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上天梯》講解

2021-02-07 國學易學

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


張三丰先生《上天梯》詞,是祖師苦求金丹大道,修煉有成的過程自述。曲名《上天梯》的意思,是祝願有緣者,能夠順著這首《上天梯》,修得道家的天仙成就。


《上天梯》基本可以分作上下兩部分來講解,上半部分是陳述祖師未遇真師前的苦惱,以及在出家前,為完成修道所做的準備,主要包括張三丰祖師的家庭情況、背井離鄉了全大道的願望、別妻棄子一心修道的破常格道理,從他的這些現身說法可以看出張三丰先生的金丹大道理論的源頭。


《上天梯》的下半部分,是祖師陳述幸遇火龍真人後的修道秘密,主要陳述了祖師怎樣經歷了「內丹成,外丹就」的了命修為;了命後的十月懷胎,是成就法身,即內丹學的金液大還丹,再到飲刀圭的脫胎神化,完成移胎換鼎的頓悟,先了命,後了性,以至於「身外有身」而超凡入聖,這一道家金丹文化的性命雙修大道原理,在《上天梯》中基本得到呈現,故《上天梯》的下半部分內容最為關鍵。



本文為了講解的方便,按照現代文的習慣,將《張三丰全集》中的這首《上天梯》,根據文意分為兩段來逐步解釋


「大元飄遠客」一句,據史書記載,張三丰先生約生活在元末明初時期,這句「大元飄遠客」與「漢終唐國飄蓬客。」(呂洞賓《敲爻歌》),兩位祖師都稱自己是「客」,這跟現代通俗的客的含義不同,道士出家修行稱作「客」,是出家無家,拋棄世俗的一種謙稱。「大元飄遠客」有版本也寫做「大元飄蓬客」,將「遠」字改為「蓬」字,含有道家修仙成為蓬萊仙客的意思。而史實證明,張三丰先生主要是活動於明朝,若改為「蓬」字,則應該是「大明」飄蓬客,比較妥當些。所以,《上天梯》這句「大元飄遠客」,比較符合祖師出生在元朝末年,直到67歲入終南山出家的這個時間跨越的。



「拂拂髯如戟」一句,是張三丰先生的自畫像。史載張三丰先生的相貌是「丰神奇異,龜形鶴背,大耳圓睛」。拂拂,鬍鬚茂盛樣。說明祖師是一個兩腮長有濃密而茂盛,如戟般堅硬鬍鬚的美髯公,頗有一派仙風道骨風範。


「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一句,是祖師感嘆後世有緣者,若有幸從《上天梯》獲得真知,就不要感謝我這個清虛道人(張三丰先生號清虛道人)了,就當作是上天所賜吧。我國道士們極其尊師重道,從來不把自己的真傳據為己有,都認為是天垂寶露,是天機天命而非人意。故這句抒發的是一種廣度有緣的胸襟。「錫」通「賜」,意恩賜。



「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一句,表達的是祖師雲遊四海,苦求至道的堅韌毅力,是海枯石爛,永不改移的意思。


「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一句,記錄了張三丰先生,曾經還是一個候補官員,他之所以放棄這個功名,要去如此辛苦的雲遊四海,目的是為了尋找真師,以獲得金丹大道的真傳。

「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一句,陳述了祖師中年喪考妣,為了苦尋丹秘,違背祖訓未丁憂,就離開了家鄉。


「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一句,陳述了祖師是中年出家修行的。為了減輕出家給妻兒帶來的痛苦,他天蒙蒙亮就悄無聲息的離家了,走的時候,兒子尚且年幼,還扎著小辮子(丱角兒)。祖師狠心別離中年妻與幼年子,這樣的決心,是源於修道的破常格理論。



祖師在其《道言淺近說》中,曾反覆強調一個修道者,是要破常格、要把道當作奇貨去對待的即「絕人心、復天理」的道理。也就是古人修道,必須有著極大、極強的信心、持久的恆心與毅力去絕人情,才能有所成就。否則,人情人緣未了,是不能修行的。


在古代這只是一般的道士出家的基本條件,而對於道家金丹文化來講,只有做到「行禪唱詠胭脂詞」般的在塵出塵,才不至於被世情所迷惑。一個道士只有拋棄世俗那種重重壓力下的平凡生活,把一心修道,當作一種生活常態,通過這樣的苦行,才能讓我們的「本真」出現,才是道士修仙的開始。


一般人理解的道士的這一苦行思想,實際上這樣的努力是為了獲得「本真」的。這一願望成為一個道士甘願出家,苦修修行的精神信仰。因為,只有這樣的行為,才能與道相契。



《上天梯》的這一思想,張三丰先生在《道言淺近說》中說的極為明白:「學道人原有常格要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絕,則道心現,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家園也」。道士之所以要打破常規,掉頭離火宅的根本緣由,是為了實現「引心入理」,獲得道心,從而實現修真。


所以,祖師《上天梯》這樣說:「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他作為一個修行人的堅韌毅力,是為了得到修行的「長生果」,實現道家金丹大道的白日飛升。


「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一段,是祖師走出了緣聞聲覺的執著,因道心完成「以鉛制汞」,從而心不妄動而精固,獲得後天形體的培養,他的軀體已經很堅實了,這是鍊金丹的「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的三全。史書記載張三丰先生有碩長而偉岸的身軀,這裡的意思是感嘆自己已經通過煉己於塵世,有了硬朗的身板這個修道的根基,到處雲遊而未逢真師點化。《詩經》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祖師在這裡感嘆其慕道的艱辛,以及他渴求得道的惆悵,祖師的這種心情,就好比哪個在城闕望眼欲穿,等候著情郎的女子般煎熬。


而生命是如同白駒過隙般那樣的稍縱即逝的虛度,擔憂生命的無常,已經67歲了,還不能得道,他只能抬頭仰望終南山,對天長嘆,這種渴望真師的複雜心情。


我們從《上天梯》上半部分的自述,可以了解張三丰先生的生活年代、相貌特徵、家庭情況、家庭成員等,特別是出家前破常格的勇氣,以及他看破名利、棄官、棄丁憂、離家、別妻、棄子、雲遊、信道、訪道、修道的艱苦生活等等,《上天梯》字裡行間,都詳細的告訴了我們。


接下來我們看看《上天梯》的下半部分,關於張三丰先生相遇火龍真人後,究竟傳承了什麼,其中有哪些關於道家金丹文化修仙的核心內容,值得大家仔細琢磨。


「天降火龍師,玄音參一一」一句,祖師說,感謝上天的垂愛,讓我幸遇火龍真師,恩師元音切切,為我一一的講解了鍊金丹的秘密。


「知我內丹成,不講築基業,賜我外丹功,可憐諄告切」一句,是《上天梯》中關於內丹學的核心內容。張三丰先生的金丹層次是十分明晰的,先修外丹承接內丹,前期是修命,中期是了命。所以,張三丰先生反覆說「煉己即在築基之中,築基不在煉己之外。」,不是有單一的煉己,也不是有單一的築基,煉己的根本是為了獲得道心,有了道心就是築基,這個即是金丹大道的正宗。若內丹修為已經完成,就不用再講築基了。故了命的築基工夫,內丹學叫超凡之功,不是入聖之功,這個大家要分清楚。因為,超凡階段是呂祖說的「壽同天地一愚夫」的有生,是還沒有頓悟開慧的意思。火龍恩師將鍊金丹的內丹和外丹過程,都懇摯的傳授給張三丰祖師了。



「煉己忘世情,採藥按時節」一句,是講的修命階段的應物之心的修煉。呂祖說的不迷,才能性定氣回。這個氣是延年藥在身,是《悟真篇》說的識沉浮、明主賓的道理,才是採藥的時節。


「先天無斤兩,火候無爻策,只將老嫩分,但把文武別,純以真意求,刀圭難縷晰」這段,是關於內丹成就過程中的文火溫養之功。前期的修命是武火,有了黍米玄珠,轉入文火溫養,這個了命的過程艱難,雖然火候無爻策,但其中承接的分老嫩,是要「真水火,配陰陽,世人莫要亂思量。」的。感謝恩師對弟子的提攜,讓弟子求得真意,得到黍米玄珠,更讓弟子明白了《入藥鏡》所說的「飲刀圭」的真正含義,原來呂祖也是「因讀崔公《入藥鏡》,令人心地轉分明」的,今天弟子總算明白了這個至精至粹的刀圭是什麼,刀圭真是難以詳盡而真實地講出來啊。


「十月抱元胎,九年加面壁,換鼎復生孫,騎龍起霹靂,天地壞有時,仙翁壽無極。」一段,是《上天梯》講解最終了性工夫的,是內丹學的修性階段,也就是《悟真篇》所指的「「更於性上究真宗,決了生死作用」階段。內丹學的十月懷胎和九年面壁,都是隱喻的修性階段,金丹工夫只有到了這個層次,才是移爐換鼎,跟修命階段的「再安爐,重立鼎」是不同的階段。呂祖說:「鼎鼎原無鼎,爐爐亦非爐。」,實際的意思是指的頓悟修性,沒有肉體的竅穴等象,才是脫胎後的修仙,才是道家了命的有生,轉到了性的無生。故祖師說「仙翁壽無極。」


通過對《上天梯》中張三丰先生修道的這些陳述,我們可以發現三豐派的金丹文化,是繼承了我國道家鍾呂派金丹文化的不二法門總體。其出家前的修真,本質是為了實現祖師反覆強調的「天心來復、天理常存」的人生實修價值,即道家提出的「真人」這個本真的出現,後期是實現「虛極靜篤神有象」的金丹了命,再脫胎頓悟,步入太虛之境的無極大道。

故道家金丹文化的這種修真,跟如何加強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密不可分的。這一修真思想,是道家站在道的高度,來解釋修真的實際應用,是一種高屋建瓴、層次井然的修真模式,且還是一種身體力行的知行合一的實修實證。


成為道家金丹文化拉動武學、養生學、道學、宗教學的順理而知、順道而為的一大基礎理論,將對現代道教怎樣去大力弘揚金丹文化的內涵以應世,怎樣根據人體實際的修證,以實效獲得重整人心,共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實用的普及價值,將是我國金丹文化,今後能夠跟太極拳術一樣,逐步普及推廣給大眾修真的核心理論之一。



因為,在這個及其功利的時代,用道家的金丹文化來應世,這正好符合大眾如果這樣做,是有無窮好處的心裡訴求與社會需求。


因為,這樣的實修行為,是可以做到身心和諧,實現健康肉體,遠離疾苦的效果以了命,讓生命獲得新生,能夠滿足世人健康長壽的願望。


《上天梯》的這個冷熱之心的轉化,也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其對世情極冷之心的背面,恰恰是為了實現否極泰來的「復天理」的本來道心的顯現。這在道家來看,只有堅守道的理性、遵守道的規律,將修真生活日常化,用道家的話來講,叫「從容中道」。這才是名副其實的鍊金丹,是道家「逆行」思想的體現,實際道家金丹學認為,人們只有這樣,才是「逆中大順」,就是地道的道家「返還」工夫,因為這樣才能遵循道的規律辦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法自然」,這裡的「法」是動詞,是「效法」自然,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大和諧,才能從有生轉化到無生以證道,完成了命了性的性命雙修過程。


《上天梯》中的金丹性命雙修原理,完全不同於現代流行的仙學,是道家鍊金丹的始終,包含了呂祖金丹文化的「三鉛」過程,不是某些人揣測的對肉體精氣的玩弄,這些基礎知識,是值得現代道教去重點詮釋與研究的仙學理論,故繼承《上天梯》的金丹文化,將對我國仙道文化,具有權威指導作用。

相關焦點

  • 張三丰《上天梯》原文,探索張三丰的來源與過往
    歷史上真實的張三丰,是著名真人,太極拳創始人,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長壽人之一。我們通過張三丰的《上天梯》了解張三丰上山當道士之前,張三丰是幹什麼的呢?上天梯 張三丰 大元飄蓬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
  • 張三丰《上天梯》
    上天梯張三丰 作大元飄蓬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
  • 張三丰的成仙之路解析,張真人的詩中有寫
    眾所周知,張真人的一生非常的傳奇,也非常的神秘,雖然在很多的影視劇中都描繪出了不同的形象,但都不太符合實際,在記載中張三丰活了二百多歲,而且拜師於火龍真人,可以控制雷電,最終到達了金丹大道,此後,張三丰寫了一首詞叫做《上天梯》,其中寫到的就是他的成仙之路。
  • 張三丰的成仙之路解析,張真人的詩中有寫
    眾所周知,張真人的一生非常的傳奇,也非常的神秘,雖然在很多的影視劇中都描繪出了不同的形象,但都不太符合實際,在記載中張三丰活了二百多歲,而且拜師於火龍真人,可以控制雷電,最終到達了金丹大道,此後,張三丰寫了一首詞叫做《上天梯》,其中寫到的就是他的成仙之路。
  • 俠行天下天梯鬥法怎麼玩 PVP活動玩法講解
    俠行天下天梯鬥法怎麼玩 PVP活動玩法講解。《俠行天下》全新仙俠遊戲,畫面精美,暢爽戰鬥,在堅持放置類遊戲好玩不累的設計原則上,提供了仙宮煉丹,天梯鬥法,boss挑戰,神裝打造等海量玩法等你體驗。更有免費vip上線就送,海量元寶掛機就得,仙侶結伴,笑傲江湖,可愛萌寵,酷炫坐騎帶你體驗全新的仙俠遊戲。
  • FIFA足球世界天梯賽玩法心得分享及規則講解
    fifa足球世界天梯賽有點類似於其他遊戲的裡面的排位賽,不過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具體有哪些玩法規則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FIFA足球世界天梯賽玩法心得分享及規則講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FIFA足球世界天梯賽怎麼玩?
  • 郭靖傳給張三丰一門功夫,經歷三次改良,卻毀在一件奇門兵器上!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出手次數很少,但從武當七俠幾個徒弟的武功看來,有一門功夫應該是源自郭靖。射鵰三部曲中,張三丰和郭靖僅僅只在神鵰俠侶末尾的華山上有一面之緣,雙方甚至沒有一句交談,反倒是楊過還指點了少年時的張君寶幾招。但是武當派的輕功梯雲縱應該是脫胎自郭靖。
  • 俠行天下天梯鬥法怎麼玩 PVP活動玩法講解
    俠行天下天梯鬥法怎麼玩 PVP活動玩法講解。《俠行天下》全新仙俠遊戲,畫面精美,暢爽戰鬥,在堅持放置類遊戲好玩不累的設計原則上,提供了仙宮煉丹,天梯鬥法,boss挑戰,神裝打造等海量玩法等你體驗。更有免費vip上線就送,海量元寶掛機就得,仙侶結伴,笑傲江湖,可愛萌寵,酷炫坐騎帶你體驗全新的仙俠遊戲。
  • 《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竟然是元朝的「死忠粉」?
    最近熱播的《倚天屠龍記》又將金庸的武俠江湖展現出來,其中那個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武當派掌門人張三丰張真人,更是令萬眾仰慕。那麼,歷史上的張三丰究竟是什麼樣子呢?首先,在歷史上,張三丰究竟是哪個朝代的人,曾經長期存在爭議。先說一下影響比較大的幾種說法。
  • 金庸小說武當派創始人張三丰,在歷史上存在嗎?他活了多少歲?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丰卻與小說中有著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歷史上,張三丰也是一位天資聰穎、隱於山林的高人,但並沒有過什麼反抗元朝的事跡,還在自己的詞作《上天梯》中自稱是"大元飄遠客"。據說,後來太祖、成祖請他出山時,張三丰還直接表示自己是元朝遺民,所以婉拒了朝廷的邀請。
  •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2) 尋真訪道
    張三丰彩像  明人繪(公有領域)四、尋真訪道張三丰一曲《上天梯》,唱出他堅如磐石的出世修真之志:「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
  • 張三丰的詩詞,原來是一部秘訣
    上天梯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 《影之詩》最強天梯卡組排名 天梯卡組排名一覽
    導 讀 今天 九遊和大家講解影之詩最強天梯卡組排名 天梯卡組排名一覽影之詩遊戲中有非常多的卡組,每個卡組的實力各不相同,今天為大家帶來影之詩最強天梯卡組排名介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強力的天梯
  • 武當祖師張三丰的詩詞,原來是一部秘訣
    上天梯大元飄遠客,拂拂髯如戟,一曲上天梯,可當飛空錫。回思訪道初,不轉心如石,棄官遊海嶽,辛苦尋丹秘,舍我亡親墓,鄉山留不得,別我中年婦,出門天始白,舍我丱角兒,掉頭離火宅,人所難畢者,行人已做畢,人所難割者,行人皆能割,欲證長生果,衝舉乘仙鶴。後天培養堅,兩足邁於役,悠悠摧我心,流年駒過隙,翹首終南山,對天三嘆息。
  • 太極張三丰一首自傳詩道出真相
    後來,到了明成祖的時候,派丁夫三十餘萬人,在武當山耗資百萬,修建宮觀,還賜名為太和太嶽山,完全應驗了張三丰當初之言。這還且不說在《張三丰外傳》裡所寫,他「猛獸不噬,鷙鳥不搏」,「登山輕捷如飛,隆冬臥雪中,鼾聲如雷」,那豈不是飄飄乎更有了神仙之氣?如果不俗化也不神化,真實的張三丰該是什麼樣?在他的一首詩《上天梯》裡可以看到真相。
  • 張三丰:從邋遢道人到創派祖師的形象演變
    即使在當代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的作品中,張三丰也是一個年齡久長、修為高深、武藝超群和深居簡出的道者形象。吐老莊之秘密,續鍾呂之心傳,是明清時代道家對張三丰的推崇。僅僅在清代,奉三豐為正宗的道家流派就有17個。張三丰在一衲一蓑之間,衣冠簡樸,行蹤莫測,盡顯風範。張三丰創派於武當,德高望重,群雄敬仰。
  • 王重陽有一門武功,郭靖和張三丰也會用,被金庸修改2次後失傳了
    金庸有三部作品故事關聯性很強,無論是從人物還是武功上看,彼此之間都有著極強的聯繫,這便是讀者口中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整個三部曲的歷史背景也是從南宋時期橫跨到元末明初,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郭靖、楊過、張無忌、張三丰、郭襄等人,雖處在不同時代,但卻有這千絲萬縷的關聯。在武功上,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一陽指等武功絕學也都能在三部作品中看到。王重陽是射鵰中的天下第一高手,被譽為「中神通」。
  • 《俠客風雲傳ol》新俠客武當派祖師爺張三丰已登場
    這幾天,《俠客風雲傳online》的玩家們都在討論新出的俠客「張三丰」,小襄兒發現大家對這位新俠客的評價褒貶不一。為了全方位的給各位大俠們講解「張三丰」的特點,小襄兒足足在江湖茶館喝了一個月的龍井,各種打探,最終得出了這份【張三丰研究報告】來孝敬各位,請笑納!
  • 張三丰教你寫高考作文
    夏天,給高中生上作文課,學生一覺得熱,老師的課就容易涼。倒不是說小傢伙們不認真,實在是因為天氣一熱,少男少女們就容易對周公意亂情迷。當寫作結構的講解披上「飛雪連天射白鹿」的輕紗,當主題立意的分析套上「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氣魄,幾十分鐘的作文課太短,想讓學生乖乖離開教室好難(哇哈哈哈哈)。不過作為一個要講高考提分課程的老師,光講段子是不行的,你要是覺得孩子們喜歡聽故事,所以好忽悠,那要不了多久,飛雪連天射的就不是白鹿,而是你的褲子啦。
  • 揭秘: 韓國人說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 太極宗師究竟是不是張三丰...
    【張三丰故居揭秘系列1】前不久有報導說,在全國人大會上,河南人大表張立勇提到:「韓國、日本等國都在『搶報』太極拳申遺。尤其是韓國,對太極拳覬覦已久。他們通過媒體,到處散布『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等不實言論。」韓國人這一太過奇葩的說法,著實震撼到了不少人。韓國人搶走了我們的端午節和拔河活動,現在又瞄上了太極拳和張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