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浮梁】「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潯陽江上琵琶聲,賺足江洲司馬的眼淚,白司馬又騙了我很多年——總是以為那浮梁定是很遠很遠,一去很多年月不得相見,萬分想念,否則一個女子怎會黑夜跑到江上訴悲思?誰知,原來浮梁就是隔壁,原是鄰裡。
池州與浮梁相鄰,茶也相通,馬端林著《文獻通才》中載「饒、池州,盛產仙芝。」仙芝是茶 ,名茶「瑤裡仙芝」萬國來求,與池州的「霧裡青」為綠茶雙璧。浮梁的紅茶「浮紅」技術得傳於祁門,而祁紅的真正的原始產地在池州的石臺縣,果真「瑤池不二」。
白司馬一支筆,給浮梁做個大廣告。白先生家貧,其長兄在浮梁當主簿(官八品),一點微薄的薪水資助了弟弟,所以兄弟間的感情非常好,白居易在九江做官(居黃湓閘一帶),常到兄長家走走,這就寫下了「浮梁」一詞,在後來茶文化漸消的年代裡,憑著一篇《琵琶行》,浮梁被文學史上記載下來,讀書人在時光中依舊慢慢閒品著淡淡的茶香。
如果從東至走,最多三小時車程,可我在不能選擇毛驢車、小搖船的年代,火車是我唯一愛選擇的,於是那路程果真遙遠起來,這是白居易沒有想到的,池州——南昌——景德鎮——浮梁——瑤裡古鎮——景德鎮(祁門 黃山 歙縣 寧國 宣城)蕪湖——池州,走了368度,4月4日凌晨上車,4月7日早七時到家,住景德鎮一晚,瑤裡古鎮一晚。
【瑤裡古鎮】
山這邊是瑤裡,山那邊是婺源。婺源積極入世,瑤裡安適歸隱。如果說婺源的油菜花讓人花心蕩漾,瑤河的清水能讓你像一條魚安適自在的玩耍。 婺源斑斕,瑤裡樸麗。婺源擠燥,瑤裡雅靜。
瑤裡古鎮家家都養蘭花,都是這種「寬袍大袖」的蕙蘭,到處花香。我住在一家「河岸小居」的農家樂,很乾淨,院子裡種著六七盆蘭花,120元一晚,如果不是在沿河古鎮裡還會便宜些的。
如果只玩古鎮,是不要門票的,網上的150元通票是其他五六個景點的聯票,但各景點之間都很遙遠,只能自駕進去,選擇進古鎮住一晚上。
景德鎮到瑤裡的直達車每天只有兩班,很難趕上,可坐車到「鵝湖」,再坐面的到瑤裡古鎮(每人10元)。
古鎮裡的鹼水粑,鴨腳板野菜一定要吃。我去時正是清明,村民做早點是「青團」,與浙江天台山不同,這裡的青團裡面有餡,是竹筍和雪菜,非常好吃。
買了三斤茶,兩斤新茶,一斤去年茶。不過我總是覺得我自已炒得老茶最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