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陝西】潼關古城景區

2021-01-20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潼關古城景區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南依秦嶺北靠黃河,距離華山景區僅15分鐘車程。是由陝西華山旅遊集團潼關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潼關縣天翼旅遊文化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建設的旅遊項目。古城歷史文化背景豐厚,從東漢始建初期開始,潼關古城一直為軍事衛所,由於其特殊的地形風貌,一直是歷朝歷代重要的軍事要塞。

如今,古城用新的面貌與我們相見,景區內包括九曲廊道、山河一覽樓、十二生肖廣場、古民居遺址、女媧雕像等觀賞景點,休閒購物的商業街,放鬆身心的溫泉泡池等。

九曲廊道,盤山而建,用此比作黃河迂迴曲折轉九彎,黃河流經潼關縣境18公裡,由北向南在此急轉向東,形成「天下黃河第一灣」的奇偉景觀。

山河一覽樓——潼關古城的標誌性建築,按照潼關古城西門規模復建而成,現作為潼關縣博物館使用,館內分別為歷史文明廳、關隘文化廳等多個展廳,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潼關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潼關關隘文化的代表和象徵。

古民居遺址文化區,是以老牆磚和老石條復原了當時明清直至民國時期潼關城的民宅平面布局形態,佔地面積約1020平方米,呈現著潼關古城街巷的脈絡布局情況。

十二生肖廣場,建築設計為圓形對稱布局形式,以道家玄學為依據,蘊含十二地支與生肖,生肖雕像的基座刻有三合六合與五行。壇內置陰陽八卦水景,正中為漢白玉雕刻的日晷,是古代人們利用日影測得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

女媧神像在碧藍的天空下顯得神聖無比,雕像高18.8米,體量為3620噸,選用福建泉州的蝦紅花崗巖,由中國當代著名雕塑家、畫家劉藝傑老師設計雕刻而成。《陝西通志》中有記載:「上古風陵,即女媧氏陵,在潼關衛城北黃河中。」

鐘樓,是整個景區的中心點,鐘樓一層平臺懸掛神鍾,再現潼關八景之一「道觀神鍾」。

商業街,採用明清建築風格,灰牆黑瓦,佔地面積約53000平方米。匯集了關中特色、文創展銷、黃河特色美食、酒吧民俗等多種主題街區,希望能夠再現古潼關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

女媧溫泉,溫泉水源自地下2300米深處的高溫泉水,含有鍶、矽、碘、偏硼酸等多種珍稀礦物質,具有舒筋活血、保健、護膚養顏等理療價值,四季皆宜。露天設有多種特色溫泉泡池,可以滿足不同規模群體,不同體質的客人使用。

這些建築將黃河流域的神話故事與潼關歷史串聯起來,打造具有潼關特色的旅遊景點。並以古潼關文化為核心,形成三條景觀軸線,分別為:文化景觀軸線、市井風貌軸線、溫泉養生軸線,這些軸線涵蓋了旅遊休閒、度假養生、歷史文化體驗等各種功能,滿足遊客多項需求,致力於將潼關古城打造為黃河金三角區域首個「吃喝玩樂」集中體驗地及文化旅遊新地標。

地址:陝西省潼關縣港口收費站東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夏季8:00—22:00

冬季9:00—21:00

路線:

自駕路線:從西安/渭南/三門峽出發,沿連霍高速至潼關港口下,向東500米即到

客運汽車:從渭南出發,渭南汽車站—潼關縣城下車後向南200米—電信局門口乘坐華陰或風陵渡班車—潼關港口向北200米即到

高鐵路線:從西安/渭南/運城乘坐高鐵—到華山北站—高鐵站東側乘坐華陰至潼關港口班車—下車後向南200米即到

火車路線:從華陰/渭南/三門峽乘坐火車到潼關火車站—乘坐免費公交1路—郵政局向北30米乘坐華陰或風陵渡班車—潼關港口向北200米即到

九曲廊道(本文圖片來源於潼關古城景區)

山河一覽樓

古民居遺址文化區

十二生肖廣場

女媧雕像

鐘樓

商業街

女媧溫泉

三條軸線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華旅」「五礦」攜手 共建潼關古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趙坤)潼關,地處陝西東端,南依秦嶺,北臨黃河,東連函谷關,西接長安,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這個由山川自然組成的軍事要塞,威名雄甲天下,素有「三秦鎖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美譽,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海關志》中亦有語云:「畿內之險,唯潼關與山海為首」。
  • 潼關古城女媧泉溫泉度假酒店五·一試營業
    慶典之後,潼關古城女媧泉溫泉度假酒店將正式對外開放。此次活動也向外界宣告陝西東線旅遊線路的另一個新的特色溫泉的開啟。協和文旅集團總裁張金鵬首先登臺代表主辦方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致以精彩的歡迎詞,並表示,溫泉養生區是潼關古城景區北線文化景觀區、中線市井風貌區、南線溫泉養生區三大功能片區之中的亮點項目,女媧泉溫泉度假酒店的開業標誌著古城景區開始有序向公眾開放,可謂意義重大。
  • 豫陝晉交界的古城潼關地勢險要被稱為「三秦鎖鑰」 你知道這裡嗎
    譚嗣同和父親路過陝西潼關,在這裡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採,寫下了一首《潼關》: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潼關地處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地,它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
  • ...大興未來樂園 總投資20億;陝西擬新增潼關古城等17家國家4A級景區
    陝西擬新增潼關古城等17家國家4A級景區 12月18日消息,陝西文旅廳近日公示了新一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名單。根據有關規定,經有關市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評定,寶雞市野河山生態旅遊景區等17家景區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陝西的遺址:關中四關之函谷關、潼關
    潼關新的關中東大門,設在了潼關。黃河從內蒙一路自北往南流下來,碰到了秦嶺,然後折往東。黃河北岸是山西、南岸是河南,西岸為陝西。潼關就位於在這個三叉點上。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險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 中華十大名關,歷來兵家必爭之地陝西的東大門-潼關
    關中的四關分別是東方潼關、西方大散關、北方蕭關、南方武關,而今天曉生所要講到的就是陝西的東大門潼關,它是在東漢末年才設立的關口,曉生這周去了潼關,感觸頗深。第一天就徒步走了33公裡跑去看黃河,刷新了我的步數。潼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潼關不僅僅是三省交界,它還是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 潼關古城「觸摸歷史,探秘潼關」主題研學遊,暑期完美收官
    暑假期間,潼關古城景區迎來了一批批特殊的小「遊客」,他們行經潼關古城,各自帶著心中的疑惑,探訪潼關博物館,追慕潼關歷史文化的深蘊。那麼接下來,請準備好您的流量,跟著小編繼續往下看吧!講解員小姐姐帶著同學們走進潼關博物館,了解潼關八景。
  • 秦嶺與黃河交匯在潼關
    夜幕下的潼關古城黃洛渭三河交匯處採集水樣潼關是陝西的東大門發源於甘肅渭源縣鳥鼠山的渭河和發源於陝西定邊縣白於山的洛河在潼關三河口匯入黃河。如今,三河口已成為溼地公園和水利風景區,國慶期間遊人如織,已成為潼關現代旅遊服務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 陝西省際邊關調查: 潼關 山河競秀寫雄章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這是譚嗣同第一次到潼關時寫下的詩句。 山河表裡,嶽瀆相望。潼關,這座千古雄關,南倚秦嶺,北眺黃河,見證了漢唐雄風,親歷了明清繁盛,如今正在追隨著新時代陝西追趕超越的脈搏跳動。
  • 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 韓城、合陽、潼關發展質量更高更有效率
    9月20日、21日,「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渭南韓城、合陽和潼關,潼關古城山河一體壯闊 嶽瀆相望奇景迷人潼關古城景區項目南依秦嶺北靠黃河,建設內容包含市井懷舊主題區、鳳凰山衛城主題區、水岸人家主題區、雲潼關漢文化主題區以及城防體系等區塊,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及相關旅遊項目。計劃今年東山景區先期進行封閉運營,力爭在3到5年內全面完成潼關古城景區項目建設,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體驗為一體的全國精品旅遊度假區。
  • 《陝西故事 · 美食篇——潼關醬菜》
    潼關城地處黃河與渭河兩河交匯處,自古就是交通樞紐,水路要衝。百年前,南來北往的客商把各色貨物在這裡中轉、出售。
  • 老行驢剛從潼關,函谷關窮遊歸來,緊急告知避坑建議
    利用國慶中秋節到來前兩天,東出關中,找找潼關古城,風凌古渡,函谷古關。從西安坐火車到達潼關新縣城,縣城內公交免費,可是從縣城到潼關古城的交通非常不方便。給我的感覺潼關縣對自己獨有的——古潼關,這張旅遊名片重視的不夠。
  • 老行驢國慶節前窮遊自由行之二:初識潼關古城,揭開面紗偷看
    遊完風陵渡由於交通不便,我們被困在了風陵渡大橋頭,很晚才到了潼關古城。這次踏遊潼關古城,只能算蜻蜓點水。我們要把第二天留給函谷關,決定潼關古城先了解大概,留待雙節過後再專門來一次。淺淺的驢行潼關古城,淺淺地與潼關古城相識。怦然心動,盼再次重逢。把初識的印象和心動寫出來分享給驢友。
  • 陝西首家|潼關交通博物館正式開館
    9月19日,通過一年的籌備建設,陝西首個交通主題博物館——潼關交通博物館線上、線下同時開館。將潼關有史以來的交通發展史濃縮展示,探索黃河文化、關隘文化、軍事文化與前沿科技的融合。 潼關交通博物館旨在弘揚交通精神,傳播北鬥星情懷。
  • 陝西的東大門斥資30億元修建古城,目前僅收十元的停車費
    潼關給外界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產黃金、潼關肉夾饃。翻閱資料得知,潼關不僅是陝西的東大門,還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戰略意義。潼關古城原有六個城門,雄偉壯觀,映照山川。潼關有兒歌曰:「潼關城,兩頭尖,北靠黃河南靠山。蠍子山,鳳凰山,麒麟送子,硯臺山。五裡暗門不見天,西走十裡腳不幹。上到城牆轉一圈,始識天下第一關。」據了解,潼關縣人民政府打造的潼關古城,項目位於黃、渭、洛三河交匯處,規劃面積6.5平方公裡,投資規模達30億元。
  • 過了潼關、過了華山就是西部
    就是關中平原,也就進入了西部地區,我多次路過潼關,匆匆忙忙在車上看一眼潼關的模樣,卻忽略了華山這座名山,有點遺憾沒有早一點去華山,過了潼關、過了華山就是西部。蕭關、南方武關,作為陝西的東大門潼關,是在東漢末年才設立的關口,潼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不僅是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還是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戰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 潼關 山河競秀寫雄章
    正基於此,陝西日報記者才特意走進這8個「一腳踏三省」的地方,探視邊關地理風貌,挖掘當地歷史民俗,記錄40年滄桑巨變,展示「三個經濟」新動能,講述那些鮮為人知的多民族融合發展的故事。   與此同時,陝西日報的第9路記者「留守」古城,徜徉國家中心城市大西安,採擷著西安與世界相連、發展的故事……
  • 潼關博物館,歷史人文民俗美食薈萃之地,四知典故,還有誰知?
    陝西之旅,一定要去潼關,去潼關一定要去看潼關博物館。潼關乃是除山海關之外,中國古代第二大天下雄關。千年烽煙過去,這裡所祭奠的種種傳奇故事,民風民俗,會令人大開眼界,不虛此行。潼關博物館位於新建的潼關古城東山景區內,它雄踞在新建的潼關城樓之上,佔地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共分4層。
  • 大美潼關!
    《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過去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比擬這裡形勢的隆要。杜甫遊此後也有「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萬古用一夫」的詩句。
  • 《潼關》清譚嗣同(七年級 上冊)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注釋選自《譚嗣同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終古: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