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行日記》與現代作家的歐洲遊記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世紀30年代比較集中出現的中國作家的外國行紀和域外見聞,有助於從一個側面考察中國作家走出國門之後的域外眼光和世界想像。與世紀之交外交官為代表的外國行紀相比較,30年代中國作家的域外敘述和世界想像已經祛除了獵奇式的心理,顯得更為從容不迫,在文化想像中也有一種世界主義式的文化整體觀,當然其中也難免走馬觀花的粗疏與淺嘗輒止的浮泛。

  1933年11月,由新綠文學社編、文藝書局出版的 《名家遊記》 問世,收錄了中國現代作家魯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37篇遊記,分上編「本國風光」,下編「異邦情調」。作為「代序」的是編者寫的長篇文章 《遊記文學》,堪稱現代文學史中論述文學遊記題材的較系統的學術論文。文章分「遊記文學的背景」、「遊記文學的分類」、「遊記文學的特徵」幾個方面,可以說是在遊記大行其道的時代所作的適時的總結,也呼應了30年代出現的現代作家發表和結集出版域外遊記的熱潮。

  劉思慕 (小默) 在1935年1月為自己的 《歐遊漫憶》 寫的自序中說:「近來遊記一類的貨色在文學市場售出不少,單是歐洲遊記,也有好幾種,恐怕快可以上『遊記年』的封號了。」所謂「遊記年」儘管是對「小品年」的說法的戲仿式概括,但以「遊記年」來冠名,也大略說明了遊記的風行。其中域外遊記格外引人矚目。如果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晚清一代的外交官以及出訪外國的文人政客們書寫了第一批外國遊記的話,五四以後作家型的遊記則成為域外遊記的主體。倘若不算冰心的 《寄小讀者》,那麼孫福熙初版於1925年的 《大西洋之濱》 以及1926年 《歸航》 是較早收入了域外遊記的散文集。徐志摩的 《巴黎的鱗爪》也收入了泰半篇幅的歐洲遊記。接下來的現代作家有陳學昭 (野渠),她於1927年赴法留學,其間曾任天津 《大公報》 駐歐特派記者,為 《國聞周報》寫稿,也擔任 《生活》 周刊特約撰稿人,1934年底獲博士學位後回國,是在歐洲遊歷時間較長的現代作家。1929年10月陳學昭出版有署名野渠的《憶巴黎》,書中的主要篇幅是留學期間回國時書寫的對巴黎的印象記。到了30年代,遊記書寫可以稱得上成為了一個文學史的熱潮,出現了一批外國遊記、歐遊書信、日記,如徐霞村的 《巴黎遊記》,曾仲明、孫伏園、孫福熙合著的 《三湖遊記》,蔡運辰的《旅俄日記》,王統照的 《歐遊散記》,朱自清的 《歐遊雜記》,朱湘的 《海外寄霓君》,盧隱的 《東京小品》,李健吾的 《義大利遊簡》,鄧以蟄的 《西班牙遊記》 ……在展現中國作家的域外見聞的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的世界想像和世界眼光。

  其中,鄭振鐸的 《歐行日記》 儘管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歐洲遊歷,卻內含著更為自覺的遊記書寫意識。

  1934年8月,鄭振鐸從北平赴上海,見趙家璧。此前,趙家璧曾給巴金寫信,請巴金代約鄭振鐸為 《良友文學叢書》 寫稿,這次滬上之行,鄭振鐸就把1927年赴歐洲遊學的部分日記整理成冊交給趙家璧,是為 《歐行日記》。

  鄭振鐸的歐遊起因於「四一二政變」,1927年4月,為了抗議蔣介石的屠殺,鄭振鐸與胡愈之、周予同等七人聯名寫了一封給國民黨當局的抗議信,公開發表之後,引起當局震怒,在屠殺共產黨的白色恐怖中,七人也無疑面臨險境。鄭振鐸的嶽父———商務印書館的高夢旦先生力促鄭振鐸出國避險。5月21日,鄭振鐸登上法國「阿託士」號郵輪,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歐洲遊學。其間差不多每天都記日記,有些遺憾的是所出版的 《歐行日記》 只收入三個月零十天的時間,起於登上「阿託士」號郵輪的1927年5月21日,終於1927年8月31日。其他一年多的歐遊日記,則因為後來屢經遷居而遺失了。

  《歐行日記》 中有兩個多月的日記集中在法國巴黎,除了在國立圖書館的「鈔本閱覽室」查閱中國明清小說之外,鄭振鐸的巴黎之旅堪稱是一次博物館之旅。在6月25日的日記中,鄭振鐸記下了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朗香博物館的心情:「這是在法國第一次參觀的博物館。其中所陳列的圖畫與雕刻,都很使我醉心;有幾件是久已聞名與見到它的影片的。我不想自己乃在這裡見到它們的原物,乃與畫家,雕刻家的作品,面對面的站著,細細的賞鑑它們。我雖不是一位畫家,雕刻家,然而也很愉悅著,欣慰著。只可惜東西太多了,紛紛的陳列到眼中來,如初入寶山,不知要取那一件東西好。」

相關焦點

  • 現代作家的旅行活動與文學書寫
    對20世紀的中國現代作家來說,旅行活動是其生活經歷與文學經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行實際上成為現代作家觸摸時代、感知社會和承擔責任的一種實踐方式。「五四」以降,本著「文化啟蒙」的時代氣韻,現代旅行書寫所呈現的固然多是對自然山水的沉浸與遊賞,但在深層次上卻是以遊記的方式解放傳統禮教束縛下的人性,突破傳統倫理閾限下對人空間上的綁定,完成對自由和愉悅生活方式的全新塑造。
  • 拜見幽默遊記作家布萊森
    拜見幽默遊記作家布萊森桂濤比爾·布萊森作為英文作家,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他是美國人,在英國生活40年,出了好幾本幽默遊記。在英美,幾乎每一家書店的暢銷書書架上,都能輕鬆找到布萊森的書。他是當今英語世界最多產、最幽默的作家之一,寫作風格受到眾多英語學習者喜愛和模仿。拜見布萊森那天,英國首都倫敦遭遇極寒,飄著雪花。
  • 90後美女作家出版歐洲遊記 尋找藝術和旅行的意義
    一個90後作家將自己留學瑞典期間遊歷歐洲的經歷寫成一本旅遊文學書籍《一個人的歐洲》。該書近日由中國旅遊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周婉京,1990年12月生於北京,久居香港。是一個二十多歲留學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中國女孩。她自2009年其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及藝術評論,也是一位遊走列國的文字工作者。 談到寫這本書的原因時,周婉京說,她在旅遊過程中,一直在想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 馬茨涅夫事件:法國出版集團伽利瑪停止出版「戀童」作家日記
    【歐洲時報春花編譯】1月7日,法國出版集團伽利瑪(Gallimard)決定不再出版作家加布裡埃爾·馬茨涅夫(Gabriel Matzneff)的日記。該集團自1990年起便出版他的日記手冊。今年1月2日,47歲的作家凡妮莎·斯普林莫拉(Vanessa Springora)出版新書《兩廂「情願」》(Le Consentement)重提他的戀童行為,在文壇引發軒然大波。 圖為斯普林莫拉的新書《兩廂「情願」》。
  • 凡草 : 歐行漫記2014——威尼斯 | 寧古塔作家網
    歐行漫記2014——威尼斯
  • 遊記文學作家簡·莫裡斯:她從未停止對城市的行走和書寫
    她最主要的作品是《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三部曲和幾十本遊記,比較著名的有《西班牙》、《威尼斯》、《的裡雅斯特》、《雪梨》、《牛津》、《香港》等,被《泰晤士報》評選為「二戰後英國最優秀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可以說,她的遊記和歷史著作一樣,在史料中披沙揀金,尋求這些地區何以為今的密碼。
  • 中國近現代著名作家,他們是中國近代文學的奠基人
    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的基石,後與《阿Q正傳》、《藥》、《故鄉》等小說名篇一同收入小說集《吶喊》。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評論家、作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
  • 暑假出遊逼孩子寫日記?名師有話說
    (原標題:暑假出遊逼孩子「寫日記」?名師教你怎樣在旅途中學習積累) 國內遊了北京、內蒙古、桂林 …… 出國的去了歐洲、美國、新加坡、馬爾地夫 …… 近來,小學生媽媽們的朋友圈,充滿了帶娃國內外親子遊的各種曬照。
  • 中國遊記名家、溫州作家聯合走進楠溪江採風
    著名作家汪曾祺遊覽楠溪江後的這句感嘆讚譽,讓無數遊客對楠溪江充滿了暢想和期待。10月28日—30日,一場以「尋找甌江山水詩之路的楠溪古韻  」為主題的中國遊記名家、溫州作家聯合走進楠溪江大型採風活動盛情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記名家褚水敖、張純潔、鮑爾吉·原野、張映勤、高為、葉坪、郭偉、簡默、蔡芳本、彭文斌、魯蘭州、林世銓和溫州作家共50餘人齊聚楠溪江畔,為「中國長壽之鄉」永嘉文筆寄情,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楠溪江抒懷寫意。
  • 歐洲遊記之十四:德國亞琛
    5公裡,有「歐洲心臟」之稱,是著名三國交界城市,並以溫泉(歐洲中部最熱的溫泉)著名,從西元1世紀起這裡就是療養聖地。 科學家還在一塊膝骨和一塊腳後跟附近的骨頭上發現了骨刺,這與傳記作家艾因哈德筆下查理曼大帝晚年跛腳的描述相符。814年冬天,天氣極為寒冷,查理曼堅持外出打獵,感染風寒。1月28日,在首都宮中逝世,時年72歲。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
  • 《一年通往作家路》1|日記寫作,寫作生涯的基礎
    《一年通往作家路》封面現在是全民寫作的時代,寫作門檻降得很低。但寫什麼、怎麼寫,卻是困擾著許多想進行創作的人的難題。蘇珊M蒂貝爾吉安所著的《一年通往作家路》這本書,就這個難題,給出了詳細可行的解題步驟。開篇第一句——「寫日記,是邁上寫作生涯的第一步和基礎。」可如何才算得上日記寫作呢?
  • 隨《徐霞客遊記》遊現代天台山
    天台山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出遊之地,在《徐霞客遊記》裡徐霞客曾三遊天台山,分別寫下了「遊天台山日記」和「遊天台山日記後」兩篇遊記。現在「遊記」裡的天台山已是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浙江東部天台縣,它的西南是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
  • 高中生假期遊記日記350字:公園遊記
    高中生假期遊記日記350字:公園遊記 2015-02-11 14:11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現代版「西遊記」著名作家雪漠新作《帶你去遠方》出版
    中國甘肅網8月18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近日,國家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雪漠文化遊記《帶你去遠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雪漠帶你去遠方」系列文化遊記之三。《帶你去遠方》 雪漠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雪漠帶你去遠方」套裝版共三冊,包括《匈奴的子孫》《山神的箭堆》《帶你去遠方》,每冊均分為「歷史的記憶」「當下的腳步」上下兩篇,以述史、遊記和攝影,記錄了作者自駕車從嶺南到西部,歷時兩個多月,穿越大半個中國大地,追夢山河的文化之旅。
  • 書名:《西遊記》現代版由著名作家薛莫的新作《帶你去遠方》出版
    《雪漠文化遊記《帶你去遠方》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雪漠帶你去一個遙遠的地方》系列文化遊記之三,該書是全國一級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這本書有28萬字,記錄了作者從嶺南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到甘肅的旅行經歷和文化思想,並設置了一個「現在的臺階」,帶給讀者一種「行走的體驗」。
  • 作家方方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提前出版,書名打了作者臉
    作家方方因不合時宜地將所寫的封城日記交給國外出版社出版,而陷入輿論之中。其英文版由美國著名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負責出版,預計8月份面世。不過,據最新消息,方方的這本日記將提前於5月19日出版發行。方方封城日記的英文版書名為《WUHAN DIARY》。「diary」一詞,不知道方方有沒有打臉之感。方方曾在日記中這樣說:「有一點我還是想說,這是我在疫情中的一份個人記錄,屬於純粹的個人記憶。而最初時,我甚至不覺得這是『日記』。因為『日記』二字,不是我提出的。只是後來,這份記錄,變成了一日一記,別人說它是『日記』,我也就沒有表示異議。
  • 臺作家柏楊捐贈文獻文物正式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
    中新社北京二月六日電(記者 耿軍)臺灣作家柏楊捐贈的五十六箱、共計一萬一千七百四十五件文獻文物今天正式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柏楊研究中心」籌備小組亦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正式成立。  「柏楊捐贈文獻文物入藏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在中國現代文學館多功能廳舉行。
  • 凡草:​米科諾斯小島 ——歐行漫記2014 | 寧古塔作家網
    米科諾斯小島——歐行漫記2014
  • 記者手記:走進比利時蒙斯《中國·旅行日記》展
    新華社比利時蒙斯6月22日電 記者手記:走進比利時蒙斯《中國·旅行日記》展  新華社記者潘革平  精美絕倫的中國瓷器、明朝萬曆年間的道教香燻爐、原產江西的19世紀精美木製面具、1710年譯自義大利文的《對中國現狀的思考》……22日晚,《中國·旅行日記》展在比利時南部歷史名城蒙斯開幕
  • 公務員考試小知識:你知道中國有哪些現代文學作家嗎?
    「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擅長短篇、散文。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就是他的《狂人日記》,散文詩集《野草》,充滿了意象、矛盾、自省,得見其思想之深邃,靈魂之痛苦,為不可超越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