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對包公的喜愛,讓「包公家鄉人」都感動了!

2021-02-13 新安晚報

這是一場來自「殷商之源」和「包拯家鄉」的歷史對話和思想碰撞。

11月20 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與商丘市委宣傳部、商丘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一起召開座談會,就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交流座談發言,紛紛表示將以包公精神為紐帶,建立起更加廣泛深入的聯繫,不斷促進兩地文化交流邁上新的臺階。

 

「包公的故事在商丘可謂家喻戶曉。」商丘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玉傑在致辭中說,商丘是「戲劇之鄉」,包公戲是最受歡迎的,有關包公的戲曲一直傳唱至今,「這次包公家鄉人到商丘,是一次感情的聯絡,文化的追求。商丘和包公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流傳著很多與包公有關的故事。包公廟、包公戲、包河等都是商丘人民熱愛包公、敬仰包公的見證。」

「安徽和河南兩地風土人情接近,地緣文化相親,座談會對包公精神和商丘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對促進兩地的交流有很好的作用。」他希望通過這次採訪活動,以包公精神為紐帶,能夠使商丘與合肥市、肥東縣等建立更加廣泛、深入的聯繫,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邁上新的臺階。

「包公不僅僅是肥東的、合肥的、安徽的,也是廣東的、河南的、浙江的,更是中國的,全世界的。」肥東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許澤夫表示,肥東是包公的出生地和歸葬地,肥東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包公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目前肥東正在建設包公文化園,預計明年建成對外開放,還與安徽大學聯合創建「包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包公文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下一步肥東還將加大在全國各地的包公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時,他歡迎商丘的客人到包公的出生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去年,『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深入廣東肇慶、河南開封兩地採訪,成果豐碩、影響廣泛。為繼續弘揚包公文化,今年我們再出發,首站來到商丘,感觸很深。」新安晚報社副總編輯甘臻在座談會上說,商丘對包公文化及精神的保護和推崇,令人印象深刻;民間對包公的喜歡,感人至深;商丘作為殷商之源,包公精神在新時代的商丘煥發出勃勃生機。

「包公出生於合肥,成名於肇慶,揚名於開封,鍾情於商丘。」甘臻說,在商丘這裡包公親民愛民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包公的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樣的包公精神也切合了當前反腐倡廉、執政為民的時代主題,值得我們好好去探究、傳承和發揚光大。

「商丘合肥一線牽,高鐵巧結兩地緣。殷商之源話包公,媒體互動開新篇。」對於此次兩地的包公文化交流,商丘日報社總編輯郭文劍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他表示,商合杭開通之際,他曾經去合肥採訪過,包公文化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公在商丘與合肥的交集很多,商丘合肥兩地如今高鐵每天19 趟往返,不僅地理距離更近了,包公文化在心靈上也拉近了商丘、合肥兩地的距離。」郭文劍說,結合包公文化來看,不僅是「來自安徽廬州府」的包公曾在歸德府南京(宋朝時商丘的地名)做過10 個月的路東治轉運使,以及包公當轉運使疏浚汴河漕運給商丘至今留下的包河,還有當轉運使在歸德府永定鄉懲治「南霸天」而有包公廟繼而有現在商丘睢陽區包公廟鄉……

「全國以包公命名的鄉鎮,只有肥東包公鎮和商丘包公廟鄉。」郭文劍說,包公文化及精神歷久彌新,賦予了很多時代的意義,新時代仍然需要大力弘揚包公文化,也希望兩地今後多溝通多交流多合作。

 

文史專家、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合肥市政協原副秘書長、文史委主任戴健

戴健在發言中介紹了合肥市情,特別指出發明巢居的合肥有巢氏,和發明取火的商丘燧人氏處於同時代。合肥已發現古村落遺址,可上溯到五千年前,地名見於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陳壽《三國志》、酈道元《水經注》。而包公是唯一被記入城市推介語的合肥名人。

 

戴健介紹,包公曾在商丘擔任京東路轉運使,轉運使這個官,相當於現在的採購運輸部長。轉運使除掌握一路或數路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當時黃河常鬧水患,包拯到任後決定開鑿、疏浚汴河,打通漕運通道,老百姓為了紀念包拯的漕運功績,就把汴河叫做包河。」戴健說,愛民如子的包拯還深入民間體察民情,不顧同朝好友情面,怒鍘欺壓百姓的「南霸天」。包拯還要求各縣富戶和官吏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並免去大災之年的賦稅。至今還流傳包公晾米臺、放糧池等美好傳說。

戴健表示,通過在商丘的實地走訪,感到包公精神和文化內涵在商丘得以發揚光大。他建議,安徽和河南,應友好開發包公等名人資源,加強合作交流,為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盡一份力。

 

「包公文化在河南在商丘影響深遠。」提起包公,劉秀森如數家珍,50 多年前他曾經去過合肥採訪包公文化,如今包公家鄉人來到商丘,他感到無比親切。

 

「包公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老百姓都很擁護愛戴他,研究包公精神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對堅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劉秀森說,研究包公精神,要搞清楚它的源頭;總結包公精神的核心忠孝仁德和廉潔,來源於中華民族的仁德;商湯的廉政文化也對包公的清正廉潔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劉秀森說,綜覽史書記載,中國的廉政文化從商湯開始,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廉政和反腐倡廉的理論。他希望,合肥和商丘兩地攜手,加大交流合作,共同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

 

安徽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理論法與行政法學系副主任沈嵐

藉助《包拯集》中的奏議及話本、小說、雜劇、戲曲中等民間文學作品中的包公故事,沈嵐試圖從法律文化視角對包公思想進行解讀。

 

「包公之所以能神化為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恰恰反映當時現實中清官的缺失及百姓對公正司法的渴望。」沈嵐說,「仰合天道,俯順人情」是包公對法律的終極追求。從流傳下來的很多案例可以看出,包公追求的司法目標正是天理、國法與人情的相結合。

「回觀當下,我們要將忠君思想轉化為愛國情操,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強大而奮鬥;我們更應該學習包公情理法交融的司法智慧,大力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追求司法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相統一,構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的和諧法治社會。」沈嵐表示,商丘的城市名片是「殷商之源,通達商丘」。這裡的「通達」不應僅僅指商業、交通層面,應該也包括文化層面的古今通達。相信殷商文化的深厚底蘊能繼續助力包公精神的弘揚,產生更多如李學生般的「商丘好人」,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包公在商丘人民的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我最早的童年記憶中,就有在火神臺戲臺上看到的豫劇包公,回家後在門板上面用粉筆畫出心中的黑老包,這就是我最早的塗鴉作品。」孫志傑說,在商丘古城南60 裡有個包公廟鄉,這是中國唯一自古延續至今、以包公命名的鄉級地名。由此可見在商丘人民心中對包公的敬仰之情。這裡有專門祭祀包公的包公廟、壞人不敢喝的清官井、賑濟災民的放糧池等文物古蹟。

 

另外,商丘東部還有包河,相傳包公為了救濟災民,運糧方便而挖了這條河,後人為紀念他,稱為包河。在虞城縣界溝鎮北面的包河上有包拯晾米臺,包公這些救民於苦難的故事廣為流傳。「包公除暴安良、為民請命的精神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孫志傑建議,可以開設包公文化博物館,建設廉政文化長廊,弘揚社會正氣,教育後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暘/文 王從啟/圖

相關焦點

  • 包公家鄉來人了,參觀了包公廟,去了李學生老家中華樓…
    11 月19 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團首站走進商丘,包公廟、放糧池等與包拯相關的傳說,給採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鄉民自發組織籌建包公廟採訪團從商丘市沿105 國道向南行駛大約40 多公裡,就來到了包公廟鄉。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包公廟鄉在十字路口矗立著一尊包公像。包公廟就坐落在包公廟鄉包公廟村西頭。
  • 「我從包公家鄉來」尋訪活動走進商丘
    「家住安徽廬州府,小包村上有我的門庭……」一段當地耳熟能詳的商丘四平調《小包公》,拉近了合肥和商丘兩地的距離。日前,「我從包公家鄉來」融媒體採訪團從合肥來到河南商丘,開展又一次的尋訪活動。這裡有個包公廟鄉包公曾在商丘度過其為官生涯中重要的一段時光,當地至今還流傳著許多與包公有關的故事。採訪團從商丘市中心沿105國道向南行駛大約40多公裡,來到了包公廟鄉。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包公廟鄉在十字路口矗立著一尊包公像。據悉,全國以包公命名的鄉鎮,只有肥東包公鎮和商丘包公廟鄉。
  • 我從包公家鄉來|「包公家鄉」與「殷商之源」共話包公傳承之路
    這是一場來自「殷商之源」和「包拯家鄉」的歷史對話和思想碰撞。11月20 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與商丘市委宣傳部、商丘專家學者、媒體代表等一起召開座談會,就弘揚包公文化、傳承包公精神交流座談發言,紛紛表示將以包公精神為紐帶,建立起更加廣泛深入的聯繫,不斷促進兩地文化交流邁上新的臺階。
  • 「我從包公家鄉來」採訪團探訪商丘包公廟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19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鎮的包公廟,探尋包公足跡,聆聽包公故事。據介紹,北宋時代的包公廟位於商丘古城南六十餘裡,現在為包公廟鄉政府所在地,此廟是為紀念為官清正的包拯而立的。據包公廟守護者王尊才介紹,此廟最早建於宋仁宗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距今960多年了。
  • 商丘處處留下包公深深印跡
    繼2019年「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肇慶、開封成功舉辦以來,今年11月,2020年「我從包公家鄉來」再度出徵,首站走進河南商丘。乍來:出任京東路轉運使商丘,簡稱「商」,是河南省轄地級市。史載,商族始祖契(xie)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 我從包公家鄉來 | 沒想到!河南這裡還有一個「包公廟鄉」!
    11 月19 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團首站走進商丘,包公廟、放糧池等與包拯相關的傳說,給採訪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採訪團從商丘市沿105國道向南行駛大約40多公裡,就來到了包公廟鄉。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包公廟鄉在十字路口矗立著一尊包公像。包公廟就坐落在包公廟鄉包公廟村西頭。
  • 探尋包公故事,弘揚包公文化—— 「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再出發!
    ▲參加活動出發儀式的領導和採訪團代表合肥市肥東縣是包公的家鄉,包公也曾在河南開封、商丘、廣東肇慶等多地為官,留下了為官清廉、秉公執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包公文化」。 包公是安徽著名歷史文化人物之一,其為官清廉、秉公執法、剛正不阿,所體現的包公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包公精神是安徽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包公文化中的廉正清明,更在新時代裡煥發新的生命。
  • 「我從包公家鄉來」11月18日再度出徵 首站走進河南商丘
    繼2019年「我從包公家鄉來」走進肇慶、開封活動成功舉辦後,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主辦,新安晚報社、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明天將再度出徵,首站走進河南商丘。
  • 探尋包公足跡 弘揚包公文化
    來源:安徽日報11月18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出發儀式在合肥舉行,來自省內外多家媒體共二十多名記者及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參加。包公的家鄉在合肥市肥東縣。為官清廉、秉公執法的包公,曾在河南開封、商丘,廣東肇慶等地為官,留給後世巨大的精神財富,形成了在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包公文化」。
  • ...從包公家鄉來」 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再出發 首站走進河南商丘
    合肥市肥東縣是包公的家鄉,包公也曾在河南開封、商丘,廣東肇慶等多地為官,留下了為官清廉、秉公執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包公文化」。2019 年,「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先後赴開封、肇慶等地,大力推介包公文化,在海內外引起較大反響,活動還獲得了2019年度全國報刊最高獎項「金推手」經典案例獎。
  • 臺灣包公廟代表參訪合肥包公祠
    原標題:臺灣包公廟代表參訪合肥包公祠  中新社合肥1月20日電 (倪欣然 路夢)由臺灣各地包公廟代表組成的參訪團一行33人20日來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內的包公祠,進行參訪交流。   參訪團參觀了包公墓、包公祠、清風閣等,隨後與合肥包公園代表進行了座談交流。
  • 「我從包公家鄉來」|在寧波感悟包公文化和孝肅精神的傳承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寧波一直致力於包公文化、孝肅精神的傳承,其中最為知名的包拯二十九代孫包玉剛,就是一位將包公精神傳承下來並付諸實踐的人。12月16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中共肥東縣委、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主辦,新安晚報、中共肥東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第二站來到了包公後裔及其精神傳承的主要地區——浙江寧波,先後探訪了包玉剛故居、寧波幫博物館、天一閣等地,包玉剛家族勤儉建業,對祖國家鄉心懷大愛,讓人肅然起敬。
  • 包公是安徽人,為何在福州閩江邊和海邊建有包公廟祠?
    安徽合肥包公祠內包拯故裡包公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清明廉潔、剛正不阿的清官形象。這位安徽人,不但在故鄉有他的祠、廟等,在全國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的紀念性建築。福州南臺島上潘墩村包公廟在福州也有包公祠廟。其後代在潘墩定居後,建了文天祥祠廟,建了英烈殿、太師廟等紀念抗元將士的廟觀,也有可能也建了歷史上有影響的清官、忠臣包公廟。又或者是因為村民們中有一人為官,以包公精神為念,而建起包公廟。總之,不管怎麼建起來的,都表示了普通老百姓心中的一種期待與要求。
  • 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鄉組織小學生參觀紅色紀念館
    原標題:睢陽區包公廟鄉組織小學生參觀紅色紀念館清明時節緬先烈,革命紅旗有後生。4月3日,在睢陽區包公廟丁莊村人民領袖商丘丁莊紀念館門前,彩旗飄揚,人頭攢動。
  • 遊玩包公祠
    古香古色的包公祠就坐落在河心的花香墩上。                       很高興今天能和宋慶齡一家一同去包公祠遊玩。上午十點,我們從萬綠園小區出發,叔叔開車,我和宋婧怡、小寶還有阿姨坐在後排座。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開心極了。半個小時左右,我們到達了包公祠。從外觀上看,包公祠的規模並不雄偉,但布局莊重優雅。叔叔阿姨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包公祠。還給我們請了導遊講解。我們沿著走廊向東走。
  • 合肥|包公祠,包公墓
    十二月末,包公園包公園前身為包河公園,在合肥市老一環南環外,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和浮莊組成。包公墓神道神道兩側看護的石像中軸的盡頭是包公墓冢。可以從墓冢左邊的門進入到墓室內部。墓室內有安放著金絲楠木棺材,內是包公的骸骨。
  • 平頂山人都不知道景點,包公在這被囚七天七夜,至今泉水不斷流出
    暑假模式開啟,越來越喜歡家鄉,越來越發現家鄉的美了;偶爾的放空,意外發現家鄉的風景很美,安逸,安靜,慢節奏的地方。累了,疲倦,這個地方隨時歡迎你,淳樸,歡聲笑語。桃源世界的彩色跟這裡差不多。沒有奢華的景色卻有美好的景色。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家鄉的美。
  • 包公其實沒有後代?緣何各地的包氏族譜都以包公為遠祖
    包公包青天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人們奉之為清廉的榜樣、正義的化身,。在各種戲曲小說中,包公甚至可以日審陽、夜審陰,掌管和判決陰陽兩界大小冤獄。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們心中「通天徹地、無所不能」的神人,生活中卻頗多尷尬。比如說,包公從其祖、其父一脈傳承下來,都是三代單傳,人丁單薄。
  • 「包公巡遊」偶遇「超級月亮」
    本次巡遊還將邀請4名「小包公」共同參與巡遊。包大人」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起巡遊在包公園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今年10月1日至8日,合肥第十三屆包公文化節又將如約而至因為今年國慶與中秋同日,第十三屆包公文化節以「月滿華誕情滿廬州」為主題。不僅將更多地融入團圓的元素,還將首次打造夜遊景觀——在包河水面點亮「超級月亮」。同時在每年的包公文化節上,包公巡遊都是備受遊客和市民喜愛的一個保留節目,在延續往年傳統的基礎上,今年「十一」的包公巡遊還首次邀請「小包公」參與到互動中來。(記者 劉玉才)
  • 臺灣高雄包公廟參訪團來安徽合肥祭拜包公
    臺灣高雄包公廟參訪團來安徽合肥祭拜包公 2019年09月19日 09: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35人。包公文化在臺灣源遠流長,紀念包公的廟宇也是常年香火不絕。臺灣大發開封宮包公廟是高雄歷史最久的一座供奉包公的廟宇,合肥包公園與其因包公結緣,有著數十年的往來交流。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高雄包公廟就曾贈予包公園三口銅質鍘刀及匾額一幅。  此次訪問團再次來到包公園,受到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