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這個字母,在梅賽德斯奔馳的家族中,代表的是旗艦的意思,S系乃是轎車系列產品中的旗艦轎車,而四門轎跑的CL家族中,CLS同樣有著旗艦的地位(至少在GT4DoorCoupe現身前),而三芒星廠徽的休旅家族中,GLS車系同樣也是旗艦作品,而這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在這趟全球媒體試駕活動中,積極溝通的產品主軸TheS系。然而有趣的是,雖然擁有旗艦的身份,但因應板塊的移動,大型旗艦車型並非部署的主力區塊所在,再加上登場的時機點,因此往昔梅賽德斯奔馳會將最新穎的科技,每每會在旗艦車型上首次採用,但如今則會以部署主力的中大型為主,例如新一代E系車系上就是如此規劃。
而以梅賽德斯奔馳麾下SUV戰力來看,在2018年登場的新一代GLE車系,不僅是當代家族SUV設計語言的首發,包含了48V輕油電混合動力科技還有懸掛科技,同樣都在GLE車系上首次搭載。而選擇在2019年亮相登場的新一代GLS車系,則是理所當然地將各項出現在GLE車系上的科技與配置,搭載於這款正7人座的旗艦休旅車系上;當然做大哥的雖然不以部署見長,但作為代表的指標戰力,更是要將這些科技淋漓盡致的運用與發揚。梅賽德斯奔馳在2019年紐約車展上,首度發布了新一代GLS,而原廠也相當快速地,在同年6月中旬就舉辦了全球媒體試駕活動。
地點自然是SUV最大的美國,而且還特別選擇在猶他州的鹽湖城,原因就在於鹽湖城擁有非常美麗且廣大的越野場地。在抵達活動會場的時候,終於親眼見到新一代GLS,第一印象竟然是感覺沒有很大臺啊。這樣的視覺感受,應當要說是當代家族設計語言的功能,從車頭或車尾的角度看過去,都是由較趨圓潤的線條勾勒,大面積類六角形水箱護罩設計,讓GLS較龐大的身軀有了出色修飾,並不會給人過於壯碩的視覺印象;但千萬別以為GLS新一代較原先X166的一代縮小,事實上,原廠代號X167的新一代GLS,車長比前代增加了超過70毫米之多。
從現行梅賽德斯奔馳為麾下休旅GL家族所進行的配置來看,包含尚未部署一些地區的GLB在內,原廠共計在GLB、GLE以及GLS等3個車系,推出了7座的空間設定,前兩者都是5+2的選擇,僅有GLS為標準7人座產品,也就是被稱之為Fullsize全尺寸的大型等級SUV;隨著GLE重啟5加2的空間設定,軸距放大到2995毫米,身為老大哥的GLS自然不能落人後。新一代的GLS車身尺寸分別為車長5207毫米、車寬1956毫米、車高1823毫米,軸距則來到了3135毫米,對比於代號X166的第2代GLS,第3代GLS分別在車長、車寬增加了77毫米、22毫米,軸距也放大了60毫米之多,車高則是降低了27毫米,讓原先的高大體態轉為較紮實低伏之姿。
車身尺寸的逐代放大乃是必然之舉,畢竟在2006年問世的初代GLS(當時乃是以GL為名),車長也不過是5088毫米,第2代就突破5.1公尺的範疇。雖然長寬都有所增加,然而在設計巧思的運用下,第3代GLS視覺上其實給人更顯緊緻的視覺印象,根據原廠資料顯示,新一代GLS的風阻係數僅為0.32Cd值,比前代的0.35Cd值更加出色,而車頭較為前掠的類六角形水箱護罩,搭配較為扁長的頭燈組設計,乃是當代家族風格呈現,而GLS頭燈內的燈組造型雖然不明顯,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乃是一大兩小,共計3道的LED燈條配置,同時頭燈的輪廓也更近似於長方形。
更重要的設計元素,乃是引擎上蓋左右兩邊的摺角,直接是由水箱護罩兩端往後延伸而出,中間再加上兩道鈑件摺線,沒有過於張揚、也不會太過低調的勾勒出肌理;車側同樣也沒有採用複雜摺線來雕塑體態,而是簡約的都是由肩線與門板下緣之摺線來映襯,線條走勢來到車尾略為向外攏起,賦予較為壯碩的視覺效果,也更像是在剛直冷硬的形體外,包覆了柔韌的弧線,在圓潤柔和中不失應有的大器姿態。然而車尾最引人注意,也最能辨識出家族風格的,當屬尾燈燈組以及左近的線條設計,從兩側往尾門中央延伸的車尾燈組,同樣是採用了雙區塊的設計,並在牌照框處較為收束,展現出偏於銳角的視覺來與中央鍍鉻飾條串聯。
尾燈組內雙區塊的LED燈條設計,與車頭燈組一樣,都有著家族風格的不容錯認優勢,但卻又很難分辨彼此之間的分數。在原廠安排的晚宴中,特別詢問設計團隊成員,家族化的優勢在於一眼即可分辨出,該輛車乃是梅賽德斯奔馳的車型,但卻容易錯把大哥誤認為小弟的狀況,原廠設計師則回應道這也是為何在頭尾燈組會做出不同區隔的原因,當你從車外後視鏡看到梅賽德斯奔馳的車,你會很清楚知道這是一輛三芒星廠徽的作品,而都是由頭燈造型的差異性,卻又能夠辨識各車系之間的不同!雖然要記得龐大車系之間的差異,是一項複雜課題,但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反正車主應該不會錯認自己的愛車吧。
進到車內後會發現,家族化設計的龐大影響力,坦白說,如果單單只是坐在駕駛座往前望去,GLS與GLE很可能會難以分辨,包含了雙12.3寸合組而成的數字屏幕,功能豐富且有著觸控按鈕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配置,中央鞍座兩側突起的扶手造型,觸控手寫板與手腕靠枕,以及位於手寫板前後左右的按鈕配置,都好似模塊化的設定一般。而原先可以作為區隔不同車系的空調出風口設計,大概是比較能分辨GLS的關鍵點,梅賽德斯奔馳多數的新一代車型,位於前臺總成的出風口多為圓形、或是渦輪葉片造型的設計。
但GLS乃是方形出風口的造型,只有新一代GLE同樣採用方形出風口,但GLS與GLS就連中控臺4個出風口、左右各1個出風口的配置也相同,卻又變成難以區隔GLE與GLS。GLS與GLE兩者不同之處,興許只有數字儀表兩側格柵上,GLS多了兩道的白線可以作為辨識基準了。除卻前臺總成的家族化高度相似之外,車內空間就絕對是截然兩回事了,畢竟尺寸相差不少,縱使新一代GLE提供5+2的座椅配置,但相較之下,GLS的空間充裕度還是高出許多;根據原廠提供的數據資料來看,新一代GLS第二排的腿部空間最大可到1485毫米,第三排座椅則是1278毫米。
雖然這數字乃是將前排座椅挪到最前所得到的最大數字,然而以實際身高160公分的乘員做示範下,第二排座椅確實享有絕對充裕的膝部空間,而第三排雖然膝部空間稍顯壓迫,但頭部空間卻仍有一定餘裕。除了乘坐空間的放大以提供更出色舒適性之外,軸距放大後的GLS在行李廂容積也增加不少,根據原廠數據來看,第三排座椅傾倒時的基礎行李廂容積為890公升,比前代增加了210公升之多,如果將第二排座椅椅背也翻摺傾倒後,行李廂容積最大可擴充至2400公升,相比前代增加了100公升。即便是第三排座椅立起後的車尾行李箱,也比前代增加了60公升,來到了355公升之譜。
不過畢竟GLS乃是旗艦休旅代表,除了空間比較大之外,舒適性的配置也理所當然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前面有提到,雖然會先在中大型等級上推出酷炫新科技,但畢竟S可不是只有尺寸說了算,當然也還要在豪華舒適上用力著墨,方能展現S級的魅力所在。梅賽德斯奔馳在新一代作品中,都將MBUX車載系統取代原先的Co毫米andOnline系統,支持口語化語音操控、手寫、以及觸控等多種操作模式的MBUX,搭配更貼近智能行動裝置設計的系統界面,使用上確實都較往昔的系統來得容易上手。
在新一代GLS車繫上,還增列了後排MBUX系統的選配,選配了原廠稱為Rear舒適包裝Plus的套件組後,第二排的中央扶手內會內置一個7寸的安卓系統平板。如果另外再加選也就是MBUX後排娛樂系統,就可以增列兩個11.6寸的屏幕,後排乘員就能自行各自享受電影、音樂、上網等功能,如果再參考更多後排空間的舒適性選配,打造乘行動辦公室自然也不再話下。而呼應著現代人對於電子系統、行動智能裝置的高度需求,梅賽德斯奔馳的MBUX不僅提供有智能行動裝置串聯功能。
更為追求豪華舒適旅程的GLS車系,設計有豐富的USB插槽,就連第三排乘員也能享有自己的USB插孔,視選配的內容而定,新一代GLS最多可以來到全車11個USB插槽。無怪乎原廠人員會以可駕馭的行動電源來形容。除了MBUX更廣泛的應用展現,提供S等級應有的豪華與舒適駕乘空間外,在動力部分GLS同樣也將自家新穎科技發揚光大,不僅在一般道路上帶來絕對的舒適與溫柔,就連OffRoad時,也可以展現舒適穩定的一面,在下一篇的動力操控篇中,再與大家分享新一代GLS,如何演繹TheS系oftheSU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