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是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之一,位於中國的地理中心,陝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地,也是秦文化的代表,封建時期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就在陝西建立,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都城都設置在陝西,所以有「華夏五千年歷史看陝西」一說。
陝西省會西安,古稱長安,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西漢和唐朝的都城,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因中華龍脈秦嶺橫亙陝西,使得陝西地跨中國南北,陝西按照地理地形和文化傳統劃分為三個區域,又被稱為三秦大地,分別是關中、陝北和陝南,關中平原上有西安、鹹陽、寶雞、銅川和渭南五個地級市,陝北有延安和榆林,陝南有漢中、安康和商洛三個地級市。
渭南市位於陝西省的東部,是關中平原上的五個地級市之一,被譽為陝西省的「東大門」。渭南地處祖國版圖幾何中心,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之稱即來源於渭南,素有「華夏之根」、「文化之源」、「三聖故裡」、「將相之鄉」之稱。渭南市總人口560萬,國土面積1.3萬平方公裡。渭南市有中國最為著名的五嶽之西嶽華山,就是華山論劍的華山,還有比較知名的洽川風景區,以及漢太史被譽為「史聖」的司馬遷祠墓等風景名勝。渭南市有兩個市轄區(臨渭區和華州區),管轄2個縣級市(韓城市和華陰市),下轄7個縣(富平、蒲城、大荔、白水、澄城、合陽、潼關)。
潼關縣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東南部,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東鄰河南省,潼關縣的地域面積526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16萬人。潼關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處關隘,是保衛京城長安最重要的屏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潼關一旦失守,但直接威脅著京城長安,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是盛唐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就是潼關失守之後唐玄宗才倉皇逃往蜀中避亂,所以說潼關承載了雄闊壯美的歷史,孕育了絢爛厚重的文化。
今天要介紹的是潼關縣的一處廉政教育基地,叫楊震廉政教育基地。楊震是東漢時期的名臣,官至三公,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被稱為「關西夫子」「四知先生」。楊震公正廉明,安於清貧,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朋友曾多次勸他說,給自己的子孫留點遺產,他總是回答說,讓後世稱我的子孫為清白廉吏的子孫,不也是很豐厚的遺產嗎?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都做到了太尉一職,被稱為「一門四太尉」。
楊震是弘農楊氏家族在政治、道德、學術文化上最有成就的人物。弘農楊氏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世家大族,最為著名的要數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是楊震十四世孫,被尊為聖人可汗,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幾百年亂世,使華夏民族再一次走向統一,並且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如果不是因為晚年誤將皇位傳給隋煬帝楊廣,隋朝也是一個盛世王朝。
如今的楊姓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多楊姓名人。楊震廉政教育基地,位於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東,佔地八十餘畝,主展區有:四知堂、正氣廳、浩然廳、清風廊和放映廳,從多個層面展示了楊震清廉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楊震廉政教育基地旨在弘揚廉政文化,培養崇廉守正風氣。
楊氏家風家訓館位於楊震廉政教育基地院內東側的浩然廳,佔地160餘平方米,以楊氏溯源和徵集的楊氏家風、家訓、家書等為主要內容,家訓館分弘農楊氏源遠流長和家風傳承澤被五洲兩個部分,設楊氏源流,楊震公祖、墓祠滄桑、楊氏家訓傳千古、楊氏革命家風示後人等6個單元。楊氏家訓是楊姓人治族治家的基本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概括來說楊氏家族要求自己的子孫要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尊老愛幼、清白傳家。
楊氏家訓世代相傳,楊氏家族言傳身教,在歷史的長河中造就了無數的清官良將,湧現出一大批愛國、愛家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輩,都體現著楊氏家風家訓的深遠影響。建設楊氏家風家訓館,目的是通過一條條祖訓和一件件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做到廉潔自律,不闖廉政紀律紅線,通過實地參觀學習,促使在廉潔精神中受到薰陶,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