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權位之路:好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

2021-01-10 文森特看世界

保以是怨拱。而居正與保深相結。——《明史》

你的命運,取決於你如何選擇情感和利益。

傳統文化一直教育我們,做人要講究「義」,不要庸俗,不能為了利益幹些損人利己的勾當。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喊出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就是這個意思。

但現實往往打臉,絕大多數人的腦袋還是被屁股決定的,坐在利益旋渦中,就無法擺脫做個俗人的命運。

明代中期的政治明星張居正就是這樣的人,他是一個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可以在背後猛插朋友兩刀的狠角色。

張居正從小就是出了名的神童,俗稱:別人家的孩子。

他二十三歲那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

所謂庶吉士是明代翰林院內的短期職務,主要是考中進士的人中有潛力的人擔任,是皇帝的近臣,替皇帝做做文書工作,同時是明代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之一。

用大白話來說,庶吉士是皇帝智囊團的預科班。

張居正一走上仕途就是庶吉士,可謂是老天爺給他開了一小掛。

張居正在擔任庶吉士的時候,拜了內閣重臣徐階為師,學習經世救國之術。

當時的大明差不多是爛透了,皇帝明世宗嘉靖帝一天到晚想著飛升,把朝政全權委託給嚴嵩。

對,就是那個大奸臣。

在嚴嵩的帶領下,大明王朝的內閣整天內鬥,政治相當腐敗,外部還有強敵環伺,覬覦大明這塊肥肉。

總之一句話,大明要完。

此時的張居正作為有志青年,一心想要改變大明現狀,於是特地上書《論時政疏》給嘉靖帝,系統詳細地闡述了大明的積弊和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張,希望能引起皇帝和內閣的重視。

可惜,嘉靖帝和嚴嵩並不把他當回事兒。

具有強烈政治敏感性的張居正,由此知道了嘉靖帝的昏聵和嚴嵩的不作為,明白了自己絕不可能在這樣的領導人下面得到重用。

於是,張居正聰明地選擇了蟄伏,請了三年假,遊山玩水散心去了。

三年之後,張居正重新回到翰林院,後來進官國子監司業,主管帝國教育。在他供職國子監的時候,張居正認識了好朋友高拱,兩人志趣相投,相約將來一起進入內閣,匡扶大明社稷。

與此同時,張居正也在老師徐階的舉薦下,來到裕王府任職,擔任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

裕王朱載垕就是未來的明穆宗隆慶帝。

幾年之後,嘉靖帝駕崩,朱載垕繼位稱帝,張居正也水漲船高,順利進入內閣,開始參與朝政。

這時候的高拱已經是隆慶一朝的內閣首輔了。

張居正和高拱二人算是達成了當年的約定,一起進入了內閣。只可惜,二人入閣之後,並沒有致力於一起匡扶社稷,而是玩兒起了內閣傳統項目——內鬥。

只不過是暗鬥,張居正在背後捅了高拱一刀。

一直以來,高拱都把張居正看成自己的親信,有什麼事情都會跟他商量。而張居正卻暗中結交一個叫馮保的太監。

隆慶六年,明穆宗駕崩,傳位給兒子朱翊鈞(萬曆皇帝),並在遺詔中任命高拱、張居正為顧命大臣。太監馮保私自篡改遺詔,把自己也任命作顧命大臣。

這事兒引起了高拱的強烈不滿,畢竟自己的權力被分掉了。

於是,高拱計劃發動百官一起上書驅逐馮保。計定之後,高拱開始聯絡同僚。

高拱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基友張居正,特意派人告訴他驅逐馮保的計劃,讓他一起參與行動。

張居正當面答應得很好,可是轉頭就把計劃告訴了太監馮保。

馮保聽了是大為驚懼,恨死高拱了。這樣一來,馮保和張居正的關係是越來越好。

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馮保向張居正請教解圍的方法。

張居正神閒氣定地說:「誣告高拱要謀反不就成了。」

馮保煥然大悟,跑到李貴妃和陳皇后那裡,宣稱高拱認為十歲的朱翊鈞當不好皇帝,打算擁立藩王。

這把李貴妃和陳皇后嚇了個半死,當即決定先把高拱給廢了。

第二天早朝,李貴妃和陳皇后下了一道懿旨,責備高拱擅權無君,罷免官職,回鄉養老去。

高拱聽了懿旨後,嚇得面如死灰,汗如雨下,倒在地上起不來了。還是在一旁的張居正扶了他一把,才能勉強爬起來。

高拱就這樣退出了政治舞臺。

不久之後,張居正升任內閣首輔,執掌大權。

這就是張居正,靠著背叛好朋友,爬上了人臣權力的巔峰。

張居正是一個極其現實的人,在好朋友和權勢地位面前,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權勢地位。也就是說,在情感和利益面前,他會選擇利益。

只要有機會能博取更大的利益,什麼人他都可以背叛。只要這個人不是給予他利益的人。

對於這種人來說,什麼義不義的,都是狗P,他根本不在乎。

他唯一要的就是利益,就是自己的權勢地位。

他是一個徹底的利益動物,他就是那個屁股永遠坐在利益這一邊的人。

但是,張居正又是一個對大明王朝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物。

大明王朝在他的治理下,真的是舊貌換新顏,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樣看來,張居正又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相關焦點

  • 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
    我說有,這世界上有一樣東西,能驗證一切真偽,那就是時間,別無他法。一個人對你好,無論出於什麼理由,總是有機會將你感動,若是別有用心,能感動你一天兩天,也可能十年八年,但總有一天將你出賣得完完全全,耐心是有限的,沒人會用一輩子的時間撒一個謊。時間面前,一切騙局和利用都會浮出水面,包括用一生的時間來守護友情。
  • 朋友,不是用來出賣的
    多年前,一個朋友開始買保險,本人並沒有對保險行業有任何偏見,但也不可否認,有一些保險本身就是陷阱,而有部分賣保險的人,將「殺熟而」作為發財的途徑。過程不多描述,只記得他身邊的人被坑了個遍,而從那以後,曾經的朋友不在了。當然,還有友情的絕佳試金石——借錢。這個例子不需要再列舉,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也都經歷過。
  • 在《動物世界》中,朋友就是被用來出賣的嗎?
    還有一個就是三番五次出現的讓人討厭的張景坤(蘇可 飾)。鄭開司原本是可以守著自己的工作,雖然生活艱難一點,但也可以過得去。然而命運就是讓他變得不平凡,因為在醫院起了衝突,好友李軍的慫恿之下,他將家裡的房子做了抵押。卻不想一直長大的李軍卻出賣了自己,不僅房子被抵押沒了,還讓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當了擔保人,欠下了巨額貸款。這是鄭開司第一次被朋友出賣。
  • 明代官場——張居正 沒得善終的改革家
    這段話看似官修史書通常史官褒貶筆法,卻不乏史家難得的史識,其精髓就是「威權震主,禍萌驂乘」八個字。   誠然,張居正確實屢屢「鉗制言官」,因為在他看來,要進行改革,必須「謀在於眾,而斷在於獨」。倘使我們說他給人的印象是獨斷專行,是毫不為過的。這實在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改革舉措觸及政壇痼疾,沒有相當的力度難以奏效。
  • 原來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
    不知過了多久,我和好友被帶到了一處廢棄的工廠,我看著她充滿了疑惑,而她顯得特別慌張,不停地向我道歉說著:我也是沒有辦法,我就是不小心蹭到了對方的車,他們就壓著不讓我走,非要我找一個朋友過來,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到底想幹嘛,我也是被逼的!她邊哭邊跪著求我原諒,看著昔日那個傲嬌,一身優越的她如今這副狼狽的樣子,內心竟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
  • 辦公室風水「財位」與「權位」?
    少了「權位」公司不前反退有些辦公室老闆會特地請老師看風水,為來年衝一波業績墊好基礎。陝西西安風水大師易經老師說,辦公室風水很多都只看中「財位」,卻都忽略了所謂的「權位」。嚴峻老師表示,一家公司當中最重要的位置,並不是財位而是權位,如果權位的地方位置沒有弄好,那這家公司的前景堪憂。
  • 幽默笑話:兄弟不是用來出賣的
    其中一個人估計是被兄弟出賣了,鬱悶的不行悶頭喝了不少啤酒,然後臉通紅的站起來大吼一聲:兄弟!不是出來賣的!!!估計原來是想說兄弟不是用來出賣的!當時我們一桌十幾個人就全趴了。4、還在睡覺,突然接到老總的電話:小明啊,明天你不用來上班了!我突然大吃一驚,痛哭流涕的說:老總,我雖然上班玩遊戲,經常打瞌睡,偶爾遲到,一星期請兩天假,時不時還和您頂嘴,可是我總得來說沒什麼大毛病,您不能把我開除了!電話裡傳來老總不耐煩的聲音:別給老子裝蒜,明天就是你和我女兒大喜的日子,你不會忘了吧?
  • 自古功高蓋主下場慘,張居正又遇上貪財的萬曆帝,難怪死後被抄家
    明神宗萬曆初年,張居正任首輔大學士,富國強兵,改變了明中期以來朝政日衰的局面。後人評張居正以一身成萬曆初政,其相業為明代僅有。然而張居正死後屍骨未寒萬曆帝即將他抄家,張居正後事悽涼的下場令世人不解。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前遼王妃控訴張居正生前出於個人的恩怨,使遼王廢為庶人,且家產被查抄,結果「庶人金寶萬計,悉入居正」(《明史張居正傳》)。金寶打動了萬曆帝的心,下令查抄居正家產。
  • 高拱與張居正,都曾是神童,又約定匡扶社稷,最後卻反目成仇
    高拱十七歲時以『禮經』奪得鄉試(明代省一級主持的科考)第一名,以後卻在科考之路上跌跌撞撞,直到十三年後(1542年)才考中進士,並被選為庶吉士(明代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援,有『儲相』之稱)。由此可見,當你在成功之路上跌跌撞撞之時,千萬不要灰心喪氣,堅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
  • 《張居正》:改革家都沒有好下場,或許這就是宿命!
    讀完小說《張居正》,突然多了些許惆悵。茅盾文學獎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確實出色,儘管人物眾多,小說卻能把各色人等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讀者過目難忘。小說完整展現張居正不畏艱險,克服種種困難,開闢「萬曆新政」的過程。同時,讓讀者對這個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有一個全方面的了解。從與高拱鬥智鬥法,到小皇帝登基後開啟富國強民道路,田地改革,稅收改革、吏治改革,張居正以一己之力讓明朝從上層政府到下層民間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大明王朝在接近崩潰的邊緣時迎來了最後一次中興。
  • 朋友 到底是用來出賣還是交心
    有 我有變化,我自己也能感覺得到,我變成熟了,變的遇到什麼事我不止是換位去思考還學會了用更多感恩的心去對待,出門這麼多年我沒有賺到什麼錢,可是我賺了比金錢更寶貴的一些東西那就是人生的閱歷,還有一些處理事情的成熟度,我不敢說我在同齡中我是做到了優秀,但是我可以說自己,已經在優秀的道路上行走了,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做得更好更優秀。
  •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歷史學家評價,項羽的這種做法就是婦人之仁,他確實充滿憐憫與仁慈之心,然而卻永遠停留在生活瑣事,在涉及國家大事的時候,項羽的目光是十分短淺的。也正因如此,在楚漢之爭的後期, 項羽完全喪失了民心,最終走投無路,烏江自刎而死。
  • 婦人之仁不可取,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前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張居正雖然才高八鬥,但是性格也是極其有個性的。他的性格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堅韌果敢。只要認準了目標,便不惜一切手段、策略,促使其實現。這種鮮明的個性,讓歷史上對於張居正的評價,除了個性、有才華、有魄力的評價外,還有傲居、專斷。然而,一個有理想,且能幹事的人,如果沒有雷霆的手段,和幹事的決心,而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也是不行的。
  • 天使與魔鬼混合體,實幹理想共存,救時宰輔張居正卻撐起大明江山
    同樣的他也不會屈從於舊臣勢力,並且從來沒有妥協過,他能夠施行溫和的政治措施,也能夠施行高壓的政治手腕,就是典型的實幹派強權主義者,同樣也包含理想主義者;有的人說,張居正是明朝隆慶和萬曆年間唯一清醒的官員,他清晰看到了明朝的將來和目前社會的形勢,同樣的他也會衡量自己的力量和權衡朝中其他官員的實力,通過實力對比來找到最完美的處理措施,這就是張居正的高明之處。
  • 好看而真實的歷史小說——讀《張居正傳》
    好看而真實的歷史小說——讀《張居正傳》金庸我讀連載小說,尤其是故事性強的中國古典傳統體裁的連載小說,常常是迫不及待地先睹為快,熊召政先生的近作《張居正》就是其中之一。這部篇幅巨大的歷史小說,是香港明報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歷史小說《張居正》簡體字本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在內地同時出版,香港出版時改為《張居正傳》)。由於我和這家出版社的歷史關係,我有了一點小小的「特權」,當《張居正》還沒有在市上出售之時,我已經可以先拿到手,津津有味地開始閱讀了。我享受任何「特權」有一個原則,那是:「這項特權絕不可妨礙、侵犯到任何別人的利益。」
  • 張居正這樣一個能臣最後卻被抄家,到底錯在了哪裡?
    張居正的家也被封了,不允許進出,等到開門的那天,發現張家人中已經有十幾個人被餓死。張居正的家被抄出十多萬兩白銀,一萬兩黃金,長子張敬修忍受不了嚴刑拷打,最終自縊身亡,張居正本人險些被刨棺虐屍。這大致就是張居正的結局,不僅是晚節不保、名聲掃地,家人也是死走逃亡,極為悲慘。作為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那麼到底錯在了哪裡呢?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徐階很快推薦張居正擔任了裕王朱載侍讀,也就是家庭教師。雖然,這個官職並不顯赫,但卻非常有潛力,之前的眾多首輔們都是從這個崗位做起的。張居正也在此作為跳板,成功走近了裕王朱。只是,那會兒的裕王還不是太子,更不被老爹嘉靖所寵愛,他的弟弟景王對他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張居正在這種背景下成為了裕王的侍讀,還是存在極大的政治風險的。
  • 明朝文臣與太監的終極合作,張居正、馮保如何掌控朝局
    但是在明朝中葉,優秀的政治家張居正和出色的大內太監馮保聯合起來,竟然成就了改變大明國祚的黃金十年,成為中國政治權利鬥爭史上的奇蹟。作為黃金十年的參與者,張居正和馮保都是不同凡響的人才。張居正執政期間力主改革,國家大治。推行的一條鞭法和官員考核制度都是利國利民的偉大創舉。
  • 明朝的「一條鞭法」,原以為是張居正首創,其實卻是此人
    談及明朝政治家,張居正是一個繞不過的人物,而張居正最成功的一項改革,就是推行了「一條鞭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條鞭法,其實並非張居正首創,而是在明代嘉靖年間,就已經有人提出並局部推行,張居正真正作用是將一條鞭法推向全國!
  • 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沉痾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朝鞏固邊防的衛所兵制度明朝經歷了多次改革,其中廣為人知的改革當屬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改革舉措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萬曆中興首輔張居正政治上,張居正認為明朝行政效率低下,官員在其位而不能謀其政,推行考成法,考成法的核心在於——以官員政績為評價考量一個官員是否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