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 家法重教育 清風世代傳——探訪「四川省廉潔文化教育基地...

2020-12-14 澎湃新聞

■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任然 文/攝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藏在小村深處的楊氏宗祠並不難找。村口,樹立著一座名為「升庵故裡坊」的高大牌坊,進村的蜿蜒小路上,處處可見楊升庵生平簡介、清風事跡、家教家訓等各種宣傳小畫。循著小畫,青磚灰瓦、紅木土牆的「楊氏宗祠」即現眼前。

民諺有云:「相如賦、太白詩、東坡詞、升庵科第」。其中,升庵即指楊升庵,本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其為新都人,是明朝蜀中唯一的狀元,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新都楊氏乃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幾代人讀書進取、清白傳家,逐漸發展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的楊氏家族。

如今,讓四川人對楊升庵津津樂道的不只是家族的功名,更是對造就此成就的思想精髓——「楊氏家訓」的讚嘆與頌揚。

「楊氏家訓」的三個核心

「四知」「四重」「四足」,是「楊氏家訓」的三個核心。

「楊氏家訓」多與清廉有關。相關史料記載,楊升庵的祖先是東漢太尉楊震,曾有縣令在楊震路過時,在夜裡送上黃金十斤,並特意告知天黑無人知曉,楊震即刻拒絕,說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四知」家訓由此傳承。

在市區,升庵桂湖是楊升庵曾居住和讀書的地方,被一代又一代的當地人,培育種植出了一眼望不到邊的滿塘荷花,表述著後人對升庵家族的詮釋和敬仰——「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風採。

近年來,成都市以廉政文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全社會廉潔文化建設,早前被認定為「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的升庵桂湖暨楊氏宗祠,亦是廉潔教育基地之一。

「廉潔家風能世代傳承,與楊家家譜一直續存至今有關,也與『家法重教育』這一家訓相關。」楊升庵的第十四代孫楊德力說。

家譜記載了楊家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已致力於研究楊家歷史二十餘年的楊德力,正是「從家譜中,穿越時空與先祖對話,去深刻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瑰寶。」

「小時候,我的祖母就指著『家譜』告訴我,這是傳家寶。」楊德力說,家譜經歷了百年,其中不乏風雲動蕩年代,仍舊完好保存至今,可謂彌足珍貴,它是楊家後人不斷學習家訓、傳承家風的重要載體。

楊德力從家譜中探究出了一條遺訓——「家法重教育」,出自楊升庵的曾祖母熊夫人的「四重」遺訓,全文是「家人重執業,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熊夫人對族人的工作、產業、禮儀和教育等均做出了規定,教育子孫親善和睦,興家立業。

楊升庵的父親楊廷和教子極嚴,他教導楊慎「讀書登科是第二事,修身齊家乃第一事也。」「吾立身四字,正、直、忠、厚」。強調做人比讀書、功名更加重要。

楊德力解讀,「重教育」意指重視有關能力提升的教育,也有教育後代要永葆清白傳家的宗風遺範之意,還包涵了重視教育方法之意。

楊德力回憶父親楊崇逸對自己及兄弟姐妹的教育中,在待人接物、行為儀態等細節上非常講究禮數。而且父親雖威嚴,但自己「從沒挨過打」。

還有一個「楊氏家訓」的核心是「四足」家訓。楊升庵流放雲南前夕,借前人創作的《四足歌》,從居住、飲食、娶妻、育兒四個方面教育子孫淡泊名利,節儉持家。楊崇逸對楊德力等子女的教育也以身作則,恪守「四足」家訓,一生勤儉,守護祠堂。並繼承楊家愛鄉族規——做益民善事,不忘家鄉、國土養育之恩。楊崇逸是村裡樂於助人的典範。在他去世前一夜,還細細囑咐楊德力「把今年的黨費交了」。媒體曾報導,村裡幹部回憶,「村裡黨員的黨費大概每年10~12元左右,楊崇逸常年堅持每季度交50元黨費。」

讓更多的人從「楊氏家訓」中受益

父親去世前,6年病重,楊德力在病榻旁守候6年,父親去世後,當時已年過半百的楊德力接過重任,成為「守堂人」,為讓更多人了解升庵家族「四知」「四重」「四足」家訓家規,義務擔任講解員、講師,不僅在祠堂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到訪者講解,也在四川巡講,至今已有受眾700萬人。

「在新都,很多民間訓誡都與『楊氏家訓』有關。」楊德力說,清廉為民、崇儉重教的楊氏家風,不僅深刻影響著楊氏後人,也在不斷澤被世人。四川新都因「狀元故裡」而聞名,以楊升庵為代表的楊氏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滋養著一代代新都兒女。

常年對外開放的楊氏宗祠、升庵祠以及升庵生平館,都以各種形式記載著、陳列著升庵家族的功勳成就、佳話美談;在新都的社區街道、商區大樓、學校機構等各種場所、各類組織中,也常年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講述著楊氏家族的家風故事。

「將楊升庵家風家訓與專業人士合作,共同編製成沙畫、舞臺劇、川劇……並在全省各地和本區中小學校、社區推廣巡演。」新都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5~2020年,區婦聯以「古風清韻傳萬家」為主題,共舉辦楊升庵家風家訓故事分享會和小品展演、親子體驗等活動80餘場,受益群眾4萬餘人。此間,楊德力家庭被評為了全國最美家庭,「楊氏宗祠」也成了成都市婦聯的家庭文化示範基地。

如今,楊德力一直在通過各種載體,培養更多優秀講師。「這些講師將持續性地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弘揚楊氏家族清白傳家、心系蒼生的家風。以這樣的方式,將『楊氏家訓』傳承下去。」楊德力說。

來源 | 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家風 | 家法重教育 清風世代傳——探訪「四川省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升庵桂湖暨楊氏宗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梅州興寧: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家風家訓教育基地
    日前,興寧市紀委監委依託地處該市中心城區、人流量最大的明珠文化體育公園,在原有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延伸拓展,建成興寧市首個家風家訓教育基地。據介紹,該基地由家風內涵展示中心環、百家家訓燈箱帶、客家諺語燈箱帶、家風雕塑群、家風故事群和家訓楹聯群等「一環二帶三群」組成,綜合運用燈箱廣告、落地展板和藝術雕塑,重點展示家風相關的內涵、家訓、諺語、楹聯、故事等內容。「『燈籠』和『家』的造型很特別,與本地賞燈文化很契合,有燈火傳承之意。」
  • 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
  • 學習好家風 汲取正能量丨州婦聯參觀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
    為深入推進「廉潔好家風」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促黨風政風,8月25日,恩施州婦聯機關幹部到宣恩縣開展家風體驗活動。活動中,全體黨員幹部參觀了野椒園家風家訓傳承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傳家訓、揚美德」典型——張氏家族、楊氏家族。通過了解兩個家族的家訓、家規、誡條,及其淵源內涵,進一步感受培育和傳承良好家風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清廉從政的歷史故事,向優秀典型人物學習,進一步築牢清正廉潔的思想防線。
  • 樂昌首批村級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建成開放
    當記者今天走進樂昌市北鄉鎮茅坪村,廉潔文化景觀牌、清廉格言警句直映眼帘,道路兩側的宣傳牆上畫著廉潔主題彩繪,旁邊的思源亭內一灣碧泉緩緩流出,讓人時刻感受到廉潔文化的氣息。 為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不斷深化標本兼治,樂昌市紀委監委堅持關口前移,積極創新教育載體,推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向基層延伸。近日,該市北鄉鎮茅坪村、長來鎮昌山村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對外開放。
  • 樂昌市首批村級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建成開放 推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向...
    為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不斷深化標本兼治,樂昌市紀委監委堅持關口前移,積極創新教育載體,推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向基層延伸。近日,該市北鄉鎮茅坪村、長來鎮昌山村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對外開放。據悉,作為樂昌市首批村級廉潔文化教育基地,該市紀委監委積極結合當前開展的村級黨組織「提級監督」試點工作,因地制宜,通過差異化建設模式,創建出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鄉村廉文化「風景圖」。
  • 陝西渭南潼關縣以景區標準打造的廉政教育基地,弘揚楊氏家風家訓
    今天要介紹的是潼關縣的一處廉政教育基地,叫楊震廉政教育基地。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名臣,官至三公,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被稱為「關西夫子」「四知先生」。楊震公正廉明,安於清貧,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朋友曾多次勸他說,給自己的子孫留點遺產,他總是回答說,讓後世稱我的子孫為清白廉吏的子孫,不也是很豐厚的遺產嗎?
  • 臨空港廉潔家風故事薈 | 清風扶正氣,廉潔值千金
    臨空港廉潔家風故事薈 | 清風扶正氣,廉潔值千金 2020-09-11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市大力傳承良好家風 助推黨風廉政建設
    近年來,福州市將家風家訓融入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之中,以基地建設、精品工程、文化活動為抓手,深入挖掘、傳承弘揚具有本土特色的家風家訓,推動全社會形成廉潔自律、修身齊家、崇德重禮的良好風尚。福州市打造三坊七巷名人家風家訓教育基地,以名人「孝文化」為突破口,用多種形式向海內外遊客介紹三坊七巷名人家風家訓,傳播良好文明家風,樹立家庭美德觀念。  縣(市)區也紛紛開展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建設。
  • 點亮廉潔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梅縣區紀委監委圍繞該區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在文化振興上發力,以「廉潔文化」為抓手,以「主題公園、河岸長廊、名人故裡、教育基地」為載體,大力營造「崇廉、尚廉、倡廉、守廉」的文明鄉風和社會氛圍,把清風正氣送到千家萬戶,培育廉潔的政治生態,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美麗梅縣·客都明珠」。
  • 「四知」美名留青史 清白家風傳千年 ——探訪潼關縣楊震廉政教育...
    楊震廉政教育基地。2 清白家風代代相承在楊震廉政教育基地東西兩面,各立有一塊牌坊,分別寫著「清白傳家」「志除三惑」。「『清白傳家』說的是楊震。」四代三公族,清風播人天。」楊震被公認為是楊氏家族的發脈始祖,「清白吏子孫」成為楊氏家族代代相傳的家風。楊氏後裔中因文韜武略、清正廉潔而載入史冊的不乏其人,如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楊時,南宋愛國詩人楊萬裡,明代名相楊士奇等。
  • 打卡濟南各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 清風徐來廉滿泉城
    這裡不僅是黨員幹部接受廉政教育、加強黨性鍛鍊、預防腐敗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廣大群眾培養廉潔意識、弘揚清風正氣的重要場所。跟隨記者的腳步,本期讓我們走進這些各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實地感受清廉文化,接受廉政教育。
  • 以家風「小開口」做實廉政教育「大文章」
    原標題:以家風「小開口」做實廉政教育「大文章」自從昆明市盤龍區青雲街道青裕社區「家風學堂」揭牌以來,該區把青裕社區的家風文化廣場和黨風廉政宣傳長廊作為家風家教實踐基地,邀請優秀黨員代表為大家分享家風家訓小故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所有人為之動容。
  • 培育清廉家風 共建最美家庭——長泰法院前往巖溪枋洋等地開展參觀...
    為進一步增強幹警廉潔司法意識,落實「以案釋德、以案釋紀、以案釋法」警示教育,5月7日,長泰法院前往珪後村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盧經忠諫府等地開展「培育清廉家風,共建最美家庭」參觀學習活動。珪後村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珪後村因地制宜,有機整合當地傳統孝廉文化資源,將原本殘破的土樓重新規劃和修繕,建成孝廉文化教育基地,把祠堂變為學堂,讓傳統「孝廉因子」融入現代社會尋常百姓家。
  • 廉潔文化中國行|清風揚津沽
    從傳唱至今的動人故事,到可以尋覓觸摸的歷史遺存,再到散落在津沽大地上的點點廉潔印記,共同匯成一條文化的長河,浸潤著城市裡的每一個人。崇德向善塑家風「話說明代萬曆年,寶坻來了一位好縣官。教育孩子寫下四訓啊,備受推崇直到今天。」
  • 河南焦作廉潔從家出發
    武陟縣以詹店鎮何瑭紀念館為基礎,打造了一個集何瑭生平事跡、何瑭書院、何瑭家訓、何氏名人、武陟家規家訓等多項內容為一體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任正曉調研教育基地,給予了高度評價。焦作市各級各部門也都組織黨員幹部實地參觀,有的還帶領家屬一起參與,目前,已接待參觀學習1.2萬人次。
  • 樹立好家風 築牢「防火牆」 全省「廉潔家風好榜樣」活動啟動
    5月下旬,以「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為主要內容的「廉潔家風好榜樣」活動在我省各地啟動。  本次活動將通過徵集好家規好家訓、選樹廉潔治家「最美家庭」、開展家庭美德故事分享會、「最美家書」徵文比賽、「以德立家,樹良好家風」演講比賽、參觀警示教育基地、旁聽庭審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立家規、嚴家教、正家風,廉潔自律、廉潔用權、擔當有為,自覺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推動全省各地湧現更多弘揚清廉家風的「最美家庭」,進而在全社會營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良好氛圍。
  • 建設優良家風 涵養廉潔品德
    新年伊始,他在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會上指出:「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前尤其是「領導幹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這一重要論述為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推進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指出明確方向和路徑。
  • 即墨龍山街道:打造多元「廉政陣地」 築牢廉潔文化建設
    作為龍山街道廉政教育基地,前東葛村史館包括村居文化展覽廳、展望廳、奮進廳、歷史溯源廳、老手藝展覽廳、農科品展覽廳、村居文化展覽廳等多個展廳,將村史館建設與黨性教育、文明實踐、廉潔教育相結合,推動崇德尚廉之風在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中生根。
  • 清風進萬家 傳承好家風
    活動開始,楊敏向各領導幹部家屬宣讀了《致全縣領導幹部家屬的一封信》,從培育清廉家風,做文明家庭引領者、營造廉潔氛圍,做幸福家庭守護者、堅持廉潔持家,做廉潔家庭的示範者三個方面,倡議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到家庭助廉活動中,當好參與者、監督者,築牢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建好廉潔、平安、溫暖、幸福的小家,為建設幸福大通這個大家提供有力支撐。
  • 惠州積極推廣優秀家規家訓 以清廉家風涵養黨風政風
    惠東縣在大嶺街道萬松村、多祝鎮皇思揚村分別設立廉潔家風教育基地,將當地優良家規家風、鄉規民約精華融入到廉潔文化教育中,營造崇廉尚潔氛圍;惠陽區充分挖掘良井鎮霞角村楊氏族人的家規家風資源,在該村打造主題公園;仲愷高新區在惠環街道、瀝林鎮精心打造了家風家訓教育基地,結合當地濃厚民俗風氣,創作壁畫宣傳家風家訓;龍門縣組織一批畫家志願者深入到縣城大街小巷,在大路邊的圍牆、商鋪側面牆體及其他街巷小牆體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