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1月7日電 題:《北京法源寺》赴臺首演 李敖之子願父親「受到鼓舞」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劉舒凌

  對於改編自父親小說《北京法源寺》的同名舞臺劇首次在臺灣上演,李敖之子李戡7日評價,父親想在小說中表達的內容,舞臺劇都有所傳達,相信臺灣觀眾會感到親切。

圖為《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慈禧太后的扮演者奚美娟(中)、《還珠格格》中爾康的扮演者周杰(右一)等《北京法源寺》劇組演員的合影。

中新社

記者 楊程晨 攝

  當日,《北京法源寺》劇組在臺北舉行記者會,為8日、9日的3場演出「暖身」。會後李戡在採訪室與主創演員合影,接受了中新社記者訪問。

  首次出版於1991年的《北京法源寺》是李敖第一部長篇小說,故事以法源寺為背景,講述自1898年戊戌變法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等一批革命志士為國家救亡圖存所做的努力。

  同名舞臺劇經由大陸知名導演田沁鑫數年改編、執導,2015年至今已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48場。田沁鑫曾說,重溫歷史,可以惠及當下。《北京法源寺》是不得不排的戲。

  「話劇確實很震撼,舞臺效果跟看書完全不一樣。」在北京生活學習多年、言談間已帶些許北方口音的李戡,兩年前已先睹為快。

  他說,父親在小說中著重於譚嗣同這個角色;舞臺劇前半段各個人物的戲份還比較均衡,到後半段譚嗣同這個人物就被逐漸凸顯出來。小說和舞臺劇最大的差別在於表現形式,小說裡的對話以兩人為主,舞臺劇「將人物混在一起」,變成多人對話的形式。

  李戡注意到,話劇雖以北方口音為主,但其中很多橋段模仿了梁啓超等人南方用語,對臺灣觀眾來講也會感到親切。

  今年3月,李敖通過社交媒體透露,他已被診斷出患腦幹惡性腫瘤,並稱「壽命只剩三年」,經紀人不久後公開其「向世界告別」的親筆信。8月李戡過生日之際,在微信朋友圈曬出父親照片,父子比出勝利手勢,當時李敖身著病服、鼻子上插著胃管。

  據介紹,《北京法源寺》主演奚美娟、周杰此次來臺後,已代表劇組同仁前往探望李敖。記者會上,演員張巖提到,本希望藉由話劇臺灣首演,看到李敖和田沁鑫的會面,但很遺憾二人皆因身體原因不能到現場,「大家都在說,我們來晚了,應該去年就來」。

  該戲監製之一、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羅大軍說,雖然李敖、田沁鑫不能到場,劇組在立冬之際仍感受到寶島的溫暖。觀劇可對歷史文化進行反思,希望通過演出加強兩岸文化界的溝通。

  周杰曾在12年前到訪臺灣。他表示,印象中,許多觀眾對歷史題材充滿興趣。多年後帶著作品再次來臺,期待更多觀眾能前來觀看演出,也希望為李敖先生帶來祝福。

  6日晚,李戡參加《北京法源寺》劇組歡迎會後,於微信朋友圈寫道:「時光飛逝,兩年前爸爸還健康,我在北京因《北京法源寺》與這些了不起的話劇演員結緣。兩年後,爸爸生大病。他們在這個時候到臺灣演出,對我們的意義十分重大。看在眼裡,真有說不出的感動。但願爸爸能受到鼓舞,恢復健康。」(完)

相關焦點

  • 薦書| 今天必須聊聊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言歸正傳,我只看過一本李敖的小說,就是大學時期在圖書館借來的《北京法源寺》,這本書是2000年出版的,至於頻頻在康熙來了裡面提到的很汙的小說《上山,上山,愛》,至今還無緣得見我只讀過一遍《北京法源寺》,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只記得,讀完的那幾天裡,一直沉浸在一種悲傷的情緒中,悲傷對於過往無能為力,悲傷人的渺小,悲傷世人的愚昧
  • 當《北京法源寺》遇上臺北孫中山紀念館
    這是話劇《北京法源寺》在臺北的首場演出。這一臺灣作家李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大陸編劇兼導演田沁鑫的精心編排下,實現了小說的「文化格局」和戲劇的「禪意表達」的結合。  全劇截取了「戊戌變法」最為激蕩的10天,將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知識分子的愛國情懷、俠義精神以及富國強民的理想信念復活於舞臺之上。
  • 李敖之子發表聲明 要求同父異母姐姐李文撤告
    李敖女兒李文網易娛樂5月8日報導 知名作家李敖腦瘤病逝後,家庭糾紛浮上檯面,他與前女友所生54歲女兒李文不僅要做親子鑑定,還放話要小媽王志慧與同父異母的弟弟妹妹爭產。隨後,李敖之子李戡公開父親所留遺囑。
  • 法華寺與法源寺
    陳玉通李敖於1990年寫了本《北京法源寺》,在跋文《我寫〈北京法源寺〉》中,以一貫的目無餘子口氣說,這書中的「史事人物,都以歷史考證做底子,它的精確度,遠在歷史教授們之上」云云。中國文人中,只有李敖這樣的人說這樣的話。
  • 李敖繼續神州文化之旅 贊北京烤鴨比臺北的正宗
    昨天中午,李敖在北大與少年作家子尤「快意」對話後,下午又到北京法源寺尋找書中舊跡,晚上還大快朵頤,連呼「北京烤鴨味道要比臺北的正宗」,70歲的李敖可謂精力驚人,行程緊湊。今天上午,李敖將做客《魯豫有約》,下午將和闊別56年的同窗們敘舊,這可能是他此次神州文化之旅中最輕鬆,亦是最私人的一天。
  • 李敖之子發文紀念父親去世一周年:我是真正的統派,一如我的父親李敖
    【環球網綜合報導】3月18日是臺灣著名作家、文壇大師李敖去世一周年紀念日,李敖之子李戡在這天發文紀念。他透露,父親曾在病榻上交代「中國統一我是看不到了,你要幫我實現它」。李戡說自己將努力實踐父親的期許,並表示「我是真正的統派,一如我的父親李敖。」
  • 李敖之子:父親去世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作家李敖今天(18日)上午去世,享年83歲。醫師與家屬於下午2點在臺北「榮總」中正樓一樓大廳召開記者會。李敖之子、作家李戡表示,對於父親之後的安排,將遵照其意願及一貫作風,不舉行任何活動,一切從簡。「大家辛苦了。
  • 臺灣著名作家李敖
    李敖之子李戡在微博上公開表示,父親是安詳離開的,他和母親都在身旁陪伴,並表示將遵照父親意願及他的一貫作風,不舉行告別式、追思會等任何活動,一切從簡。  李敖1935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時「九一八」事變不到4年,為了不做亡國奴,全家遷至北平,然而不久又是「七七事變」,最終於1949年舉家遷臺。
  • 北京法源寺:中國佛學院所在之地,也是李敖一本歷史小說的書名
    在北京宣武門之外,從教子胡同沿街而行,我們會發現在城內竟然現存著一座最古老的佛家寺院,名為「北京法源寺」。這個擁有著1300多年歷史古剎,不僅是一所重要的佛家活動場所,也是目前漢傳佛教當中的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的所在之地。1956年,陳毅副總理曾經批示,在北京法源寺成立「中國佛學院」。
  • 參觀李敖大師筆下北京法源寺 毗盧殿前大石缽很精美 寺內文物眾多
    在北京宣武門外的教子胡同住過幾天,往南走發現法源寺,這不正是李敖筆下的《北京法源寺》麼。寺廟紅牆黛瓦,門口一對獅子。這座寺廟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了,是李世民為了紀念北徵遼東陣亡的將士,建造的憫忠寺。但是直到武則天年間,寺院才建成,叫做憫忠寺。
  • 李敖一生寫的100多本書中,這7本書最值得一看!
    臺灣作家李敖先生去世以後,關於他生前的很多都被大家再次想起,這個被稱為「怪才」、「情場高手」的老頭,人生軌跡裡入過獄,踏足教育業,涉足過政界,但他曾說過自己的最終歸宿始終是寫作,他一生著書100多本,有《北京法源寺》、《陽痿美國》、《李敖有話說》等100多本著作
  • 愛國者李敖:難忘我是大陸人
    1991年6月12日,出版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時,李敖在後記中如是感慨:「書中大人物之一譚嗣同,……他一生心血,全在《仁學》一書。……他感於臺灣新喪日本之手,乃不用真名,而以『臺灣人所著書』顏其封面,借哀濁世;如今,我獨處臺灣,寫《北京法源寺》,『臺灣人所著書』之讖,百年孤寂,又復重演。」
  • 法源寺歸來
    法源寺很深沉,好多次溫暖了我 。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的這座「憫忠寺」,在200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李敖作品《北京法源寺》後,走出歷史故紙堆,曾引發小陣熱度。只是其歷來寬容低調的氣度,並不借勢做點文章,經年累月,如我者才幸得一方安靜的賞花之處。
  • 「烏鎮旅遊發展二十年紀念系列活動」之《北京法源寺》即將上演
    3月15、16日,由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所執導的《北京法源寺》將在烏鎮大劇院進行演出。該演出將作為「烏鎮旅遊發展二十年紀念系列活動」之一,回饋予支持和關注烏鎮旅遊的社會各界朋友。
  • 李敖近鄉情怯:"滄海浮生,難忘我是大陸人而已"
    今天,「李敖神州文化之旅」開始了。     在此前的幾天裡,我曾多次往海峽彼岸那個著名的書房撥打電話。闊別故裡56年的李敖先生終於定下了回歸的行程,他思緒萬千,他近鄉情怯,少年往事歷歷在目……     而臺北、北京、上海的諸多朋友,也紛紛為筆者提供各種線索。
  • 人間戲場法源寺:一座與死亡相關的千年寺廟,如今丁香花開動京城
    物道君語:丁香開得最美的地方是北京的法源寺。1924年4月26日,泰爾格、徐志摩、林徽因在丁香樹下,賞花論詩,直至夕陽西下。算日子過去了快一個世紀,北平也變成了北京,但儘管紛紛擾擾上百年,丁香花開依然驚動京城。然而很少人知道,法源寺真正的命運,與死亡相關。
  • 關於李敖 你可能不知道的15件事
    1、他的名字是李敖,不是李熬(這可怪罪輸入法,至少50%人會打錯),出過的書有100多本,被禁96本,世界之最,《北京法源寺》蠻好…>李敖父親 李鼎彝2、李敖1935年出生在哈爾濱,父親北大畢業的,幹過地下抗日…胡因夢
  • 法源寺遊記
    法源寺是一個離我住所、單位都比較近的一處寺廟。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著名寺廟,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
  • 李敖之子李戡請求大陸拒發姐姐臺胞證:她有美國國籍
    李戡指出,2002-2017年間,李文以美國籍身份在北京與廈門定居,在其公開言談中,經常表露其身份優越感,與對中國人的蔑視與偏見,動輒以「三四線城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五線城市的農民」等言語貶低大陸網友。 李文還曾於2014年6月被限制出境,此執行案顯示其所使用之證件為護照。
  • 有名又有故事的李敖
    昨日17時左右,一位名叫李敖的中國人,乘飛機跨越淺淺而又深深的臺灣海峽,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開始了他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是今年從臺灣抵達大陸的眾多中國人中的一個,但是他的抵達無論對於臺灣的中國人、還是對於大陸的中國人來說,都具有相當大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