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近些年來我國空軍的發展令人矚目,隨著運20,直20,殲20的陸續列裝,已經步入了「20時代」,向著戰略空軍的目標闊步前進。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國外的一家衛星運營機構近日拍攝到了我國空軍目前裝備最大的運輸機運20降落在海南永暑礁的畫面,這也就是說運20的遠程投送能力可以覆蓋南海了!未來運20想執行更遠距離的投送任務,完全可以利用永暑礁這個南海「永不沉沒的航母」作為中轉點。未來我國向南海的前哨基地運輸裝備與部隊的能力,將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長期以來,來自俄羅斯的伊爾76系列大型運輸機都是我國空軍運輸機部隊的中堅力量,無論是在我軍部隊的日常運輸任務當中,還是在抗擊自然災害的一線上,都能看見伊爾76的身影。隨著運20的出現,伊爾76開始逐漸退居二線,騰飛的大國之翼扛起了中國空軍的戰略夢想。運20由我國中航工業西飛完成設計建造,整體布局上採用懸臂式上單翼,主翼為大展弦比,中等後掠翼,在機翼前安裝有前緣縫翼,在後緣分別安裝有襟翼,副翼和減速板,無翼梢小翼,整個垂尾採用懸臂式T型尾翼設計,前起落架為雙輪設計,主起落架為六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降落時產生的衝擊效應。運20的實用升限達到了13000米,設計最大載重量66噸,最大的起飛重量在220噸。目前也已經換裝了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新型航空發動機。
在運20的整體設計上也可以說是亮點滿滿,其一,在氣動外形上,運20做了整潔的優化設計,相比於伊爾76,取消了領航員艙,加裝了一部航行雷達,在達到設計航速的情況下,其作為一款運輸機,整體的貨艙高度與寬度都比伊爾76要大。其二是採用了先進的座艙設計,相比於伊爾76的駕駛艙當中布滿各種機械式的飛行儀表,運20則採用了航空電子綜合化程度更高的玻璃化座艙。機組人員可以利用數位化的航線規劃系統來隨時對自己的航線進行規劃,整體的人機互動與功效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據悉,在運20的駕駛艙當中,還配備有先進的衍射平顯,這種系統可以進行視景增強,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整機的操縱性能。
另外,在運20上還採用了先進的複合材料設計,超臨界機翼以及反向推力裝置等等先進的技術。運20生逢其時,對於提升我軍的戰略空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去年年初武漢發生的疫情,正是中國空軍的運20運輸機搭載大批的醫療物資馳援武漢,為武漢帶來了抗擊疫情急需的防護用品與醫療器械,同時這也是運20在入役之後第一次執行非軍事行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向世人展示了我國空軍的優秀戰略投送能力。
運20的加入,也使得我國空軍的空中支援體系得到了完善。現代戰爭強調成體系作戰,除了擔負著進攻任務的戰鬥機,轟炸機與攻擊機之外,空中還應當有強大的戰略支援保障力量,比如說像是預警機,指揮機,空中加油機等。這些全部都要依靠於大型空中平臺,像運20這樣的大型運輸機是必須的。運20也見證了我國航空工業從以前的步履蹣跚,到現在大步趕超的歷史性跨越與轉變,這對於提升我國的戰略空運力量有很大的建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