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任然 文/攝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藏在小村深處的楊氏宗祠並不難找。村口,樹立著一座名為「升庵故裡坊」的高大牌坊,進村的蜿蜒小路上,處處可見楊升庵生平簡介、清風事跡、家教家訓等各種宣傳小畫。循著小畫,青磚灰瓦、紅木土牆的「楊氏宗祠」即現眼前。
民諺有云:「相如賦、太白詩、東坡詞、升庵科第」。其中,升庵即指楊升庵,本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其為新都人,是明朝蜀中唯一的狀元,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新都楊氏乃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幾代人讀書進取、清白傳家,逐漸發展成為全國赫赫有名的「一門七進士,宰相狀元家」的楊氏家族。
如今,讓四川人對楊升庵津津樂道的不只是家族的功名,更是對造就此成就的思想精髓——「楊氏家訓」的讚嘆與頌揚。
「楊氏家訓」的三個核心
「四知」「四重」「四足」,是「楊氏家訓」的三個核心。
「楊氏家訓」多與清廉有關。相關史料記載,楊升庵的祖先是東漢太尉楊震,曾有縣令在楊震路過時,在夜裡送上黃金十斤,並特意告知天黑無人知曉,楊震即刻拒絕,說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四知」家訓由此傳承。
在市區,升庵桂湖是楊升庵曾居住和讀書的地方,被一代又一代的當地人,培育種植出了一眼望不到邊的滿塘荷花,表述著後人對升庵家族的詮釋和敬仰——「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風採。
近年來,成都市以廉政文化建設為重點,推進全社會廉潔文化建設,早前被認定為「四川省廉潔文化基地」的升庵桂湖暨楊氏宗祠,亦是廉潔教育基地之一。
「廉潔家風能世代傳承,與楊家家譜一直續存至今有關,也與『家法重教育』這一家訓相關。」楊升庵的第十四代孫楊德力說。
家譜記載了楊家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已致力於研究楊家歷史二十餘年的楊德力,正是「從家譜中,穿越時空與先祖對話,去深刻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瑰寶。」
「小時候,我的祖母就指著『家譜』告訴我,這是傳家寶。」楊德力說,家譜經歷了百年,其中不乏風雲動蕩年代,仍舊完好保存至今,可謂彌足珍貴,它是楊家後人不斷學習家訓、傳承家風的重要載體。
楊德力從家譜中探究出了一條遺訓——「家法重教育」,出自楊升庵的曾祖母熊夫人的「四重」遺訓,全文是「家人重執業,家產重量出,家禮重敦倫,家法重教育」。熊夫人對族人的工作、產業、禮儀和教育等均做出了規定,教育子孫親善和睦,興家立業。
楊升庵的父親楊廷和教子極嚴,他教導楊慎「讀書登科是第二事,修身齊家乃第一事也。」「吾立身四字,正、直、忠、厚」。強調做人比讀書、功名更加重要。
楊德力解讀,「重教育」意指重視有關能力提升的教育,也有教育後代要永葆清白傳家的宗風遺範之意,還包涵了重視教育方法之意。
楊德力回憶父親楊崇逸對自己及兄弟姐妹的教育中,在待人接物、行為儀態等細節上非常講究禮數。而且父親雖威嚴,但自己「從沒挨過打」。
還有一個「楊氏家訓」的核心是「四足」家訓。楊升庵流放雲南前夕,借前人創作的《四足歌》,從居住、飲食、娶妻、育兒四個方面教育子孫淡泊名利,節儉持家。楊崇逸對楊德力等子女的教育也以身作則,恪守「四足」家訓,一生勤儉,守護祠堂。並繼承楊家愛鄉族規——做益民善事,不忘家鄉、國土養育之恩。楊崇逸是村裡樂於助人的典範。在他去世前一夜,還細細囑咐楊德力「把今年的黨費交了」。媒體曾報導,村裡幹部回憶,「村裡黨員的黨費大概每年10~12元左右,楊崇逸常年堅持每季度交50元黨費。」
讓更多的人從「楊氏家訓」中受益
父親去世前,6年病重,楊德力在病榻旁守候6年,父親去世後,當時已年過半百的楊德力接過重任,成為「守堂人」,為讓更多人了解升庵家族「四知」「四重」「四足」家訓家規,義務擔任講解員、講師,不僅在祠堂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到訪者講解,也在四川巡講,至今已有受眾700萬人。
「在新都,很多民間訓誡都與『楊氏家訓』有關。」楊德力說,清廉為民、崇儉重教的楊氏家風,不僅深刻影響著楊氏後人,也在不斷澤被世人。四川新都因「狀元故裡」而聞名,以楊升庵為代表的楊氏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滋養著一代代新都兒女。
常年對外開放的楊氏宗祠、升庵祠以及升庵生平館,都以各種形式記載著、陳列著升庵家族的功勳成就、佳話美談;在新都的社區街道、商區大樓、學校機構等各種場所、各類組織中,也常年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講述著楊氏家族的家風故事。
「將楊升庵家風家訓與專業人士合作,共同編製成沙畫、舞臺劇、川劇……並在全省各地和本區中小學校、社區推廣巡演。」新都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5~2020年,區婦聯以「古風清韻傳萬家」為主題,共舉辦楊升庵家風家訓故事分享會和小品展演、親子體驗等活動80餘場,受益群眾4萬餘人。此間,楊德力家庭被評為了全國最美家庭,「楊氏宗祠」也成了成都市婦聯的家庭文化示範基地。
如今,楊德力一直在通過各種載體,培養更多優秀講師。「這些講師將持續性地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弘揚楊氏家族清白傳家、心系蒼生的家風。以這樣的方式,將『楊氏家訓』傳承下去。」楊德力說。
來源 | 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家風 | 家法重教育 清風世代傳——探訪「四川省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升庵桂湖暨楊氏宗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