方突然竄出袋鼠,在距離袋鼠三四米的地方,成功剎車;南緯16度附近,兩旁的樹木因高溫自燃,開車穿行其中,猶如穿越火線。澳洲的一幕幕,潘進煜記得清清楚楚,總結這份經歷時,他用了八個字概括:拼命賺錢,認真生活。回顧之餘,他還要糾偏,「提到旅遊,人們一直斷章取義,總愛聯想到玩、享受,其實,這個過程中,我們從象牙塔出來去融入社會,見識和學習不同的人用不同角度看世界,才是旅行的主要內容。」
都市熱報 記者 朱婷 李化 攝影報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