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澎湖4月25日電 題:會講故事的澎湖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遊走於澎湖,讓記者印象深刻的不僅有《外婆的澎湖灣》中唱到的「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更有澎湖人善講故事,將海島旅遊資源往極致處發揮的誠意和用心。
《外婆的澎湖灣》原唱潘安邦是澎湖眷村走出的歌手,圖為4月22日,位於澎湖篤行十村的潘安邦舊居變身為紀念館,吸引遊客參觀。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澎湖眷村走出的潘安邦與張雨生讓篤行十村成為一個有故事的地方。篤行十村位於馬公島西南角,是臺灣最早的眷村,1961年出生於澎湖的潘安邦,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裡和外婆度過的。
1979年,音樂人葉佳修根據潘安邦講述的故事填詞譜曲,創作了《外婆的澎湖灣》,當年由潘安邦首唱一炮而紅,成就了他,也成就了澎湖。
如今,潘安邦舊居已變身為紀念館,裡面陳列著潘安邦的報導、唱片、影像資料等,房間裡迴響著他的淺吟低唱。紀念館前面的矮牆上有小時候的他與外婆的塑像,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
張雨生比潘安邦小5歲,紀念館也在篤行十村。裡面介紹了他名字的由來——「澎湖一向乾旱少雨,雨生剛出生,澎湖就連下了七天的雨。生性耿直的張爸爸高興之餘,就將長子的名字用來紀念這個日子。」
澎湖玄武巖地質景觀眾多,圖為4月23日,桶盤嶼濱海玄武巖石柱排列整齊。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離篤行十村不遠的澎湖天后宮是臺灣第一座媽祖廟,其供奉的媽祖最早從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2002年,時任澎湖縣縣長賴峰偉帶領257名媽祖信徒從澎湖直航泉州會香,實現了兩地的客輪首航。
今年2月,再次當選澎湖縣縣長的賴峰偉訪問泉州,雙方商定再現當年的會香盛舉。澎湖天后宮總幹事曾志賢告訴記者,活動將於7月3日至6日進行,「屆時將組織502名媽祖信眾護送澎湖天后宮媽祖聖駕赴泉州天后宮會香,泉州天后宮媽祖聖駕及護駕團將隨船回訪澎湖,並在澎湖繞境祈福。」
記者在澎湖期間正趕上「2019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今年的花火節已是第17個年頭,4月18日至6月27日每周一、周四晚上放煙花。
活動當天,花火節主場地——馬公島觀音亭海濱公園20時過後便有勁歌熱舞暖場。21時,絢麗的煙花從觀音亭虹橋騰空而起,持續近10分鐘,吸引一兩萬市民及遊客到場觀看,為這個臺灣海峽上的孤寂海島帶來了別樣的激情。
除了名聲在外的花火節,澎湖每年還有「菊島海鮮節」「泳渡澎湖灣」「跨海馬拉松」及帆船節等活動助興。花火節期間,篤行十村裡的旅店「貳拾貳隱巷」常常客滿,負責人邱永能高興地說:「我們這裡離觀音亭近,在院子裡就能看煙花,客人很喜歡!」
澎湖海洋旅遊資源豐富,亦注重配套設施建設,圖為4月24日,馬公島南部沿海景觀。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去澎湖,自然不能錯過「網紅」景點「雙心石滬」。石滬是澎湖漁民在海邊淺灘用玄武巖及珊瑚石壘砌的捕魚「陷阱」。七美島的「雙房石滬」造型優美,尤其被寓意「心心相印」並改名為「雙心石滬」後,儼然成為愛情聖地。記者在現場看到,旅遊巴士一輛接一輛,以石滬為背景留影的情侶及夫妻絡繹不絕,不少人比出「心」型手勢。當地導遊小芳戲稱:「這個石滬過去抓魚,現在抓人!」
澎湖人在景點推廣上很有巧思。比如奎壁山地質公園近海有一個小島,退潮時會露出一條礫石灘與海岸相連。如果趕得巧,在15分鐘內就能看到一條S形通道從海中浮現。當地人從舊約聖經中獲得靈感,將該景點稱為「摩西分海」;澎湖白沙鄉的後寮村有一處廢棄已久的碼頭,漲潮的時候,這條蜿蜒的碼頭深入海中,不知何時有了「天堂路」的美稱,成為文青打卡的「秘境」……
在澎湖人用心推銷下,當地旅遊勢頭看漲。澎湖縣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柳瑞慶表示,在縣府和協會共同推動下,今年將實現從廈門出發的麗星郵輪經停澎湖;廈門出發往返兩岸的「中遠之星」號客輪經停澎湖;上海至澎湖包機航線開通,廈門—澎湖—高雄郵輪航線下月就可以成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