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死了丈夫,為何寧願守活寡,也不改嫁?原因竟然是這?

2021-01-12 歷史的悠久

古代女性守寡的概率是很高的,每一年的寡婦估計都能組成一個女兒國。但是,在古代,你很少聽說普遍的寡婦改嫁的情況出現,基本上就守寡一輩子,或者獨自將小孩扶養長大。因此,你看梁山好漢裡面,很多人只有老娘在家。那麼古代女子為何不願意改嫁呢?在我國古代,女子地位十分低下,幾乎沒有什麼人權。可能從剛出生,自己就會被家人定好婚姻,等長大了,便會被送到之前定好的人家,一生相夫教子,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前面說的,還是命運相對好的,有的女性,可能剛嫁過去沒多久,丈夫便因為一些原因去世,小小年紀便開始守寡。

當時的女性和現在並不相同,並不是說只要你丈夫死了,只需要辦一些手續,就可以在在尋一個好人家再嫁。很多女性都是在丈夫去世後不得不守寡,為丈夫堅守節操。這又是為何呢?其實,這中間的原因大概有兩點。

其一,當時古代女子嫁出去以後幾乎就成夫家的物品一樣,你自己並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即使丈夫死後,家中還有自己的公公婆婆,甚至是在丈夫的哥哥弟弟做主。並非與現在一樣,你想怎樣就怎樣,什麼事請都要由夫家人決定。如果運氣好,碰到一個好心的人家,他們可能會看著你年紀還小,不願耽誤一個女孩大好的青春,給你找一個好心的人家嫁了,讓你再續因緣,過完這一生。但如果你命運不好,他們甚至會將你當成一個物品,隨意的進行交換,以為他們獲得利益,根本不會估計這個女性的感受。因此很多女性選擇守節。

當時社會還十分迷信,認為在丈夫死後,如果寡婦在去嫁給被人,他丈夫的靈魂就會一直糾纏著她,讓她一生都不會好過。而其他人家中即使有人喜歡這個女孩,但也會顧及這種說法,而拒絕將這個女孩娶回家中,怕因此帶來不幸。而且在古代,很多人相信命理相剋,如果你嫁入夫家中,而你的丈夫也在之後去世。你很可能會被認為是一個不幸的人,擁有「克夫命」,這養的女孩就很可能一生都再嫁不出去。

當時女性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甚至會因為《女戒》等封書籍的影響,為了珍守自己的節操,會醫生不選擇再嫁。而有的女性,因為和丈夫感情十分真摯,便為了丈夫,為了這份感情,願意在家中守寡。如果丈夫家中有人逼迫再嫁,她甚至會通過自殘、自殺等行為打消夫家人的念頭。

正因為這些原因,我國古代出現過不少守寡的婦人,甚至朝廷為獎勵這些堅守節操的婦人,為她們立牌坊,這便是著名的「貞節牌坊」。

第一,死後不得安寧。因為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都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是男人的附庸,因此,女子就跟財產一樣只屬於某個人,當時提倡「好女不嫁二夫」。最開始是一個封建的迷信傳說,因為古代人都相信人死後會投胎,而到時自己如果嫁了兩個男人,那麼到了地府,閻王會將你切成兩段,然後兩個丈夫一人一半。這對女子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第二,貞節牌坊。在古代,女子守寡後最高的榮譽應該是貞節牌坊。什麼是貞節,那就是要求你從一而終,那才是節的表現。而且古代對於女子來說三從四德是需要嚴格遵守的,三從就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沒有讓你在丈夫死後再嫁的!因此,做了寡婦如果有孩子那就好好養孩子,如果沒有那就只能孤獨終老了。

第三,道德不允許。當時社會,誰家有寡婦再嫁那是很丟人的事,不僅寡婦本人會被罵成是不要臉,或者不貞節。就算是女子的娘家也抬不起頭,而且女子夫家也是不允許的。因此,寡婦再嫁阻力特別大,不僅自己的父母不同意,公婆更不同意,沒人會同意你。

第四,嚴刑峻法。在當時寡婦再嫁,唯一的途徑是自己去找,媒婆、家人是不會幫你去找男人的。而自己去找的結果往往就成了先偷情,再結婚。但是古代本來就寡婦門前是非多,如果有男子出入,那麼這就屬於通姦啊!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是一個比較封建的社會,封建社會的女人,從出生時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為夫生兒育女,為夫家傳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縛在一個低下的確地位。「三從四德」一直壓在女性身上!不過這當然是跟社會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三從四德」被視為女性的尊崇的美德, 此外女性在社會中也有許多的限制。他們看待貞潔有時候比自己的命更重要,在沒成親之前,不能被其他男人觸碰,摸一下都不行!那麼在結婚以後,一旦嫁給自己的丈夫,那這一輩子都得跟著他,不能有二心!

相關焦點

  • 俗語:寧窮死,也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生妻?
    古人有這麼句話:「寧窮死,也別娶生妻」。」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說,1個人再怎麼窮,就算找不到媳婦兒,也別娶生妻。那麼這個「生妻」是指的什麼人呢?生妻有2個用法。最早出自李陵的《答蘇武書》一文中。公元前99年,漢武帝對匈奴用兵,而李陵僅以5000人面對匈奴80000兵,結果寡不敵眾而假投降了。
  • 古人為何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意思?
    「寧窮死,別娶生妻」,這古人說的話,最難理解的是「生妻」一詞,也是爭議比較多的一條古漢語名名稱。現在人們對「生妻」理解有三種意見。第一種是古代被丈夫休掉回到娘家的女人。第二種是丈夫長期在外,夫妻分離的女人。第三種是舊時民間的陋俗「典妻婚」。
  • 民國最著名四大棄婦,她們的丈夫大名鼎鼎,其中一個守活寡68年
    民國時期是一個人們思想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有無數的才子湧現,更有無數的佳人在他們的身邊相陪。正是因為他們的思想的變遷,他們更願意接受的是自由戀愛,而不是父母之令。如此一來,那些父母之令造就的婚姻就會瓦解,而女子則往往是被拋棄的一方,她們被稱為「棄婦」。
  • 古代私刑「浸豬籠」,令女子聞風喪膽,死後竟這樣處理
    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民間私刑「浸豬籠」,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乃至民國民間還在使用。別小看這區區的三個字,裡面蘊含著無數的血和淚,是那些被活活淹死女子靈魂的屈辱。這樣的刑罰足以令女子聞風喪膽,一度處於絕望的邊緣。用竹子編制的籠子,放入沉塘的大石塊,以便手腳捆綁的被執行人順利沉入河底。
  • 丈夫去世後,女人會不會改嫁?這三個女人的回答太現實!
    當你的丈夫意外去世,作為他的妻子,作為一個女人,你會不會選擇改嫁呢?小白採訪了三個女人,她們的回答很現實。「丈夫去世的一個月後,她改嫁給了另一個男人」在丈夫去世之前,他們夫妻的感情十分不錯。她的丈夫是在上山做工的時候,失足跌落山崖摔死的,那時候她大兒子才三個多月,家裡頭一下子沒有了頂梁柱,公公婆婆希望她能帶著兒子守寡。
  • 袁世凱原配:結婚第二年就開始「守活寡」,全是因為一句話
    17歲的袁世凱娶了河南老家的土豪之女于氏,兩人結婚後的第二年,于氏就因為一句話,開始了"守活寡」的生活。于氏是認識一些字的,也略同禮法,但是性格卻十分倔強,且不善於說話,有一次,于氏腰間繫著一條紅色花緞子褲帶,老袁本想開玩笑逗妻子開心:「我看你這身打扮,就像個馬班子。」
  • 結婚5天,守68年活寡,90歲去世,她是郭沫若髮妻,民國最慘原配
    這是野史君全新的一個系列——民國大佬們的原配。 我想,沒有一個時代的女人們,會比民國過得更慘,更不幸。 哪個女人會比張瓊華更慘? 因為門對戶對,郭家看中了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被郭沫若娶回了家,成了郭夫人。但她的丈夫,是郭沫若,是追求自由和民主的郭沫若,是多情又無情的郭沫若。 她和郭沫若的婚姻,始於1912年,她22歲,郭沫若20歲。
  • 好男不娶生妻,好女不嫁六郎,「生妻」和「六郎」分別指的是什麼
    不過在老一輩人看來,婚姻依然是一個人的人生大事,如果不結婚那一定是不完整的,所以無論一個人是多麼的優秀,只要他還沒有結婚,都會引起大多數人異樣的目光。在找另一半的路上,有一句俗語是這麼說的,叫做:「好男不娶生妻,好女不嫁六郎。」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嗎?生妻指的其實是離過婚的女人,在電視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女人,如果被夫家休了,那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如果想要改嫁也是很困難的。
  • 一個48歲二婚女人的提醒:「帶孩子改嫁,這四件事別跟男人計較」
    我的一位讀者董女士,如今48歲了,女兒在外地讀大學,她和現在的丈夫是半路夫妻,董女士帶著女兒嫁進來後,並沒有與現在的丈夫再生個兒女,一來是年紀大了,二來董女士的老公與前妻有一個兒子。孩子,是半路夫妻最容易起爭執的原因,在每個父母的心中,都是不希望自己孩子受到傷害的,哪怕傷害孩子的是自己枕邊人也不行!
  • 薛寶釵守寡終老還是改嫁了他人?這兩個字透露另一種可能性
    很多特別熱愛《紅樓夢》的人,都特別難以接受高鶚所續的後四十回書,因為續書與曹雪芹所寫前八十回實在齟齬太多,這讓一些有文字「潔癖」的讀者實在難以接受。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原書與續書的不統一、不協調、不契合,也帶來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比如,人們完全可以去探討一下,在曹雪芹所作卻不幸遺失的《紅樓夢》原著當中,幾位主要人物的命運到底是怎樣的呢?
  • 為什麼死了老公的女人很少改嫁,死了老婆的男人卻很快有了新歡?
    因為女人都比較願意犧牲自己,成全孩子。男人多半比較現實,比較理性。老公死了,愛情還在,回憶還在,守著孩子還能過一輩子。俗話說的好,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更多的女人是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二婚,孩子似乎總是最可憐的那個。所以,很多單親媽媽都選擇不嫁。
  • 民國著名4大棄婦:有一個守活寡68年,丈夫們卻個個名聞天下
    民國著名4大棄婦:有一個守活寡68年,丈夫們卻個個名聞天下民國初期,是一個很特殊的年代,此時正處在古老的封建思想往新式的民主思想過度,作為最先接觸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和文人們,他們以往的到的觀念也正在發生著轉變。
  • 老公在古代竟然是這樣的意思,你們還敢問你丈夫叫老公嗎?
    老公在古代竟然是這樣的意思,你們還敢問你丈夫叫老公嗎?結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男女雙方經過長時間磨合,這期間會吵架,冷戰,恩愛,等這段時期走過後便是結婚,兩人通過長期的努力與堅持從兩家人變成一家人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是多麼神聖而又幸福的一件事。
  • 古代鬥爭失敗被擄的女人為什麼選擇順從敵人而不是給丈夫報仇?
    此番言論,思之令人發笑,大丈夫活於世,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死了便罷了,卻還恬不知恥問女人為何不為自己報仇?有那能耐遠見與魄力,為何不學那明朝崇禎皇帝,在國破之際,早早把自己女兒砍了,讓那懿安皇嫂與周皇后早早學那烈婦貞潔一襲白綾而去,免得城破之際,受那賊豎子李自成的鳥氣!
  • 李宗仁妻子:活了102歲,守70年活寡,在婆婆葬禮被二房污衊
    1990年,母親李秀文100歲生日宴時,李宗仁獨生子李幼鄰念及母親這輩子為父親所受的委屈,不禁感嘆道:「我的母親已經活了100歲,可她卻是守活寡整整70年啊!」李秀文的苦,李幼鄰自小都看在眼裡,他知道正是因為父親的不負責任,才讓母親這一生受盡委屈。
  • 皇姑屯事件後,張作霖的姨太太們為何都不改嫁?她們的結局又如何
    四個姨太太在張作霖死後成了寡婦,但是奇怪的是他們都沒有改嫁。在民國時代,西方的自由思想已經傳入中國,四個姨太太也就沒必要為張作霖守節了,那為什麼不改嫁呢?張作霖一生中有六個妻妾,原為趙春桂夫人,也是張學良生母。後半輩子張作霖跟在趙春桂後面,早年不發達的張作霖卻吃了不少苦。但趙春桂從來沒有後悔過,有時也會給張作霖出主意。
  • 亂世女人一鬥米,亂世女人一萬金,網友:古代不給女人地位有道理
    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一直是一個男權社會,古代中國的女人是沒有地位的,一直是被壓制在社會的最底層。男尊女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出生在貧苦家庭不但要接受所有的家務,還要照顧公婆,幹農活等等。生活的重擔從來都是壓得中國的女性抬不起頭,自從程朱理學以後。
  • 家中變故爸爸不在了,媽媽卻很快改嫁了,真相背後有著另一個故事
    人生如戲,曾經我的家庭很富有,但是爸爸的死改變了一切,媽媽的做的事情也讓我很憤怒,但事情真的是像我所想的那樣嗎?我一夜只叫暴窮,身邊的朋友都疏遠了我,我總算知道了豬朋狗友不算友情,瞬間也覺得自己長大了,我們搬回了老房子,爸爸一下子變老了很多,整個人一點精氣神都沒有,全靠奶奶和媽媽在那裡死撐著。
  • 「三婚」婦女剋死兩個丈夫,第三次卻嫁入皇家,一夜有孕成為皇后
    說起中國古代的奇聞異事,最令人顛覆傳統觀念的便是「女子改嫁」。因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除了唐朝武則天稱帝之後,女子的社會地位得以提高,對女子言行的包容度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放寬,其他朝代對於女子的貞潔和婦道要求是尤為嚴格的。一個女人的貞潔和命運甚至關係著整個家族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