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炮曾被用於攻打襄樊兩城,本是知名存在,為何在明朝消失了

2020-12-23 行者講歷史官方

在南宋滅亡之際,元朝有一種武器叫做回回炮,當真是讓宋朝吃了很多的苦。這種武器的出現,就在南宋與元朝的交際時間。他們並不是獨立發明的,而是兩個回回人,在古代投石機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良,製造出了大型的投石機,也被人稱為是回回炮。

回回炮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叫法,那就是襄陽炮。這種武器第一次出現,就是運用在元世祖大舉伐宋的時候。當時,元朝在襄陽,樊城大肆的攻擊宋朝的守衛軍。前五年,元軍始終未能攻克這兩座城市,只能是等著,消耗著。

但是,在五年之後,元世祖從波斯帶回了兩個會製造炮的炮匠。於是,在這兩人的幫助下,回回炮出現了。這是一種巨石炮,比起之前的投石機,他的射程和威力也更加的大。於是,在回回炮出現的第二年,這個武器走上了南宋的戰場上。因為有這種重武器的壓制,樊城被破,襄陽城無奈投敵。

面對這個武器,宋朝人很有發言的立場。在宋朝鄭思肖的記載中,回回炮的本事是非常大的。他在《心史》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其回回炮法,本出回回國,甚猛於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觀樓閣,盡為之碎」。可以說,這些內容都告訴了我們,回回炮的優越性。

而另外一個叫做徐霆的宋朝人士,則是這樣評價的:「回回百工技藝極精,攻城之具尤精」。在這句話中,說的就是回回炮的優越性,它精巧的設計,帶給了宋軍非常大的傷害。而對於元朝來說,因為回回炮的這場成功,也讓他們選擇了繼續使用這個回回炮,回回炮在元朝也可謂是聲名大噪。

但是,鼎鼎有名的回回炮,又為何逐漸的在歷史上沒有聲音了呢?其實,火藥是在唐末就已經用於軍事了,但在宋朝時期,也還不算普及。所以,面對比投石機大,比火炮威力下的回回炮,宋軍是損失慘重的。但,回回炮有非常嚴重的局限性。

首先,回回炮在襄陽,樊城這樣的平地城市中,是可以攻佔的。改良之後的回回炮,因為它能夠精準的攻擊目標,所以成為了讓樊城無奈,最終守不住。但如果面對的是,如釣魚城一樣的山城,這個號稱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也還是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最終也未能成功的攻佔釣魚城,只能是等釣魚城自己決定投降。

而這個回回炮為啥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不見了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這種回回炮已經是非常退後了,更不是一個值得被人提出來的武器。明朝的火器在歷史上,都是相當領先的。

火藥被應用於軍事,這是一件在唐朝就已經開始的事情。但是在宋朝和元朝,火器有一定的傳承,但卻沒有被更加廣泛的應用。而在明朝時期,才出現了最早的火炮,以及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制。永樂大帝時期,還建立了專業的火器部隊神機營,這個營與當時的五軍營,三千營合稱為三大營。他們的作用都是,內衛京師,外備徵戰。

可以說,這樣的明朝武器,自然是瞧不起這所謂的回回炮的。

所以說,回回炮的出現,其實並不是明朝放棄了這一項優秀的武器,而是因為明朝的時代發展,已經是不能讓回回炮這樣的東西出現了。雖然說,明朝和其他朝代一樣,都隸屬於封建王朝。但當年大明還是有那份氣勢的,在軍事方面,打得元朝不斷後退的明朝,自然是有著強勁的底氣的。

當然,回回炮雖然說出現的時間短,並且在後來機會不為人知。但曾經的它,也確實是做出過很多的奉獻和努力的。在史書的記載中,都曾表示,回回炮的存在,極大的幫助了元朝逐漸的入主中原。而當時的元朝,也曾非常的重視這個相關炮手的管理。

在許多史書的記載中,都告訴了我們元朝對回回炮的重視。因為攻破襄樊兩城,元朝設立了回回炮總管府,更是讓許多合格的炮手到各地去交其他士兵如何使用。誰能想到,在大都,南京,江南等地,關於回回炮炮手的消息如此之多!而這種武器的出現,也確實填補了我們的兵器史歷史。雖然說,在時代的變遷中,回回炮逐漸是被淘汰了,但有些時候,我們還是應該記住他,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回回炮曾被用於攻打襄樊兩城,本是知名存在,為何在明朝消失了
    於是,在回回炮出現的第二年,這個武器走上了南宋的戰場上。因為有這種重武器的壓制,樊城被破,襄陽城無奈投敵。面對這個武器,宋朝人很有發言的立場。在宋朝鄭思肖的記載中,回回炮的本事是非常大的。他在《心史》中,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其回回炮法,本出回回國,甚猛於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觀樓閣,盡為之碎」。可以說,這些內容都告訴了我們,回回炮的優越性。
  • 回回炮究竟是什麼武器和來歷
    襄樊戰役始於至元五年(1268),元軍圍城5年,卻始終未能攻克。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徵調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馬因應詔,舉家馳驛至京師。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馬因製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五門前試射。這是一種巨石炮,所用彈石重達150公斤,以機發射,用力省而射程甚遠。試射成功,世祖非常滿意,特賜他們衣物、綢緞,並詔令他們帶此炮赴襄陽軍前用之。
  • 宋元襄樊之戰
    看過金庸先生寫的《神鵰俠侶》這本武俠小說的讀者一定都知道一生素尊忠義的大俠郭靖在襄樊之戰中為國捐軀。大俠郭靖是小說虛構人物,但襄樊之戰,歷史上確有其事!這一戰,歷時六年,關係著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是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
  • 「回回炮」的真相是這樣的
    關於這一戰,某些人誇耀出來了一種「回回炮」,號稱這是來自西域的神秘武器,而且還上了一個個「百科」。 回回炮,就是拋石機。在《元史》中,確實記錄了來自西域的兩名製作拋石器的人。《元史·方技傳》:「阿老瓦丁,回回氏,西域木發裡人也。至元八年,世祖遣使炮匠於宗王阿不哥,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馬因應詔,二人舉家馳驛至京師,給以官舍。
  • 《三國演義》120回,其中32回與襄陽有關,襄陽為何如此重要
    《三國演義》洋洋灑灑120回,有32回與襄陽有關。從最初的三顧茅廬,再到結尾的天下一統,背後都有襄陽的影子。 有人說三國「始於襄陽,終於襄陽」。三國襄陽有何優勢,為何造就諸多兵事?接下來筆者就稍微抒發淺見。
  • 蒙古軍隊徵伐日本的大殺器:「震天雷」和「回回炮」
    日本古畫中的「震天雷」蒙元軍隊遠距離投擲「震天雷」的投石機,通常被稱為「回回炮」。「回回炮」是西域人改良過的投石機,因此又被稱為「西域炮」。因為它充分利用了槓桿原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發射的距離不僅遠,而且還可以發射巨大的石頭(石彈),所以又被稱為「巨石炮」。
  • 從忽必烈用回回炮轟塌襄陽城來看,宋末中國在關鍵領域就開始落後了
    南宋的滅亡跟元朝引進異域的回回炮關係甚大。這表明廣義上的西方(阿拉伯毗鄰歐洲而距離東方的中國很遙遠)已經在關鍵的火器領域迎頭趕上了!但作為兵器用於實戰,則須至十世紀初唐朝末年。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南昌),部將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這裡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箭之類,主要用作燃燒武器用。
  • 郭靖和黃蓉戰死城下,真實的襄樊大戰有多慘烈
    只可惜這兩位武林領袖最終戰死在慘烈無比襄樊大戰中,讓人惋惜的同時,也更令人崇敬。而金庸老先生的小說好就好在是有一定的歷史事實做核心的,比如丘處機卻是醫治過成吉思汗,郭靖和襄樊大戰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麼,真實的那場宋蒙大戰又是如何呢?
  • 中國古代的炮都是以機發石的,到了明朝發揚光大,1529年就能自造
    文/文文介紹歷史說【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中國古代的炮都是以機發石的《明史·兵志》說:元人徵西域時,曾得到火炮攻蔡州時用之。但造法不傳。明成祖平交趾,得其槍炮,特設神機營肄習。到武宗末年,白沙巡檢何儒,得到佛郎機炮,到公元1529年,中國人就會自造了。
  • 金庸筆下的宋蒙大戰,郭靖夫婦力戰而死,真實的襄樊大戰同樣慘烈
    只可惜這兩位武林領袖最終戰死在慘烈無比襄樊大戰中,讓人惋惜的同時,也更令人崇敬。而金庸老先生的小說好就好在是有一定的歷史事實做核心的,比如丘處機卻是醫治過成吉思汗,郭靖和襄樊大戰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麼,真實的那場宋蒙大戰又是如何呢?
  • 明朝滅亡後,此人暴揍清軍包圍南京,清朝皇帝:大清還是回東北吧
    非也,1644年頂多算是明朝大一統江山的結束,明朝徹底消失在歷史上的時間準確來說應該是1683年(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而在這39年中,明朝殘餘勢力從未放棄過抵抗,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抗清將領,比如名將李定國,大敗漢奸孔有德,陣斬滿清皇子,逼得順治皇帝差點割地投降,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憑藉優勢水軍暴揍清軍,佔領南京,嚇得清朝順治皇帝差點捲鋪蓋回東北,那麼這位抗清將領是誰呢?
  • 襄樊之戰被尊稱為「武聖」的關羽為何會失敗?敗了也依然是戰神
    三國名將關羽,被尊稱為「武聖」的關公一生中有一場戰役的表現被後世稱之為「威震華夏」,此戰也成為關羽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巔峰時刻,然而也是在這場戰役裡,關羽從巔峰跌向地獄,戰死沙場,這場戰役就是襄樊之戰,也是三國形式的轉折點。
  • 第七十五回 大意失荊州(上)
    按呂蒙的原計劃,是他先回建業,等關羽這邊留駐後方的軍隊調往前線時,再親領船隊晝夜兼程西進。看到陸遜後,呂蒙對這個計劃做了點調整,準備讓陸遜全權接替自己的位置入駐陸口。順便再說一下,陸口現在還不能叫陸口,應該叫雋口。正是因為陸遜的入駐,又為東吳建立大功,方作為一種殊榮,給予陸遜冠名權的。讓陸遜接替有兩個好處,一是呂蒙回建業養病,都督之位不可能一直空著。
  • 《戰意》S2賽季不做人 回回炮人手發一隊
    講道理這也不能怨蒙古系兵團麼,蒙古本就是馬背上的民族對不對?莫急,這回義大利系新兵團有5種,分別為傑瓦諾工匠團、巴勒莫賞金兵團、威尼斯城邦方陣、亞平寧背盾弩手、阿爾諾輕炮兵團,他們能不能帶來「將軍,時代變了」一般的戰術變革,下面就由殺手哥來詳細給你講講S2新版本先遣體驗的感覺。  1. 巴勒莫賞金兵團
  •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勤勤懇懇17年,為何還是救不回明朝
    說起明朝,大家無不惋惜,明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有漢朝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共傳16帝,享國276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崇禎手上覆滅,崇禎勤勤懇懇17年,為何還是救不回大明的覆滅?今天咱們講講。
  • 水滸傳:宋江為何攻打曾頭市?為晁蓋報仇是假,其他三個目的是真
    (節選第六十八回)誰能想到,宋江打著替晁蓋報仇的旗幟攻打曾頭市似乎晁蓋的死和曾頭市沒有任何的關係,亦或是宋江攻打曾頭市替晁蓋報仇就是假的。既然宋江攻打曾頭市替晁蓋報仇是假,那麼宋江為何還選擇攻打曾頭市呢?
  • 水滸傳:宋江為何攻打曾頭市?為晁蓋報仇是假,其他三個目的是真
    如果不是因為段景住、楊林、石勇北上買馬再次被曾頭市搶奪了去,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宋江會再次攻打曾頭市。或許是晁蓋的在天之靈的保佑,宋江北上買馬失敗,曾頭市再次成為宋江不得不面對的村莊,這一次宋江打著替晁蓋報仇的旗幟再次兵臨曾頭市莊前。面對宋江的來勢洶洶,曾家老爺不得不再次舉起自保的旗幟。
  • 大同護城河挖出明朝重炮,佐證清朝一段隱晦歷史,專家:明朝獨創
    明朝末年國庫空虛,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一些邊關重鎮為防敵人入寇,採取了地方官吏和富戶自行捐款出資鑄造大炮的方式。所以,採取這種方式鑄造的火炮,屬於私炮,通常只能用於本地城防,不允許隨意調往他處。 3、火炮類型為明朝改進型西洋炮,又叫「紅夷大炮」。西洋炮原本是對英制前裝重型滑膛炮的稱呼,因為最先由荷蘭人(「紅夷」)傳入,因而明朝稱為「紅夷大炮」。
  • 兩城大社喊你回50年代逛一逛
    它可以載你到任何想去的角落,包括遺失的過去 時光之所以美好,是在於它的不可複製、不可倒回吧~ 時光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逝去,匆匆的從指縫中流過 在某一刻會驚覺——我們已走過了許久
  • 澳門之光:曾一本海盜叛亂與葡萄牙人加入明朝番兵體系
    1568年的曾一本海盜叛亂,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明朝軍隊的番兵依賴症曾一本的船隊 就是明朝水師標準1568年的6月,再度出發的曾一本叛軍,開始準備從珠江進攻廣州。但曾一本很快發現,葡萄牙商船的艦炮遠比自己船上的弗朗機射程要遠,威力也大出很多。他當時還不會想到,在這次戰役結束的100年後,轟擊過他艦隊的葡萄牙大炮還會成為明朝用來對付清軍的絕密武器。而當進攻船隻靠近對手,葡萄牙人的小型弗朗機炮和火繩槍火力,也讓他們無法從容上船。更為尷尬的是,這些被葡人用於近距離支援的火器,已經是明軍所有火炮中最好的品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