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國證交會(SEC)表示,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款就造假案達成和解,瑞幸咖啡發布聲明稱,公司已經與SEC就特定前高管和員工的偽造交易行為調查達成和解。SEC將向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院提交擬議和解協議。持續了幾個月造假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門店成立。2018年1月份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試營業,截至到5月份已經初步完成門店布局525家,用了四個月終於在5月8日宣布正式營業。經過一年的融資2019年5月16日,確定IPO發行價,5月17日終於掛牌上市。
好景不長,瑞幸咖啡在大家滿懷期待的時候,卻陷入了財務造假風波。2020年6月29日,瑞幸咖啡因無法遞交年報退市。7月,瑞幸咖啡公布調查結果,瑞幸咖啡財務交易於2019年4月開始編造,因此,瑞幸咖啡2019年的淨收入增加約21.2億元,其中第二季為2.5億元,第三季為7億元,第四季度為11.7億元。同月,瑞幸咖啡解除陸正耀董事長任命,解除黎輝、劉二海的董事任命,任命董事兼原代理CEO郭謹一為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
瑞幸從紅極一時,到熱度逐漸冷淡,頂著「中概股史上最大造假醜聞」和「民族之光,美利堅韭菜收割機」的稱號,成立不到三年的瑞幸咖啡,如坐過山車一般,起起落落。
從中也可以發現瑞倖存在的很多問題。首先是瘋狂的擴張門店,嚴重影響瑞幸咖啡的輸出,而且除了一二線城市,其他地方因為消費人群不夠密集,無法產生較高單位的績效,導致沒有辦法向下深入。其次,單一的來源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沒有其他文化輸出工具,短期內也沒有品牌效應,靠紀念品銷售產生附加利潤的模式基本沒有,只是靠情懷輸出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培養。而且瑞幸咖啡的配方是專門調配的,所以增加了許多的經營成本,產品雖好,但企業內部管理混亂加之企業資歷太年輕,沒有穩紮穩打,涉及財務造假等等一些問題加速了瑞幸的衰敗。
不過瑞幸並沒有因此倒下,8月10日,多家媒體報導,瑞幸已經實現盈虧平衡,預計2021年將實現整體盈利。瑞幸雖然有造假,但其門店網絡、供應鏈、用戶數據等運營基礎並沒有被動搖,這是瑞幸翻盤的資本。
瑞幸通過一邊開新店,一邊關舊店,不斷優化全國的覆蓋布局。並且下調補貼力度,比如把3.8折券換成4.8折券、抵用金或滿減券。與此同時,瑞幸在瑞納冰和水果茶飲等品類上新高達50多款。不僅如此,瑞幸還開始重視私域流量和社群運營。
截止目前,瑞幸咖啡私域用戶已經180多萬,其中110萬用戶加入了9100多個圍繞門店組建的用戶福利群。如果說,此前瑞幸營銷的關鍵詞是擴張性裂變策略,現在則升級為精細化社群運營策略,營銷關鍵詞從拉新轉變為留存和提頻。用戶轉變為私域用戶及進入社群後,月消費頻次提升了30%,周復購人數提升了28%,MAU提升了10%左右。
只要有資金,瑞幸還會狂奔。牢牢把握住年輕群體的心,不斷迭代、推陳出新。如今,瑞幸咖啡正在復甦中,雖然它在資本層面經歷了過山車,在投資圈或許讓人敬而遠之,但在消費者眼中,瑞幸卻並不是一個徹底無法翻身的品牌。中國咖啡的故事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