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 譚學軍 郅樂娟)5月4日,隨著最後一批土石轉運出場,關係到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學校1010名師生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校內不穩定邊坡險情得到了安全解除。
自4月24日發現險情以來,高度關切該項應急處置工作的各方人員終於放下了一直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益陽市各級政府部門和自然資源、教育、應急管理部門及地勘單位以有力的組織指揮、高效的多方聯動、專業的技術支撐和規範的施工保障,快速精準安全地完成了應急處置各項工作,把愛校護學的滿腔熱血播撒在了校園的綠茵場上。
一方呼救 八方應援
4月中旬,金銀山學校剛剛複課,全校師生帶著欣喜和期盼回到久違的校園。但在一次學校例行安全隱患排查中,幾條蜿蜒在學校田徑場南側塑膠跑道上的裂縫引起了校長賈谷豐的注意。塑膠跑道上出現裂縫這一情況在年前已經出現,但近日開裂似乎進一步擴大,裂縫最大寬度已達4cm。結合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以及益陽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做好中小學校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的要求,地理教師出身的賈校長立刻意識到這些曲線背後隱藏的危險訊號,立即將有關情況上報了赫山區自然資源局。
4月24日,接到金銀山學校的險情報告後,赫山區自然資源局立即按照突發地質災害處置流程,第一時間向益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報告,市自然資源局立即安排湖南省地質院414隊派出工作組到現場開展應急調查,拉響了地質災害險情警報。同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即將該險情分別報省自然資源廳、市長值班室、市應急管理局。這一信息立即得到了國家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益陽市各級政府及自然資源、教育等部門高度重視,一場關係到上千名師生安全,牽動著多方關注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迅速展開。
快速反應 上下聯動
4月26日,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獲悉這一情況後安排專業技術人員趕赴現場指導,省自然資源廳組織有關專家趕赴金銀山學校進行踏勘,益陽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區各相關部門嚴密監測,加強警示,抓緊實施治理方案,徹底消除隱患,同時要求各區縣市要舉一反三做好隱患再排查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益陽市人民政府兩次向赫山區人民政府、市教育局下發督辦函。
經過現場踏勘和應急調查,確定地災險情位於金銀山學校內,變形跡象明顯段長約31米,坡高13米,坡度近80度,幾乎垂直。坡頂地勢平坦,作為田徑場使用,並鋪設塑膠跑道。受地形地貌和降水等多方因素影響,邊坡局部格構已發生鼓脹、開裂,坡頂田徑場出現多處變形裂縫,當前正值汛期,若遇強降雨則可能形成滑坡,將直接威脅到教學樓內1010名師生和30餘名商鋪從業人員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除地質災害險情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在此情況下,益陽市政府、赫山區政府、學校教育部門、金銀山街道社區、自然資源部門、414地質隊等多家單位圍繞確保師生群眾安全這一共同目標,多方聯動,打出了一套快速反應、精準高效的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組合拳」。
27日下午,赫山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隊查看現場,晚上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召開工作協調會,啟動應急預案,統籌工作步驟,明確各方職責,下發督辦函,要求各方各部門快速反應,快速處置,全力以赴進入除險工作程序,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學校安全穩定。金銀山學校立刻組織相關師生停課,封閉危險區域。金銀山街道對學校和附近門面發放防災避險明白卡,封鎖相關通道,並疏散商戶人員,拆除違章建築,落實群測群防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成立應急處置專家組,赫山區自然資源局迅速安排人員24小時在現場值守,帶領技術人員開展詳細的地災勘查、評估並編寫治理方案。4月28日,發現險情後的第5天,該地災點已經完成了現場封閉、布設專業監測設備、人員撤離等相關工作。
為保障上千名師生在節後順利複課,同時考慮到正值汛期,強降雨隨時可能對不穩定邊坡造成嚴重影響,赫山區政府要求地勘單位在3天之內拿出科學可行的綜合治理方案,在五一勞動節收假之前完成應急處置工作。紮根益陽55年的湖南省地質院414隊主動請纓,以專業實力擔綱起這一重要使命。4月28日,414隊召開緊急工作會議,統籌各在勘在建項目工作,從雲南、長沙等地抽調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回益,並從多個部門調派精兵強將組成技術專家組、項目實施組、綜合協調組三個工作組,形成一支由多名註冊一級建造師、2名註冊巖土工程師,10名高級工程師,及地災防治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精英團隊,全面展開技術攻堅、除險治理及協調工作。當日晚間,在治理方案編制的同時,各項除險施工準備工作已經開始,3臺中海達專業監測裝置率先進場,對變形邊坡和裂縫進行精密監控,施工挖掘機、吊車進場待命,並連夜開闢施工通道。考慮到廊橋拆除將是削坡減載的首要目標,又特地從廣西調配專業廊橋切割隊伍星夜兼程趕赴益陽,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了隊伍組建、裝備集結。
4月30日,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學校不穩定邊坡綜合治理工程設計方案出爐,省自然資源廳、省地質院、湖南城市學院、414隊和益陽市及赫山區兩級自然資源部門齊聚益陽市地災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召開綜合治理方案專家評審會。會議進一步明確了保穩定、保安全的工作目標,通報了相關工作進度和計劃,並以安全、高效、經濟為標準對綜合治理方案進行了評審,確定了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學校不穩定邊坡治理等級為Ⅰ級,肯定了削坡減載的應急處置方案和錨拉樁板牆+排水系統+監測的後續治理方案及分邊坡西段工程治理和東側監測兩個階段的施工部署,並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
在專家評審會進行同時,現場削坡減載工作全面鋪開,西側廊橋拆除首當其衝,一塊塊廊橋結構塊被小心地切割運出,一道道護坡圍欄被快速地拆除,十餘根圍欄立柱摧枯拉朽般地被推倒清理。經過兩天緊張有序的作業,西側廊橋通道全部安全拆除,變形邊坡開始開挖,應急處置工作的首要步驟削坡減載進入關鍵階段。
按照設計方案,變形邊坡將以45度角進行削坡減載,削坡方量約有2000立方米。放在往常,這樣的工作量大概需要十多天的時間。地方政府、街道及自然資源、技術施工各方部門都努力從技術裝備、人員調配中要效率,以速度換取寶貴時間。短短4天時間,在5月4日下午,削坡減載工作就已基本完成,原來的變形、裂縫、巖土鬆動已經看不到蹤跡,13米高的陡坡上出現了一個基本平整的「階梯」,散發著新鮮泥土氣息的坡體在陽光下顯得安靜又踏實,這個一直緊繃在所有人心弦上的地災險情,終於安全解除了!
齊力協力 排除險情
萬人操弓,共射一招。初夏的金銀山,已有三十六七度的高溫,益陽市赫山區金銀山學校不穩定邊坡應急處置現場的工作熱情卻比這氣溫還要高漲。在短短四天時間裡,這一支高標準配置的作戰團隊也表現出了超高水準的專業、敬業和擔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這次行動一切工作的開展都是為了師生的安全,同樣也確保了施工現場的絕對安全。赫山區區委區政府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負責人不分晝夜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督促安全質量和進度,同時為大家提氣!鼓勁!現場配置專職安全生產管理員,設計安全生產專項方案,全程跟進監督安全工作。要給孩子們最好的,就要做出最優質的工程。省自然資源廳、省地質院及414隊的專家們多次踏勘現場,白天跟蹤施工動態,晚上商討工作方案,不停地頭腦風暴,不斷地提出思考,不找出最切合現場實際最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案決不罷休。
對於心系金銀山學校這塊近2000平方米邊坡的人們來說,今年的五一假期是黃金般寶貴的工作日。強降雨天氣預警已經發出,學校複課在即,社會輿論關切,只有爭分奪秒,才能確保地災險情安全及時消除。為了各工序的緊密銜接、快速運轉,來自各級政府,自然資源、教育、地勘單位、學校等各個部門的40多位同志開啟了24小時線上「雲監工」模式。為了搶時間趕進度,項目組主動向周圍民眾做好溝通解釋,白班晚班連軸轉,每天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兩點,工作時間長達20多個小時。應急專家組組長熊遠紅自24日接到工作任務後便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工作,一天午後因低血糖暈倒在地,被眾人勸回休息,但僅僅兩個小時後,兜裡揣著兩個棒棒糖的他就又回到了大家的視線裡。
校園安全關係到師生安全,連接著千家萬戶的平安以及社會的穩定,不容有失。也正是這樣的鞭策和警醒,在金銀山學校的應急處置現場,項目組儘可能地安全高效,儘可能地降低噪音,儘可能地避免對田徑場其他區域的破壞。這次特殊的應急處置工作,也帶給了現場工作人員特別的壓力和動力。廊橋拆除危險性極高,作業空間狹窄,坡面載重有限,開挖土方必須第一時間轉運出場,渣土裝載,車輛協調,每一道工序都直接關係到邊坡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工作區域臨近外圍商業區,群眾疏散,解釋安撫,區域封閉,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大家的心。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這群可愛的地災防治人們卻稱,「我們又不是第一次啃硬骨頭,上就是了!」
在宣布金銀山學校不穩定邊坡險情安全解除的那一刻,在場所有人都在心裡為這一次無懈可擊的聯合作戰而鼓掌。伴隨著新一輪降水的到來,滿面倦容的他們來不及卸下壓力,又投入到了下一階段的邊坡治理工作中,這一片綠茵場很快又會迎來孩子們歡快奔跑的身影。
[責編:董以良]
[來源: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