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傳承的國家,再加上歷史悠久,以至於我們國家現在有著許許多多的姓氏。僅僅是在文獻上出現過的姓氏就有五千六百六十二種之多,其中有常見的單字姓,也有三分之一的複姓,甚至於三個字的姓氏也有一百多種。
到了近現代,隨著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原本居住於深山老林的百姓也開始和社會接軌,再加上人口普查的力度不斷加大,現在中國已經擁有超過兩萬兩千以上個姓氏。話說,今年十一月份就要開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了,不知道還會不會多出來一些沒聽說過的姓氏?
在中國所擁有的這些姓氏裡,有的筆畫眾多難以書寫,有的讀音拗口,有的姓氏在現代文化中還有著不小的歧義,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那些明明在中國傳承了幾千年,卻怎麼讀都感覺像是日本的姓氏。
圖片來源於網絡:百家姓
一、新垣
這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畢竟我老婆新垣結衣天下第一,如果我們非要去追究這兩個姓氏來源的話,會發現日本的新垣姓氏其實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時間差不多在明朝,此時閩南人有三十六種姓氏遷到了琉球,也就是日本的那霸市所在地。
新垣這個姓氏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是自古代以來傳承時間最長的複姓之一,起源於姬姓,也是一個擁有眾多支流的姓氏。不過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在我國境內,新垣姓氏的後人只有不到一千人,以至於新垣成為了我國非常罕見的一個複姓,現在的新垣姓氏後人大多居住在遼寧瀋陽附近。
圖片:新垣結衣劇照
新垣的姓氏來源於周朝時期,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時代,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叫做畢公高,後來因為分封制度的原因,周文王就將新垣一帶封賞給了畢公高,從此之後畢公高便以新垣為姓氏。
在《姓氏考略》中曾記載:「畢公封於新垣,後因氏焉。」而在《形式詞典》中,也對新垣姓氏進行了注釋,「以封地為姓氏,源於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封於新垣,後因氏。」
在《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也曾提及過新垣衍這一個人物,此人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一名將軍,後來和魯仲連進行辯論。這麼一看,我老婆也不是外人,畢竟我的姓氏也是從姬姓裡出來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新垣
二、東野
這個姓氏在日本可以說是大姓了,而且近些年來出的名人也不少,以至於大家對這個姓氏都不陌生,就比如最近被抄襲的東野圭谷,相信他怎麼也沒想到,他「忠實」的讀者會這麼崇拜他,將他的幾本小說揉成一部電視劇來賣錢。
這個姓氏也是中國和日本都有的姓氏,只不過和新垣不同的是,東野完全屬於日本自創的,而不是中國傳過去的。眾所周知,日本取名字都很隨意,比如田中、井上之類的,東野和這相差不多,大致的意思就是出生的時候東邊有塊田野,那就叫東野。
圖片來源於網絡:東野
相比較日本,東野這個姓氏在中國可以說是歷史極為悠久了,和新垣一樣,這個姓氏也是從姬姓裡出來的。話說武王伐商之後,就開始封賞手下的功臣,周公旦也就是姬旦,被封了個魯國,不過姬旦並沒有直接去魯國上任,而是一直留在了他哥哥周武王身邊,輔佐他哥哥處理國事。
後來到了周成王繼位之後,姬旦的大兒子伯禽就代替父親去了魯國,自此之後被稱為魯公。而伯禽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襲,二兒子叫熙,三兒子叫魚。後來伯禽就分給三兒子東野的一成田地,讓三兒子自力更生去了,從此之後三兒子就開始姓東野了。話說也是該,你看老大老二的名讀音都是一樣的,就你不一樣,要不說怎麼可能就分給一成地呢。
圖片:分出的一成田地劇照
三、井上
這個姓氏其實在中國非常少見,或者說這個姓氏並不是我國自有的一種姓氏,而且井上這個姓氏在中國的歷史非常短暫,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
在上世紀初期,我國臺灣地區已經被日本殖民者給佔領了,當時殖民者為了加強統治,要求殖民地中的所有中國人進行姓氏更改。
對於中國人來說,姓氏就是自己生命,但是高壓之下不改也沒有任何辦法,於是一家姓李的人只好將自己的姓氏改成了「井上」,這句話出自於《詩經·孟子·滕文公下》:「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以此來告誡後人,不要忘記自己真正的姓氏。
圖片來源於網絡:井上
四、千代
這個姓氏一說,動漫中二風普遍而來。我們在看各種番片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女角色的名字叫做千代。不過千代這個姓氏極其少見,不僅僅是在中國,在日本也同樣如此。
在日本,千代兩個字多是用在名字上,比如說《藝伎回憶錄》裡的千代子,還有日本的一位女作家「宇野千代」等等。雖然姓氏也曾出現過千代XX這種,但卻沒有什麼記載,與之相類似的「大千代」同樣也是如此,在日本只能算作極少數的姓氏。
同樣的,在中國千代也是非常罕見的,不過迄今也依舊有後人使用,屬於我國現有的複姓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千代
五、森
說了這麼多複姓,我們再說一個單字的。當然,要說起中國和日本相同的姓氏,肯定不止這些,我們現在所說的只是讓人感覺像是日本的姓氏。
森姓在日本是一個大姓,還是非常有名氣的,排在日本姓氏表中第二十七位。日本的森姓有十幾種起源,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從中國帶過去的。
這一姓氏在中國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黃帝的某一位後代,曾經被封在了森國,從此之後以森為姓,後人們便有了這個姓氏。
第二種說法是周朝的君主因為遇到危險,被手下的大臣給救了,便封給大臣一塊名為「晟」的封地,後來這塊封地因為戰亂所丟失,後人們就改姓「森」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森字
其實在大慧個人看來,姓氏對我們的意義並不在於字面上,更多的還是我們的祖輩在傳承者姓氏時所賦予給它的精神意義。就如同上面所說的「井上」一般,姓李和姓井上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只需要記住自己從何而來,又該去往何處便可以了。
時局的動蕩、生活的無奈、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有可能會讓我們丟掉屬於自己的姓氏,但是卻永遠無法抹去我們心中的那一抹傳承和希望的光明。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