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漁民人均收入全國第一 漁業改革浙江貢獻了什麼經驗?

2021-01-08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溫嶺市港航口岸與漁業局 供圖

&nbsp&nbsp&nbsp&nbsp浙江在線4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胡昕然 通訊員 鍾秀蘭)今天,全國漁船漁港綜合管理改革現場會在浙江溫嶺舉行。來自國家相關部委和全國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共同總結交流漁船漁港綜合管理典型經驗,研究解決制約漁港振興的瓶頸問題,保障海洋生態資源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nbsp&nbsp&nbsp&nbsp這場會議為何青睞浙江?溫嶺又有何經驗供全國漁業學習?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nbsp&nbsp&nbsp&nbsp浙江漁民人均收入全國第一

&nbsp&nbsp&nbsp&nbsp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實現國內海洋捕撈產量287.4萬噸、同比減少7.1%,漁民人均純收入27653元、同比增長11.3%,位居全國第一。

&nbsp&nbsp&nbsp&nbsp浙江漁業何以「減量增收」?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浙江以創建「漁業轉型發展示範區」為載體創新漁業資源管理舉措,減量、增收、提質成為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詞。

&nbsp&nbsp&nbsp&nbsp在浙江,漁民「多捕多得」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18年,浙江通過政府贖買,壓減海洋捕撈漁船534艘、功率7.4萬千瓦,對漁民進行減船轉產的指導服務。今年,浙江將繼續落實全省壓減海洋捕撈漁船124艘、功率2.4萬千瓦、海洋捕撈產量13萬噸的年度任務。促進漁民轉產轉業,加快完善漁民養老、醫療等保障機制,強化轉產金融支持、技能培訓,引導漁民在海邊民宿休閒、水產養殖加工、涉海涉漁服務業等領域實現轉產就業。

&nbsp&nbsp&nbsp&nbsp在浙北漁場,對梭子蟹限額捕撈試點工作已近兩年,臨海市最早一批獲得這一特許捕撈證的漁民獲益良多。漁民陳永彩說:「沒有實行限額捕撈前,很多漁船扎堆作業,容易造成過度捕撈,螃蟹價格被壓低,而現在按規定放網,不但能保護漁業資源,並且螃蟹的價格、質量都能鞏固下來。」在限制捕撈產量的同時,提升漁運船的裝備水平以保障漁獲物優質優價,有助於漁民減產增收。

&nbsp&nbsp&nbsp&nbsp漁業的轉型發展,科技示範引領也是關鍵。2018年,浙江以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為引領,啟動建設海上數字漁場,整合要素資源,促進數據集成融合,數位化驅動漁場修復振興和安全生產管控,引領和支撐建立健全漁業資源調查評估、主要經濟品種資源動態監測評價、漁船漁區網格化管控。

&nbsp&nbsp&nbsp&nbsp魚獲從出水到飯桌全程可溯源

&nbsp&nbsp&nbsp&nbsp在本次會議的主辦地溫嶺,海洋捕撈總量和產值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但漁業安全生產一直是溫嶺平安創建之痛。

&nbsp&nbsp&nbsp&nbsp溫嶺在全省率先創新實施漁港「港長制」,建立以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為主的「港長制」,即以1個國家級中心漁港和6個二級以下漁港為主陣地,整合鄉鎮、漁政、公安等力量,形成信息共享、執法聯動的監管合力,推動駐港監管和管理重心下移。

&nbsp&nbsp&nbsp&nbsp同時,溫嶺在漁港碼頭新建46個高清監控探頭,投入近4000萬元安裝浮離式「北鬥」漁船衛星定位終端。漁業重點鎮組建應急處置指揮中心,可以看到大屏幕上顯示市鎮村(公司)三級監管網絡,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全區域管控。漁船應急管理指揮部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成立全省首個縣級海洋漁業系統檢察官辦公室。

&nbsp&nbsp&nbsp&nbsp為了加強漁獲物產出管理,2018年9月,溫嶺在全國率先開展漁獲物可追溯試點,在110艘試點漁船上開展了漁獲量報告,試點漁船要通過「漁港通APP」向管理系統保送漁獲量等信息。「一條魚從離開海面一直到飯桌上,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視線』。」溫嶺石塘漁港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表示,由試點漁船船主進行捕撈日誌填寫,錄入捕撈時間、作業漁區、漁獲物品種及數量,隨後運輸船轉運、岸上交易,每一個環節,通過對魚盤、魚箱等運載載體進行標識,通過漁港通手機APP,錄入二維碼溯源信息,並將信息掃描上傳到溯源管理系統,使得漁獲物從捕撈到轉載,從碼頭到市場都有跡可循。這項制度,讓漁民在手機上或者船用終端上完成全部操作,真正做到了「最多跑一次」。

&nbsp&nbsp&nbsp&nbsp自漁港漁船綜合管理試點開展以來,溫嶺漁船總量減少,事故明顯減少,2018年全市共漁業安全生產事故起數5起、死亡(失蹤)7人,同比2015年下降75%和65%。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40年·浙江啟示③|浙江「最驕傲」的是什麼
    即將走過的改革開放40年如同一場誰都無法預知答案的世紀「大考」,把浙江稱之為這場「大考」中成績優異的「中國模範生」應該是恰如其分的。其模範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這片土地上貢獻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經濟增長數據,更在於其每時每刻所展現出的與舊思維迥異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況下,活潑潑的改革新世界率先在浙江生發,進而綻放中國。浙江,乘著時代的大江大潮,站立於一路向前的「東方啟動點」。
  • 各省去年人均收入排名:浙江11地均超全國水平(表)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選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直轄市以外的5個經濟發達的省份(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對其各個地級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進行統計梳理,發現在這東部5省中,浙江最為富裕,其所有地市人均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江蘇均存在一定的區域差距。
  • 浙江魚港:「最浙江」百歲老人見證浙江漁港的前世今生!
    玻璃「大漁輪」上呈現的家具模型  七代捕魚、四世同堂的的周家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戶捕魚世家,他們見證了舟山漁民乃至浙江漁民的生活變遷,折射出浙江海洋經濟的發展和壯大,這也正是周家入選上海世博會浙江館「最浙江家庭」
  •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業+旅遊」讓漁業發展「躍龍門」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業+旅遊」讓漁業發展「躍龍門」2017-01-12 11:05:00  水產養殖網  而這,只是我縣開啟「漁業+旅遊」現代漁業新模式的一個縮影。&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三門縣充分利用現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堅持漁業為基、特色文化為魂,借力政府和市場兩大「輪子」,大力發展休閒漁業,在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效銜接的同時,提升了旅遊的品質、提高了漁民的收益、促進了漁業的增效,成為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 浙江奉化規範海洋休閒旅遊 重塑漁民生財之道
    38艘經過嚴格測試、設施齊全、安全舒適、服務周密的海洋休閒旅遊船正式起錨 方堃 攝    圖為浙江奉化蓴湖鎮38艘經過嚴格測試、設施齊全、安全舒適、服務周密的海洋休閒旅遊船 方堃 攝   中新網寧波6月26日電 (方堃 沈澤)6月26日,浙江省奉化市東部海洋大鎮--蓴湖鎮拉開了「翡翠灣漁業發展有限公司」序幕,旗下38艘經過嚴格測試
  • 浙江「最有錢」的縣市,人均收入高達6.8萬,遠超杭州
    浙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自身的經濟實力現如今排在全國第四,第一的廣東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地方能夠動搖,而江蘇也是非常繁華,這裡怕是一時半會都沒有可能追趕並且超越而這裡的人均收入卻沒有當地的一個縣市高,甚至還被遠超。
  • 浙江全省休閒漁業迅速發展
    浙江全省休閒漁業迅速發展2008-12-19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浙江海洋漁業局        瀏覽量: 3544 次 我要評論 一、休閒漁業的功能作用休閒漁業是指利用自然生態環境、漁業資源、漁業生產資料以及漁區人文景觀等要素,按照旅遊業的運營規律,結合漁業生產,綜合規劃設計,整合而成的以漁文化為主的一種新型經濟業態。
  • 舟山市第一學府,浙江海洋大學,誰與爭鋒!
    浙江海洋大學位於浙江省舟山市。舟山市,是浙江省下轄地級市,而舟山島是舟山群島第一大島,中國第四大島嶼。舟山市,人口116萬,GDP1300億,在浙江省內來講,也屬於比較小的城市。全市共有4所高校,2所本科高校,2所專科學校。
  • 浙江打造12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
    通訊員 姚峰 攝記者 鄭超 張驥鴻 浙江東臨東海,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2878個,大於10平方公裡的海島有26個,作為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規劃將建設上海-浙江、遼東半島等10大沿海漁港群,建設形成93個漁港經濟區,其中浙江佔據12個。 根據規劃,未來這些漁港經濟區將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新增萬億產值的產業規模,成為漁業的增長點和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 浙江漁場漁業資源面臨危機 大黃魚、烏賊基本衰竭
    新華網杭州9月18日電(記者黃筱)近日,浙江漁場伏季休漁期結束,全省兩萬餘艘合法捕撈漁船正式開漁。記者從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浙江漁場的漁業資源正面臨危機,尤其是大黃魚、烏賊已經基本衰竭。    據了解,浙江省除了2.2萬艘合法捕撈漁船外,還有約1.2萬艘「三無」漁船(無船名號、無漁業船舶證書、無船籍港)。再加上為爭奪資源,漁民大量採用拖網、帆張網、燈光圍網等資源殺傷大的作業方式,大大超過資源承載力,直接導致漁場資源持續惡化。「馬力越來越大,網目越來越密,燈光越來越強,捕撈生產是大小通吃,趕盡殺絕。」
  • 中國城市人均收入10強排名:第一名不是北京,浙江一省佔4個名額
    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中國城市人均收入10強排名:第一名不是北京,浙江一省佔4個名額。 縱觀榜單這穩居第一的還是上海,2019年的人均收入達到了73615元,也是我們中國唯一人均收入突破7
  • 複合型漁家樂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民轉型之路
    複合型漁家樂 浙江台州市三門縣漁民轉型之路2016-11-09 14:4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沿海捕魚產業在衝擊中開始了轉型,一些世代捕魚的漁民「洗腳上岸」,藉機發展起了漁家樂,這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體驗式」旅遊方式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  近年來,由於捕撈過度、海洋水體汙染,東海漁業資源逐漸變少。沿海捕魚產業在衝擊中開始了轉型,一些世代捕魚的漁民「洗腳上岸」,藉機發展起了漁家樂,這種「自給自足、自娛自樂」的「體驗式」旅遊方式受到很多遊客的喜愛。
  • 各省人均收入排名:浙江最富 福建隱形富豪最多(圖)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選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直轄市以外的5個經濟發達的省份(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對其各個地級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進行統計梳理,發現在這東部5省中,浙江最為富裕,其所有地市人均收入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江蘇均存在一定的區域差距。
  • 《農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整治」背後看「治理」
    如今,「三無」漁船基本絕跡,「絕戶網」難覓蹤影,伏休季再無漁船頂風作案,漁港管理井然有序,漁民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漁業逐步轉向可持續發展……從事了30多年漁業執法監管工作的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二級巡視員孫國榮難掩興奮:「經過持續的接力推進,浙江漁場秩序呈現全局性好轉,漁業資源呈現恢復性跡象,漁區風尚發生歷史性變化,這些成績來之不易!」
  • 浙江打造12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 帶動大灣區建設
    通訊員 姚峰 攝  浙江東臨東海,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有2878個,大於10平方公裡的海島有26個,作為全國島嶼最多的省份,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8-2025年)》,規劃將建設上海-浙江、遼東半島等10大沿海漁港群,建設形成93個漁港經濟區,其中浙江佔據12個。
  • 浙江義烏縣擁有地級市權限 成為全國權力最大縣
    在此之前,浙江省先後於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臺政策,開展擴大經濟強縣財政、經濟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的三步改革。在2002年的擴權改革中,浙江將313項原屬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下放給17個縣(市)和蕭山、餘杭、鄞州3個區。  正是強縣擴權政策的實施,使浙江經濟強縣(市)的發展增添了動力,激發了活力,增強了實力,推動了浙江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 浙江漁民捕獲三米長「翻車魚」,第一時間重新放生!
    前兩日,浙江某漁民在東海捕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不過漁民在發現「翻車魚」依然存活之後,第一時間將「翻車魚」進行放生。據了解,這條怪魚體型扁扁的,長度較長,現場有經驗的漁民預估這條「翻車魚」約有3米長。
  • 浙江第二大強縣,GDP預計1400億,人均收入位列全國縣級市首位
    今年浙江的千億強縣將新增兩個:分別是嘉興的海寧和溫州的瑞安。也就是說,浙江的千億強縣總數將依次達到慈谿、義烏、帝都、餘姚、溫嶺、樂清、海寧、瑞安8個。浙江的8千億強縣分布在寧波、溫州、嘉興、台州、紹興、金華這6個城市。省會杭州加快城市化進程,很多強縣已經撤離了縣設區,因此千億縣級市沒有入選。對各縣市的綜合實力來說,GDP無疑是研究縣市發展的最重要指標。
  • 浙江舟山市休閒漁業發展10年緣何裹足不前?
    浙江舟山市休閒漁業發展10年緣何裹足不前?2015-01-21 16: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舟山晚報        瀏覽量: 1853 次 我要評論 &nbsp  省政協委員直言,省裡相關政策法規該改改了  近日,農業部公布了第三批132家「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名單,遺憾的是,舟山竟未能佔得一席。
  • 粉碎過度醫療,浙江全國首推DRGs付費改革,底氣是什麼?
    徐偉偉:最大底氣是有基礎,這兩年,浙江金華的改革試點進行的比較順利,衢州、台州、溫州也在去年全面實行改革,再加上金華、台州在醫保支付改革時,對全省各級醫院都做了宣講和動員,應該說還是比較平穩的。浙江是改革開放先行地,改革氛圍濃厚,省內醫院對此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