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中偉集團旗下海納新材常務副總經理伍學鋒先生赴臺旅遊所撰遊記。所行、所見、所思、所感,盡在文中。
中偉集團一直秉承「開放、誠信、卓越、共贏」的核心價值觀,築巢引鳳,大量引進全球優秀人才,提升企業格局和視野,追求企業發展的社會化,致力於成為倍受尊重、持續發展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伍學鋒先生本文反映出正處在跨越式發展中的中偉人開放的視野和思想格局,也向我們傳遞了臺灣地區濃鬱的人文氣息和傳統文化氛圍。願海峽兩岸中國人加強溝通、深入交流;願海峽兩岸中國人早日團聚,畢竟我們漠漠的海是相連的,悠悠的風是相通的!
本文作者伍學鋒先生
▶Day1.【臺灣行腳】---101大樓、西門町
從長沙飛往臺北的空客A320飛機徐徐降落在挑園機場。原計劃妻子同一天從深圳飛往臺北,我們一起同在臺灣讀書的兒子實現二岸三地大團聚,可惜妻子因公務繁忙,沒能成行,我就從長沙直飛臺北了。一下飛機就感覺到臺灣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方塊字、普通話、黑頭髮、黃皮膚。再往前走到入境口岸,中華民國入境、青天白日旗,中華民國臺灣銀行映入眼帘,依然覺得臺灣是個很獨立、很陌生的地方。
一出桃園機場,就見到了等候已久的兒子,哈哈,半年不見,這小子越來越帥氣,越來越強壯了。兒子帶我去喝了臺灣特產---珍珠奶茶,第一次喝臺灣的珍珠奶茶感覺還真不錯,後來才知道珍珠奶茶的發源地就是臺灣。稍稍休整了一會兒,兒子便急著給我當導遊了。首先直奔臺灣地標---臺北101大樓,顧名思義,101就是有101層樓,它高509米,2010年以前,它是世界第一高樓,目前是世界第三高樓。
臺北101大樓
臺北101大樓由國際級建築師李祖原設計,超越單一量體的設計觀,以中國人的吉祥數字「八」(「發」的諧音),作為設計單元。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整體。大樓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在外觀上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開創國際摩天樓新風格。
從雄偉的101大樓走出,我們到了繁華喧鬧的西門町。西門町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東北方,是臺北西區最重要的商業圈。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臺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他們的休憩場所。
西門町夜市
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西門町總是人潮不斷,紅樓、刺青街、電影街、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是臺北最熱鬧的街道。西門町的每一個轉角,似乎都有一個出乎意料的驚喜在等著。
臺灣,期待著接下來的精彩!
〖2016-6-8於臺北之夜〗
▶Day2. 【臺灣行腳】---臺北故宮、臺灣大學、中正紀念堂
早就聽說過"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珍寶",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到了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臺北故宮),對比後才知道果真如此。臺北故宮的面積和展品數量並非絕頂,但其歷史價值及藝術之精美堪稱絕倫。
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內收藏有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運到臺灣來的24萬餘件文物,這些珍貴的文物在抗戰初期為避免落入日本人手中便打包裝運,在十多年的歲月裡,輾轉了不少地方,最終在國民黨逃離大陸時被運到了臺灣。臺北故宮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現藏品達60萬件。院內有20餘間展室,展出大量稀世珍寶,其中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最為著名,號稱故宮三寶。
國立臺灣大學
下午遊覽國立臺灣大學,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國立臺灣大學成立於1928年,前身為日據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校區分布於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一,學生總人數達33000多人,其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印象最為深刻。
中正紀念堂
接著到了"中正紀念堂",顧名思義就是蔣介石紀念堂。園區內有中正公園、牌樓、瞻仰大道、歌劇院、音樂廳等建築,牌樓上的「自由廣場」 四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據說是陳水扁當政時,將牌樓上原有的「大中至正」(「中正」是蔣介石的名字)修改得來。臺灣是個自由民主社會,但其政治是亂象叢生的。
18:15從臺北乘臺鐵22:34到達臺南。結束一天的旅程。
〖2016-6-9於臺南之夜〗
▶Day3. 【臺灣行腳】---臺南、高雄、墾丁
早晨臺南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街道上冷冷清清,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阿川粉圓店吃早餐,邊吃邊同阿川聊起臺南的風土人情。臺南人樸實、熱情、友善,樂於助人。臺南是臺灣第四大城市,人們生活節奏很慢,過得很悠閒。
臺南火車站
中午到了高雄市,高雄是臺灣的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市,有悠久的歷史。高雄最早的名字叫「打狗」,原來高雄盛產竹子,那裡的原住居民把竹子叫「TAKAU」,漢音譯為打狗,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認為打狗名字不雅而更名為高雄,高雄的日語發音與打狗相近。
高雄港
我們遊覽了西子灣風景區,黃澄的沙灘,碧蘭的海水,繁忙的海輪,是著名的海水浴場和避暑勝地,據說黃昏是遊西子灣的最美時刻,晚霞輝映,海潮覆岸,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這種景觀叫西子夕照,是臺灣八大勝景之一。與之毗鄰的還有國立中山大學,紅磚綠樹,相映成趣。
西子灣風景區
西子灣的一個山丘上是著名的打狗英國領事館,1858年天津條約和1860年北京條約籤訂之後,臺灣被迫逐步開放通商口岸,打狗為其中之一。英國為拓展對臺灣貿易的經濟利益,率先在臺設立領事館,在打狗港的哨船頭小丘上建成了這棟西洋式建築作為官邸,它是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建築,所以號稱是臺灣第一棟洋樓。
從高雄出發,一路南下,經過二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墾丁已經晚上七點鐘多了。墾丁位於屏東縣,東臨太平洋,西靠臺灣海峽,南望巴士海峽。墾丁的名字據說是清朝時期,從大陸來了一批壯丁到現在這個臺灣最南部的地方開墾,這裡便被後人稱為「墾丁」。
墾丁夜市
墾丁的夜市很熱鬧,其小吃更是集全臺灣之品種,炸鮮奶、大腸包小腸、蚵仔煎、七裡香、粉圓、涮涮鍋、鐵板燒、東山鴨頭、綠茶糕等等,隨時可以大飽口福。期待明天墾丁的觀光!
〖2016-6-10於墾丁之夜〗
▶Day4. 【臺灣行腳】---臺灣最南點、鵝鑾鼻、臺中
墾丁的景點多以自然風光為主,藍天、白雲、沙灘是這裡主題。這裡有秀美海灘、有希臘的浪漫、有夏威夷的熱情,清晰唯美是這塊土地的風格。
風帆石
墾丁景點間的距離比較遠,因此,以租機車或電動車出遊最為方便。一大早我們租了輛大功率二輪電動車直奔「臺灣最南點」,踏上了觀海平臺,該平臺正前方為巴士海峽,左側環抱太平洋,右手邊則是臺灣海峽。站在此處遠眺,海洋交匯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海天一色,蔚為壯觀。
臺灣最南點
離開了「臺灣最南點」,我們騎電動車輾轉到了鵝鑾鼻公園,鵝鑾鼻是臺灣八大勝景之一,園內珊瑚礁石灰巖地形遍布,怪石嶙峋。白白高高的燈塔為公園的標誌性建築,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燈塔西北側有史前遺址,足見其歷史悠久。
鵝鑾鼻燈塔
中午從墾丁乘車約4小時到達臺中。臺中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建於清朝,1886年曾一度為臺灣首府。臺中四季舒爽,清風宜人,是臺灣人眼中山川城市共榮的「寧靜之都」。在臺中,你可以在美術館欣賞無價的畫作,在博物館探究神奇的世界,在溼地追逐夕陽的盡頭,一切都是那麼輕鬆愜意。臺中無愧為美麗熱情的臺灣之心。
天色已晚,入住臺中。
〖2016-6-11於臺中之夜〗
臺中之夜
▶Day5.【臺灣行腳】---感言
今天是臺灣行腳的第五日,是計劃回大陸的日子,我入臺前就訂好了12:15從臺北飛往深圳的航班。兒子說要去伴手禮店買些手信(大陸稱禮物)帶回去送給媽媽和其他親朋好友。因此,我們從臺中---臺北---桃園機場,一路購物一路趕路,僅提前一個小時到達桃園機場。登機前我同兒子合影話別。
臺灣學校的假期比較多,端午節放了五天假(含調休),兒子用這五天時間全程陪同我暢遊臺灣,認識臺灣,體驗臺灣。兒子在臺灣學習很努力,學習課程也很多,還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在臺灣拿過「全國」圍棋賽個人冠軍和季軍,以及「全國」大學生圍棋賽團體第四名,獲得了一萬多元獎金。
去臺灣之前,兒子就給我傳遞了一個訊息,如果只是看風景,觀熱鬧,那麼會有點失望;如果是感悟人文氣息、體味傳統文化,那麼會非常如願。
通過五天的行腳,我發現臺灣的每個城市都比較老舊,就拿臺北來說,除了101大樓以外,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建築了。狹窄的街道,低矮的房屋,川流不息的機車(大陸叫摩託車)、汽車、捷運(大陸叫地鐵)、臺鐵、高鐵成了臺灣硬體的寫照。
雖然臺灣的硬體已無法同大陸相比,其居民也不一定比大陸人有錢,但是他們的和諧共存,互幫互助在大陸看來屬於稀缺資源了。臺灣人使用頻率最高的溫馨詞語是「謝謝!」。
昨晚我們在臺中乘計程車,到達目的地後,司機主動退了我們20元錢,原因是他不小心繞了路,我感到愕然,這在大陸是不可想像的事。
臺灣的機車(大陸叫摩託車)遍布全島,許多機車都沒上鎖,人們進店買東西把機車在店外一停,不上鎖便進店去了。機車駕駛員很遵守交通規則,全部戴頭盔,在我五天的行程裡,沒有發現一例機車安全交通事故,沒聽到機車喇叭聲。相比於大陸的禁摩禁電政策,可以看出,在這一點上哪個政府更為民著想。
臺灣的一些偏僻公路旁邊,每隔數公裡就豎立著一塊寫有"陸蟹出沒,減速慢行"的標語,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小標語、大情感!
臺灣海峽
從臺北挑園機場起飛,約一個半小時到了深圳的上空,窗外望去,繁華無比,可我怎麼也興奮不起來。大陸在物質上已遠遠領先於臺灣,可在精神上、靈魂上、信仰上是嚴重滯後的。大陸經過改革開放後三十幾年的野蠻生長,文化上、倫理上、道德上已失去了很多,我們摧毀了文化、摧毀了美德、摧毀了信仰、摧毀了互信,卻沒有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就是為什麼並不富裕的臺灣人比那些富裕的大陸人更容易贏得外界的尊敬!
臺灣,不虛此行!臺灣,我還會再來!
〖2016-6-12於惠州之夜〗
▶【臺灣行腳】——後記
五篇【臺灣行腳】在多個微信朋友圈裡引起了共鳴、爭鳴和討論,點讚的轉載的很多,因時間關係,我沒有一一回復,在此表示抱歉!特別解釋一下,這五篇【臺灣行腳】 只是隨來之筆,沒有深究用詞,語言有些偏激,我想大家能用爭鳴來凝聚共鳴未必是一件壞事,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感謝大家對我微信的關注!
本次臺灣行腳,因妻子公務繁忙而缺席,使我們一家人沒能實現二岸三地大團聚,留下了小小的遺憾。不過兒子在臺灣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是我們做父母的驕傲!臺灣的建築抗震技術一流,教育資源一流,兒子立志成為一流的建築設計大師來報效祖國!
五日的臺灣行腳已結束,給我留下的印記不是風景,而是人文。我從小在課本上接受的"臺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等等之類的教育,被這次臺灣行腳給徹底顛覆了。
臺灣已跨過了四小龍高速發展階段,現在的發展速度已明顯慢下來了。人們不再攀比,不再炫富,所謂的官二代,富二代沒有了滋生的土壤。臺灣並非完美無缺,她也有很多詬病,如城市老舊、民怨不斷、民粹湧現、政治亂象等等,但臺灣庇護了中華的傳統文化,把中華民族最美好的習性給保留了下來,感謝臺灣!
大陸改革開放後三十幾年的野蠻生長,使人們變得貪婪和自私,使人們的骨子裡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教育問題、醫療問題、住房問題、食品問題等等層出不窮,忽然間發現我們似乎進入到了互害社會,我們既是互害社會的受害者,也是互害社會的製造者。也許我們這一代人已不能完全彌補和改變這一切,我只是希望我們下一代人能生存在一個互信而不是互害的環境中,把扭曲了的社會給糾正過來,還大中華的真本色!
臺灣行腳終究要回歸到原點,今天從深圳搭乘武廣高鐵列車返回公司,一路上隨筆寫下了這篇後記。望著列車窗外的風景,心理久久不能平靜。兩岸漠漠的海、悠悠的風不會因我的行腳而生發任何改變,不過漠漠的海是相連的,悠悠的風是相通的,這海就是臺海,這風就是太平洋的風!
〖2016-6-14於武廣高鐵列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