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世界70億人口日遲來5年-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2 光明數字報

    2011年10月底,地球人口達到70億,聯合國將10月31日定為世界70億人口日。數據顯示,計劃生育政策使中國目前人口規模比預期縮減了4億。這意味著,中國使「世界70億人口日」遲來了5年。

    中國為穩定世界人口作出積極貢獻

    據介紹,我國佔世界人口的比重,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我國在經濟社會尚不發達的條件下,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發達國家用百年時間走過的人口轉變歷程,成功改變了中國人口發展的軌跡。

    「如果不實行計劃生育,目前的人口規模可能會超過17億,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更多困難。」國家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生育率的迅速下降,緩解了龐大的年輕人口在入學、就業、住房等方面帶來的壓力,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其他國家,人口增長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GDP年均增長率達8.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與此同時,資料顯示,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經提高到了9年;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指標均處於發展中國家最好水平;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3.5歲,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類發展指數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國家之一。

    此外,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改善了人民生活條件,提高了家庭發展能力。我國農村人均純收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成為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的典範。

    我國當前人口發展呈現五大特徵

    專家指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形勢總體穩定,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人口總量仍在持續增長。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大陸總人口13.4億。預計到2020年,全國總人口約為14.5億左右。

    二是人口素質總體不高。近年來,全國出生缺陷監測總發生率約佔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全國各類殘疾人佔全國人口的6.34%,加上不孕不育人口比例提高,生殖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另外,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約為12%,高級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約為25%。在勞動生產率方面,我國不僅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而且低於不少新興經濟體。

    三是人口結構性問題凸顯。目前,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總體仍然偏高。而且,在「十二五」期間,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未來我國就業問題仍然艱巨。同時,我國人口正逐步走向高齡化,到2050年,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將佔老年人口的1/5,總數達到1億左右。

    四是人口流動遷移日趨活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人口特別是農村勞動力出現了以市場為主導、以發展型遷移為主要形式的大規模流動,2010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21億。未來二三十年,是我國人口城鎮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遷移規模最大、活躍程度最高的時期,將有3億左右人口從農村進入城鎮。

    五是家庭傳統功能呈弱化趨勢。隨著人口轉變和經濟社會轉型,受婚育觀念變化、人口流動性增強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家庭發展面臨著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家庭規模不斷縮減,家庭結構多樣化,空巢老人和獨生子女家庭比例都有所升高,離婚率明顯上升。而且,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居住離散。家庭的生產、婚姻、生育、養老等傳統功能有所弱化,抵禦風險的能力有所下降。

    總的來講,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人口問題,在我國現階段已集中顯現。(本報記者 田雅婷)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光明網記者趙豔豔)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京揭曉。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辦者、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原系主任、教授楊先讓等20人及團體被推選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 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光明網記者李然、李丹)由光明網與搖籃網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活動」,17日在光明日報社揭曉結果。包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北京友誼醫院執行院長張澍田,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院長高國蘭,首兒所附屬兒童醫院副所長谷慶隆,國家衛計委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全國政協委員、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建岷,以及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黃澤民等人到會,並參與活動現場互動環節。
  • 光明日報2007年大事記
    2月5日  2月5日-3月4日推出《感受春節》專版:2月5日,東西南北看年貨;2月6日,東西南北看年飯;2月7日,東西南北看旅遊;2月8日,東西南北看演出;2月9日,東西南北看年俗;2月19日,東西南北逛廟會;3月4日,東西南北鬧元宵。  編委會下發文件:《光明日報社關於做好督促檢查工作的暫行規定》。
  • 世界人口日大會:70億人的世界
    解說: 2011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紀念大會在中國天津市召開。今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將達到70億,聯合國將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題確定為「70億人的世界」,70億人口,隨之而來的是不可預知的機遇和挑戰,還有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發展與合作。70億,對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肩負著怎樣的責任?帶著這種疑問,我們採訪到了聯合國人口基金亞太地區主任堀部信子。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1月,光明網主辦「2012網絡輿情應對與人才培養研討會」。2012年11月,光明圖片與《中國縣域經濟報》、《中國會計報》、《平度日報》三家報紙媒體籤訂合作協議。2012年11月,光明網聯合百度推出「月度十大科技人物」、「月度十大教育新聞」兩份榜單。2012年11月,光明網榮獲「回顧輝煌歷程喜迎黨的十八大」讀書競賽活動組織獎。
  • 「我愛你中國」喜迎新中國70華誕 光明融媒體書法大展徵集啟事
    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書法藝術,凝聚磅礴的愛國力量,在光明日報社、中國書法家協會支持下,光明網、光明日報閱讀公社微信公眾號特舉辦「我愛你中國」喜迎新中國70華誕光明融媒體書法大展,為全國書家、書法愛好者提供一個感悟家國情懷、感受生活美好、向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禮的新媒體平臺。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光明日報-光明網
    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話題討論量近2萬條。    多數網友認為,古代書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與現代大學所追求的辦學理念一致。網友「用裡先生」表示,書院具有極強的社會開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夠接納各種身份、不同學派的人群,促進思想碰撞,相互借鑑經驗。    部分網友提出,「千年書院」為中國文脈傳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世界人口將達70億 研究顯示中國最多能養活16億
    ,2011年10月31日,地球將迎來她的第70億位人類居民。  1800年,地球人口為10億,大約125年後,這一數字增長到20億。而地球人口從60億跨越到70億,其間間隔僅12年。  聯合國的世界人口報告估計,人口增長可能在2050年達到峰值90億。甚至有預測數字認為,屆時人口將突破110億。  對於一個常常被貧困人口、自然災害和糧食飲水短缺所困擾的群體來說,這些冰冷的數字顯得更加殘酷。
  • 古雲鎮紀念「世界70億人口日」
    10月31日,「世界70億人口日」,古雲鎮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     當天,古雲鎮商王莊村熱鬧非凡,歡快的秧歌,韻味十足的戲曲,詼諧幽默的小品把群眾聚集在一起,共同紀念「世界70億人口日」的到來。古雲鎮計生辦工作人員發放人口與計劃生育宣傳材料
  • 世界「人口時鐘」走過70億
    世界「人口時鐘」走過70億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估算,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經達到70億。為此,菲律賓、印度、俄羅斯等國各自挑選出本國的「第70億個寶寶」。子孫繁衍,可喜可賀。但人口迅猛增加給世界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給各國發展與穩定帶來的挑戰卻實實在在,需要全人類妥善應對。
  • 70年,天津! - 光明日報
    陳國興攝1988年天津市河西區科協開辦娃娃電腦班 陳國興攝1992年露宿排隊買債券 王志貴攝時光的分隔線70年砥礪奮進70年披荊斬棘70年春華秋實天津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谷嶽攝泥人張泥塑現場表演 姚文生攝西青區民俗文化旅遊節開幕 孫立偉 潘立峰攝天津已成為開放包容之城擁有國家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新區在津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5萬家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49家首屆智能大會上各種智慧機器人 錢進攝天津自貿試驗區
  •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產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張玉玲)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現向社會公示。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按推選規則,12月19日公布了100人候選名單。近日,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投票、評議,活動組委會綜合考慮候選人區域、類別、構成等多種因素,充分衡量候選人的標誌性、引領性、創新性、示範性及年度代表性,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傳承人22位,研究者5位,管理者、策展人、企業家各1位。
  • 世界人口日盤點各國震撼人海 總人口已過70億
    聯合國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喚起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目前,世界人口早已超過70億,世界各地都可看見那些人山人海的震撼場景。據聯合國有關機構預計,到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地球到底還能承受多少人口之重?
  • 60億、70億…… 世界人口 離100億還有多遠?
    而在過去短短一百年裡,世界人口淨增45億,比過去幾百萬年歷史中增長總額還多3倍。人口增長如此迅速,使得這一天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60億人口日」。   12年後,地球總人口達到了70億,增長速度再次突破歷史紀錄。截至2019年,世界人口已經達到77億。   人口問題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共同面臨的基礎性、全局性問題。
  • 徵文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系列徵文活動的基礎上,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與光明日報社決定聯合舉辦第三屆「孔學堂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徵文活動
  • 聯合國:2100年中國人口將減至10億
    據環球網引述日本共同社7月30日報導,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9日發布預測稱,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2015年)的73億人增至97億人,至2100年將達到112億人。至2022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 世界人口今天突破70億 人口增長極不均衡(組圖)
    1999年10月12日,聯合國根據世界人口發展的趨勢,確定當日為世界"60億人口日"。這是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時2分,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右一)專程來到塞拉耶佛的一家醫院,看望成為地球村第60億位居民的男嬰。 新華社發  10月31日將是一個令人警醒的日子。據聯合國人口基金預測,這一天世界人口將達到70億。
  • 安徽省行知學校師生巨製歙硯進京 《天下光明》祝賀巜光明日報》70...
    光明頂上觀天下,舵手紅船破霧來。七秩行知真理路,九州築夢百花開。在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之際,6月13日下午,承載著安徽省行知學校3000餘名師生敬意的巨製歙硯《天下光明》不遠千裡抵京,以傳承精湛民族技藝的獨特方式熱烈祝賀光明日報創刊70周年。受到光明日報社辦公室主任耿海軍、副主任程煥明、教育部主編練玉春等的熱情接待。
  • 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幾?
    截止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佔世界總人口20%左右。截至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億9538萬人;中國香港2018年總人口:743萬;中國澳門2018年總人口:66萬7400人;臺灣省2018年總人口:約為2358萬人。
  • 芬蘭人眼中的中國70年巨變
    【70年:世界看中國】   芬蘭人眼中的中國70年巨變——訪芬中協會主席溥明睿光明日報記者 張智勇  「中國和芬蘭中間只隔著一個俄羅斯實際上,當有著濃鬱亞麻色金髮、眼眸深邃的芬中協會主席溥明睿以流利的中文談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變化、談論京劇和春節廟會時,記者進一步感受到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越走越近,文化交流成為雙邊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