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正文
孩子膽小怕生人怎麼辦
2012-02-14 10:56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有一項研究把兒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種類型:受歡迎的兒童、被拒絕的兒童、矛盾的兒童、被忽略的兒童、一般的兒童,並把「被拒絕的兒童」和「被忽略的兒童」統稱為「不受歡迎的兒童」。
另一項追蹤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進行幹預,「不受歡迎」幼兒的社交地位將就此固定,不會有什麼改善。
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兒而言,這些幼兒還是幼兒園裡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後,偏離社會的行為也比較多:「被拒絕的」幼兒容易發展成反社會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兒容易發展成神經質的人格。這項研究給予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那就是:對兒童的交往問題,家長不能等閒視之,必須及早幹預。幫助幼兒克服交往障礙,使其成為受歡迎的人。由於篇幅所限,這裡只談幾類常見的幼兒交往問題及其教育策略。
問題描述不願交往
關鍵策略心理斷乳問題診斷順其自然
有些幼兒不願意與同伴交往,即使在外邊,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動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當同伴主動找到他時,他也採取「迴避政策」。這類幼兒不願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1、缺乏交往動機。有些家庭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幾乎是無條件滿足,而且總有人陪兒童遊戲。當幼兒總有人陪伴在身邊時,他們難以產生找同伴遊戲的動機。還有些幼兒只願意與成人交往,是因為成人總讓著他,與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協調、商量,甚至還要想辦法解決衝突,為了「省事」,他寧可與成人交往。
對於這類幼兒,家長應及早對其進行「心理斷乳」。也就是說,家庭不應以幼兒為中心,而應「人人平等」。當幼兒長到3歲左右,有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就應給他一個簡單的時間表,讓他明白,家庭成員有聚在一起的時候,也有各自工作、遊戲的時候,彼此之間不能互相干擾。幼兒「心理斷乳」的及早進行,不僅有助於他們產生同伴交往的動機,而且是促進其獨立性發展的「關鍵策略」。實踐證明,及早進行「心理斷乳」,也有助於縮短幼兒剛入幼兒園時產生的「分離焦慮」時間。
2、有過失敗的交往經歷。有些幼兒由於有過負面的交往經歷,比如被同伴欺負過,而不願意再與同伴交往。他們採取迴避的方法,目的在於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對於這類問題,家長應細心觀察,找出問題的癥結,然後「對症下藥」。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負過,家長不妨直接帶領孩子與同伴交往兩三次,為幼兒「壯壯膽」,當幼兒學習到交往技能,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後,家長就可以撤了。
3、個性原因。有些幼兒由於受遺傳或自身個性特點影響,比較內向,不願與人打交道,而只喜歡與物打交道。對於這類幼兒家長可以引導,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長要儘可能引導幼兒與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則孩子就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途徑。
需要說明的是,年齡較小的幼兒(大約在3歲以下)不願交往是正常現象,因為這時他們還處在「單獨遊戲時期」或「平行遊戲時期」。但3歲以後,幼兒應表現出逐漸增強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長應從以上方面尋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長應考慮「自閉症」的可能,不要諱病忌醫,要及早帶孩子到專業機構去治療。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