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臣與太監的終極合作,張居正、馮保如何掌控朝局

2021-01-10 歷史大巴士

自古以來文臣集團和太監集團可以說是勢不兩立的兩大政治力量。要麼太監協同皇帝折騰文臣;要麼文臣幫助皇帝收拾太監。一旦太監和文臣沆瀣一氣,基本上天下就要大亂了。但是在明朝中葉,優秀的政治家張居正和出色的大內太監馮保聯合起來,竟然成就了改變大明國祚的黃金十年,成為中國政治權利鬥爭史上的奇蹟。

作為黃金十年的參與者,張居正和馮保都是不同凡響的人才。張居正執政期間力主改革,國家大治。推行的一條鞭法和官員考核制度都是利國利民的偉大創舉。而且張居正嚴以待人,下到文武百官上到王爺天子都敢收拾,甚至連親密無間的戰友馮保的親信也不放過。

馮保此人能與張居正這種一流政治家合作,自然也有其水平。除了政治鬥爭,難得的是馮保藝術修養很高,琴棋書畫都頗有研究。在封建時代,權臣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其他權臣,而是天子,馮保作為宦官之首,牢牢看住了小皇帝萬曆。所以在萬曆皇帝登基的十幾年中,基本上是由著張居正和馮保折騰。那麼馮保和張居正是如何團結起來共同進步的呢?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萬曆登基前,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內閣首輔高拱手裡。高拱是萬曆的父親的老師,當時萬曆的爹駕崩了,萬曆準備繼位。旨意到了內閣,高拱大人想到小皇帝才十歲,就發了一句牢騷,十歲的孩子怎麼當皇帝啊!這句牢騷可真要命,其實高拱的意思不過是皇帝年紀小,大臣們的辛苦輔佐。但是這句話傳到別有用心的人耳朵裡,就不一樣了,這別有用心的人就是馮保和張居正。

馮保要搞高拱實在很有理由,因為高拱幾次三番阻礙馮保進步。馮保作為太監也是有官職和權力的,但是高拱由於之前受過其他太監的幫忙,所以每次太監管理職位空缺,都把馮保擠掉任用自己的熟人。張居正搞高拱那就簡單明了了,內閣首輔只有一個,相當於如今的國務院總理。鑑於萬惡的舊社會沒有退休制度,張居正除非等到高拱死才有機會上位。俗話說得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為了打倒高拱,張居正和馮保為了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了一起。

首先,馮保把高拱的那句十歲小朋友不能當皇帝的格言傳進了宮裡。告訴了萬曆的媽媽李太后。鑑於皇帝還小,宮裡基本上就是李太后說了算。與此同時,張居正也添油加醋的聲稱,高拱有意讓年長的藩王入京當皇帝。其實這都是子虛烏有的事兒,但是李太后不懂政治鬥爭,再加上她本人信得過太監,就算相信文臣也得是張居正這種年輕帥氣的。於是三人達成政治聯盟,決定把萬惡的高拱趕走。

萬事俱備,就等高拱上鉤。萬曆準備登基事宜後不久,召內閣官員入宮。一般這種時候都意味著重新洗牌。高拱已經搞定了百官,他自信滿滿的決定進宮把太監們欺負一邊,接手大權。然而在他去喊其他內閣成員進宮的時候,大家都推脫生病不去了。天真的高拱還沒有意識的危險,就拉著張居正一起進宮。張居正欣然答應,表示隨後就到。

就這樣,一無所知的高拱獨自進宮。半路遇到個太監下發旨意。聖旨中不明就裡的把高拱責備了一頓,讓他辭職滾蛋,高拱才意識到自己掉進了別人的圈套,已經無力回天。高拱走後,勝利者張居正與馮保控制了大局,成為大明新時代的黃金搭檔。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歷史上最著名也最具爭議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首輔高拱被張居正和馮保合謀趕跑後,另一名閣臣高儀也非常識趣的病故了。於是,張居正笑得可開心可開心了,他終於成了大明王朝正兒八經的內閣首輔,只要擺平了萬曆皇帝和李太后這對孤兒寡母,那整個大明朝就他說了算。終於!張居正可以施展自己多年的抱負,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改革了。若不然,連續經歷了明武宗、明世宗和明穆宗三代庸主後,明朝真的已經是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第二步,依靠張居正通過「一條鞭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通過這兩項舉措,使自己與正德、嘉靖兩朝形成鮮明的對比,「中興之主」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二,合縱連橫,消除異己,把握大權。不得不說剛上位的萬曆,年齡雖小,但心智卻成熟。先後通過兩次 「運動」,把朝廷中威脅地位的政治寡頭一一消滅。
  • 張居正的權位之路:好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
    ——《明史》你的命運,取決於你如何選擇情感和利益。傳統文化一直教育我們,做人要講究「義」,不要庸俗,不能為了利益幹些損人利己的勾當。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喊出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就是這個意思。但現實往往打臉,絕大多數人的腦袋還是被屁股決定的,坐在利益旋渦中,就無法擺脫做個俗人的命運。
  • 從太師到奸相:張居正告訴我們,搞垮大明朝的文官們到底有多可怕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不堪被嚴刑逼供之辱,奮筆留下遺言後自盡。這是發生在萬曆十二年(1584年)五月的事情,距離張居正去世不足兩年時間。萬曆元年(1572年),大明內閣次輔張居正與司禮秉筆太監兼掌印太監馮保,聯手將首輔高拱掀下馬,順勢成為權傾天下的大明內閣首輔。
  • 自古功高蓋主下場慘,張居正又遇上貪財的萬曆帝,難怪死後被抄家
    明神宗萬曆初年,張居正任首輔大學士,富國強兵,改變了明中期以來朝政日衰的局面。後人評張居正以一身成萬曆初政,其相業為明代僅有。然而張居正死後屍骨未寒萬曆帝即將他抄家,張居正後事悽涼的下場令世人不解。張居正 網絡圖片張居正去世當年,萬曆帝便查抄了秉筆太監馮保的家產,據說得金銀一百餘萬兩,珠寶無數,萬曆帝開始領略到查抄的好處。他想,馮保家如此,那麼張居正家呢,恐怕也不會少吧?
  • 明代官場——張居正 沒得善終的改革家
    張居正過於嚴厲,過於操切,必然遭來許多菲議。但是新政成效卓著,言官們難以抓住把柄,便從攻擊張居正個人品行,離間他與皇帝的關係著手。南京戶科給事中餘懋學、河南道御史傅應禎以及巡按遼東御史劉臺,就是這樣的代表人物。由於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宮內實權人物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又與張居正結成權力聯盟,那些反對者統統被嚴厲地打壓了下去。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 當趨炎附勢遇上權傾朝野,古代官員討好太監的N種方式
    到了正統年間,朱元璋在宮中所立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禁碑甚至被拔去,從此明朝宦官幹政開始走向了頂峰。這也是本劇本選擇以明朝為背景的原因。影視公司老總、王姓導演:太監為主角的題材倒比較少見,印象中就韋小寶這樣的,還是個假太監。那你說說,如果我是個級別較低官員,在一開始如何認識到這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這個過渡要是不合理,那這個劇本也就不用看了。
  • 明朝張居正改革的沉痾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明朝鞏固邊防的衛所兵制度明朝經歷了多次改革,其中廣為人知的改革當屬張居正改革,張居正改革舉措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萬曆中興首輔張居正政治上,張居正認為明朝行政效率低下,官員在其位而不能謀其政,推行考成法,考成法的核心在於——以官員政績為評價考量一個官員是否稱職。
  • 明朝野心最大的太監:發動兵變,圖謀皇帝之位!
    在明朝歷史上,出現了王振、劉瑾、魏忠賢等著名的太監,對於這些太監來說,一度權傾朝野,力壓明朝的文臣武將。不過,對於明朝歷史上的太監,雖然飛揚跋扈,卻幾乎不敢篡奪皇帝的寶座,比如崇禎皇帝登基稱帝後,就可以輕鬆收拾了魏忠賢,這體現出宦官對於皇帝的依附。但是,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曹吉祥,則是一個例外。提到曹吉祥,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
  • 明朝的「一條鞭法」,原以為是張居正首創,其實卻是此人
    談及明朝政治家,張居正是一個繞不過的人物,而張居正最成功的一項改革,就是推行了「一條鞭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歷史上著名的一條鞭法,其實並非張居正首創,而是在明代嘉靖年間,就已經有人提出並局部推行,張居正真正作用是將一條鞭法推向全國!
  • 高拱與張居正,都曾是神童,又約定匡扶社稷,最後卻反目成仇
    張居正雖然比高拱小了13歲(生於1525年),但入選庶吉士卻只比高拱晚了五年(1547年),如果不是湖廣巡撫顧璘為了磨鍊一下心高氣傲的張居正(對於年輕人來說,多些磨鍊並不是什麼壞事),這個時間將縮短至兩年。
  • 從朱元璋到朱棣的制度變化,淺談明朝為何是以太監來制衡文官集團
    但這些存在往往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幫助皇帝平衡朝局,反之用不好了對於皇權就是很大的威脅,諸如西漢亡於外戚王莽之手、東漢的宦官十常侍、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武將藩鎮之亂還有宦官隨意廢殺皇帝等等。
  • 古代皇帝出巡,會用什麼方法穩定朝局,保證不會出現謀反的事情?
    當然啦這只是一些題外話,我們現在要回答的是「古代皇帝出巡,會用什麼方法穩定朝局?」  所以我們要先明確一點,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出巡的,只要敢出巡的皇帝,那麼他所處的環境絕對是他自己能隨意掌控的,同時軍政大權也都是被他自己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的,如若不然,則沒有哪個皇帝敢隨意離開都城。
  • 明朝萬曆皇帝掙扎著擺脫機器之命,做有感情的男人,無奈終是悲劇
    皇帝,是中國無數擁有權力夢想者的終極追求。皇帝,坐擁千軍萬馬,萬裡江山,風光無限,權力無限大,但是這是有代價的。萬曆十五年:熱播劇帶火一本書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東海省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特別喜歡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位法學家出身的高官未必能搞懂繁雜的史實,但他一定會贊同黃仁宇關於權力鬥爭和古代法律的某些觀點。
  • 做事不要婦人之仁,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眾人疑惑之時, 明代首輔張居正的"問路斬樵"給了人們啟示 ,跟隨張居正的腳步,看懂他的問路斬樵,跟古人學幾招,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同樣是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明代首輔張居正便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提起張居正,人們總是對他嘖嘖稱奇。 在張居正上任之前,明朝內憂外患,原本氣數已盡。然而張居正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甚至讓明朝的國力走上了一個新臺階。
  • 婦人之仁不可取,看張居正的問路斬樵,跟前人學習如何對待小人
    作為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曾經位及內閣首輔的張居正,因為大刀闊斧的改革,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 能夠讓一個苟延殘喘的朝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莫不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而正當明朝內憂外患的時候,張居正出現了,他不僅才高八鬥,胸中有丘壑,而且出手果斷,從不猶豫,對明朝,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問路斬樵的過程中縱橫捭闔,與各路小人過招,最終以一己之力實現了明朝短暫的復興。張居正的性格分析說起張居正,那可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小的時候被冠以神童之名,而且少年得志,更是在晚年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歷史上這樣的人物屈指可數。