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與黃河交匯在潼關

2020-10-05 西北旅遊傳媒

秦嶺與黃河交匯在潼關

——2020「丈量大秦嶺」系列報導之十二


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一級支流均發源於此,但與黃河主幹流相遇,是潼關水脈的驕人之處。

10月3日是2020年國慶、中秋長假的第3天。當日下午4時許,「丈量大秦嶺」專家學者和作家團車隊駛過豫陝交界處。從秦東出口下高速後,直抵秦晉豫三省咽喉,千古要塞古潼關。

夜幕下的潼關古城

女媧山景區

萬裡黃河在路邊流淌,雖已過雨季,但仍波濤洶湧。在黃河古渡口,首席專家王根寶與水文、礦產專家董天印、李方周遵照團隊慣例,依規完成了黃洛渭三河交匯後的水樣採集,登記各種技術參數,貼上標樣後水樣入庫。這已是「丈量大秦嶺」團隊自啟程以來,繼採集渭河、淮河、漢江、洮河、南洛河、丹江口、嘉陵江水樣之後的第8次採水行動。

黃洛渭三河交匯處採集水樣

潼關是陝西的東大門,雄踞秦、晉、豫三省交界處,是連接西北、華北、中原的咽喉要道。

黃洛渭三河交匯處

莽莽秦嶺逶迤東來,滔滔黃河奔湧而至,扼據秦嶺與黃河並肩東行之處的古潼關,自古為天下名關,戰略及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發源於甘肅渭源縣鳥鼠山的渭河和發源於陝西定邊縣白於山的洛河在潼關三河口匯入黃河。如今,三河口已成為溼地公園和水利風景區,國慶期間遊人如織,已成為潼關現代旅遊服務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完成三河口考察與取水,在縣文化旅遊部門的精心安排下,丈量大秦嶺團隊來到了潼關古城東山景區,雖然天色已晚,但景區內大氣磅礴的古城關隘文化旅遊區、女媧文化區等令人震撼不已。大家趁著夜幕完全降臨前的最後時刻,在縣博物館三層觀景臺俯視了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匯的壯觀畫面,然後參觀了布局大氣、展品豐富的縣博物館,聽取了領銜學者王若冰對潼關歷史文化的解讀。

「丈量大秦嶺」團隊在潼關博物館內考察

潼關是全國的礦產資源大縣,境內金、銀、鉛、鐵、銅、花崗石、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更是全國第三產金大縣,這是秦嶺對潼關的饋贈。

在縣域資源展示現場,「丈量大秦嶺」首席專家、陝西地礦集團總工程師王根寶向大家科普了秦嶺的礦產資源和開發利用情況。據初步統計,秦嶺共有國家儲量平衡表的礦場資源八十餘種,貴金屬、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有稀土金屬在我國佔有重要地位,金、銀、鉛、鋅、鉬、鎢地位突出。金堆城和欒川鉬礦世界聞名,小秦嶺(河南和陝西)是我國重要產金地,靈寶和潼關分別是我國第二、三產金大縣。鳳太和西城鉛鋅礦舉世聞名。寶玉石、重晶石、螢石、石英巖、石灰巖等非金屬也有較大儲量。藍田玉、南陽玉、漢中玉也屬此列。

從時間上成礦主要集中在晚太古、中晚元古,早古生代早期、晚古生代早期和印支-燕山五大成礦時期。人類社會離不開礦產品,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日常生活,都與礦產品息息相關,代表現代文明的城市更是眾多礦產品的有序堆積。

面對博物館裡的礦石陳列,再聽過上述一番專業介紹,大家對山河交匯的潼關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也對大秦嶺對人類的貢獻多了幾分敬畏。

文|丈量大秦嶺新聞組 王曉民

圖|丈量大秦嶺攝製組

相關焦點

  • 西峪的山間溪流,代表著秦嶺北麓72峪之水,在潼關附近匯入黃河
    西峪的山間溪流,代表著秦嶺北麓72峪之水,在潼關附近匯入黃河。陝西潼關縣境內西峪的取名,顯然源自河南同胞的眼光與地望;西峪的命名沿用,無疑體現了陝西關中文化的厚道與大氣。西峪是潼關境內最東邊的一個峪,也是陝西境內最東邊的一個峪。
  • 潼關為什麼取代函谷關?潼關變遷了三次,都是為什麼變遷?
    潼關位於名為麟趾原的黃土塬體上,和函谷關所在的稠桑原一樣,麟趾塬也是頂面平坦,且從秦嶺延伸下來直到黃河岸邊。所不同的是,函谷關位於稠桑原之中,而潼關則位於海波550米的麟趾塬之上。麟趾塬東側是名為遠望溝的深溝,西側是名為禁溝的深壑。二者溝中都有水,在水流和雨水的反覆衝刷下變得壁如刀削。
  • 陝西的遺址:關中四關之函谷關、潼關
       從地圖上可以清楚看到:關中地區的南部,是秦嶺,青藏高原以東最高的海拔,中國南北分界線;北部,是綿延千裡的黃土高坡;東面是黃河天險。中間是長400公裡的關中平原,號稱八百裡秦川。
  • 關中平原東部門戶,潼關為什麼易守難攻?
    圖-關中四塞之地,四關位置示意圖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部,北臨黃河,南依秦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圖-潼關地形示意圖 潼關最初位於麟趾原上,東起遠望溝西沿,西至禁溝東岸,東西兩面臨溝,北面是滔滔黃河,南面是巍巍秦嶺。
  • 【這裡是陝西】潼關古城景區
    潼關古城景區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南依秦嶺北靠黃河,距離華山景區僅15分鐘車程。是由陝西華山旅遊集團潼關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潼關縣天翼旅遊文化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建設的旅遊項目。
  • 舌尖上的渭南——潼關篇
    潼關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它南依秦嶺,北有渭、洛,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接谷深崖絕,是陝西的東大門。電話:0913-3822449 特色小吃篇老潼關肉夾饃肉夾饃是陝西著名的風味小吃,但老潼關的肉夾饃卻別具一格,似乎比其他地方的更勝一籌。
  • 函谷關和潼關:地圖還原函谷關和潼關古代重要戰爭
    為什麼要把函谷關和潼關放在一起函谷關潼關黃河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座:秦關、漢關、魏關弘農河潼關和函谷關直線60公裡左右潼關歷史有三座:漢潼關、隋潼關、唐潼關漢潼關、隋潼關、唐潼關為什麼建了三座呢?我們先模擬走一遍敵軍進攻路線潼關北依黃河、南靠秦嶺黃巷坂過黃巷坂後有一高地隆起五裡暗門適合伏兵禁溝禁溝由於長期的雨水衝刷,
  • 潼關「十裡畫廊」
    潼關十裡畫廊是「嶽瀆公園」的主體。嶽乃名山,華山也;瀆為聖水,黃河也。黃河出晉陝峽谷,躍龍門鯉魚,直奔華山、潼關,形成了中華大地上唯一的「嶽瀆相望」的奇致大觀和絕美仙境。立於此,望西嶽華山,覽三河(黃河、洛河、渭河)勝景,觀三省交匯,憶古今豪傑,說祖國山河之壯美。觀看有深厚歷史積澱和奇妙自然風光的潼關。潼關是長安的門戶,歷來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
  • 《潼關》清譚嗣同(七年級 上冊)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注釋選自《譚嗣同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終古:久遠。
  • 山河「表裡」——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黃河、渭河交匯處 樊潼順 |攝史書極言潼關之險之難之美。「秦有潼關,蜀有劍閣,皆國之門戶。」這是《春秋傳》的評價。康熙皇帝讚譽潼關為「天下第一城」。他的孫子乾隆皇帝也不甘落後,在古潼關門戶金陡關橫額上,御書「第一關」三個大字。
  • 「華旅」「五礦」攜手 共建潼關古城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趙坤)潼關,地處陝西東端,南依秦嶺,北臨黃河,東連函谷關,西接長安,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這個由山川自然組成的軍事要塞,威名雄甲天下,素有「三秦鎖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美譽,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海關志》中亦有語云:「畿內之險,唯潼關與山海為首」。
  • 潼關 山河競秀寫雄章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這是譚嗣同第一次到潼關時寫下的詩句。   山河表裡,嶽瀆相望。潼關,這座千古雄關,南倚秦嶺,北眺黃河,見證了漢唐雄風,親歷了明清繁盛,如今正在追隨著新時代陝西追趕超越的脈搏跳動。
  • 真正的天下第一關,中流砥柱——潼關
    山海關是明長城唯一與大海相交匯的地方,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由於關城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冀遼在此分界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雄踞秦、晉、豫三省要衝之地,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嶽。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 潼關交通博物館正式開館
    近日,陝西省首個以交通為主題的博物館潼關交通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以潼關有史以來的交通發展史為主要內容,將黃河文化、關隘文化、軍事文化與前沿科技融合起來,集中展示。 潼關交通博物館位於潼關縣秦東鎮古渡坊景區,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宣教、科普於一體的全省首家交通主題博物館。
  • 秦嶺邊際:世界最長的旅遊風景線
    鳥鼠山位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發源於此,現已建成渭河源景區、崤山交匯地帶的三門峽市,這裡有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仰韶文化遺址群、函谷關、三門峽黃河公園等。博物館三河口風光沿秦嶺邊際線繼續西行便進入陝西境內,潼關古城
  • 函谷關和潼關是不是一個地方?
    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使關中成為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古人一般習慣稱函谷關以西為關中。函谷關和潼關不是一個地方,卻在一個區域,它就是著名的淆函通道,又稱豫西通道。函谷關位於崤函要道的東端,潼關位於西端。歷史上函谷關有秦關,漢關和魏關三處。
  • 陝西省際邊關調查: 潼關 山河競秀寫雄章
    這是譚嗣同第一次到潼關時寫下的詩句。 山河表裡,嶽瀆相望。潼關,這座千古雄關,南倚秦嶺,北眺黃河,見證了漢唐雄風,親歷了明清繁盛,如今正在追隨著新時代陝西追趕超越的脈搏跳動。 在這個「一腳踏三省」的坐標點上,在黃河滾滾東去的洪流中,陝西、山西和河南三省正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攜手共進。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從青藏高原一路奔騰,黃河在潼關恭敬地向秦嶺「鞠了一躬」,徑直東折,奔向大海。 得知記者的來意,掌舵的船工王喜成在黃河三省交會處停下了衝鋒舟。
  • 函谷關和潼關是一個地方嗎?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韓愈用「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形容來路艱險。在《涼州詞》中,王之渙用「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分不度玉門關」來形容邊地蒼涼。而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詩中,王維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把戰爭的殘忍、家國安危、人生無常、朋友情誼給寫絕了。
  • 過了潼關、過了華山就是西部
    就是關中平原,也就進入了西部地區,我多次路過潼關,匆匆忙忙在車上看一眼潼關的模樣,卻忽略了華山這座名山,有點遺憾沒有早一點去華山,過了潼關、過了華山就是西部。潼關瀕臨黃河,經過上千年的衝刷,所以在當地造就了溝深坡陡、道路狹窄的地形,成為了畿內首險。潼關被譽為中華十大名關之一,在陝西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守住了潼關,就守住了陝西,守住了西北和西南,守住了全中國」。如今的潼關縣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有潼關古城和黃河、秦王寨等等有名的景點。
  • 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 韓城、合陽、潼關發展質量更高更有效率
    9月20日、21日,「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渭南韓城、合陽和潼關,合陽縣溼地辦主任喬天民介紹,為保護好溼地,縣上高質量編制相關規劃,以建設黃河生態核心區為目標,打造黃河西岸生態走廊、黃河沿線文化長廊,融入黃河國家公園建設,叫響「黃河最美在洽川」,以高質量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