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分析影院放映廳內空氣的化學成分,可以了解一部電影是有趣、無聊還是扣人心弦……這並非電影裡的場景!
銀幕上正在放映《飢餓遊戲》,一群憤怒的狒狒亮出軍刀般的獠牙,包圍了男女主角凱特尼斯和皮塔。距離河流還有100米左右。他們最終能脫身嗎?坐在你左邊的小男孩使勁兒啃著指甲,右邊的女孩用手捂上了眼睛。而你自己也局促不安,氣短胸悶。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氣氛。
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不僅僅是形象化的比喻。按一個德國科研小組的觀點,這樣的說法真得不能再真了:他們在觀眾觀看冒險片、警匪片或喜劇片時分析放映廳裡的空氣成分,結果發現情緒確實觸手可及,就藏在空氣裡的那些分子中!
一點兒不錯,某些場景,尤其是懸疑和幽默的鏡頭,能夠改變觀眾呼出氣體的成分,並在空氣中留下極易識別的化學信號。
吐納間信息流轉?
是什麼令化學家喬納森·威廉(Jonathan William)決定開展一項如此奇特的研究呢?是直覺。他在現場觀看一場足球比賽時,突然靈光一現:有沒有可能在空氣中捕捉到進球時引起的激動情緒呢?
畢竟,我們的氣息是由大量化學分子組成的(超過800種),具體組分取決於我們吃的食物、呼吸的氣體,以及我們體內發生的化學反應。而人一旦歡欣雀躍——例如支持的球隊進球時,球迷的狀態——機體內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因此,完全有可能在我們呼吸吐納的氣體中,進而在「氛圍」裡發現其痕跡。恐懼、憂傷……皆同此理。喬納森·威廉猜測,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會在周圍空氣的成分中有所體現。
作為化學家他想要驗證自己的直覺。但是足球場可能並不是最佳的實驗場所。沒什麼能夠表明球賽一定可以引起激動的情緒,尤其當沒有進球的時候。況且,在封閉的場所更容易捕捉到環境中細微的化學變化。所以,為什麼不找一間影院放映廳呢?
這樣的實驗場所無疑是完美的:常伴隨著各種情緒——觀看一場電影時,人們會恐懼、會大笑、會顫抖,數十人規規矩矩坐在位子上,大廳裡定時換氣:新鮮的空氣從座位底下的通風格柵進入,而所有觀眾呼出的濁氣則向上經天花板進入專門的排氣管道。
電影院化身實驗室
因此,要在管道出口處設置一臺與計算機相連的機器,每30秒收集一次公眾呼出的空氣並分析其化學成分是很容易實現的。2013、2014年之交的那個冬天,喬納森·威廉和他的同事一起開展這場探索之旅,於聖誕、新年假期前後在德國美因茨市的一家電影院內安置了相關設備。
德國美因茨的Cinestar電影院,實驗人員把這裡作為實驗室
從12月1日到1月14日,研究人員在科幻、冒險、恐怖、驚悚、浪漫喜劇等不同類別的影片放映期間,收集並分析了9500人次的呼吸。總計16部電影,共108場。第一項發現:每場電影至片尾字幕時會出現一次二氧化碳峰值。這沒什麼好驚訝的,畢竟此刻觀眾集中起立,活動筋骨並依次離席。他們的肌肉一下子消耗更多氧氣,因此也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相對地,在放映《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時,研究人員發現另一項數據十分顯眼:即使觀眾沉醉在故事情節中幾無動作,某些場景也會導致周圍空氣中出現二氧化碳和異戊二烯峰值,兩者通常均能在呼出的氣體中找到。
電影觀眾在觀看電影時,通過播放特定場景的呼出氣體,可以重複地改變空氣的化學成分
無論是怎樣的觀眾,每當女主有生命危險時,當她的裙子著火或決戰開始時,這兩種分子在放映廳內空氣中的含量就會迅速上升!
情緒的化學
然而如何能確信是觀眾的情緒改變了呼出氣體的成分呢?研究人員決定進一步拓展他們的研究。為此,需要精確描述電影中所有的場景。10名志願者投身於這項長期任務,仔細地描述了每個場景的內容(追蹤、親吻、搞笑等)。
研究人員目前可以關聯兩組數據,即放映廳內每30秒的空氣組分,與觀眾當時正在觀看的場景類型。鑑於檢測到的化學分子達數百種,有待分析的信息量極為龐大,因此負責處理數據的是一臺計算機。
「在此基礎上,我們考慮是否能夠進行預測。」喬納森·威廉回顧道。事實上,得益於出色的運算性能,計算機只需知道某一特定時刻空氣中的一種化學成分,便能毫無困難地猜出觀眾觀看的是何種類型的場景,並進一步猜出放映廳內飄蕩著哪種情感。「通過分析出現的氣體,我們就能知道場景是否緊張!」喬納森·威廉總結說。
不光是緊張,還有幽默。研究人員已經掌握這兩種情緒的特點。它們的化學信號很純粹:緊張使異戊二烯的含量迅速上升,而大笑則與其他分子有關,涉及其中的可能有苯乙酮或丙基呋喃。它們是怎麼來的?對於異戊二烯,研究人員有一個假說:這種分子可能儲存在我們的肌肉中。當我們觀看扣人心弦的鏡頭時,肌肉會發生些微收縮,致使異戊二烯被釋放到血液中。異戊二烯由此進入肺部,然後被呼出。
這名觀眾被電影搞得很緊張,其肌肉不自覺地顫抖表現出他的不安。肌肉顫抖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異戊二烯。二氧化碳和異戊二烯分子通過血液循環輸送至心臟和肺,然而經呼出的氣體排出體外,並擴散至放映廳的空氣中。
很難知道為什麼當我們沉浸在引人入勝的電影中時,肌肉會顫抖。不過腦科專家倒是有一個思路。當我們完成一個動作時,大腦支配運動的前運動皮層中的一些神經元會活躍起來。至此,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令人吃驚的是,當我們看到有人完成上述動作時,這些神經元也會活躍起來!
完全置身於主角的位置
20多年前,義大利科學家發現了這些神經元,並將它們命名為「鏡像神經元」。影院中,當你看到主角奮戰逃命時,你在想像些什麼呢?你會代入其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置身於主角的位置:你的鏡像神經元被激活,就好像是你自己完成了相同的動作。由於鏡像神經元的作用是使肌肉活動,它們就會發出這樣的指令。
至少專家是這樣認為的,他們還認為位於脊髓中的其他神經元隨後阻止了這些指令。幸好阻止了,否則放映廳很快就會變成真正的戰場!儘管如此,你的肌肉仍然會有輕微收縮,肉眼是看不到的。正是肌肉收縮產生了德國研究人員在觀眾呼出的氣體中測量到的二氧化碳和異戊二烯。
至於為什麼觀眾觀看喜劇鏡頭時會更多地釋放另一些分子,科學家尚難以回答。「我們還不知道確切的機制,」喬納森·威廉承認,「但如果給兩組各250人的觀眾放映同一部電影,某些化學分子的峰值會在相同的時刻出現。人們反應的方式是一致的。」
鄰座無意間傳染恐慌?
那麼,這些分子是不是可以視作某種信號呢?在影院中吸入鄰座的「恐懼分子」或「緊張分子」有沒有可能提升我們自己對應的情緒呢?如此假設沒什麼荒誕的,因為我們對氣味的敏感性超乎自己的想像。
2010年,研究人員曾讓女性吸入男性在緊張的體育比賽中放在腋窩下的紗布的味道——這些男性需要爬上7米高的杆子,然後跳向地面!當女性吸入這種味道以後,她們也變得焦慮緊張。
因此,當數十人在大銀幕前恐慌不已時,發生類似的化學傳遞也不無可能。「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喬納森·威廉興奮地說,「信號是存在的。我們不確定人們是否能感知或是做出反應,但如果能證實,這將說明在影院中觀影的人與電視機前的觀眾有著不一樣的體驗。」這足以預示精彩的應用前景。
比如,製片人或將在放映廳裡擴散多種化學分子的混合物,來放大觀眾的恐懼或快樂。你認為這是痴心妄想?沒人能接受自己的情緒被操縱?然而,很久以前電視裡的肥皂劇就懂得藉助預錄的捧場笑聲博君一笑了……
撰文 Marie-Catherine Mérat
編譯 陳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