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證」上崗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Sea未來發展如何?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美股小助手 美股研究社

未來能否孵化出東南亞的"螞蟻集團"?

文|美股研究社

當下,數字銀行牌照在全球不少地區正成為香餑餑。

北京時間12月4日傍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布公告,宣布四家公司(財團)成功獲得數字銀行牌照,其中包含近一兩年引起資本市場廣泛矚目的Sea。

為了獲得官方的認定,總部位於新加坡的Sea可是卯足了勁,途中的競爭也堪稱激烈。

今年1月,Sea成為新加坡首家申請數字全銀行許可證的公司。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開放申請後,共收到21份申請材料,在第一輪篩選中淘汰了7家。

2009年成立的Sea,今年迎來了第十一個發展年頭,如今成為東南亞目前首屈一指的獨角獸企業,並於2017年順利赴美上市。截止美股研究社發稿,Sea每股報198.78美元,自年初至今的漲幅達394%,總市值為981.90億美元。

由於Sea在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也使得此次獲牌受到多方關注。為什麼Sea要竭力獲得數字銀行牌照,獲牌後對Sea本身的發展將會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SeaMoney的"進擊"之路

與Sea旗下經營的電子商務平臺Shopee,以及在線遊戲平臺Garena相比,數字金融服務提供商SeaMoney的存在感還不夠強,甚至可以說尚處於起步階段。

據Sea於11月發布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顯示,電商季度總收入收入為6.187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為173.3%。該收入包括4.671億美元的平臺收入和1.516億美元的產品收入。電商收入佔同期Sea季度總收入的比重為51.04%。

在三個業務中收入佔比過半,可知Shopee電商平臺是Sea最主要的收入來源。Shopee在東南亞市場滲透率的不斷加深,為其電商收入的增長提供了保障。

據App Annie最新數據,今年三季度Shopee再度蟬聯東南亞購物類App總下載量,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及安卓用戶使用總時長第一,並斬獲全球購物類App總下載量排名亞軍。

電商業務發展態勢向好,Sea的遊戲業務表現同樣不俗。三季度在線遊戲平臺Garena的收入為5.69億美元,同比增長72.9%,佔同期總收入的46.9%。

受益於全球衛生事件的刺激,室外休閒娛樂活動的減少推高了Garena的下載量,且經過一二季度較長時間的使用,用戶對於Garena平臺的消費慣性逐漸被培養,這也為Garena在三季度乃至之後的收入增長提供了"燃料"。

電商和在線遊戲收入高增長的背後,是Sea整體用戶數量的提升。三季度Sea的季度活躍用戶數達5.724億,環比漲幅為14.7%。據第三方數據統計,Sea的季度活躍用戶已經位列東南亞網際網路平臺首位。

電商、在線遊戲業務為Sea在東南亞打穩基本盤後,對於SeaMoney數字支付平臺的發展也是利好因素,為其日益壯大的流量提供變現的渠道和窗口。

通過SeaMoney平臺,實現在Shopee上購物,在Garena中進行遊戲充值,支付業務的發展能夠提高電商、遊戲用戶的變現率,形成大部分科技公司試圖打造的"飛輪效應",從而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

而拿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數字銀行牌照,無疑是打造生態閉環的重要一環,因而Sea早在今年1月就成為首家牌照申請的平臺。

Sea入局數字銀行領域,對於東南亞尤其是新加坡的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可起到促進作用。新加坡電子支付的普及率相較於國內仍較低,由於擔心個人隱私洩露和數據安全,新加坡民眾仍然傾向於選擇信用卡支付。這也成為限制新加坡數字支付發展的部分原因。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新加坡行動支付使用率相比17年已增長了53%,隨著社會發展和需求量增加,行動支付在新加坡的發展仍然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共向五家科技公司發布了數字銀行牌照,其中就有螞蟻集團。在赴港上市遇阻後,這對於螞蟻集團而言或許稱得上一個好消息。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榜樣"力量

Sea拿數字銀行支付牌照看,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效仿國內同行們。打造自身數字支付業務體系,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也是自身業務發展的重要一環。

如今國內支付領域的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為了搶佔市場,曾進行過激烈的角逐。2013年12月,支付寶首先與快的打車合作,推廣行動支付功能。而僅一個月後,滴滴打車與微信支付合作。

在這裡,阿里和騰訊表面上是在搶佔網約車市場,而實際上是要搶佔用戶的支付渠道,網約車僅僅是一個渠道或入口。二者的戰爭以滴滴和快車的合併而告終。

除去騰訊和阿里的較量,其他巨頭也絲毫不甘落於人後。7月29日,有不少用戶在美團外賣app點餐時發現,支付選項已經沒有了"支付寶",僅剩下銀行卡、美團月付、微信支付等。

當日晚,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個人飯否對此事進行回應:"淘寶為什麼還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躍用戶數比支付寶多,手續費也比支付寶低"。

王興的嗆聲,也被外界解讀為美團未來可能發展自己獨立的支付業務,隨著美團外賣業務的不斷發展,用戶絕大多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作為支付手段,支付業務的欠缺也一直是美團的短板。雖後續美團恢復了支付寶作為支付選項之一,但美團的支付野心已經不言而喻了。

數字支付業務被國內科技巨頭們所看重的原因在於,能為其他業務提供導流。以支付寶為例,2003年非典之後,大家開始漸漸依賴於電子商務,網購的人越來越多,支付寶的用戶也隨之增加。最初支付寶僅為淘寶服務,與淘寶網的購物場景相結合,支付寶在淘寶網充當支付工具的角色。依靠淘寶的大量用戶,支付寶迅速佔據市場。

而在Sea的身上,仿佛也看到了淘寶和支付寶早年發展的身影。Shopee電商平臺的發展態勢喜人,而為了增強競爭力,數字支付業務的加速發展已是非常急迫所在。Shopee和SeaMoney的關係猶如魚水之情。

不過,與國內數字支付被阿里、微信近乎壟斷的局面相比,Sea面臨的競爭恐怕會更加激烈。Apple pay、PayPal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都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未來搶佔市場的徵途,絕不平坦,這也是應該看到的。

拿數字銀行牌照的Sea

未來能否孵化出東南亞的"螞蟻集團"?

截止美股研究社發稿,Sea自今年年初至今的股價漲幅近400%,遠高於同期美國三大股指的漲幅。最近市值981億美元,距離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僅差臨門一腳。

除了Sea之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四個財團獲得該國發放的數字銀行運營牌照,其中螞蟻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獲得了批發數字銀行(DWB)牌照。另一家獲得DWB牌照的申請人為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聯易融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協力創成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MinIPO)組成的財團。MAS預計新的數字銀行將從2022年初開始運營。

從這個層面來看,在不少財團跟巨頭獲得數字銀行牌照背後,這對於推動東南亞數字銀行市場發展還是會起到正面的作用。

回到Sea身上,在獲得數字支付牌照後,雖這其中將面臨Apple pay、PayPal的強勢挑戰,但其業務的強大市場佔有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Sea贏得在東南亞數字支付市場的份額。

更深刻地來講,美股研究社認為Sea或許可以成為騰訊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一個"工具"。據公開的資料顯示,騰訊是Sea目前最大的股東,持股佔比為39.7%,價值高達21億美元。

由於新加坡金融市場監管較為嚴格,只有總部在新加坡且新加坡人為控股人的公司才能獲得數字支付牌照,因而騰訊作為Sea的最大股東,可藉此通過Sea以新加坡為據點,開拓東南亞海外市場。

無獨有偶,阿里巴巴東南亞子公司Lazada在新加坡也保持了強大的影響力。據數據統計,Lazada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僅次於Shopee。而阿里的電商基因比之騰訊更為強大,未來Lazada的發展潛力不可低估。

Sea、Lazada之間的競爭,可以說是騰訊、阿里在東南亞市場的比拼。隨著Sea和螞蟻集團均獲得新加坡數字銀行支付牌照,二者的競爭也將會更加激烈。

* 所發文章不具有投資建議,請各位投資者自行判斷

原標題:《【熱點跟蹤】持"證"上崗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Sea未來發展真寬若海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持「證」上崗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Sea未來發展真寬若海洋?
    據第三方數據統計,Sea的季度活躍用戶已經位列東南亞網際網路平臺首位。電商、在線遊戲業務為Sea在東南亞打穩基本盤後,對於SeaMoney數字支付平臺的發展也是利好因素,為其日益壯大的流量提供變現的渠道和窗口。
  • 持"證"上崗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Sea未來發展真寬若海洋
    據第三方數據統計,Sea的季度活躍用戶已經位列東南亞網際網路平臺首位。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的"榜樣"力量Sea拿數字銀行支付牌照看,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效仿國內同行們。打造自身數字支付業務體系,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也是自身業務發展的重要一環。如今國內支付領域的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為了搶佔市場,曾進行過激烈的角逐。
  • 網際網路公司Sea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東南亞「騰訊」向網際網路
    公 司 介 紹在東南亞,一提到Sea,它的知名度應該跟騰訊在國內的知名度的地位不相上下,2009年成立的它如今迎來了第十個發展年頭,十年的發展讓它成為東南亞目前首屈一指的獨角獸企業。它也於2017年順利赴美上市,IPO價格敲定為每股15美元,高於12-14美元的預估定價區間。
  • 孫正義又一家巨頭公司或形成,東南亞兩大網約車巨頭將合併
    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網約車巨頭是滴滴公司,但是在市場分散的東南亞國家,卻有著好幾個網約車品牌,在一個組隊、抱團共贏的時代,除了汽車企業以外,其它行業也陸續複製了同樣的模式。東南亞兩大網約車巨頭Grab和Gojek在進行關於業務合併方面的談判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一旦拍板定案,這將是東南亞史上最大規模的網約車、網際網路併購案!根據海外媒體報導,儘管協議的某些部分仍需要談判,但這兩家在東南亞內最有價值的公司在談判桌上成功縮小了意見分歧。
  • 東南亞跨境市場如何,lazada、shopee介紹
    ,lazada、shopee介紹 東南亞被認為是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最後幾個仍未確定勝負地區之一,也是跨境電子商務的一大藍海,不僅國內電商巨頭開始紛紛布局市場,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賣家也開始搶灘登陸,進而發展自己的一席之地,龐大的東南亞市場也迎來跨境物流、快遞公司的新一輪搶佔。
  • SEA Limited(SE.US):東南亞綜合電子業務龍頭發展迅速,三大板塊...
    其次,Garena通過自主研發的熱門遊戲FreeFire不斷的擴張全球市場,公司按地區來算的收入結構正不斷從單純依靠東南亞與其他亞洲地區發展至拉丁美洲乃至其他國家。電商板塊GMV(商品總價值)和總訂單量均增長迅速,而如此迅速的增長僅基於東南亞市場目前相對較低的市場穿透率。
  • 東南亞出海:東南亞獨角獸成長記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科技的推動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的東南亞市場正孕育著一批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東南亞是全球網際網路用戶增長最快的地區,已擁有3.8億的網際網路用戶群。
  • 中國網際網路3巨頭「扎堆」投資,新加坡為何吸引?
    最近,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頻頻投資新加坡。據此前英媒援引知情人士稱,字節跳動計劃未來三年將在新加坡投資數十億美元,並增加數百個工作崗位。剛剛,騰訊也被傳出將投資新加坡。據美媒9月15日報導,騰訊在新加坡設立了新辦公室,準備將新加坡選為亞洲中心,目前騰訊在新加坡招聘的崗位涉及跨境電商、雲計算和電競等業務。
  • 對網際網路巨頭反壟斷的深層理解
    彼時,網景的瀏覽器一度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其創造性的一系列發明,為網際網路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Java取代了HTML使得網頁從單向變成了交互式,cookies的發明使得未來谷歌的廣告、亞馬遜的購物成為了可能。
  • 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的養成攻略
    該地區有將近 3.6 億的網際網路用戶,超過 90% 的網際網路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研究估計未來的五年內,基本每個月就有約380萬的用戶在東南亞市場產生,東南亞將成為近年來全球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市場。B.在網際網路的使用時長上,東南亞人全球最多:他們平均每天花費3.6小時,其中排名第一的泰國平均每天花費4.2小時,約為美國(2小時)同期的2倍,其次是印度尼西亞,平均每天花費3.9小時。
  • 別惦記白菜了 網際網路巨頭請抬頭
    但是同時,昨天又發生了兩件事——1、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2、中央政治局會議: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網際網路巨頭這波操作,小到於中小企業,大到於科技興邦,怎麼看都是不講武德?
  • 東南亞各國的數據中心市場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隨著2020年的到來,東南亞的雲計算和數據中心市場發展狀況如何?從公共雲巨頭業務的快速增長到重新專注於建設新的數據中心,人們關注2019年發生的各種動態發展,以期對未來一年可能出現的趨勢和方向有所了解。
  •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
    中國吹響網際網路反壟斷執法號角,平臺巨頭如何應對下半場較量?作者 馬蓉/黃斌中國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劍指「二選一」反壟斷執法從嚴,騰訊美團等平臺或「在劫難逃」中國需加強反壟斷執行和落實受此影響,阿里開盤後深跌至逾五個月低位,其他網際網路平臺股價亦受拖累。而上月在IPO前夕被監管層約談導致上市一事泡湯的中國金融科技巨頭-螞蟻集團,亦將再次被央行等金融監管機構約談。「阿里已經被查了,那麼騰訊估計也會被查,因為騰訊的微信、QQ等的市場支配地位應該說更容易認定。」劉旭稱。
  • 「網際網路+」新環境下 太原智能化物業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網際網路+」新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作為「衣食住行」中的「住」,小區物業服務如何,直接影響居住舒適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太原智能化物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網際網路新生態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生活是新時代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旨,未來,小區物業朝著「網際網路+」方向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
  • 網際網路巨頭染指數字資產
    「未來很多token(代幣)並不都是用來炒作,而是與固定的現實資產掛鈎。通過鏈上的智能合約交易,降低實物資產的交易。」原快的創始人、泛城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偉星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可以將數字資產的價值錨定到勞動者和用戶,激勵其更好地勞動和創造。在採訪中,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公鏈(指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且能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從業者的認可。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人民日報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蓄技術,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所在。在與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對比下,有輿論表示,為何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看向了星辰大海,而我國網際網路巨頭們只會下場「賣菜」?
  • 歐洲為何沒有網際網路巨頭?主要有4個原因
    我到現在才明白1個事實,歐洲沒有網際網路巨頭!這是真的!沒有蘋果,沒有谷歌,也沒有阿里和騰訊。這顯然和歐洲發達的經濟並不匹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人口是關鍵,歐洲都是小國家,人口普遍不多,新網際網路公司掙不到錢。拿法國最大的電商Leboncoin舉例,月活躍用戶數只有2000萬左右,而淘寶月活躍用戶可以達到 4.5億。人口太少幹倒規模發展。美國有技術,也有人口基數,就是全球老大。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只要深耕國內就足夠了,人口基數太大了,前期燒的錢早晚掙回來。
  • 東南亞「小騰訊」SEA有何看點?
    本文精編自天風證券研究報告 牛牛敲黑板: 騰訊系一共擁有Sea 25.6%股權; Sea的數字娛樂板塊高速發展,電商、數字金融板塊快速擴張; 東南亞的未來數位化格局有利於綜合電子業務平臺發展
  • 江南春:未來發展依然源於網際網路
    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在發言時表示,分眾傳媒未來五年發展依然來源於網際網路,但不是因為網際網路時主要客戶源,而是來源於網際網路技術、雲端技術對整個市場的改變,整個對內部效率流程再造。  江南春在回顧分眾傳媒過去幾年發展時表示,2013年到2018年,分眾的增長可以稱為是做對了一個商業模式,它實際上是一種被動化的增長,很多時候它的成長來源於網際網路對媒體業很多的影響。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最近爆出來的信息是,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這些巨頭們進入社區團購的品牌分別是: 大企業用他們無可匹敵的狼性和富可敵國的資本把升鬥小民賴以為生的小生意都搶走,就叫發展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難道就是錢都被大資本賺走,讓無助的個體深陷失業和窮困的泥沼而找不到希望嗎? 這些年,眼見著一個個巨頭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眼見著富豪排行榜上每一個富豪的身價年年攀升,眼見著富可敵國的富翁帶領著他的巨頭企業把觸角伸向了社會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