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事記:1961年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國民經濟調整

三年「大躍進」造成了國民經濟嚴重的困難局面。1960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批轉國家計委黨組《關於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此之前,李富春於8月中下旬對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進行研究時,根據上海會議和北戴河會議精神,特別是根據周恩來的意見,提出應以「調整、鞏固、提高」的方針安排經濟工作的意見。8月底,周恩來提出,應在「調整、鞏固」後面加「充實」兩字,從而最初形成了完整的「八字方針的意見。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這表明「大躍進」運動實際上已被停止,國民經濟開始轉入調整的新軌道。在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要恢復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號召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會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隨後,相繼通過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農業六十條」),《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即「工業七十條」)。這些條例實行後,經濟生活中一系列規章制度恢復和建立起來,經濟調整有了明顯的起色。同經濟工作的調整相配合,科學、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也進行了政策的調整。

總之,國民經濟調整政策的制定和施行,使得自1962年底國民經濟形勢開始好轉。農業生產開始回升,國家財政實現收支平衡,市場商品供應狀況緩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也略有上升。而且,在經濟調整過程中,對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黨在政治上「左」的錯誤並沒有從根本上糾正,而且愈益發展。

精簡機構和城市人口

1960年8月14日,中央發出《關於開展以保糧、保鋼為中心的增產節約運動的指示》,第一次提出要大量精減非生產人員,充實生產戰線。一個月以後,中央批轉了習仲勳《關於中央各部門機構編制情況和精簡意見的報告》,並決定成立中央精簡幹部和安排勞動力五人小組,由安子文、習仲勳、馬文瑞、錢瑛、劉仁組成,安子文任組長,習仲勳任副組長,統一領導精簡工作。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批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但是,急於求成的「左」的思想並未根本克服,全會以後,「八字方針」的貫徹落實仍然執行不力。

1961年5月,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央又一次召開工作會議。會上周總理作關於糧食問題和壓縮城市人口的報告。他說,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從城市壓縮人口下鄉。如何壓法?最重要的方針,就是人從哪裡來,回到哪裡去。我們的職工人數還可以壓低,壓低並不影響我們的建設,反而可以節約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3個人的飯3個人吃,不要5個人吃。陳雲著重講了精減職工和動員城市人口下鄉問題。他指出,現在我們面前擺著兩條路供我們選擇:一個是繼續挖農民的口糧;一個是城市人口下鄉。兩條路必須選一條,沒有別的什麼路可走。

西樓會議期間,2月22日,中央書記處正式決定成立中央精簡小組。小組由楊尚昆、習仲勳、謝富治、張啟龍、馬文瑞、章夷白、高雲屏、童小鵬8人組成,楊尚昆為組長。中央精簡小組在中央書記處的直接領導下,負責處理有關全國精減職工和減少城鎮人口工作中的日常事務,隨時向中央反映這方面的情況和問題,研究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原由安子文任組長的中央精簡五人小組即行撤銷。

經過艱苦努力,到1963年6月,同1961年1月比,全國職工總數減少了1887萬人;全國城鎮人口減少了2600萬人;吃商品糧人數減少了2800萬人。國家按時完成了精減城市人口2000萬這項攻堅任務,創造了歷史的奇蹟,為我國平穩度過三年困難時期,為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試行包產到戶

「大躍進」和自然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迫使中共領導人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1961年3月,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曾希聖赴廣州參加中央工作會議。會上,他就安徽實行「責任田」的問題在華東小組作了發言,引起不同的看法。3月14日上午,他把試行「責任田」的好處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匯報。毛澤東明確答覆說:「你們試驗嘛!搞壞了檢討就是了。如果搞好了,能增產10億斤糧食,那就是一件大事。」

在曾希聖的精心指導下,責任制在安徽推行得十分順利。1961年7月12日,毛澤東到南方視察,途經蚌埠時,召見了曾希聖。曾希聖向毛澤東匯報了「責任田」實行的情況,並對「責任田」和「評工記分」這兩種辦法作了對比,強調「責任田」較之「評工記分」更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更有利於增產。毛澤東聽後,說:「你們認為沒有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廣。」

此後,對於包產到戶責任制「是」與「非」的爭論暫時停了下來,「責任田」的推行速度大大加快。1961年8月中旬,安徽全省實行包產到戶責任制的生產隊猛增到佔全省總數的70.8%,到年底己達90.1%。

由於包產到戶責任制符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因而僅僅實行了一年就大見成效。1961年安徽全省糧食總產量實際上達到900多萬噸。由於糧食豐收,徵購任務超額完成,農民生活得到了較大的改善,非正常死亡的現象沒有了,群眾稱讚「責任田」為「救命田」。

1962年2月,曾希聖在安徽搞的「責任田」被宣布為犯了「方向性」錯誤,曾希聖為此作了檢查。同年8月,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在批判「單幹風」時,指名批評曾希聖是「代表富裕中農利益」。這最終宣布了承包責任制的夭折。

「工業七十條」

1961年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為了切實執行這個方針,系統解決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鄧小平領導和組織中央書記處、國家計委、國家經委派出11個工作組,分別到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吉林等地的工礦企業進行調查。

7月26日,鄧小平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談了東北工業企業的情況,提出企業要整頓,要起草一部工業企業工作條例。並且讓薄一波具體負責起草《國營工業企業管理工作條例(草案)》。8月11至14日,在鄧小平主持下,中央書記處在北戴河連續舉行四天會議,對薄一波寫出的條例草稿逐條討論,最後歸納為七十條,簡稱「工業七十條」。

「工業七十條」針對「大躍進」出現的不講究經濟核算,工資、獎勵制度上存在平均主義,以及黨委包攬企業的日常行政事務等等種種弊端,以及生產秩序混亂,瞎指揮、亂操作,設備損壞嚴重,經濟效果很差等問題,明確規定了國營工業企業的性質和基本任務,重新肯定了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要求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強調計劃管理、按勞分配、企業經濟效果和職工物質利益等項原則。這個條例草案的討論和試行,對於總結國營工業企業管理工作的經驗,貫徹執行當時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促進我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石建國 武力)

譚不

相關焦點

  • 中國稅收大事記(1961—1970年)(3)
    中國稅收大事記(1961—1970年)(3) 來源: 編輯: 2006/10/10 15:27:42 字體:
  • 1961年中國大事記_網易新聞
    會議聽取和討論了李富春《關於1960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情況和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主要指標的報告》,鑑於「大躍進」所造成的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和帶來的嚴重困難局面,會議強調貫徹執行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全黨全民大辦農業、大辦糧食,適當縮短基本建設戰線和降低重工業發展速度。會議正式通過了對整個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並決定在農村深入貫徹《12條》,進行整風整社。
  • 1961年大事記
    6月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與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聯席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會議。會議聽取了彭真代表中共中央作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的說明,並進行了座談。
  • 共和國大事記:1961年
    1960年9月30日,在中共中央批轉國家計委黨組《關於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此之前,李富春於8月中下旬對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進行研究時,根據上海會議和北戴河會議精神,特別是根據周恩來的意見,提出應以「調整、鞏固、提高」的方針安排經濟工作的意見。
  • 2012年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大事記
    11月1日,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組織下,百度、奇虎360等12家搜尋引擎服務企業籤署了《網際網路搜尋引擎服務自律公約》,促進了行業規範。  8.2012年9月18日,科技部公布《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以加快推進雲計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9.2012年政務微博發展快速。
  • 1959——1965年全國政協大事記
    1961年6月2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與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九次會議聯席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主持會議。9月15日,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舉行第二十次會議,決定隆重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一、1961年10月9日在北京舉行紀念大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於10月10日舉行紀念會。二、組織辛亥革命50周年紀念會籌備委員會,董必武任主任委員,宋慶齡等任副主任委員,由政協全國委員會邀請各方面人士參加,共同進行籌備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仿此辦理。
  • 周浦1961年首屆集郵展覽紀念郵戳
    看到2014年11月出版的《周浦文化志》中提及,周浦鎮於1961年舉辦的一次郵展,不僅是周浦鎮也是南匯縣有史以來的首次郵展,即便在整個上海地區也屬於較早的郵展,其紀念郵戳已收藏於上海郵政博物館。周浦文化開風氣之先,於此可見一斑,而我的收藏中恰巧有這一枚紀念郵戳。
  • 曹樹基:1959-1961年中國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本文採用人口學和歷史地理學的方法,以縣級政區為基礎,以虛擬的「府」級政區為單位,重建1959-1961年中國各地非正常死亡人口數。計算結果表明,1959-1961年中國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達3250萬。一、問題的提出 關於1959-1961年中國人口的非正常死亡[1],有關研究已有多種。
  • 《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3年)開始編制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記者楊舒日前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13年)正式開始編制。據介紹,中國氣象局在2007年完成並出版了涵蓋15種氣象災害的《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圖集》(1961—2006年)。
  • 1961—1965年:中國給了朝鮮多少經濟援助?
    有鑑於此,本文以1961年至1965年中國對朝鮮經濟援助過程為研究對象,輔以同一時期蘇聯對朝鮮的經濟援助作對比,試圖分析這一時期中國對朝鮮援助的動機、特點、效果以及朝鮮在爭取中國援助時的考慮。  一、中蘇朝三角平衡時期中國對朝鮮的經濟援助(1961年)  從1958年下半年起,中蘇矛盾開始在一系列問題上表現出來。
  • 中國大事記:1972年
    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早在1945年4月,中國就派代表團參加了舊金山會議,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代表團當中就有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美國政府的阻撓,臺灣當局繼續非法佔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 《中國人民銀行七十年(1948-2018)》《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
    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盛大開幕。9月24日下午,中國金融出版社在金交會成功舉辦了《中國人民銀行七十年(1948-2018)》《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大事記(1978-2018)》新書發布會。金交會有關負責人、金融界專家學者及新聞媒體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事記(1996年)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事記(1996年)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09-12-30  大 中 小 1月25日
  • 2020年中國大事記
    2020年中國大事記自古磨難多壯志,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挑戰。然而,中國人民沒有絲毫退縮,知難而進,攻克種種磨難,開造了不平凡的2020年。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2020年中國的偉大成就和創造的奇蹟吧!NO.1成功控制住了新冠肺炎中國首先控制住了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
  • 1961年此人來中國考察,回去後就奉勸全世界:千萬不能惹中國!
    在那時的西方國家看來,中國就是「東亞病夫」,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後來中國贏得抗戰的勝利和民族的解放,西方國家依然輕視中國,覺得中國還是以前那個樣子,和清朝時沒什麼區別。直到有一個人1961年對中國進行了考察之後,全世界再也不敢有人看低中國。
  • 1940年-1949年中國大事年表
    第1頁:40年代中國大事記-1940年 第2頁:40年代中國大事記-1941年 第3頁:40年代中國大事記-1942年 第4頁:40年代中國大事記-1943年 第5頁:40年代中國大事記-1944年
  • 1972年中國大事記_網易新聞
    2月28日,中美兩國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尼克森表示: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三月3月13日,中國和英國在北京籤署聯合公報,決定從即日起將雙方派駐對方的外交代表由代辦升格為大使。英國決定自本日起撤銷其在臺灣的官方代表機構。
  • 【今日歷史】8月4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8月4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68年前,1949年8月4日,程潛、陳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隊及國民黨第一兵團全體官兵在長沙舉行起義。5日,湖中和平解放。中共領導對在長沙起義的程 潛、陳明仁委以重任。 ♦ 1971年8月4日 中國與土耳其共和國建交。 46年前,1971年8月4日,中國與土耳其共和國建交。
  • 中國馬拉松大事記(1-6月)
    賽道瞭望者——丁丁runner  2020年1月大事記  1日  上海2020蒸蒸日上迎新跑在上汽國際賽車場舉行。  中國馬拉松精英賽組委會發布公告延期。  楊凌農科城馬拉松宣布延期。  2020年2月大事記  2日  許雙雙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室內邀請賽女子3000米決賽中,以9分00秒50的好成績再次刷新PB,並創造中國女子室內3000米十二年最佳成績。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二十一)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