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天團」短尾貓,樹上捉鼠、海捕鯊魚,常獵食大自己數倍的鹿

2020-12-24 八兩科學

在北美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中,有兩種動物象徵著大自然的強大力量風、霧,平等又相互對立,它們就是短尾貓郊狼。在印第安部落莫哈維人(Mohave)的文化裡,夢到短尾貓有著特殊的意義,能賦予人力量、狩獵技巧和財富。因此短尾貓相比其他動物更有敬畏感。

當然,這個短尾貓不是日本短尾貓,而是一種優雅而隱秘,穩居北美大陸食物鏈第二梯隊的兇猛中型食肉猛獸。至於該如何形容它在貓科動物中的地位呢,總的來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不叫「猞猁」的短尾貓,短尾貓:我尾巴是最長的!

短尾貓(學名:Lynx rufus,英文名:bobcat),又叫北美山貓、赤猞猁、美國山貓,屬於貓亞科猞猁屬動物,是北美大陸上分布最廣的、數量最多的貓科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以及整個美國本土(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除外)地區,能生存在從加拿大針葉林到佛羅裡達沼澤地及墨西哥荒漠在內的各種生態環境。

短尾貓體型矮壯結實,體長大約有72cm-98cm,尾長10-18釐米(雖稱短尾貓,但就身體比例而言,其尾巴的長度遠遠超過猞猁屬其他成員。體重大概是家貓的2倍左右,雌雄成年個體平均體重分別為6.8和9.6千克,雄性最大個體可超過15千克(現記載的最大體重是1984年於美國威斯康星州捕獲的一隻體重22.2千克的個體)。

從外形上看,短尾貓的毛色從淺灰到紅棕色不等,脊背中部的毛顏色通常較深,但轉入腹部後毛色逐漸變淺,但都鑲嵌有黑色或深棕色的斑點,毛茸茸的短尾巴上還點綴著一些深色的環狀斑紋,到了尾尖就成了黑色。

短尾猞猁天團四大成員,傻傻分不清!

猞猁一般指歐亞猞猁,猞猁屬其他動物都不會用猞猁泛稱,如短尾貓、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但是如果將這4大猞猁擺在你的面前,你還能快速區分開來麼?

地域:短尾貓和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北美地區,一南一北,有重疊;伊比利亞猞猁目前歸屬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歐亞猞猁分布較廣,但和伊比利亞猞猁沒有重疊。

體型:歐亞猞猁是猞猁天團中體型最大的,短尾貓是猞猁屬中體型最小的。加拿大猞猁和伊比利亞猞猁相差無幾。

外表:加拿大猞猁看起來比較胖,有超厚的雪地靴(腳掌最大);伊比利亞猞猁身上斑點顏色最深、黑幫老大一樣的絡腮鬍;短尾貓的面孔看起來和家貓差不多。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歐亞猞猁。

戰力值:歐亞猞猁>短尾貓>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加拿大猞猁墊底,在冬季時會被小几倍的漁貂襲殺,而短尾貓則是漁貂天敵中的主力軍,位列「北美四大兇獸(美洲獅、灰狼、郊狼、短尾貓)」。

北美猛獸美食家,河吃鮭魚,路殺騾鹿,海捕鯊魚!

加拿大猞猁最愛的食物是雪靴兔,為了吃雪兔,還把自己身體特化了,真是愛得深沉呀。雖然短尾貓也愛吃雪兔,但相對靈活多了。只要是肉,它幾乎都吃,屬於雜食動物。短尾貓是遊泳健將兼爬樹高手,所以能以捕到的任何動物為食,包括嚙齒類動物、鳥類、小型哺乳動物、蛙類、爬行動物、家畜甚至腐肉等等,可謂是吃遍整個北美地區。簡而言之,適應環境能力超強,遇啥吃啥,不挑食!

短尾貓個頭不算大,但對於比它體型大的有蹄類動物來說仍然是危險的殺手。尤其是鹿,一旦它們停下來靜立歇息一會兒,碰到有短尾貓在附近,就有可能遭遇危險。尤其短尾貓衝刺的最高速度約55公裡/小時,殺招轉瞬即至。不論圖片還是視頻,都有記錄了短尾貓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偶蹄目動物。

舉個慄子: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一隻短尾貓襲擊一隻鹿,緊緊咬住鹿的脖子不放。

在2015年美國內華達州的一條公路上,一隻短尾貓竟然在捕殺一頭約70公斤的黑尾鹿。面對過路司機的拍攝,短尾貓沒有表現出對人類圍觀者的恐懼。而且有研究資料顯示,似乎某些地方的短尾貓已經成為『獵鹿專家』,其中包括成年的白尾鹿,而不僅僅是幼鹿!如西維吉尼亞州的短尾貓種群,其胃內容物中最常見的獵物是白尾鹿。

在2015年的美國佛羅裡達州維羅海灘,發現一隻短尾貓(bobcat)在海中獵食,而它的獵物竟然是一條鯊魚。

此外短尾貓會根據氣候來調整自己的活動行程表。一般情況下,它們在日落前三小時開始出發捕獵,直至午夜時分回去睡覺,接著會再次在黎明前至日出後三小時,接著早晨回去睡覺。但到了冬季,它們會調整生物鐘,白天花更多時間捕獵,晚上儘量多休息。

結語:

短尾貓不是北美大陸食物鏈頂端掠食者,但很少被其他掠食動物捕殺的現象,算是總體上沒有天敵(美洲獅和灰狼偶有殺戮,但很少。在其生態位上,郊狼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資源競爭,郊狼殺死短尾貓但不食用)。觀察發現,由於郊狼的體型比短尾貓大得多,尤其是面對多隻郊狼的圍攻,會給處於空曠地帶的雌性短尾貓及幼崽造成傷亡。若郊狼在數量沒有明顯優勢(2對1、1對1),短尾貓會毫不猶豫先發起襲擊,打不過就爬上樹。

目前短尾貓的種群數量是無危的。不過近年來,美國南部像佛羅裡達沼澤地區的短尾貓數量銳減。但這個銳減不是出現大規模死亡,而是短尾貓被迫離開了這裡。主要原因是自2000年來,佛州緬甸蟒的泛濫吞噬了短尾貓賴以生存的動物,包括兔子、浣熊和齧齒動物。在2003年至2011年期間,大沼澤地區發現短尾貓的數量下降了87.5%,而且已有2次在安樂死的蟒蛇體內發現短尾貓屍體。

短尾貓:戰略性撤離,不用大驚小怪!

—End—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貓科猞猁屬一共包括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這4個物種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區分難度不亞於區分豹和美洲豹、虎貓和豹貓,因此很多人總是把它們混淆。下面,大貓來了就對這4種動物加以介紹,相信看完本文後你一定會更容易區分它們。
  • 這種貓科動物被體重不到自己一半的動物捕食,成為「貓科之恥」
    鼬科當中的鼬屬和貂屬身體細長柔軟,以靈活著稱,在中國這個群體被統稱為「黃鼠狼」,它們的特徵是跳躍式前進,能夠獵殺自身數倍之大的動物。而狼獾(貂熊)、蜜獾、狗獾、美洲獾則以兇猛強悍著稱,它們通常被稱為「愣頭青」,敢於對抗比自己大數倍的掠食動物,儘管沒啥耀眼的戰績,但勇氣可嘉。而各種水獺都是水陸兩棲的,群體作戰可以橫行江河,其中最大的巨獺號稱「水中之狼」。
  • 如何區分廣義上的四種猞猁?它們各自有什麼特徵與不同?
    野生貓科動物中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家族,它們身披帶有斑點的外衣,相貌就像家貓和花豹的合體,體型中等偏大,耳朵尖尖有一撮長毛,還有一條短短的小尾巴。大家應該猜出來了,它們的名字叫做猞猁。除了猞猁之外,還有一種貓科動物跟上述特徵基本吻合,那就是獰貓Caracal caracal。
  • 狼見了都要叫大哥的「猞猁」,在森林裡究竟有多恐怖?
    而且,如果猞猁每隔一段時間會定期清理自己領地內的狼,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猞猁 提到猞猁殺狼事件,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猞猁。猞猁家族分為四種,分別是歐亞猞猁,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除了短尾貓之外,其他的猞猁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的分布位置。
  • 猞猁能打過豹子嗎?為什麼?
    猞猁是一種體型偏大的貓科貓亞科動物,而豹子則是一種偏小的貓科豹亞科動物,在整個的貓亞科下,猞猁的體型僅次於美洲獅和獵豹,排在第三位,而豹子在整個的豹亞科下體型比獅、虎、美洲豹都要小,堪堪排在第四位(雪豹與豹子的體型部分伯仲)。
  • 闢謠:猞猁真的是狼的天敵?能捕殺並不意味著能成為天敵
    猞猁對棲息地沒有挑剔,因此,無論是高原、平原、森林還是半荒漠地帶都有它們的身影,但是從猞猁總的分布來看,猞猁還是比較喜歡寒帶、亞寒帶地區的。猞猁是猞猁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而猞猁屬下一共有四種猞猁,它們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以及短尾貓。
  • 貓科裡面的雜食性動物:逮誰吃誰是它的天性,兇猛程度堪比猞猁
    ,主要就是它們在調節自己的身體機能。整個貓科家族裡面還是有像熊類一樣的雜食性動物,那就是短尾貓。短尾貓是一種長得很像猞猁的動物,身長不到2尺,體重在5-14公斤左右,比我們家養的貓咪要大一些;它的毛髮顏色各不同,主要呈現灰褐色跟黃褐色,背上的毛髮比較深,肚子呈現白色或者灰白色,身上長有像猞猁一樣的斑點,但是跟豹字有很大的差別。
  • 短尾貓的生活習性
    在性格上,短尾貓相當兇悍,它們可以在人群相對集中的地方生存,家畜家禽變成了它們掠食的對象,更兇悍的是有些短尾貓會主動攻擊人。短尾貓的捕獵手法與捕獵技能都是比較高超的,是天生的獵手。短尾貓常用的捕獵手法有伏擊法和跟蹤法。在使用這兩種方法時,會根據獵物大小的不同而靈活轉換。[1]短尾貓的領地意識很強。
  • 平頭哥表親遠在北美,愛幹猞猁愛吃豪豬,最大敵人是短尾貓
    從體型上看,漁貂的體型跟平頭哥大小差不多,成年後,能長大0.75-1.2米,不過一條大長尾巴就佔據了身體的近三分之一,不過雖然漁貂的體長與平頭哥差不多,但是體重是不及平頭哥的
  • 從皮毛農場救下兩隻大猞猁,和哈士奇養在一起,拴上皮帶就能遛
    當她打算再添只貓咪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得去搞一隻經得起折騰的貓。在俄羅斯,皮草來源除了養殖的狐狸和貂,還有猞猁。只要條件充足,從皮草農場購買的人工養殖的猞猁,是可以作為大型寵物合法飼養的。猞猁正適合養在這片農場上,女孩也不用擔心它和精力旺盛的大狗們一起玩耍時會跟不上。
  • 北美地區的猞猁有沒有天敵?是什麼?
    猞猁是猞猁屬下大部分動物的總稱,在猞猁屬下一共有3個種22個亞種的不同猞猁,它們主要分布於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下面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北美地區的猞猁。猞猁家族上面我們說過,猞猁並不是單指某一區域的某一種動物,而是整個猞猁屬下大部分獅王動物。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雖然研究人員從未親眼目睹過一次襲擊,但有證據表明它可以幹掉比自己體型大2-3倍的加拿大猞猁。是不是有點難以置信?但這恰恰是鼬科家族成員最擅長幹的事,以小博大!鼬科四哥,北美特有的中型哺乳動物!漁貂(學名:Pekania pennanti),俗稱漁貓,屬於鼬科貂屬動物,為北美原產的中型哺乳動物。主要棲息在北美洲中低海拔地區的針葉林和針葉混交林。
  • 常被黃鼬咬斷脖子,豹叼它餵幼崽,猞猁靠它過日子
    野兔最怕的就是這樣,你說一口吃了也就死個痛快,你這樣讓自己的幼崽把自己叼來叼去,每次都咬幾口又放了,嚇都嚇死好幾回了,真不如死了痛苦。如此看來,豹子也算是夠壞的了。
  • 狼搶走猞猁的獵物,猞猁常咬死幼狼
    一位大興安嶺的老獵人還談起它早年遇到群狼搶猞猁獵物的事來。02猞猁埋伏2天,終於逮到1隻狍子那時的大興安嶺裡,還生活著很多猞猁,它們面部像虎,下巴長有鬍鬚狀的絡腮鬍,兩隻耳朵上扎著「小辮子」,短尾巴,大長腿大腳掌,爪子上也覆蓋了厚厚的毛髮,像穿了四隻雪地靴。
  • 氣候變暖如何影響加拿大猞猁?並不止「逼」它們向北退縮那樣簡單
    加拿大猞猁是一種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國的中型貓科動物,它們長著出眾的大長腿,臀部比肩部高;腳掌又寬又厚,如成年人的手掌那樣大;尾巴較短,尖端為黑色;目光冷酷,耳尖長著兩撮長長的黑色毛髮。加拿大猞猁喜歡生活在寒冷地帶,要求棲息地一年中至少有4個月的時間有積雪覆蓋。寬大的爪子和長長的四肢有助於它們在雪地上活動、捕獵,而不至於陷進去。
  • 鼠年說鼠14:「鼠」字成語知多少?
    於是它跳進玉瓶,就把玉瓶當成自己的家,將其「佔為已有」。老鼠天天從玉瓶裡出出進進,時間長了,富人當然也就發現了。富人大為惱火,「我花了那麼多的錢買到的玉瓶,豈是讓你這個老鼠來安家的?」更為可氣的是,這隻老鼠,竟然從玉瓶裡探出頭來,跐牙裂嘴,向富人示威,似乎在說:「此瓶是我家,你在裡瞎琢磨什麼,趕快離開?」
  • 萌炸天的「招財貓」,其實就是日本短尾貓!
    喵星名片中文學名:日本短尾貓別 稱:日本截尾貓分布區域:日本性 格:感情豐富,對人友善日本短尾貓簡史自述我們是日本土生土長的貓種,在日本飼養的歷史可追溯到很多世紀以前,傳入美國後經過改良培育而成。
  • 腦筋急轉彎:會飛不是鳥,像鼠不是鼠 白天躲暗處,夜晚捉害蟲
    答案:鑽石 腦筋急轉彎:會飛不是鳥,像鼠不是鼠。白天躲暗處,夜晚捉害蟲。?答案:蝙蝠腦筋急轉彎:在什麼時候更確定自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