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風格的烤肉會選擇先用調料醃製,這樣烤好之後就能直接五味俱全。
巴西烤肉也偏好用最原始的鹽搭配,只吸收烤制時的火味與果木炭薰香。
記憶裡的路邊攤味道更是少不了往空中一撒的飛舞佐料,在炭火裡造就滿足感。即便幹碟的美味難以抵擋,但總有那麼一群人跟我一樣,喜歡夾起原汁原味的烤肉在烤肉醬裡裹上一圈,比起幹香的炸裂口感,更偏好美味在嘴裡的無限延長。
你可以不醃肉,但絕對不能沒有一瓶好吃的蘸醬。
對於手殘人士來說,自製的醬料除了新鮮再無優點,醃製的步驟一點不落,吃起來卻地別天差。
今天就總結了七款現成的各國特色烤肉醬來饞一饞大家,就像那句俗話說的,蘸皮帶都能有滋有味。
美式Barbecue醬一般是以番茄和醋為原料製成的,無論前方掛著什麼地名,基本都離不開酸的洗禮,這也是美式BBQ醬的一大特色,濃鬱的香料味和醋酸味。烤肉前直接在肋排上抹好現成的卡夫BBQ醬,南方傳統的低火烤制方式使得肉感稍顯軟爛,一口一個骨肉分離。
烤好後紅色的肋排表面不僅要俘獲你的眼,還會在大快朵頤後遍布嘴邊,甜中帶酸。
從此只要烤肋排提上日程,BBQ醬都與它捆綁餘生。
韓式烤肉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肉快烤好之時,菜葉已然在手,疊好一蒜一辣椒圈,夾上精華烤肉,最後用筷子蘸一點包飯醬,包裹三兩下,吃出走馬燈。
大喜大和清淨園的烤肉醬水平不相上下,自行選擇就可以了。
就算對韓式拌飯的甜辣望而卻步,也能愛上烤肉醬的點到即止,還有一種也很入鄉隨俗的用法,就是拿來辣炒豬肉,切記一定要薄片,下飯一絕。
即便都屬於東方國家,日本的醬料卻逃脫不開小清新,無論是照燒還是壽喜鍋,時常被一概而論為「甜」,其實就跟炒菜時加一小把白糖的原理一樣,人想主打的是鮮。日式烤肉更多的是在網狀烤盤上滋啦亂跳,這就決定了肉類的少醃製與依賴本身脂肪,高品質的選材往往不需要過多調味,備好一小碟燒肉醬汁,一碗冒尖的白米飯,分分鐘幹光。錨牌日式烤肉醬屬於香甜的醬油配上噴香的芝麻,口感不算粘稠,配上牛的各個部位,還能品味肉的原味,瞬間魂穿五郎,化身美食家來一場牛與牛之間的深入探討。無論哪種肉食串串,只要一擠一蘸,都能在唇齒間來一場狂舞。
草原紅太陽許多朋友應該都不陌生,蒜蓉辣醬裡的蒜香餘味無窮,提到蒜蓉誰能躲過生蠔與蝦的趕場,連薄味的茄子都能肆意綻放。這回就是純正的鹹口了,要的就是在燒烤香味催化下的「如饑似渴」,酒水飲料安排上。在把肉食作為餐桌硬菜的阿根廷,怎麼連吃一個月烤肉都不膩,離不開把歐芹與牛至結合得爐火純青的阿根廷青醬。
值得一提的是SalsaBrava家還有一款香菜青檸醬,這瓶疊BUFF般的神奇醬料,只能說是兩個極端,吃不慣的人連連擺手,喜愛的人慾罷不能。
酸黃瓜一向是漢堡裡的靈魂,奈何數量總是少之又少,像我就買了一瓶居家自備,但每次吃又覺得少了點什麼,直到看到青瓜芥末醬,才知道原來是少了那份醬。冠利旗下的早期「網紅」其實是這款酸奶醬,直到青瓜醬現身稱霸全場。
舀一勺抹上漢堡肉或是熱狗,每嚼一口都有酸黃瓜粒在嘴裡反覆喚醒味蕾,還有神來一筆的黃芥末醬,酸酸甜甜直呼再來一口。泰式吃播的靈魂就是一碗酸辣醬蘸萬物,生蔬海鮮都不在話下。
炭燒豬頸肉的靈魂也不再僅限於外焦裡嫩,還有這碗芒果酸辣醬,入嘴的剎那妥妥的夏天味道。如果有人躲不過麥當勞的泰式甜辣醬,那絕對不要放過藍龍的芒果酸辣醬,芒果的酸甜與普通的白砂糖和醋味天差地別,酸甜中帶著微辣,東南亞的氣息瞬間拉滿。
吃肉的奧義一向是口舌與胃的雙重飽腹感,油脂與微焦的表面正需要被稱為「醬」的這份調和劑,百味都被裹進舌間。
這下不用再遺憾於對醬料的一無所知,一肉一醬就能直接開火。引用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6b3d40102ee2r.html
https://www.douban.com/note/701539160/?dt_dapp=1&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wechat_friends
https://unsplash.com/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