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本月10日,教育部召開會議表示,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要求各地各高校全力做好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積極推動畢業生自主創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並實行彈性學制,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
休學能否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強心劑?在溫高校大學生將如何看待?
休學創業溫大有先例
經過一年的休學創業之後,溫州大學外語學院大三學生劉曉明這個學期回到了校園。
一年前,劉曉明通過休學一年的申請,到企業工作並與他人合夥成立了外貿公司。「當時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家境困難,想先賺點學費好完成接下來的學業,這個想法得到了老師的支持。」劉曉明說,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創辦公司,工作的那家企業是暑假實習的單位,提供了包吃住一個月3500元的待遇,這對他來說解決了大學生活的後顧之憂。
然而,就是這樣一年的休學經歷,讓劉曉明成熟了不少。「和一年前在校學習的狀態不同的是,現在的我學習更有目標了,沒有了休學前的眼高手低,而是更實實在在地學習,學習意願也更加強烈。」他說。
雖然,休學創業有先例,但在溫高校休學創業的學生仍然只是少數。
「其實,大學生可休學創業的提法幾年前就被一些高校採納,只是教育部支持休學創業,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同時,在面對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達749萬人的情況下,休學創業成了最刺激眼球的字眼。」溫州大學團委書記楊立淮表示。
學生叫好卻不叫座
杭晨濤,溫大物電學院網絡工程11級學生,經歷了前兩年做電商的初級階段之後,今年上半年,杭晨濤等四人開始了「哆啦口袋」行動支付APP的開發和推廣,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該用戶達到了2萬5千多人。
有沒有想過要休學創業?「創業可休學的政策不錯,但我來說,我不會去做。創業項目與專業是關聯的,雖然時間上確實很緊張,但專業的及時補充對項目的開發還是有利的,在校還有老師的指導。再說,為創業而休學家長也不放心。」杭晨濤表示。
和杭晨濤觀點相同的學生佔了大多數。顯然休學創業被叫好,但卻不叫座。
其實,休學創業也是近年來高校學分制改革的產物。目前高校都採用了學分制管理制度,學生在修滿學分的情況下,可提早畢業,也可適當調整延遲畢業,所以,學分制為創業休學提供了可實行的前提保證。溫州大學創業學院院長王佑鎂表示,「自主創業勢必將成為很多大學生的選擇,在保證學業要求的前提下,高校在創業環節上給予相應支持,既符合大學生群體的切實需要,也是為學生就業及創造就業機會提供條件。」
鼓勵之外更需引導
「現階段,我們不會鼓勵學生去冒這個險。」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劉海明說。「即使鼓勵大學生休學創業,也不代表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更不用去想靠這個來緩解與日俱增的大學生就業壓力了。」
「休學創業更需引導,而不是提倡為創業而休學。創業是給學生在今後的道路上多一種道路的選擇,事實上,創業不單單是開一家網店,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這不僅僅適用於具體的創業過程中,對大學生在將來職場上的成長,也是大有益處的。」楊立淮說,很多學生和家長思維還停留過去式,就業觀念還需轉變。
「創業是追逐商機的過程,而商機是稍縱即逝的,高校要鼓勵在校大學生敏銳地發現並抓住商機,將專業學習成果轉化為市場成果。但創業又不是容易的,一方面,高校要積極面向市場辦學,應該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另一方面,學校適當制定建章立制,引導學生正確的創業觀,踏實地走好創業每一步。」王佑鎂說。
在溫高校學生走在前列
近年來,溫州高校的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今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上,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都取得歷史性的好成績。
溫醫大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創立創業園。溫職院提出「三園三體系」學生創業教學體系,創業園年利潤達到了700萬元。而溫州大學的創業教育從2001年就開始在全校開展,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改革,形成了「全校層面-專業層面-試點班層面」逐層遞進創業教育新體系。如今溫大建有5000餘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每年有30多支在校生創業團隊在裡面孵化。
近日,溫大化材學院學生季侃磊的天芳植物化妝品有限公司創業項目通過了學校審批,並獲得了5000元的創業基金。項目獲批,季侃磊創業信心倍增,目前,他正為申請入駐學校創業園而努力。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