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兩票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昨天,三秦都市報以《是誰倒賣了我們的車票》為題,報導了渭南20名律師用自己身份信息買的車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倒賣給了多家旅行社遊客一事。
據陝西國旅渭南分公司工作人員劉小姐說,每個旅行團都跟乘務部門有合作,票有可能是乘務部門轉手賣給其他旅行社的。事實是否如其所說?這裡面還有什麼貓膩?
昨天,記者帶著一系列問題,採訪了相關旅行社、此次旅行團地接社的負責人,以及鐵路部門,聽聽他們怎麼說。
問題一
車票如何到了其他旅行社?
昨日上午,該旅行社一位施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了這個問題。
施女士表示:「其實旅遊公司的門市店就負責接待報團旅遊的遊客,幫大家選線路、訂計劃。後期的訂票、吃、住、行、玩等等,都是由合作的地接社來負責。每條線路我們都合作了好幾家地接社,哪個能合理安排上遊客,就交給哪個社來接。」
施女士說,她是7月31日晚9點多接到遊客打來的質詢電話,才知道出狀況了。「我一聽也很著急,就趕緊聯繫這次負責接待的地接社,對方說是因為之前有撥客人(律師團隊)要退票,沒退成功,為了減少損失才把票給這些人頂著用了。他們會積極處理這個問題。」
那麼旅行社之間是否存在信息共享、票務轉賣?施女士表示,這些票並沒有到他們這些旅行公司手裡,各家旅行社之間也不存在信息共享。「可以這麼說,信息、票都匯集在地接社那裡。地接社就相當於一個中間商,他們也不止跟我們一家旅行社之間有合作,票買了退不了,也就不止轉賣給了某一家的遊客。」
問題二
為什麼要將票轉賣?
為了印證她的解釋,施女士幫記者聯繫到了這次青海遊的地接社專線負責人周先生。
周先生向記者證實,這次倒賣車票一事,確實由他所為。
至於為什麼會將這20名律師的票轉賣給其他遊客,周先生直言,是為了不掏1000多元的退票手續費。
「當時是7月20日,合約終止後我就告訴他們儘快把身份證複印件給我們,退票要用。因為那時退票還不用收手續費。但他們7月27日才把複印件傳過來,這時退票要收20%的手續費了。」周先生告訴記者,西寧到西安的高鐵票一張232.5元,退票每個人要收20%的手續費,這麼算下來,接這個團自己一分錢還沒掙到,就要賠進去1000餘元。「為了減少損失,我只好將這些票頂給其他人用。」
究竟這是偶爾的不得已而為之,還是一種普遍做法?周先生表示,這在旅遊業並不稀奇,甚至可以說是行業內默認的「潛規則」。
「我知道這屬於違規操作,但如果不這麼做,恐怕絕大多數的旅行社都要虧本開不下去,旅遊業利潤微薄,經不起折騰。」他說,「我聲明,該我承擔的責任我絕不推脫。當晚我就給遊客說,沒座位了去餐車休息,隨便點東西吃,費用多少我報多少,回來的車票錢我也給大家退了。」周先生告訴記者,可現在,不少遊客要求賠償,「有些人讓賠償3倍團費,這肯定不可能。但不管怎麼說,我一定積極去協調處理這個問題。」
問題三
鐵路部門是否違規出票?
在回答記者的問題時,周先生向記者透露,旅行社在乘務部門有「特殊渠道」,「買票只需要提供遊客的身份證號和姓名即可出票。」
此外,8月1日當天,記者在西安市火車站調查時,售票大廳的工作人員稱,持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證複印件可在售票窗口買票。
昨日,記者聯繫到西安市火車站有關方面,希望核實該兩點問題是否屬實,並提出疑問,如果持身份證複印件可以買票,那一部分人就可以鑽「票證人合一短途票上車、他人信息長途票佔座」的空子,車站有何防範措施?
西安北站一位工作人員稱:「事件經過可以聯繫公安了解,這3個問題需要核實一下再回復。」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收到相關回復。
本報記者張晴悅實習生劉閩玲
是誰倒賣了我們的車票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