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酒店併購大事件盤點及2018年七大發展趨勢

2020-11-30 和訊

    編者按:過去的2017年對於

旅遊

行業來說又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IPO大門再次對旅企打開,掛牌新三板旅企出現摘牌潮;赴韓遊驟降至冰點,定製遊時常刷屏;OTA聚焦盈利,初創公司尋巨頭加持;酒店併購加劇,非標住宿熱度不減;跨界巨頭你來我往,小鎮仍是焦點話題;創意文創產品開始萌芽,黑科技刷新業界認知……回顧2017,我們看到整個行業於曲折中向好發展;展望2018,讓我們一起祝福旅遊界的明天更美好。

  2017年,是酒店業大力整合發展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大型酒店集團越來越重視輕資產運營模式,倡導將現有產品現代化以滿足不同類型遊客的住宿需求。這一年,傳統酒店與非標住宿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資本和規模越來越傾向於大型市場玩家。這一年,行業內的國際性交易持續發生,創紀錄的交易金額不斷刷新我們對這個行業發展潛力的認知。我們對這一年酒店業發生的重大收購事件進行復盤,除了回顧這一年的行業變化外,也對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作大膽預測。

  2017年重大收購事件復盤

  1. 萬達商業與富力地產籤署資產轉讓協議2017年7月19日,萬達商業與富力地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將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以199.06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富力地產。後經過調整,收購總價由192.048億元降至189.553億元,收購資產中不再包括煙臺萬達70%權益。

  2. 華住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2017年2月27日,華住酒店集團與以美國投資基金凱雷集團為首的投資人籤署股權收購協議,以36.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100%股權。

  3. 大悅城甩賣長安街W酒店2017年12月8日,大悅城發布公告稱,以19.84億現金總額,將中糧酒店(北京)全部股權出售給天府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糧酒店(北京)旗下主要資產為北京長安街W酒店,此次出售包含13.6億元代價、89.56萬元股東貸款及6.23億元集團貸款。

  4. 凱悅收購Miraval集團進軍康體領域2017年1月18日,凱悅酒店集團宣布以3.75億美元收購紐約養生度假村和水療中心——Miraval集團。此次交易包括對Miraval品牌及該集團在圖桑和奧斯汀的兩個度假村2.15億美元的初始投資。此外,凱悅還計劃在未來3年追加1.6億美元投資,以擴大Miraval在圖桑的旗艦酒店。

  5. 安邦收購黑石旗下希爾頓逸林酒店2017年6月1日,安邦集團宣布以3.5億歐元從黑石手中買下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希爾頓逸林酒店(DoubleTree by Hilton Amsterdam Centraal Station)。這不是安邦與黑石的第一次合作,從2014年安邦19.5億美元從希爾頓手中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開始,過去兩年半時間裡安邦從黑石手中陸陸續續買下了超過110億美元的海外地產。

  6. 喜達屋戰略投資迷你酒店品牌2017年9月28日,喜達屋宣布對迷你酒店品牌YOTEL進2.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同時收購後者30%的股權。喜達屋資本已經買下愛丁堡、格拉斯哥和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的土地,預計2019年在這些地區開設一批新的 Yotel 酒店。

  7. 洲際集團收購82家酒店及餐廳2017年12月8日,洲際酒店及度假村宣布,已籤署收購White Lodging的82家高級品牌、精選和全方位服務酒店以及一家餐廳的管理協議。82家酒店中有78家是精選酒店,分布在美國8個州,共計10,188間客房。

  8. 中企1.4億澳元收購雪梨雙灣洲際酒店2017年5月31日,中國中邦集團和上海連合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1.4億澳元購得雪梨雙灣洲際酒店。本次收購是中邦置業集團進入雪梨酒店及酒店式公寓行業的又一新舉措,中邦近幾年來逐漸將投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

  9. 開元產業信託出售上海松江開元名都大酒店 2017年7月12日,開元產業投資信託基金宣布完成對標的資產上海松江開元名都大酒店(簡稱「上海酒店」)的出售。出售完成後,開元產業信託將不再持有上海酒店的任何權益。開元產業信託全資附屬公司惠富香港,已收取買方杭州工商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售款項,總額約人民幣8.36億元。

  10. Mantra收購藝術系列酒店集團2017年8月16日,Mantra Group同意以5250萬美元從迪格集團(Deague Group)手中收購藝術系列酒店集團(Art Series Hotel Group)。收購涉及七家Art Series酒店共計1000多間客房,而通過此次收購Mantra也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酒店集團。

  11. 雅高向Mantra集團發出12億澳元收購要約 2017年10月9日,雅高酒店集團向澳洲第二大酒店運營集團Mantra Group發出價值12億澳元的現金收購邀約。Mantra集團在澳運營超過125家酒店,旗下設有Mantra、Peppers以及Breakfree三大品牌。若成功收購Mantra集團,雅高酒店集團在澳運營酒店將超過300家。

  12. Hotelbeds接連收購兩大酒店批發商2017年10月7日, Hotelbeds接連收購旅遊批發商Tourico Holidays和全球第二大酒店批發商GTA,業內人士估計總收購金額約為13億歐元。

  趨勢一:無強大品牌文化的中檔酒店成收購重點

  2017年雖然沒有像2016年萬豪收購喜達屋之類的大規模收購事件發生,但酒店業值得記錄的合併事件依舊很多。例如,雅高集團出價9.31億美元收購Mantra酒店集團。同時,雅高還收購了線上租賃服務商Squarebreak、旅行代理商Travel Keys和東方快車50%的股權。

  溫德姆集團同樣在其業務整合方面做了諸多努力,並希望在2018年完成實施計劃。2017年7月,溫德姆集團旗下酒店集團以1.7億美元收購中端連鎖酒店AmericInn;8月,其RCI部門收購世界上最大的家庭交換項目之一、英國度假交換平臺Love Home Swap。

  貝斯特韋斯特酒店(最佳西方酒店)收購瑞典最大的連鎖酒店Sweden Hotels,擴大了其在歐洲市場的產品庫存。北歐最著名的連鎖酒店Scandic Hotels以1.27億美元收購芬蘭酒店集團Restel。2017年12月18日,精選國際酒店集團宣布以2.31億美元收購WoodSpring酒店集團旗下WoodSpring Suites品牌和其特許經營業務。

  2018年,行業內除了關注2017年收購合併事件的發展之外,萬豪2016年收購喜達屋的最新進展也將是行業關注的重點。萬豪CEO Arne Sorenson曾多次表示,萬豪和喜達屋的整合工作需要一段時間,而技術是此次合併的「最大風險」。到2018年年底,萬豪的3大忠誠度計劃整合將會有一些進展,萬豪還計劃重振喜來登品牌。

  鑑於雅高酒店集團2017年完成了多項收購,其2018年將有很多迫在眉睫的工作。例如,27億美元收購的FRHI Hotels & Resorts旗下的三個豪華酒店品牌費爾蒙(Fairmont)、瑞士酒店(Swissotel)和萊佛士(Raffles)的整合工作,以及其2017年年初整合入Onefinestay品牌下的豪華度假租賃業務。

  2018年,大型酒店企業將會繼續擴大規模,同時也為那些更有針對性和品牌文化的小型市場玩家創造了機會。而那些沒有強大品牌支撐的中型酒店,最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的對象。

  阿爾法公寓(Alpha Lodging Partners)管理人、喜達屋前全球發展總裁Simon Turner表示:「行業整合必將延續,而消費者對獨特的、高度個性化的旅遊體驗需求更高,這就意味著一些更有創新精神、高度專業化和更具靈活性的小型市場玩家會出現。」

  趨勢二:豪華度假租賃成熱門領域

  2017年酒店業開始更多地關注度假租賃領域,尤其是豪華度假租賃。這些租賃服務正成為人們首選的住宿方式,尤其是對名人和其他尋求隱私空間的知名遊客而言。

  從行業內玩家的收購行動中也能窺見酒店業對豪華度假租賃的進軍趨勢。在Airbnb剛宣布收購豪華租賃服務商Luxury Retreats之後,雅高隨即表現出了收購Travel Keys的意圖,並最終完成交易。此外,Airbnb也是溫德姆歐洲度假租賃業務的中標者之一。

  Onefinestay聯合創始人及前CEO Evan Frank表示:「我認為有趣的是,家庭分銷渠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突然之間,HomeAway就被引述為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度假租賃市場。但事實上,這個領域還很分散,沒有人建立起一個適用於所有出租房產的全面的分銷渠道。因此,這些房產的銷售方式依然很有價值,該領域依舊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當這些分銷公司被收購時,收購的其實是這種新的住宿產品的銷售方式。」

  除了豪華度假租賃,知名酒店集團也更加關注分享經濟。2017年8月,在雅高撤出對家庭式度假酒店預訂平臺Oasis的投資之後,凱悅順勢而入,對Oasis進行了戰略性少數股權投資。

  那麼,度假租賃的下一步會是什麼?Onefinestay 新任CEO Javier Cedillo-Espin的說法是:「過度個性化」,更多的行業內整合以及在分銷渠道及營銷方面更多的創新。」

  趨勢三:直訂戰爭繼續升級

  OTA與酒店集團之間的直訂戰爭在2017年有愈演愈烈之勢。唯一確定的是,無論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方是誰,其都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戰鬥。一些地區,例如歐洲,這種趨勢尤為明顯。

  2016年的直訂主題類似萬豪推出的「stop clicking around」項目,其更多的是引導消費者,說服他們直接預訂。而2017年,這場直訂之戰有了明顯升級,我們看到更多OTA與酒店管理公司之間的直接混戰。

  2017年,凱悅與Expedia因經濟利益和賠償問題等談判陷入僵局,OTA與酒店集團關於直訂的戰爭首次公開顯露。凱悅向酒店所有者發了一份聲明,稱他們的資產在Expedia眾多的預訂渠道中陷入不公平交易。該聲明還解釋了凱悅為什麼提高對北美全服務型酒店所有者和全球精選服務資產的費用。與此同時,凱悅與Booking.com續約,但為了不激怒Expedia,選擇不對外公布。雖然事件的最終結果是,凱悅與Expedia籤署了一項新協議,但凱悅與其同行關於直訂的努力並未因此停止。

  2018年,預計會有更多的酒店討論直接預訂的好處,並試圖說服酒店所有者和開發商,將直接預訂作為龐大資產組合的戰略部分。

  溫德姆聯合創始人兼中國區CEO劉晨軍在接受新旅界採訪時,對於酒店與OTA之間關於直訂的戰爭引用了「老婆和情人」的比喻。這個其實很有意思,對於酒店來說,直接預訂是原配,OTA則是情人,情人再好,但還是原配厚道。

  他們也可能嘗試新的方法來打破現有的分銷趨勢。儘管2017年11月雅高宣布結束運營兩年的OTA業務(為中小型酒店提供新的分銷平臺),但這不可能是大品牌試圖將更多的獨立酒店納入旗下的最後嘗試。看一下大型酒店集團不斷推出的軟品牌系列就是最好的證明。即使這些嘗試都失敗了,還有六大酒店集團聯手推出的RoomKey垂直搜索平臺呢。

  趨勢四:加快推進輕資產模式

  2016年,萬豪完成對酒店地產板塊的分拆工作;而溫德姆也宣布將於2018年分離酒店及分時度假業務;雅高對於旗下酒店投資業務HotelInvest的分拆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看起來,似乎每個大型酒店集團都在實施輕資產戰略。即使是凱悅,從其發展史上來看更像是一個「資產回收者」而不是像萬豪一樣的輕資產運營企業,也在大力發展輕資產運營模式。

  對於酒店企業來說,輕資產模式意味著更大的運營規模和更長的增長周期。其業務趨於穩定,利潤率也更高。以2017年的發展趨勢來看,輕資產運營模式將是未來幾年的熱門話題。劉晨軍亦表示,「避重就輕」「將是溫德姆未來的重要戰略方向。

  趨勢五:越來越多的融入消費者生活

  2017年另一個發展趨勢是酒店企業都在試圖擴展業務,從傳統提供住宿的市場玩家轉變為滲透進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生活小助手」。凱悅將目光投向臨近領域,收購康體品牌Miraval 和Exhale。萬豪則投資觀光和活動元搜索網站PlacePass。溫德姆亦有發展酒店+模式的打算。雅高的轉變趨勢最為明顯,其不但投資共享經濟,同時為忠誠會員推出航班和酒店打包產品。除此之外,雅高還在發展名為AccorLocal的項目,旨在融入消費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簡而言之,各酒店品牌都希望融入消費者的生活當中。預計2018年及以後會有更多的酒店+運營模式出現。

  趨勢六:推出更多軟品牌或中檔品牌

  當「精品酒店之父」Ian Schrager表示,酒店業是一個「me too」行業時,很多人在想:他指的是不是酒店業的訣竅是不僅僅推出大量品牌,更是同時推出所有品牌的相同產品。

  2017年無疑是「軟品牌年」。希爾頓年初推出最新軟品牌Tapestry Collection,並另有一個軟品牌在計劃當中。溫德姆7月推出全新生活品牌Trademark Hotel Collection。貝斯特韋斯特宣布推出第3個軟品牌,Red Roof也進入軟品牌行列等。

  毫無疑問,2018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軟品牌。因為大型酒店企業試圖利用這種方式將更多的獨立酒店納入麾下。

  如果說一家酒店集團2017年並沒有推出軟品牌,那麼他們很可能在計劃推出中檔品牌。洲際酒店集團9月將其新推出的中檔酒店品牌命名為Avid Hotels。希爾頓中檔酒店品牌Tru by Hilton 首家酒店於2017年5月開業。

  對於酒店企業來說,其推出中檔品牌的決定性特徵是:保證這些品牌具有獨特性。即使是原本就是中檔品牌的酒店集團,也在努力打造創新性和現代感,無論是面向消費者還是酒店所有者和開發商。

  趨勢七:酒店忠誠度計劃整合加劇

  2017年,酒店忠誠度計劃發生了很大變化。萬豪正在將其3個忠誠度計劃整合到一起;雅高也必須搞清楚如何利用費爾蒙特的忠誠度計劃;洲際在宣布收購Kimpton Hotels & Restaurants三年之後,也終於決定在2018年開始忠誠計劃的合併。

  除此之外,希爾頓借用航空公司經驗,升級客戶忠誠計劃;凱悅推出新的World of Hyatt項目;溫德姆則攜手凱撒Caesars推出客戶忠誠計劃線上拍賣項目。

  2018年,酒店業勢必會推出更具創新性的客戶忠誠計劃,令其成為更具個性化的服務媒介。誠然,他們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同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他趨勢和挑戰

  除了上述提到的趨勢之外,酒店業的取消政策也將越來越嚴格。先是萬豪、洲際和希爾頓將取消時間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2017年12月,凱悅也宣布這一陣營。從長遠來看,這不僅更易於酒店管理庫存,也使消費者更易預訂酒店。由此展望,未來酒店的定價和銷售也可能發生變化。

  打造智能客房會是大型酒店企業繼續堅持的項目。利用聲控、手機等就能掌控整個客房,想來也很有未來感。現在打造智能客房的酒店有貝斯特韋斯特、萬豪、雅高和希爾頓。不過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是:消費者真的想要智能客房嗎?智能客房會成為常態嗎?更重要的,酒店所有者會願意為此付費嗎?

  2017年,凱悅等多家酒店發生數據洩露事件,不僅讓人們對「開房」產生擔憂。同時,拉斯維加斯大型槍擊事件,也令公眾對酒店的安全問題產生質疑。不過這些事件是否會導致酒店業安全和安保的重大變化還有待驗證。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都希望酒店業都能對此有所行動。(文章部分內容編譯自外媒Skift)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旅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相關焦點

  • 【深度】2017年度機器人行業兼併購大事件一覽
    轉眼間,2017即將過去,在這一年中,機器人行業依然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機器人行業大事件中,機器人行業資本市場可謂是表現良好,機器人企業兼併購頻繁,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有市場、資金和掌握核心技術的機器人企業力圖通過兼併購來實現企業的進一步增長,擴大市場佔有率,完善產業發展鏈。
  • 2018年網際網路行業大事件年終盤點
    原標題:2018年網際網路行業大事件年終盤點 2018年的網際網路行業喜憂參半,P2P暴雷、樂視債務事件持續至今、遊戲行業低迷、上市潮、大裁員、各大重磅併購等,有全民退押金,也有全民狂歡,不妨讓我們一起看看。
  • 一覽無餘,盤點2017宏觀經濟大事件
    原標題:一覽無餘,盤點2017宏觀經濟大事件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雄安新區成立、國產航母下水、C919首飛、營改增一年累計減稅近7000億、「一帶一路」峰會召開、比特幣從瘋狂到關停、房地產市場迎最嚴厲調控……這些能夠載入史冊的大事如同時代的烙印,向我們昭示著2017年特有的經濟發展軌跡。
  • 2019年中國智慧教育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在線教育併購潮...
    2019年中國智慧教育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在線教育併購潮加速線上線下融合  2019-12-26 15:32:49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6630G0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但同時,產業鏈橫向合併、縱向延伸,國企改革以及上市主體資產重組仍成為推動中國併購市場發展的強勁動力。2019年交易規模大於100億元的大額併購事件共17起,較2018年減少1起;合計交易金額約3,400億元,較2018年合計4,300億元減少近1,000億元,主要因為2019年較2018年減少2起500億元以上超大額併購事件。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普遍現金流緊張、上市公司商譽大幅減值等因素影響下,高估值泡沫逐漸出清,併購交易估值恢復理性。
  • 【年終盤點】福建廣電2017年大事件匯總
    【年終盤點】福建廣電2017年大事件匯總 近年在IPTV和OTT的猛烈衝擊下,有線電視市場份額下降十分迅速,企業轉型升級、資源整合、融合發展勢在必行。2017年轉眼已經過去,回首這一年,各地廣電網絡紛紛轉型,緊跟市場進行創新。
  • 盤點2018年中國貨幣政策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一文幫你理清2018年中國貨幣政策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臺北分行續籤《關於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  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海洋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銀髮〔2018〕7號),統籌優化金融資產,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向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匯報2017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
  • 蛇吞象併購後 沙隆達2017年淨利潤15億元
    3月28日晚,沙隆達公布了併購後第一份年報,全年淨利潤15.46億元。公司總裁兼執行長Chen Lichtenstein向經濟觀察網記者介紹了未來的六大戰略,其中提到繼續尋求收購機遇,稱併購工作將聚焦在高增長地區,特別是新興市場方面有選擇地挑選創新資源。
  • 「逢併購必漲」時代落幕記:七年大數據還原A股趨勢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逢併購必漲」時代落幕記:七年大數據還原A股趨勢,民企高管何以應對「重組做大」難2014年,作為併購市場井噴之年,A股發布的併購案例超4450起,披露交易規模1.56萬億元,涉及上市公司超過1783家。諸多財富故事由此產生。
  • 2018年已至年尾,盤點今年的娛樂圈大事件,你都錯過了哪些?
    盤點今年娛樂圈大事件,你都錯過了哪些?2018年初識,各大網站被李小璐事件襲卷,沒有一個逃過,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至今沒消停。這個爆料把三位明星都推到風口浪尖,嘻哈歌手和李小璐一下子淡出人們視線。王菲和那英的再次同臺引來關注,時隔二十年的再同臺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也依舊光彩迷人。歲月不饒人大家都老了女神卻依然還是那個女神。張繼科景甜也公布了在一起的消息,桌球男神和影視界小女生的結合也給很多人送來關注點,在尋找的路上兩個人都很棒,男帥女靚很般配。
  • 盤點: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年度十大熱點事件
    中國網1月12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對中國旅遊發展年度熱點事件進行梳理和評述,是「旅遊綠皮書」過去十餘年的慣例做法。
  • 2018海外併購逾1800億美元 日資再啟「爆買」模式
    數量與規模均創新高路孚特(Refinitiv,原湯森路透金融與風險業務)向21世紀經濟報導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海外併購總規模將近1850億美元,交易數量達到814筆;而2017年的數字分別為654億美元和782筆。摩根大通1月17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併購展望》報告顯示,2018年日本海外併購總規模為1840億美元,2017年為790億美元。
  • 贏商網獨家:盤點安徽2018年7月份7商業地產大事件
    2018年7月,安徽商業地產值得關注的大事件有:安徽首家外資便利店中商羅森7月5日在合肥五店同時開業;合肥保利Mall7月26日正式開業;合肥弘陽廣場招商籤約盛典璀璨綻放;老鄉雞舉行了收購武漢永和發布暨品牌戰略發布會;新城控股競得蚌埠2宗商住地擬建吾悅廣場;蒙城萬達廣場將落地城南新區;天天·星悅城斑馬市集9月開街……     ★
  • 2018年港交所擊敗紐交所IPO集資全球第一 VC界還有哪些年度大事件?
    而回顧2018年,全年5大VC退出有兩宗在香港上市,分別是美團和小米。而2018年VC界的其他大事件還包括年度最大交易螞蟻金服C輪融資籌集了140億美元,以及年度盈利最多VC基金是紅杉資本全球增長基金III。
  • 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
    《天津大學報》編輯部編者按:光陰荏苒,歷史的車輪已駛入2019年。回首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昂首走過了春華秋實的40年,向世界舞臺中央又邁進了一步。天津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召開了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大學的新徵程上不斷前行。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天津大學報》如約推出了「2018年天津大學新聞大事件盤點」,與大家分享過去一年的喜悅與榮耀。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2019年,讓我們一同努力奔跑,當好追夢人!
  • 年終盤點:2017年中國十件經濟大事,哪些改變了你我生活?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孫陽)2017年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用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開啟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一年的篇章。 歲末將至,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哪些事件又將在時間的長河裡成為變革的起始點?
  • 盤點2017年你可能錯過的大事件操作
    我們將帶您從市場角度,獨家回顧2017年銷售情況。 eBay「暢銷商品」報告解密2017年熱點大事件(註:本報告基於eBay美國站點銷售數據) 1.整個2017年,愈260萬部智慧型手機在eBay售出。 5.
  • 併購中的典型財務舞弊案例
    A股正在經歷併購浪潮,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併購市場。2017年併購家數11,291家,併購交易額45,288.62億;2018年併購家數12,271家,併購交易額33,962.44;2019併購家數10,968家,併購交易額26,594.50億。
  • 贏商大事件|2018年上半年新疆商業地產熱點新聞盤點
    核心提示:2018年上半年,新疆商業大事件頻發。      事件點評:2018年是新疆火鍋產業的新起點。在2018年1月13日舉行的首屆新疆火鍋節產業發展論壇上,由中國烹飪協會、烏魯木齊市特色餐飲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起成立新疆品牌火鍋聯盟,目的是在當下本區域內火鍋品牌良莠不齊的行業環境中,建立起聯盟成員間在食品安全、品質提升、優化服務、團隊建設、品牌創新等方面的協作機制、監督機制,實現合作共贏,為優化創新新疆火鍋產業的未來格局樹立了風向標。
  • 2017年大事件:養老金入市在即 這些事重點關注
    2017年上調需適當傾斜  2017年延遲退休新政策將出臺 退休年齡要有彈性  >2017年養老金還會上漲!2017年有關養老金的大事都在這裡  養老金入市的步伐越來越近,哪些事將成為關注重點?我們直奔主題,一探究竟!  大事件一  首當其衝的就是養老金收支缺口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