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一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推出「小時觀察」,請大家和我們一起發現城市治理當中存在的影響大家生活的小細節。
欄目推出後,有很多讀者給我們留言發帖。
我們先後就小區門前的馬路突然加裝欄杆、小區新增人臉識別設備有人擔心信息洩露、斑馬線上成婚紗拍攝取景地、樓下的聚會的場所拆了能還回來嗎等問題,進行了關注和採訪。
昨天(11月24日)杭州公訴民評聚焦的是城市環境治理(人行道被「分割」、汽車鳴號屢禁不止,杭州「公述民評」提到的問題你有共鳴嗎?),和「小時觀察」的初衷類似。其中提到了人行道被切割等問題,同樣引發了很多人共鳴。
11月25日一早,先後有多位讀者給「小時觀察」留言,想讓我們去秋濤路一些人行天橋看一看:「秋濤路的多處人行天橋,上電梯的地方都是有多級臺階的,這樣的話,靠輪椅出行的人怎麼辦呢?」
接到爆料後,今天上午,小時新聞記者從艮山西路跟秋濤北路的交叉口一路向南,看看究竟有多少人行天橋存在這種情況。
走了沒多遠,在太平門直街跟秋濤北路的交叉口,我們發現了第一座這樣的人行天橋。
西側電梯口靠近一家中國郵儲銀行,東側靠近中豪大酒店。
記者觀察注意到,兩側入口處的臺階大概十級,如果想要乘坐電梯上人行天橋,先要走上十級臺階。臺階雖然比較寬闊,但是沒有找到便利輪椅通行的設施。
小時新聞記者用隨身攜帶的捲尺進行測量,發現兩側臺階的高度距離地面大概在一米五。平常一個人推輪椅的話,想上到一米五的高度,還是有困難的,下電梯時同樣存在一樣的問題。
針對臺階問題,小時新聞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過路的行人,有的行人認為這個臺階對於有輪椅的人來講,確實不是特別友好,一般都是一個人推一輛輪椅,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幫助,這個臺階想要上下的話還是很困難的。也有人提出了自己觀察到的解決方案,建議萬一真的家裡有坐輪椅的人出行,可以繞行一。
向南幾百米,是秋濤北路慶春東路口的人行天橋。這座人行天橋總共有四個上下口,北側的兩個上下口,電梯下方是沒有臺階的,行人直接可以從人行道上下電梯。但是南側兩個上下口都有臺階。
電梯比較窄,一個成年男性站在電梯上,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空間,可想而知,一臺輪椅,想要上到這樣的電梯可能還是存在一定難度。
在靠近邵逸夫醫院的天橋入口處,記者碰到一位正在打掃衛生的環衛師傅。問及輪椅能否上電梯的事情,師傅說輪椅是上不了天橋的,一個是因為有臺階,另外一個電梯也比較窄,有推輪椅的,他都建議繞行。
邵逸夫醫院門口一位安保人員也是一樣的說法,如果要推輪椅,確實是上不了天橋,「天橋底下有臺階,另外電梯也比較窄,所以如果真要推輪椅的話,可能需要繞行一下,走一下地面道路。」
在醫院,記者碰到一位阿姨用輪椅推著老人來看病。
阿姨說她們還好一些,因為家就住在南肖埠,離醫院比較近,平常來看病的話都是開車過來,雖然停車比較麻煩,但是不用走人行天橋,但是他們從平常生活裡感覺電梯問題還是存在的,因為電梯比較窄,加上有臺階,沒有坡道的話,確實挺苦惱的。
小時新聞記者繼續向南,順著高架一直來到碑亭路附近,又有一座人行天橋。
這座人行天橋電梯下方也有臺階,十級臺階,一米多高,但是跟之前的這個有臺階的人行天橋不一樣的是這座人行天橋的臺階中間,有寬度幾十公分的坡道。
有過路的行人說,有了這個坡道,方便了一些,比如拉著拉杆箱或者買菜的時候,拎著比較費勁,往那個坡道上一拉,就很省力,對於有輪椅的人,他們也擔心這個坡道是不是稍微陡了一些,不太好推。
針對輪椅上電梯特別是人行天橋的難題,小時新聞記者也聯繫上了杭州市肢殘人協會王亞東秘書長。
王秘書長說現實中確實存在一定問題,「現在不僅是殘疾人朋友,包括老年人、病人、孕婦出行,也需要用到輪椅。從安全角度考慮,輪椅不允許上斜行電梯,因為這對輪椅的操作要求比較高,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出現意外。」
通常,輪椅需要搭乘直梯,「但是很多人行天橋在當初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個提前量,輪椅沒有直梯可行,迫不得已要坐斜梯,如果再遇到電梯前有臺階的話,確實不方便,只能走地面。」
王秘書長說,隨著杭州對於無障礙出行的重視,相關設施在不斷完善,比如延安路體育場路的人行天橋、慶春東路新塘路的人行天橋等配備了直梯,「現實中,人行天橋直梯也存在著使用頻率、需要專人看管等問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